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适合
适合
适合
不适合
h
4
适合
适合
适合
适合
根据以上规定和参照典型火灾探测器的适用场所,确定该建筑一层宜采用离子感烟探测器或光电感烟探测器。
3.4.2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探测区域内每个房间至少应布置一只火灾探测器。
2)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该满足下表的规定。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
火灾探测器的种类
地面面积
S(m2)
房间高度h/(m)
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
房间坡度θ
θ≤15°
15°<θ≤ 3°
θ>30°
A/(m2)
R/(m)
A/(m2)
R/(m)
A/(m2)
R/(m)
感烟探
测器
S≤80
h≤12
80
6.7
80
7.2
80
8.0
S>80
6<h≤12
80
6.7
100
8.0
120
9.9
h≤6
60
5.8
80
7.2
100
9.0
感温探
测器
S≤30
h≤8
30
4.4
30
4.9
30
5.5
S>30
h≤8
20
3.6
30
4.9
40
6.3
3)感烟、感温探测器的安装距离,应不超过下图中有极限曲线D1~D11(含D、9)
所规定的范围。
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
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a、b—探测器的安装间距(m);D1~D11(含D、9)—在不同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下确定探测器安装间距a、b的极限曲线;Y、Z—极限曲线的端点(在Y和Z两点间的曲线范围内,保护面积可得到充分利用)。
4)每个探测区域内应该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具体根据下式计算:
式中:
N—应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只),N1(取整数);
S—该探测区域的面积(m2);
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
K—修正系数,特级保护对象K取0.7~0.8,一级保护对象K取0.8~0.9,二级保护对象取0.9~1.0。
该建筑一层的高度为4m,地面面积S=1277m2>80m2,屋顶坡度<15。
。
所以A取60m2,R取5.8m,在本次设计过程中K取0.9。
对于一般办公室,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根据房间大小设置火灾探测器(卫生间除外),布置在房间中部,能够保护房间内所有部位没有遮挡:
同事注意与灯具、吊扇等设备保持规定距离(一般取0.5m左右);若不能满足要求,应考虑增加探测器数量。
走廊、门厅布置时,应确定将来是否会有装潢吊顶。
若有吊顶,根据层高、面积确定探测器直接进行布置,布置时注意避让各种设备干扰。
若没有吊顶,除了满足上述条件外,还要避让梁的干扰。
地下层感温探测器,可根据空间情况进行布置,注意避开梁的干扰。
3.5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手动报警按钮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手动触发装置,它具有在紧急的情况下人工手动通报火灾的功能。
手动报警按钮在消防控制中心的控制盘上设有专用的独立的报警显示部位号,有明显的显示标志,当发生火灾的时候向消防控制中心发出火灾信号,消防中心的设备经过信息的分析处理,显示火灾的部位,启动有关的灭火设备。
手动报警按钮安装在公共场所,当人工确认为火灾发生时,按下按钮上的有机玻璃片,可向控制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控制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显示出报警按钮的编号或位置,并发出报警音响。
手动报警按钮和各类编码探测器一样,可直接接到控制器总线上。
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m。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设置在靠近走廊与楼梯间的交汇处,可以与消火栓箱安装在一起。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的和便于操作的部位。
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宜为1.3~1.5m,且应有明显的标志。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与集中报警器连接,且应单独占用一个部位号。
3.6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监控系统的选择和系统布线以及工程应用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功能:
迅速而准确地发送火警信号。
发出火警信号的同时,经适当延时,还能启动灭火设备。
还能启动联锁减灾设备。
自动故障监测。
控制器报警后,可首先手动消除声报警,但光字信号继续保留。
具有火灾报警优先于故障报警的功能。
具有记忆功能。
可为火灾探测器提供工作电源。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选择:
根据所设计的自动监控消防系统的形式确定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功能)规格。
在选择与使用火灾报警控制器时,应尽量使用成套产品。
被选用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其容量不得小于现场使用容量。
报警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联动、联锁指令信号)回路数应尽量等于相关联动、联锁的装置数,以利其控制可靠。
需根据现场实际,确定报警控制器的安装方式,从而确定选择壁挂式、台式还是柜式报警控制器。
火灾监控系统设计形式的选择原则是:
区域报警系统宜用二级保护对象;集中报警系统宜用于一级、二级保护对象;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宜用于特级、一级保护对象。
在具体工程设计中,对某一特定保护对象,究竟应该采取何种形式的系统,要根据保护对象的具体情况.如工程建设的规模、使用性质、报警区域的划分以及消防管理的组织体制等因素合理确定。
传统型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由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各种火灾探侧器、功能模块和消防控制设备等构成。
这里所指的消防控制设备主要是,火灾警报器的控制装置、火警电话、空调通风及排烟、消防电梯等控制装置、火灾事故广播及IAl定灭火系统控制装置等。
它进一步加强了对消防设备的监测和控制,适用于大型建筑、大型综合商场、宾馆、公寓综合楼等,可以对各类设置在建筑中的消防设备实现联动控制和手动/自动控制转换。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也可以是由基于总线制连接,由设在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或灯光显示装置)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
