更新观念服务大学科技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006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更新观念服务大学科技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更新观念服务大学科技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更新观念服务大学科技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更新观念服务大学科技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更新观念服务大学科技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更新观念服务大学科技园.docx

《更新观念服务大学科技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新观念服务大学科技园.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更新观念服务大学科技园.docx

更新观念服务大学科技园

更新观念服务大学科技园

随着高校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各高校的招生,尤其是大学科技园党工委、管委会的成立,崮云湖街道的任务已由建设为主转移到管理为主。

对于这个崭新的课题,崮云湖街道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首先积极学习外地成熟的城市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治安、环卫、绿化等各项社会事务管理和各项公益设施的管理维护等方面,探索新型管理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继续为各大学积极搞好协调服务,在高校建设与自身发展、高校与地方的精神文明共建等方面,搭建高校与地方交流合作的平台,实现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重点抓好第二安置小区的建设和务中、务北、务西、务前四个村集体动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同时,积极为交通学院的二期建设搞好协调服务。

进一步加强安置小区的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素质。

一方面制定出台提高居民素质、提升市民形象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措施;另一方面,加大对居民的宣传力度,宣传教育广大居民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争当文明居民,户户争当文明家庭,村村争当文明村居,在整个小区形成提高自身素质,争做文明市民的浓厚氛围。

不断加强管理,健全各项制度。

硬件上,建立健全党建、精神文明、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统一标准,悬挂上墙,展示出新型社区的精神风貌;软件上,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形成以村两委干部为主,楼长负责制的有效管理机制。

同时。

要求村干部和各楼楼长坚持以人为本,挨家挨户摸清情况,登表造册,群众需求什么,盼望什么,做到胸中有数。

进一步抓好失地农民培训就业安置。

随着安置小区居民生产生活逐步正常化,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就业问题日益迫切。

该街道继续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进一步抓好失地农民培训就业。

计划在高校新区周围建立配套服务市场,搞好市场摊位分配,鼓励失地群众自主择业。

并利用高校新区周边不在整体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运作开发,建设大型物流物资市场及服务产业,安置搬迁农民。

失地农民吃上就业自助餐

长清区崮云湖街道王府村村民张营和妻子苑岐燕,在街道劳动服务中心举办的培训班中学习了烹饪和面点制作技术,经过考核两人都符合在轻工业学院新校食堂上班的条件,考虑再三,妻子应聘去了学校食堂,张营自己开了一家烧烤店,如今生意很红火。

张营说:

“过去是用工单位挑我们,现在自己掌握了一门技术,可以自主选择工作了,咱农民也吃上了就业自助餐。

为妥善安置大学科技园内的失地农民,提高他们的就业本领,崮云湖街道不断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力度。

首先对各村的劳动力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并建档立册,根据摸底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开展了观念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观念性培训主要是使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认识,更新观念,摆脱“小农意识”和“以地为生”的思想,鼓励搬迁农民自谋职业,引导他们发挥传统生产优势,自创收入渠道。

同时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街道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对农民培训,全面落实先培训后就业政策,按照“占地单位安置一批、自主创业一批、劳务输出一批”的安置思路,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以培训带就业”的方针,形成政府引导、个人自主自愿、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就业工作模式。

面向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所有失地农民进行引导性培训的基础上,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性,实行“定向”和“订单”培训,做到培训与就业的紧密结合,避免培训资源的浪费。

培训方式完全是免费的,开设了计算机、厨师、面点、缝纫、物业管理、市场营销、电气焊、车工等多个社会需求专业,对失地农民进行免费培训,随到随学,目前已培训2000余人。

并开通了失地农民培训、就业“绿色通道”,实行“三免一优”服务,并专门编印《劳动就业服务指南》知识读本,为失地农民就业,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奠定了基础。

             

在做好失地农民培训的同时,采取多种渠道,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各高校后勤逐步社会化管理,高校新区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劳务市场,针对这一情况,该街道在为院校搞好协调服务的同时,积极加强了与高校联系,了解他们的用人需求,为他们推荐就业人员。

