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884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考试时间:

2016年4月19日上午10:

00——11:

30】

2019-2020年高一4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命题人:

杨旭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

自然资源虽然各有特点,但作为自然资源的整体还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

综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各种可再生资源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

②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一般都具有均衡性的特征; 

③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它的分布无规律可循; 

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A.①②  B.③④C.②④D.①④

2.下列陆地自然资源中,体现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

A.土地资源B.森林资源C.石油资源D.光热资源

3.下列关于陆地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山地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山中的泉水会减少; ②在河流中、上游过量截流用水,下游可能会出现断流; ③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也会丰富; ④植树种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不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读我国西南某地区某年8月17~18日天气预报表,回答4~5题。

天气预报

天气状况

风向风力

最高温度(°C)

最低温度(°C)

8月17日

<3级

40

30

8月18日

多云

<3级

40

29

4.此时,旱情可能诱发的灾情是(  )

A.地震    B.森林火险C.泥石流、滑坡D.石漠化

5.下列受旱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是(  )

A.金融业B.内河航运C.旅游业D.服装制造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B.寒潮、台风、沙尘暴

C.干热风、暴雪、沙尘暴D.干热风、寒潮、冻害

7.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准噶尔盆地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读下图,回答8~10题。

8.据图分析中、美、俄、日四国中,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  )

A.中国B.美国

C.俄罗斯D.日本

9.CO2排放量的增多,会使全球气温显著升高。

如果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

A.陆地蒸发加剧,干旱地区面积必然扩大

B.海水蒸发量加大,使全球海平面下降

C.两极冰雪大量融化及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D.气压梯度力减小,大气环流减弱

10.我国CO2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

①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2010年底中国大陆人口133972万人,自然增长率0.5%。

读图完成11~12题。

1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表示10万年来人口增长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

12.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能大致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变化趋势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3.下图中的①②两图分别示意两个国家近年的人口构成,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A.①俄罗斯 ②印度

B.①德国 ②日本

C.①肯尼亚 ②法国

D.①英国 ②巴西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14~15题。

14.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5.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减少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图中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③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

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

据此完成18~19题。

18.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B.科学技术C.消费水平D.开放程度

19.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矿产枯竭B.经济落后C.政策扶持D.教育需求

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20~22题。

20.图中Ⅲ期属于人口增长的哪一阶段()

A.原始低增长阶段B 高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D 低增长阶段

21.下列说法能正确反映第Ⅱ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B.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C.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D.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22.美国的人口增长处在图乙中的第________阶段,遇到的问题有(  )。

A.Ⅳ 人口急剧膨胀B.Ⅳ 人口老龄化

C.Ⅱ 人口增长停滞D.Ⅲ 人口平均寿命低

读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城市化乙阶段,主要出现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现象

C.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生物多样性增多

24.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丙阶段的是

A.埃及B.中国

C.美国D.印度

左图是台湾岛轮廓图。

读图,回答25~26题。

 

25.造成台湾岛东西部城市密度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军事

26.图中众多河流的河口不能发育成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少,径流量小

B.泥质海岸不利于港口城市建设

C.河流短促湍急,不利于航运

D.沿海台风出现的频率高,不利于城市发展

读下图,完成27~28题,

27.图中显示的地理含义是(  )

A.聚落人口规模越大,其数量就会越多

B.聚落人口规模越小,其数量就会越少

C.城市人口在16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

D.城市人口在32万人时,城市数量最多

2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呈正相关

B.等级高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带

C.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有利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

D.城市规模等级模型呈倒金字塔形

读“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杭州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5级B.4级C.3级D.2级

30.图中

A.南京市比上海市服务功能强B.杭州市比宁波市服务种类多

C.扬州市比无锡市服务范围大D.宁海县比宁波市服务级别高

二、综合题(共55分)

31.我国石油资源形势十分严峻,人均占有量还不到世界的1/10,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国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 近十几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变化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中俄石油管线建设谈判多年,俄罗斯最终决定放弃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大庆),修建泰纳线(泰舍特—纳霍德卡),如下图。

(1)从材料一可知,我国成品油从________年开始净进口;原油从________年开始净进口,主要从________地区进口。

(3分)

(2)为什么我国比较重视从俄罗斯输入石油?

(4分)

32.读我国近几年洪水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我国东南沿海洪水灾害的形成与夏秋季节从海上登陆我国的有关;从气象原因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形成与夏初(常见的天气系统)长期停滞该地区有关。

(2分)

(2)如图所示,近些年来,我国洪水分布地区经常发生特大洪水灾害,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试分析影响图中洪水灾害频发的人为因素。

(6分)

 

33.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于2010年11月1日启动,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上海市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结合以下三幅图回答相关问题。

(12分)

(1)读图甲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的变化状况,并结合图乙、图丙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分)

(2)读图乙可知上海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年龄段是__________,(2分)并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经济的影响。

(6分)(提示:

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

 

34.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图阿雷格人是撒哈拉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居住在阿尔及利亚、马里、尼日尔和利比亚几个北非国家中,有近百万人,主要放牧羊、牛和骆驼。

材料二 图阿雷格族分布示意图

(1)图示地区“生态难民”的产生除环境问题外,还可能有哪些原因?

(2分)

(2)图示所在大洲,曾出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此事件是________,这些移民主要迁往________、________等。

(3分)

(3)分析近年来该地区南部“生态难民”产生的原因。

(从自然、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8分)

35.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

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结合下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分)

(2)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原因。

(5分)

 

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乙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

 (2分)

(2)丙城市形成的原因是的汇合处(,因为有大量。

(3分)

(3)丁城市则处于 的位置,因此它既是河港,又是港。

(2分)

(4)甲乙丙丁四城市的共同区位因素是河流提供的 条件。

(1分)

蒙自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四月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1.5=45分)

1.D 2.C 3.C4.B5.B6.A7.C8.B 9.C 10.D11.B 12.A 13.C14.A 15.C16.C 17.B18.A 19.C20.C21.C22.B23.A24.D25.B 26.C27.C 28.C29.C30.B

二、综合题

31.【答案】(7分) 

(1)1993 1997 中东(波斯湾地区) (每空1分,共3分)

(2)实现石油输入多元化,减少对单一源地的依赖,保证供油安全;陆上输入比海上运输更安全;距离我国东北地区较近;该区石油冶炼和输送等基础设施完备(答对两点即可)。

(4分)

32.【答案】(8分) 

(1)台风(1分)。

长江中下游(或江淮)准静止锋。

(1分)

(2)河流中上游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长江含沙量剧增,加大了因暴雨而酿成洪灾的可能性,水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