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学数学第一单元.docx
《第一小学数学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小学数学第一单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小学数学第一单元
第一小学数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
四则运算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执教教师
时间
学习目标
1、借助解解决问题经历概括总结出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
加、减法的意义
学习
难点
减法的意义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预设
备注
导入
新知
揭示课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运用课件展示出示铁路)我们学习了加、减、乘、除计算,还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什么叫加法?
什么叫减法?
什么叫乘法?
什么叫除法?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从今天起,我们再进一步地研究四则运算,学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
板书:
四则运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等相关知识,
板书:
加、减法的意义
探索新知
分析归纳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屏幕右上呈现西宁—格尔木—拉萨铁路路线图,动态呈现火车飞驰青藏高原,谈话: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千米。
请同学们提出要用加法和减法提出的问题。
联系新知拓展
思维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
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路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
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
环节
(2)问:
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总结归纳全课提升
1.问:
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
环节
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00-350=450800=450+350350=800-4505
问:
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6.练习“做一做”四、总结师:
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
你知道了什么呢?
减数=被减数-差
实践操作
深化思维
作业:
1、2题
预习设计:
1、自学课本第6页的例题3,课本第7页做一做第1、2题
2、哪些运算符号是不同级符号?
3、同级符号的运算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
板
书
设
计
四则运算
西宁—格尔木—拉萨铁路路线图,动态呈现火车飞驰青藏高原,谈话: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千米。
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
教
学
反
思
第一小学数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
四则运算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执教教师
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学习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学习
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预设
备注
导入
新知
揭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板书:
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等相关知识,
板书:
加、减法的意义
探索新知
分析归纳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1)用加法算:
3+3+3+3=12用乘法算:
3×4=12师:
为什么用乘法呢?
学过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
是乘法。
)
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联系新知拓展
思维
把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1)用加法算:
3+3+3+3=12用乘法算:
3×4=12师:
为什么用乘法呢?
学
过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
程
是乘法。
)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
(2)(3)
(1)问:
与第
(1)题相比,第
(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列式计算:
12÷3=412÷4=3
(2)问:
怎样的运算是除法?
(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小结: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总结归纳全课提升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
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
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7
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
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践操作
深化思维
作业:
1、2题
预习内容:
1.认真读题,你有几种方法解答这道题?
2.教科书上的第二种解答方法你想到了吗?
你是怎么理解的?
3.两种方法在计算上有什么区别?
4.尝试完成教科书P11“做一做”。
板
书
设
计
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
(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3)、有12枝花,平均插在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教
学
反
思
第一小学数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
四则运算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执教教师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3、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4、借助故事引起学生对0的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学习重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学习
难点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小组准备一副扑克牌。
学习过程预设
备注
导入
新知
揭示课题
三、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口算:
(1)100+0=
(2)0+568= (3)0×78=(4)154-0= (5)0÷23= (6)128-128=(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板书:
四则运算0的运算
探索新知
分析归纳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
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0不能作除数。
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联系新知拓展
思维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教师小结:
0不能做除数。
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总结有关0的运算
问: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举例说明关于0的运算。
总结归纳全课提升
重点讲解0不能作除数
出示5÷0和0÷0
问:
能不能找到商?
有没有含义?
说明:
0作为除数不能找到确定的商,也没有含义,所以0不能作为除数。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哪些?
实践操作
深化思维
作业:
8、9题
预习内容:
1、预作:
练习二7-17题
2、出四道混合运算,说明运算顺序(题目自拟)
3、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板
书
设
计
四则运算——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教
学
反
思
第一小学数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
四则运算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执教教师
时间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尝试自学掌握新的运算顺序。
3、通过尝试,获得成功的快乐。
学习重点
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
难点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准备
教学例题板书
学习过程预设
备注
导入
新知
揭示课题
四、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板书:
四则运算—算式里没有括号
探索新知
分析归纳
出示例4:
96÷12+4×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6×2=12
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说明: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96÷32=34、阅读“你知道吗?
”
联系新知拓展
思维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A、47+33÷36-16B、(47+33)÷(36-16)C、(36-16)10
总结归纳全课提升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实践操作
深化思维
三、巩固练习1、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A、47+33÷36-16B、(47+33)÷(36-16)C、(36-16)10
预习内容:
1、预作:
练习二7-17题
2、出四道混合运算,说明运算顺序(题目自拟)
3、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板
书
设
计
四则运算——算式里没有括号的运算
(1)24+24+24÷2
(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教
学
反
思
第一小学数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
四则运算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执教教师
时间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重点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
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预设
备注
导入
新知
揭示课题
五、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大家好!
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课新课和的春风!
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
探索新知
分析归纳
1、出示例5:
(1)师:
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分析:
如果都租小船30÷4=7(只)„„2(人)7+1=8(只)20×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
30÷6=5(只)35×5=175(元)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
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
20×6=120(元)1条大船:
35元。
共花:
120+35=155(元)
联系新知拓展
思维
(一)青蛙算数(视各小组学生视度由小组内独立完成)
36÷9×5(48-43)×332÷8+56÷7
(68-28)×(12+28)15×4+16
(二)解决问题(1全体必做,2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1)张华家离学校780米,他每天上学要走12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去离他家1040米远的陈均家,要走多少分钟?
(2)希望小学三年级共有3个班,平均每班45,共为学校搬砖4320块,平均每人搬砖多少块?
总结归纳全课提升
1、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先假设,再调整)
2、谈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说说你的感想?
实践操作
深化思维
三、作业:
预习内容:
1、自学课本第10、11页的例题4
2、算式中有括号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3、第一小题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为什么先算减法?
4、第二小题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为什么?
板
书
设
计
四则运算——算式里有括号的运算
(1)270÷30-180÷30
(2)(270-180)÷30
=9-6 =90÷3
=3(名) =3(名)
运算顺序: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
学
反
思
第一小学数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
四则运算
课时
第六课时
课型
练习
执教教师
时间
学习目标
1、在问题情境中巩固第一单元的四则运算,使学生能养成正确计算的好习惯。
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充分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学习重点
目标1
学习
难点
应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预设
备注
导入
新知
揭示课题
六、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引导归纳
探索新知
分析归纳
1、练习二第7题
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
2、练习二第8题
3、练习二第9题
4、练习二第10题
启发学生用生活经验理解题意,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
5、练习二第11题
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
联系新知拓展
思维
练习二第14题
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
总结归纳全课提升
今天有什么收获?
实践操作
深化思维
1.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什么是“定向运动”。
2.动手在平面图上标出例2各建筑物的位置,说一说有哪些步骤?
3.尝试完成教科书P18“做一做”。
板
书
设
计
练习三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