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0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861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02.docx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0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02.docx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02

北京市东城区2005-2006学年度综合练习

(二)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呵护苛求历经坎坷百舸争流

B.嫉妒觊觎济济一堂蓟门烟树

C.旌旗茎叶泾渭分明荆棘载途

D.违规推诿彤管有炜韦编三绝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熟谙绯闻不务虚名心无旁骛

B.邦交电筒焦阳似火聊以自慰

C.飙车浏览清规诫律忧心忡忡

D.凋敝妥帖平心而论悉悉相关

3.依次埴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在汉字精密照排研究方面,王选比同行起步晚,____他利用自己数学和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基础,直接研制最先进的第四代“激光照排”机。

后来的实践____,当代的科研开发,应当尽可能地选择“顶天”的技术,要敢于实现技术上的____。

A.不过证明赶超B.可是证明跨越

C.可是表明跨越D.不过表明超越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北京对燃放烟花爆竹实行“禁改限”的启示是:

只要政府防范措施到位,现代化的城市文明与古老的民俗传统,是可以做到并行不悖的。

B.一些地方政府以缓解交通拥堵等为由,对小排量汽车采取莫须有的交通管理限制措施,这些规定已经不符合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C.作为有影响力的媒体,其语言文字使用上的瑕疵和错误,对语言文字本身和社会公众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确不可小觑。

D.许多热衷于超前消费的中国人推动了各种名牌商品甚至奢侈品的热销,让西方的商家一次次大跌眼镜,惊叹中国市场实在是秘不可测。

【答】B。

(“莫须有”是“或许有,未必有”的意思,表示凭空捏造。

不能理解为“不应该有”。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会说600多段传统相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小剧场演出的相声演员郭德刚,在一夜成名的同时,也经历着各种目光的考量。

B.白芒礼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省吃俭用,用蹬三轮车积攒的35万元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自己却一贫如洗。

C.《东亚三国近代史》最大的特点是,编写者不再仅仅基于本国立场,而是三国共同编写,很多篇章都是三方讨论后的结果。

D.我们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和儒家经典伦理的作用,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答】B。

(A.“经历”“目光”与“考量”(意思是“考虑、思量”)均搭配不当。

C.“而是”所在的分句暗换主语,导致结构混乱。

D.“德育”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其后加“教育”为成分赘余;“中华传统美德”与“儒家经典伦理”并列不当。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

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清,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渐疏薄。

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

“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上不从。

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于是上罢九龄政事,以林甫兼中书令。

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无绂、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

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

“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

诸君不见立仗马乎?

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

悔之何及?

”补阙琎杜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

自是谏争路绝矣。

李林甫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

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

好以甘言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

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取材于《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

6.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为内助阴:

暗中

B.一鸣辄斥去去:

除掉

C.百官迁除除:

贬官

D.各有常度度:

制度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九龄既得罪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B.诸君不见立仗马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悔之何及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凡为上所厚者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宦官及妃嫔)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

B.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李林甫)擢黄门侍郎

C.明日,(杜琎)黜为下邽令

D.及(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林甫为人阴险、玩弄权术的一组是()

①深结宦官及妃嫔家②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

③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④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

⑤百官迁除,各有常度⑥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林甫特意收买宦官和后宫嫔妃,刺探、揣测皇帝的心思,是为了自己能够“奏对称旨”,无所顾忌地行奸作佞。

B.张九龄虽然以文学为玄宗所重,而且也看出了李林甫的险恶,但由于皇帝昏聩失察,终究不免为李林甫所陷害。

C.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个人权威,李林甫明目张胆地恐吓谏臣,使其缄口,企图在朝中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

D.在李大甫的掌控下,朝中的许多才俊被束缚在难以发挥才智的职位上,而善于搞歪门邪道的人却能得到重用提拔。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竟为游邀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笙歌之声相闻。

最盛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

至花落乃罢。

(选自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12.阅读下面周邦彦的《琐窗寒•寒食①》完成

(1)—(3)题(7分)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似楚江瞑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

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

旗亭唤酒,付与高阳②俦侣。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

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注释】①寒食:

节名,在清明前一天。

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②高阳:

城邑名,汉刘邦兵过高阳,郦食其求见,自称高阳酒徒。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头三句点明词人所处的环境:

