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题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733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科学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科学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科学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科学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前教育科学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科学题目.docx

《学前教育科学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科学题目.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科学题目.docx

学前教育科学题目

三、选择题: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B)

A、受表扬B、好奇心C、学本领D、活动身体

2、儿童认为花盆不听话才摔碎了,这属于(B)

A、道德方面的自我中心

B、认知方面的自我中心

C、情感方面的自我中心

D、社会方面的自我中心

3、“帮助儿童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发展观察力”的目标属于(A)

A、大班目标

B、中班目标

C、小班目标

D、托班目标

4、在设计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A)

A、可操作性

B、针对性

C、层次性

D、灵活性

5、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中,运用感知觉探索物体的特性,发现某种现象的发展过程或发生的变化的方法是(B)

A、科学实验

B、观察

C、分类

D、科学游戏

6、关于科学,正确的说法是(B)

A、科学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科学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C、科学是获得新发现的过程

D、科学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7、儿童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习形式是(A)

A、个人探索

B、集体教学

C、分组学习

D、小组讨论

8、()岁幼儿能从一组物体中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挑出物体,归为一类。

A.3~4B.1~2C.3D.4

答案是A

 

9、什么是教育的核心?

A。

教育B。

目标C。

社会D。

活动

答案B

 

10.、下面哪个年龄段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

答案:

C

11、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正确的是()

A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B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C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

D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答案:

C

12、下列哪个目标不属于科学领域目标()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B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

C科学范围方面的目标

D科学知识方法方面的目标

答案:

C

13、下列哪个不属于儿童观察方法的具体目标()

A学会感知物体和自身的变化

B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

C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

D学会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

答案:

A

14、科学领域归类为三个方面,下面哪个不是属于这三个方面的()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B、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

C、科学教育和技能方面的目标

D、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答案:

C

15、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A、布鲁纳B皮亚杰C、海伊斯科普D、蒙台梭利

16、下列哪项不是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D)。

A、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B、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C、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D、认识带有普遍性

17、皮亚杰认知发展中感知运动阶段的年龄段为(A)。

A、0~2B、2~7C、7~12D、12岁左右或更大些

18、(B)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

A、皮亚杰B、布鲁纳C、爱因斯坦D、维果斯基

19、认为认知发展受同化、顺应和平衡这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是(C)。

A、维果斯基B、布鲁纳C、皮亚杰D、爱因斯坦

20、在(A)阶段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

A、形式运算B、具体运算C、前运算D、感知运动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4至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的是(D)。

A、好奇好问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

C、根据事物表面属性概括分类D、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5至6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的是(D).。

A、有积极的求知欲望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蔽的因果关系

C、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D、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23.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包括(B)

A活动结果的展示B活动目标的设计C活动过程的展开D活动内容的选择

24集体教学活动实施前的准备不包括(D)

A知识的准备B材料的准备C环境的准备D幼儿的准备

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活动材料的准备应该注意的问题(A)

A材料的适宜性B材料的结构性C材料的数量D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

26下列不属于集体活动的组织类型的是(D)

A观察认识型B实验操作型C科学讨论型D想象探究型

27不属于集体教学活动部分的是(A)

A延伸部分B展开部分C开始部分D结束部分

28“炖蛋”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微波炉、鸡蛋、打蛋器等来让幼儿学习使用打蛋器把蛋打碎、打

匀,然后利用微波炉炖蛋。

请问该活动是属于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方法是(C)

A集体教学活动B科学游戏C区角活动D课外活动

2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游戏设计的原则是(D)

A游戏的科学性B游戏的趣味性C游戏的活动性D游戏的积极性

30集体教学活动过程实施中应该注意的是(B)

A教师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B教师要适当参与幼儿的活动C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知识经验D教师要适时地展示幼儿的成果

31下列哪项不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方法。

(C)

A.集体教学活动B.区角活动C.区域活动D.科学游戏

32.下列哪项不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

(B)

A.同化B.连续C.顺应D.平衡

33.认知发展阶段中的感知运动阶段是(A)

A.0~2岁B.2~7岁C.7~12岁D.12岁左右或更大些

34.下列哪项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要求(B)

A.表面性B.发展性C.随意性D.片面性

35、()岁幼儿能从一组物体中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挑出物体,归为一类。

A.3~4B.1~2C.3D.4

答案是A

36、什么是教育的核心?

A。

教育B。

目标C。

社会D。

活动

答案B

37、下面哪个年龄段能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

答案:

C

38、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正确的是()

A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B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C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

D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答案:

C

39下列哪个目标不属于科学领域目标()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B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

C科学范围方面的目标

D科学知识方法方面的目标

答案:

C

40、下列哪个不属于儿童观察方法的具体目标()

A学会感知物体和自身的变化

B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

C学会比较观察不同物体或同类物体的特征

D学会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

答案:

A

41、科学领域归类为三个方面,下面哪个不是属于这三个方面的()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B、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

C、科学教育和技能方面的目标

D、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答案:

C

42.___C____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

A.目标B.组织C.评价D.设计

43在开展科学教育之前,对教育对象进行的的评价称为(B)。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

44根据教育评价的不同功能以及运行时间,可以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D)

A.课程评价B.儿童发展评价

C.环境评价D.诊断性评价

4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有(C)

A.观察分析法、事件详录法和访谈法B.观察分析法、行为检核法和事件详录法

C.观察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D.情境观察法、事件详录法和访谈法

4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为(B)

A.设计评价方案→确定评价目的→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B.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C.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D.确定评价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

47下面不是从评价功能和运行间划分的评价是:

(C)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定性性评价D终结评价

48一下哪个不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方式(B)

A作品分析法B实验法

C观察法D访谈法

49.下列不是幼儿园生命教育原则是(B)

A体验性原则B单一性原则C人文性原则D整合性原则

 

一、名词解释:

1、专门的科学教育活动的涵义是什么?

(是指教师按计划安排专门的时间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活动)

2、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是指什么?

(指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内容、方法和技能,并提供相应的材料,以达到教育目标的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

3、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是什么?

(指幼儿在科学活动室自然角或活动室的区角等设施内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

4、偶发性教育活动是指什么?

(是指教育活动由外界情境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一种特有的一种活动。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涵义是什么?

(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使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是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总方向,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活动的“引航灯”

 

8观察:

观察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

它是指运用感官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9、同化:

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虑或改变的过程。

10、顺应:

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11、平衡:

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12集体教学活动:

是教师根据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而向全体幼儿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

13科学游戏:

就是能够让幼儿获取有关科学学习经验的游戏活动。

14学前科学教育活动:

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环境,为儿童提供材料和机会,使他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是引导学前儿童主动活动的过程,是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1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是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总方向,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活动的“引航灯”

17.观察:

观察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

它是指运用感官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18什么是终结性评价?

是指在完成某个阶段的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评价。

19.什么事观察法?

观察法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被评价者的行为进行现场观察或测量,并对观测结果做出评定的一种方法。

20.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来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21.集体教育活动:

是教师根据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课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面向全体幼儿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

22.科学游戏:

就是能够让幼儿获取有关科学经验的游戏活动。

 

二、简答题:

1、渗透的科学教育活动包括哪些方面?

(【1】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2】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3】其他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自然生态环境;【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