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试题研究语文素材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915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考试题研究语文素材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广东中考试题研究语文素材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广东中考试题研究语文素材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广东中考试题研究语文素材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广东中考试题研究语文素材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中考试题研究语文素材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docx

《广东中考试题研究语文素材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考试题研究语文素材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中考试题研究语文素材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docx

广东中考试题研究语文素材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

第一类 人物品评[2015、2014、2010、2009、2008]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

何岳得金不昧

秀才何岳,号畏斋。

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

“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其人感谢而去。

又曾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

“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何利此数金乎/兵革非不坚利也

C.俟他日来取/俟其欣悦

D.因托以寄去/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3.选文最后指出何岳是“一穷秀才”,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2)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何岳捡到银子后,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里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B.由于丢银子的人对数目和封存标识的回答全都符合,所以,何岳把银子还给了他。

C.何岳听说那官员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了他。

D.何岳在官员家教书,官员去京城时,把箱子寄存在何岳处。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秀才何岳,号畏斋。

(他)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二百多两银子,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那人)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那个人想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表示感谢,何岳说:

“我拾到银子别人也不知道,(要是想要的话)银子全都可以归我个人所有,又怎么会贪图你给我的这些好处呢?

”那个人感谢了他,然后离去。

何岳曾经在当官的人家教书,后来那个当官的人有事要去京城,在何岳处寄存了一个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当官的人)说:

“等过些日子再来取回。

”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

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因为别的事情到南方来,并不是来取箱子。

(何岳)就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去京城的官员)。

何岳是一个穷秀才,他捡到银子就还给别人,短时期内不起贪心还可以勉励;银子寄存在他家多年,(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1.(3分)C 【解析】

课外实词

释义

课内实词

释义

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

标识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认识

何利此数金乎

贪图

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锐利,锋利

俟他日来取

等待

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等待

因托以寄去

于是,就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因此

2.(3分)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3.(3分)写他贫穷的境况,具有衬托的作用,更加突出他拾金不昧、毫不贪心的高尚品格。

4.

(1)(他)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二百多两银子,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2)银子寄存在他家多年,(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5.C 【解析】C项中“那官员有别的事到南方来”错误,是听说官员的侄子要到南方来,何岳把箱子交给那官员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去京城的官员,并不是直接给了官员。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

鲍子都之德义

魏鲍子都暮行于野见一书生卒心痛①。

子都下马,为摩其心。

有顷,书生卒。

子都视其囊中,有素书一卷,金十饼。

乃卖一饼,具葬书生,其余枕之头下,置素书于腹旁。

后数年,子都于道上,有乘骢马②者逐之。

既及,以子都为盗,固问儿尸所在。

子都具言,于是相随往。

开墓,取儿尸归,见金九饼在头下,素书在腹旁,举家感子都之德义。

由是声名大振。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心痛:

心脏疼痛。

②骢(cōng)马:

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书生卒/卒获有所闻

B.置素书于腹旁/或置酒而招之

C.有乘骢马者逐之/遂逐齐师

D.举家感子都之德义/感极而悲者矣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魏鲍子都暮行于野见一书生卒心痛。

3.鲍子都为书生做了哪些事情?

他具有怎样的品性?

(3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子都视其囊中,有素书一卷,金十饼。

5.书生家人对鲍子都的态度变化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魏国的鲍子都,(有一天)傍晚在荒野行走,遇到一位书生,突然心脏疼痛。

鲍子都下马,为书生按摩心脏。

不一会儿,书生死了。

鲍子都看到书生的口袋里,有一册《素书》和十个金饼。

他便卖了一个金饼,用所卖的钱将书生安葬,并将剩下的九个金饼枕到书生的头下,《素书》放到书生的肚子旁边。

几年以后,鲍子都在路上正走时,发现有一人骑一匹毛色青白相间的马追赶他。

等到那人追上他以后,说鲍子都是强盗,那人固执地问(鲍子都)他儿子的尸体在哪里。

鲍子都将当时的情况详细说明,于是就带领那个人来到书生的墓前。

(那人)挖开坟墓,将书生的尸体取出来,看到九个金饼仍在书生的头下枕着,《素书》还在书生的身旁放着,书生全家人都非常感激鲍子都的大仁大义。

从此,鲍子都的名声传扬开来。

1.(3分)C 【解析】

课外实词

释义

课内实词

释义

书生卒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最终

置素书于腹旁

放置

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

置备,置办

有乘骢马者逐之

追赶

遂逐齐师(《曹刿论战》)