春天的柳色昏暗,乌鸦盘旋聒噪,词人站在朱户之中、小帘之后凝神沉思。

B.滴哒的雨声洒落在空寂的台阶上,直到夜尽仍不停息,词人心绪更加烦乱愁闷,而对此景思绪联翩,思念故人。

C.为摆脱孤寂的心情,词人前去酒楼饮酒。

“唤酒”并且“付与高阳俦侣”的词句,写出作者豪爽好客的性格。

D.结尾处,词人设想归家时的情景:

家中一定尚有残花挂在枝头,等待自己饮宴“客”字写出词人当时的游子身份。

(2)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头三句写景,很好地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

孤身一人置身于柳色鸦啼之间,词人的愁思、烦乱的心情,呼之欲出。

B.“故人剪烛西窗语”化用了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意。

词作至此,思念故人之情渐渐明朗。

C.上片结尾,词人宕开一笔,由眼前之景转至当年的少年羁旅生活,下片则由暮年晚景转回眼前景致,过渡极为巧妙。

D.词人渴望归去,结尾处用真切、具体的“残英”形象,表现出铭心刻骨的思念之情,也含蓄地反衬眼前的愁闷孤寂。

(3)上阕“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的词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所描写的内容相似。

请具体说说二者在写法上的异同。

(3分)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横线处默写原句(4题限选作3题)。

(6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______,_______。

(2)杜甫《兵车行》: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_______,________。

(3)苏洵《六国论》: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

(4)苏轼《定风波》:

________,归去,________。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17题。

报告文学的文本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哪些结构类型呢?

报告文学主题内容的安排,或者遵循因果关系原则,即按照某种时序组织起来;或者以脱离所有时间概念的形式被表现出来,即组成忽略内部因果关系的序列。

我们把第一类叫作逻辑和时间布局,第二类叫作空间布局。

逻辑与时间布局的结构,可以称之为线型,它们大多显示着情节的变化脉络及其组织关系。

其子类可细分单线(仅有单一线索并且人物有限)、复线(拥有主线、副线)和环形(缺少贯穿始终的主线,全文由若干连环或并列的材料构成)等三种。

至于空间布局结构,可以称之为非线型,这种淡化线型情节、打乱时序与内在因果关系的结构,多见于现代或后现代小说中。

在报告文学的发生、形成期,以叙述描写为主的一人一事的单线结构占有相当的比例,文体发展比较成熟后,线型结构的文本已注意在叙述、描写的同时,加入叙述者的主观评价,形成了与一般线形文本有所区别的叙——议结构。

这种结构的意义在于,它既得益于小说生动的叙述与描写,以此克服了报告文学文本过于直白的通讯化趋向;又在加入议论成分的同时,逐步完成了对小说式线形结构简单模仿的超越。

80年代初中期,报告文学的文本出现全景式结构。

该结构以复线为主,以某一重要事件为叙述主体,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其“台前幕后”的萌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

人物只作为叙述的片断而存在,为整个事件的叙说服务,较少成为主角。

除此之外,它也不刻意追求情节的紧密连贯,而是使用相当比例的非叙事性话语,同时渗入史料记载、报刊消息、电影分镜头剧本、备忘录、日记、口述实录等多种文体因素,造成对情节连贯性的主观性间隔、强调叙述者权威,营造出一个“全息之眼”,使受众不仅从叙述者的叙述,也从其引述的非情节性资讯、构建的非叙事性话语中,全方位地理解事件的表层与深层因素。

非线型结构多出在展示关注“社会问题”的报告文学文本中,具有空间意义上的“问题”、“焦点”、“热点”取代了事件、人物等具有时间意义的因素。

它类似三段论式的提出的问题(中心论点)→分析问题(以事例作证据)→解决问题(结论)的论文结构,既保持着线型结构叙事时的生动性与客观性,并以此来突显报告文学的非虚构性;又具有较强的主体性,以此来展示报告文学的文化批判意识。

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文体从早期对小说等虚构性文体结构形式的简单模仿,发展到以显示叙述者主体性为主脉的全景式结构和非线型结构,以叙述的主体性业强化报告文学的文化批判性,力求以文体的倾向性与虚构性文体的客观描述区别开来,以此来显示文体的个性。

14.下列对报告文学“线型结构”的理解,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