目前,刚刚招生入驻的各高校已录用该街道失地农民350余人。

其次,该街道将充分利用大学园区未占用土地,进行农场试经营,产业化运作,吸收部分劳动力。

该街道在利用高校新区这一巨大潜在就业商机的同时,还积极引进和创建制造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吸收转化劳动力。

去年全街道共引进项目14个,发展民营企业50余家,民营业户1500多户,为近万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

人人拥有一技之长,加上就业岗位增多使失地农民就业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目前崮云湖街道已有近3000名失地农民吃上了就业自助餐。

大学科技园带来的变化

“旧居变校园,家家吉祥如意;村民变市民,人人欢天喜地。

”这幅挂在大学的科技园第一安置小区搬迁居民耿德林门前的对联,真实地反映出搬迁农民们发自内心的欣喜之情。

大学科技园的建成,使崮云湖街道的搬迁居民在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个人素质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个雨后的上午笔者来到安置小区的街道上,只见湿淋淋的路面上没有一点泥泞,经过雨水的滋润,小区周围的青山云雾缭绕,路两侧的花草显得格外美丽。

从农家宅园搬到楼房已快一年了,崮云湖街道王府村村民王玉贵70岁的老母亲愈加觉得生活的舒适,住在村子时,要是赶上这样的雨天,三天五天不敢出门,满街的泥水根本无处下脚,原来老两口和儿子一家挤在一个小院里,如今两人分到了两室两厅80平方M的房子,儿子三口分到一套120平方M的,住的都很宽敞,并且防盗门、塑钢门窗、暖气片、太阳能都是政府免费安装好的,现在每天都能洗一个热水澡,老两口还拿到先期4万元的土地预付款,心里很满意。

不用种地了,老两口没事就上街溜达溜达、爬爬山,到村里的文化大院与其他老人下下棋、听听戏,日子过的悠闲自在,与城里老人的生活也没什么两样。

乐天小区是大学科技园建设的三个安置小区中的第一安置区,共135栋安置楼,是山东省最大的居民安置区。

大学科技园涉及的十一个村庄、12000余口人全部搬迁至此。

小区内道路宽阔,绿地、花园、超市、饭店、幼儿园、小学、初中、托老所,全部按照新型城市规划格局进行建设的,各项设施一应俱全。

居住条件变好了,搬迁农民以后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高校科技园已搬迁村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已经出台,凡符合规定的农民自2006年1月1日起,都可以凭卡领到自己的生活保障金。

办法规定,按市政府有关规定,以养老保障、就业补助,抚养费三项费用作为保障资金,将其5%左右的利息作为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金,平均每人每月158元,按季度支付,政府将养老保障金、就业补助金、抚养费,明确到个人,发放凭证卡,搬迁农民可持卡到银行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

大学科技园的入驻,使崮云湖街道的教案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仅孩子们能就近上大学,就连小学、初中也是旧貌换新颜。

九个村搬入的第一安置小区内,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已投入使用。

红色的教案楼掩映在清山绿树中分外漂亮。

校内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等均按省级规范化学校配备。

乐天中学内草场是全区唯一的一处高标准风雨草场,老师队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王府管理区九个搬迁村的近千名中小学生告别了破旧落后的乡村中小学,搬入到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的新学校,随后建设的第二安置小区内的幼儿园、小学也基本峻工,居民入驻即可投入使用,大学科技园所涉及的村庄的小孩不用出小区就能从幼儿园一直上到初中毕业。

为妥善安置高校科技园的搬迁农民,崮云湖街道积极与科技园内各高校和附近企业联系就业岗位,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负责对搬迁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培训专业主要包括厨师、物业管理、电工、市场营销等。

目前已培训1000余人,刚刚招生入驻的各高校已录用了350多名经过培训的农民就业,承担物业管理和面点制作等方面的大部分工作,不少农民也抓住新区建设的机遇,自主创业,仅王府一个村就已出了40多位小老板。

王营是崮云湖街道办事处王府村的村民,土地被征用后,在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帮助下,他和妻子苑岐燕在培训班里分别学了烹饪和面点技术。

