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914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8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联考试题.docx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联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联考试题.docx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联考试题

“超级全能生”福建省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11月联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50分)

读北美1月某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图示区域气候差异()

A.东部和西部均暖湿

B.东部和西部冷干

C.西部暖湿,东部冷干

D.东部暖湿,西部冷干

2.图示洋流对其流经地区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有大渔场形成

B.有降温减湿作用

C.使附近海区多雾

D.北美至欧洲航运速度变慢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T1时期早于T2时期。

随着河曲的发育,河道会越来越弯曲,直到发生如洪水、决堤等事件,河水冲破河道,河流发生自然截弯取直,而原来的“河湾”由于没有补给,变成湖泊,而其形状从高空俯瞰像牛角,所以也叫牛轭湖。

被废弃曲流环绕的基岩被孤立在一侧,成为离堆山,也是河流“截弯取直”袭夺的结果。

根据材料回答3,4题。

3.自由河曲到嵌入式河曲阶段该区域地壳经过()

A.快速抬升B.快速下降

C.缓慢下降D.缓慢抬升

4.牛轭湖和离堆山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流水堆积B.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侵蚀、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堆积

世界最寒冷的城市是雅库茨克,一月平均气温为-38.6℃,极端最低温为-64.4℃,七月平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气温38.4℃,气温年较差大。

雅库茨克南部100千米处勒拿河沿岸有一段长40千米的岩柱群,岩柱群中巨大的石灰岩石柱高达100~200米,构成了勒拿河沿岸最壮丽的自然景观。

下图为雅库茨克的位置、岩柱群的位置图及勒拿河岩柱群景观图。

据此完成5~7题。

5.勒拿河岩柱群景观的形成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外力侵蚀 

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沉积作用→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外力侵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6.影响雅库茨克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因素有()

①植被②地形③海陆位置④纬度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7.造成勒拿河岩柱群岩柱之间的冲沟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B.风力侵蚀

C.岩层断裂D.冻融作用

潜水位是指非承压含水层或弱承压含水层的上表面,读某区域水流域图,完成8,9题。

8.关于该区域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B.有机质丰富,黑土广布

C.通气透水,质地较好

D.酸性土壤,磷钾丰富

9.下列有关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东部地区的降水转变为地下水更充分

B.图示时期,河流处于丰水期

C.该区域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

D.图示时期,地下水补给河水

图为世界某地区气候资料统计图(平均每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2;月降水距平=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

—平均每月降水量;本月平均气温累计=本月平均气温+上月平均气温累计)。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地区可能位于()

A.中国东南部B.澳大利亚西南部

C.巴西东北部D.地中海北部

11.该地区降水距平季节变化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D.洋流

图1和图2分别是滦河流域(117°12′E,40°36′N)附近1990年和2016年不同时期农田灌溉引水工程示意图,据图回答12,13题。

12.初冬时节该区域经常大雾弥漫,柳树林挂满树挂(类似雾凇),水汽来源主要是()

A.甲B.乙C.丙D.丁

13.1990年到2016年引水区域植被变化说明了()

A.流域内降水量大幅度减少

B.上游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C.引水渠水量增大

D.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漠库木库里沙漠位于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沙漠中可见清澈的泉水,从沙山脚下喷涌而出,形成“沙子泉”,其中最有名的大沙子泉呈巨形漏斗状。

右图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事物分布及局部景观图。

据此完成14,15题。

14.沙子泉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①地下水②大气降水③冰雪融水④湖泊水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15.大沙子泉呈巨形漏斗状的原因可能是该处()

A.地壳下陷B.过度抽取地下水

C.岩层断裂D.涌泉带出底沙

自1976年黄河入海口由西河口人工改道到清水沟以来,巨量的泥沙输入,在近岸浅水区淤积出新的三角洲舌状体,废弃的三角洲海岸出现退缩,由于河道的迁移和水沙输入量的变化,水下三角洲的淤、蚀经常会发生。

下图为某时段黄河水下三角洲泥沙沉积量变化图和入海口清水沟泥沙方位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下列关于黄河水下三角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米水深处泥沙沉积最多

B.20米水深处达到冲淤平衡

C.泥沙沉积随着水深一直增大

D.入海口处先侵蚀后沉积

17.关于黄河三角洲的淤、蚀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南方以侵蚀为主

B.北及西北方侵蚀为主

C.东北方淤积量约占10%

D.三角洲各方向都以沉积为主

常说“热在三伏”,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明代有《夏九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据此回答18,19题。

18.三伏是一年中最热时节的原因主要是()