追赶

举家感子都之德义

感激,感谢

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感慨

2.(3分)魏鲍子都/暮行于野/见一书生/卒心痛。

3.(3分)①为书生按摩心脏;书生死后,卖一金饼安葬了书生,并将其余的金饼和《素书》全放到书生的墓中。

②他具有大仁大义的品性。

4.鲍子都看到书生的口袋里,有一册《素书》和十个金饼。

5.起先误解了鲍子都,后来知道事情的真相后非常感激他。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

陈章侯蔑视显贵

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①笔也。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

章侯科头②裸体,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

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注释】①搦(nuò):

握。

②科头:

不戴帽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周其乏/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凡贫士藉其生/藉第令毋斩

C.乃出绢强之画/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谩骂不绝/虽杀臣,不能绝也

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2分)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3.从文中可以看出陈章侯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陈章侯性格怪僻,喜欢以喝酒来交朋友。

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

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以周济他们的贫困。

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共有上百家之多。

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千金他也不会握笔。

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内,让他鉴赏宋元人的书画。

船已经开了,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

章侯摘掉帽子裸着身子,大骂不止。

那个显达者不听从陈章侯。

于是陈章侯想要跳入水中。

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先离开了。

(后来)委托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画笔。

1.(3分)A 【解析】

课外实词

释义

课内实词

释义

周其乏

贫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贫困

凡贫士藉其生

凭借、依靠

藉第令毋斩(《陈涉世家》)

即使,假若

乃出绢强之画

强迫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尽力

谩骂不绝

止,停止

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尽,穷尽

2.(2分)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3.(4分)①喜欢以酒结友;②周济贫士;③刚正不阿、蔑视权贵。

4.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千金他也不会握笔。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

颍考叔为颍谷①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

“尔有母遗,繄②我独无。

”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

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注释】①颍谷:

郑国属地,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南。

封人:

镇守边疆的地方官吏。

②繄(yī):

语气词,作用与“惟”相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食舍肉/食之不能尽其材

B.请以遗之/以光先帝遗德

C.公语之故/公问其故

D.君何患焉/故患有所不辟也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3.阅读文段,说说颍考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颍考叔,是颍谷镇守边疆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

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

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

“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庄公说:

“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

”颍考叔说:

“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

”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

颍考叔答道:

“您有什么担心的!

如果挖一条地道,挖及泉水,从地道中就能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是)不对呢?

”庄公听从了他的话。

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

“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

”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

“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

”从此,母子关系和好如初。

1.(3分)C 【解析】

课外实词

释义

课内实词

释义

食舍肉

吃饭的时候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通“饲”,喂

请以遗之

赠送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遗留

公语之故

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原因,缘故

君何患焉

忧虑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祸患,灾难

2.(3分)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3.(3分)孝顺、聪明。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

司马温公作相日,亲书榜稿揭于客位,曰:

“访及诸君,若睹朝政阙遗庶民疾苦欲进忠言者请以奏牍闻于朝廷,光得与同僚商议,择可行者进呈,取旨行之。

若但以私书宠谕,终无所益。

若光身有过失,欲赐规正,即以通封书简分付吏人,令传入,光得内自省讼,佩服改行。

至于整会官职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计,并请一面进状,光得与朝省众官公议施行。

若在私弟垂访,不请语及。

某再拜咨白。

”乾道九年,公之曾孙伋出镇广州,道过赣,获观之。

(节选自《容斋随笔·卷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