它吸收了传统系统形式的优点,并加强了消防中心控制室对消防设备的监测和控制,增强了火灾应急通信和广播功能,兼容了各种类型的火灾探测器和功能模块,同样适用于大型宾馆、饭店、商场、大型综合性建筑对象和现代建筑对象。
3.7消防联动控制设计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当接收到来自触发器件的火灾报警信号后,能自动或手动启动有关消防设备,并显示其状态的设备称为消防控制装置。
包括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自动灭火装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防排烟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控制装置,常开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的控制装置,电梯回降控制装置,火灾应急广播,火灾警报装置,火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装置。
1)消防联动控制应包括控制消防水泵的启、停,且应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和消防水泵的工作与故障状态。
消火栓设有消火栓按钮时,其电气装置的工作部位也应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状态(即设置消防水泵的工作指示灯)与故障状态。
2)消防联动控制应包括控制喷水和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启、停,且应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与故障状态和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安全信号阀的工作及故障状态。
此外,对水池、水箱的水位也应进行显示监测;为防止检修信号阀被关闭,作者认为应采用带电气信号的控制信号阀用来显示其开启状态。
3)消防联动控制的其它控制及显示功能,应执行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的具体规定。
总线联动控制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信号传输线路与消防联动系统合二为一,即在一个回路中既有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又有控制消防联动设施动作与接受动作回授信号的控制模块回路。
也就是设备是并联在一根总线上的。
采用总线制布线方式比较简单。
一般情况下,如果消防联动设施数量比较多且集中,采用总线制比较经济合理。
多线联动控制是对消防联动设施的控制是一对一、点对点的控制回路。
多线控制是由主机控制室用于手动控制的!
通常不受报警系统控制,由人为控制利用继电器,接触器完成。
该建筑的消防联动控制包括湿式喷水灭火系统、干式喷水灭火系统、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联动控制系统。
系统采用总线联动控制,从每层楼的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一处控制线路到各个设备。
3.8火灾应急广播或火灾警报装置设置
火灾光警报器应设置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消防电梯前室、建筑内部拐角等处的明显部位,且不宜与安全出口指示标志灯具设置在同一面墙上。
每个报警区域内应均匀设置火灾警报器,其声压组不应小子60dB;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其声压级应离子背景噪声15dB。
当火灾警报器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大于2.2m。
消防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
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成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25m,走道末端距最近的扬声器距离不应大于12.5m,
2)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3)客房设置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1W。
4)壁挂扬声器的底边距地而高度应大于2.2m。
4设计体会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智能建筑工程方面的知识,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通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汇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作为智能建筑设计者,不但要有许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另外,还要掌握一些与此相关的规律和智能建筑的特点。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划分、疏散和火灾扑救难度所确定的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的要求,结合建筑的不同情况、火灾监控系统的设计特点和消防工程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配置火灾监控系统。
在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很多方面的知识我们以前从未涉及,让我们无从下手,但经过搜索查阅大量的文献、标准、规范等相关资料后,我们对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课程设计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对我们以前所学的很多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应用和实践,提高了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此外,此次课程设计及还提高了我对相关标准规范的理解和运用
参考资料
1.黄浩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明设计手册》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2.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3.GB50045-9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4.陈南,《智能建筑火灾监控系统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张九根,丁玉林,《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