如今,王营自己做起了烘烤生意,妻子苑岐燕在山东轻工学院的新校上班,王营说:

“这样一定比原来在家种地强,我母亲一个人种一年地才收入1000多元,平均下来每月收入还不足100元。

崮云湖街道九个村庄整体搬迁后,崮云湖街道着力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从整体素质上与市民接轨。

从建立市民学校,开设婚育、环保、卫生、电脑等各项课程开始,分期分批对居民进行了市民意识教育和各项技能培训。

各村相继建成基层党校、阅览室、老人活动中心、篮球场、凉亭等文化休闲设施,居民的业余时间不再无事可做;组织电影进社区、送戏进社区和文艺演出进社区等文化活动,并且把由文艺特长的群众组织起来成立时仅演出队,把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市民公约等编成小段子,在小区里进行演出,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德”进家活动。

通过公益广告、宣传画、短信等形式提高居民的公德意识;开展“树文明新风,争做文明市民”集中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开展爱绿护绿、净化环境、美在家庭活动。

把市民手册发放到户。

传授器具使用方法到户、分片服务到户,解决群众入住后的环境不适应问题;深入开展文明示范社区、文明示范楼和文明示范户三级共创和“六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典型带动,提高小区文明水平。

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的变化,搬迁居民增强了主人翁意识,生活习惯问题迎刃而解,居民素质得到了提高。

花开香满园

——崮云湖街道新农村建设即景

“一枝独放不是春,我们建设新农村的路子就是因地制宜,长远规划,对所有村分类排队,逐步推进,实现百花齐放香满园。

”崮云湖街道委书记党工委书记阴波如是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近日,记者深入该街道几个不同类型的村,看到了一幅幅新农村建设的画面。

王府村:

安居乐业羡煞人

近日,记者来到崮云湖街道王府社区所在的乐天小区,小区依山而建,绿草如茵,小学、中学、幼儿园和超市、饭店、停车场等应有尽有。

几位带着孩子的老人正悠闲地坐在中心广场上聊天,爽朗的笑声不时传来。

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德平自豪地说:

“我们社区的小孩从上学到初中毕业都不用出小区,每个居民每月可以领158元的生活保障金。

王府社区是大学科技园建设所涉26个搬迁村中的一个。

村中的每个搬迁农民可以分的40平方M的房子。

记者随意敲开一户进去,发现这个三口之家,120平方M的房子宽敞整洁,客厅铺着瓷砖,卧室是实木地板,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现代化的家居用品一样不少。

“现在生活有保障,一点不用愁”主人段跃菊告诉我们,每个人2万元的土地补偿金已发到手中,每人还有一笔3.4万元的社会保障金,现在虽不能去出来,但每个月能拿到158元的利息。

她拿出一本工商银行的存折,记者看到一季度474元的利息已于3月26日存倒她的账户上。

作为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搬迁村,王府社区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保障因为国家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关怀都得以妥善解决。

为此,崮云湖街道就把提高居民的就业本领,使他们即安居又乐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街道分4个层面实施“乐业项目”,以示对居民进行培训,目前已培训6000多人;二是和入驻大学签订协议,以大学后勤服务为主要载体安置就业,已安置1800多人;三是向外输出劳动力;实施通过各种扶持,“培育小老板,实现大就业”。

“乐业项目”见到了实效,经过培训段跃菊的老板留园里到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当门卫,每月450元。

最令她高兴的是,中专毕业没找到工作的女儿,也被安排到山东轻工业学院图书馆当管理员。

而很多像段跃菊这样的家庭妇女,也没闲着。

她们在区妇联和街道妇联的培训活动中学习边中国结、剪纸。

“学会后,妇联组织订单,我只管编,既能挣钱又不耽误干家务。

”段跃菊高兴得说。

而她的邻居刘国云在科技园承包了绿化得活,雇了20来个姐们帮忙,争得可是

大钱。

在王府社区四区五号楼,经过街道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学过厨师的王营,自己开了一家烧烤店,“生意好的时候,客人来了得排队。

”王营打算再雇一个人帮忙,把生意越干越红火。

“在我们社区,向我这样的小老板有六十多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