①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 

②地面辐射量达到最高 

③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④全年日照时间最长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19.下列最能切实感受“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松嫩平原D.青藏地区

NDVI又称归一化植被指数,在遥感影像中主要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和植被覆盖度等,其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度越好。

下图为渭河流域NDVI及各气象要素年际变化趋势图。

回答20,21题。

20.渭河流域NDVI指数变化说明()

A.流域内降水量逐年增多

B.流域内气温波动上升

C.干流洪峰期逐年提前

D.地表径流速度有所减缓

21.根据NDVI指数变化趋势,预测渭河未来几年内()

A.含沙量呈减少趋势

B.汛期水量逐渐增多

C.季节变化越来越明显

D.地表下渗量减少

呈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24°N~30°N),由于山体对当地盛行季风的影响,发育了不同的山地垂直带谱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基于水分驱动的坡向效应,同一山体的东、西坡往往具有不同的基带和带谱结构,相同类型的带谱出现的海拔和分布范围也不相同。

据图回答22,23题。

横断山区基带类型及其在东西坡的分布范围:

基带类型

东坡

西坡

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

2200~3000m

1100~2200m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600~2800m

1200~2700m

亚热带常绿硬叶阔叶林带

——

2400~4200m

亚热带稀疏灌丛带

800~3200m

1000~3400m

寒温带针叶林带

——

2900~4300m

 

 

22.横断山区分布亚热带稀疏灌丛带的原因是()

A.海拔高气温较低,属高山草甸

B.纬度低蒸发旺盛,水分缺乏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D.地处背风坡,形成干热河谷

23.在横断山区南部,西坡带谱数量相对东坡较多的原因是()

A.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热量充足

B.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湿润多雨

C.西坡纬度相对较低,气温高

D.西坡海拔高,相对高度大

右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丙处岩石类型与周围明显不同。

读图,回答24,25题。

24.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A.背斜山B.向斜山

C.背斜谷D.向斜谷

25.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及丙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花岗岩

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石灰岩

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砂岩

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黏土

二、解答题(共50分)

26.鄱阳湖是长江上的重要湖泊,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等句描写的就是鄱阳湖上渔歌互答,湖面浩渺的意象。

鄱阳湖75.4%的水源来自上游的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五条入湖河流,鄱阳湖湖口在正北面,经由40公里长水道与长江干流相连。

鄱阳湖水量占长江流域的15%,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水量的总和。

长江、五河、郑阳湖之间,形成了一种联动的江、河、湖关系,这让鄱阳湖成为了一个过水型、吞吐型、季节性的湖泊。

材料二:

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局部图。

材料三: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白鹤等珍稀候鸟及其越冬地。

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

每年秋后,主要来自我国青海湖、北大荒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的候鸟到这里越冬,从而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越冬栖息地。

(1)根据材料简述赣江的水文特征。

(3分)

(2)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第一大湖,请分析鄱阳湖的重要意义。

(3分)

(3)分析鄱阳湖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的越冬栖息地的原因。

(3分)

(4)最近鄱阳湖东岸修新修建了几个风力发电厂,请分析鄱阳湖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分)

2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秘鲁是传统农矿业国,矿业资源丰富,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

铋、钒储量居世界首位,铜储量居世界第三位,银、锌储量居世界第四位。

该国的首都是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城市利马。

秘鲁的东西部景观差异明显。

材料二:

图1为南美洲年降水量示意图,图2为秘鲁矿产分布图。

(1)说明秘鲁东西向的景观差异,并阐述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5分)

(2)推断秘鲁矿业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及原因。

(3分)

(3)分析秘鲁境内亚马孙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对该国境内河段水文特征的影响。

(5分)

28.读某月某日我国周边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百帕)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乙地和丙地的风力和风向。

(3分)

(2)图中虚线处能否形成锋面?

请说明理由。

(4分)

(3)此日,甲地与上海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哪一地。

请说明理由。

(5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吐鲁番盆地位于新疆天山南侧,为我国最高气温的诞生地。

其夏季最高气温曾达到49.6℃,当地素有“沙窝里烤熟鸡蛋”、“石头上烤熟面饼”的说法。

材料二:

天山呈东西走向,绵延中国境内1700千米,占地57万多平方千米,占新疆全区面积约1/3。

天山还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脉,更是南北疆气候的分水岭,被称为干旱区的“湿岛”

材料三:

下面两幅示意图中左图为吐鲁番盆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沿A、B为切线的部分山地植被分布简图。

(1)请分析甲处形成冲积平原的原因。

(3分)

(2)请根据材料二、三推断图中A、B两坡哪侧雪线海拔较高,并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