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输管线施工组织设计.docx
《集输管线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输管线施工组织设计.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输管线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
1.1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的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等资料。
1.2国家现行的法令、法规,地区行业颁发的安全、消防、环保、文物等管理规定。
1.3国家、行业现行施工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定额文件等。
1.4总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压力管道保证体系。
1.5施工现场踏勘资料。
1.6公司现有资源及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2.1.1线路概况
该线路起点为首站,终点为中央处理厂,全线敷设于四川省,管线大致呈西北-东南的走向,线路设计长度50.650Km,沿线穿越河流1次。
2.1.2管线设计参数
出站的压力为1.3MPa--1.65MPa。
管线设计压力为2.0MPa。
进中央处理厂的压力为1.0MPa。
3)线路穿越
本段管线共有1次穿越,详情见表2.1-1。
表2.1-1管线穿越情况表
穿越类型
穿越管水平长度(m)
穿越位置
管线规格
河流穿越
24.3
xxx
L245-508×7.9
4)管线埋深
管线设计埋深1.6米(管底),背阴面根据实际情况加深埋深1.8米(管底)。
5)管材选择
在出站后200m范围内、进处理厂前200m范围内及穿越处,管线规格为直缝双面埋弧焊管L245-508×7.9,其余地区管线规格为螺旋缝埋弧焊管L245-508×7.1。
2.1.3主要工作量
序号
名称及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敷设管线Φ508×7.1
km
8.855
2
敷设管线Φ508×7.9
km
0.689
3
冷弯弯管R=40D
直缝双面埋弧焊管煨制
L245-508×7.1
个
136
L245-508×7.9
个
7
4
热炜弯管R=6D
直缝双面埋弧焊管煨制
L245-508×7.9
个
85
L245-508×8.7
个
5
5
开挖穿越河流
次
1
6
固定推力支墩45t
个
4
7
里程桩
个
9
8
转角桩
9
标志桩
10
警示牌
11
套管(穿越土路、水泥公路用)
GB11836RCPⅢ800×80×2000
根
28
12
绝缘支撑块raciE7
个
56
13
灰土截水墙
个
176
14
石砌护壁
m
92
2.2管道沿线自然条件
2.2.1气象条件
xxxxxxxxxxxxxxxxxxxx
2.2.2区域地质构造条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2.3水文地质
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2.4地层和岩土特征
根据野外勘探描述,各个地貌单元内地层描述如下:
1)表土:
黄褐色,稍湿,稍密,含大量的植物根系,层厚0.50m,层底埋深0.50m。
2)层粉质粘土:
棕红色,稍湿,坚硬,含大量的姜石,局部地段中间夹有结核层,中压缩性,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3)层砂岩:
褐红--棕红色,强风化,局部地段中风化,产状近水平,泥质胶结,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
2.2.5土壤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
根据四级法测试视电阻率(其极距为1.5m)结果,管线沿线电阻率为64.35--96.85Ω•m,结合当地经验,综合判定本场地土对管道具弱腐蚀。
3.施工组织及部署
3.1施工组织机构图
3.2施工任务划分
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量情况,计划组建5个施工队,在项目部的统一管理下开展工作。
3.2.1管道施工队下设12个机组,负责管道全部线路的施工安装。
3.2.2防腐施工队:
负责Ⅱ标段全部管线的防腐补口补伤。
3.2.3土建施工队负责Ⅱ标段所有土建工程,包括临时便道修筑、路面恢复、护坡砌筑的建设等。
3.2.4电气施工队:
负责Ⅱ标段全部管线的阴保施工。
4.工程施工方案
4.1管道施工程序
4.2主要工序施工方案
4.2.1线路交桩
4.2.1.1工作程序
交桩准备→现场交桩→填写交桩记录→交桩工作总结、答疑→护桩→填写护桩记录→下道工序
4.2.1.2准备工作
(1)参加接桩技术人员和测量工充分熟悉图纸及有关资料。
(2)备齐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交接桩记录及认定的文件;备足木桩、花杆、彩旗和白灰;备齐钉桩、撒灰工具和用具;准备防晒、防雨、防风沙用具;准备满足野外作业的车辆及通讯设备。
4.2.1.3线路交桩
(1)技术管理部组织相关技术员和测量工参加由业主和监理组织设计方、施工单位及有关方人员参加的现场交桩工作。
(2)现场交接内容包括:
线路控制桩(转角桩、加密桩)、沿线高程点等。
(3)交桩过程中,依照设计提供的管道施工图、断面图、测量成果表及相关文件等复查设计标桩的位置和高程,确保接桩正确无误,并做好交桩记录。
(4)为了方便放线与后期施工,可在控制桩上涂刷红色油漆、注明桩号、里程,同时注意观察控制桩周围的地形地貌及特殊性的标记,以便于以后测量放线工作。
(5)接桩后,我方采取保护措施,对控制桩、高程点进行保护并设置必要参照物。
(6)对原参照物在施工作业带内的,或属于临时性建筑的桩点,需重新选定参照物,并做好记录,以备以后查证。
4.2.2测量放线
4.2.2.1工作程序
准备工作→测量→定边桩→放线→协调与变更→移桩→填写施工记录→下道工序
4.2.2.2准备工作
(1)办理好征(占)用土地手续。
(2)准备放线区段完备的施工图(包括平面图、断面图、测量成果表等),交桩记录以及测量放线记录用表。
(3)准备完好、精度符合要求并在检定有效期内的全站仪、水准仪、盘尺等。
准备足够的木桩、钢筋桩、记号笔、铁锤、放线用灰桶等工具和材料。
4.2.2.3测量放线
(1)放线前,参加施测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及标准规范,根据图纸及设计现场交桩情况分段编写施测方案及报告,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测。
(2)测放线人员根据验收的控制桩进行测量放线,其主要工作内容为:
①放出三条线即管线中心线、施工作业带的两条边界线,用白灰撒出三条线。
②控制桩上注明桩号、里程、高程,转角桩应注明角度,水平弹性敷设段还应注明曲率半径、外矢矩及切线长,在地形起伏地段还应打加密桩。
③在河流穿越段两端设置明显穿越标志桩,注明里程。
在不同规格、不同防腐绝缘等级的管材的分界点上作出明显标志桩,注明变化参数和里程。
④对于施工图纸资料中的平面、断面图已标明的地下沟筑物(区)和施工测量中发现的构筑物(区),应进行详细核查、勘测,并在线路与障碍物(区)交叉范围两端设置标志,在标志上应注明(地下)构筑物(区)类型、埋深及尺寸等。
⑤详细记录热煨弯管和冷弯弯管的部位和角度,并统计用量,冷弯弯管还应记录曲率半径、切线长和外矢矩。
(3)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在作业带清理前放出,线路轴线在布管前或管沟开挖前放出。
线路轴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定桩后,用白灰沿桩放出边界线。
(4)施工测量放线的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长度测量误差为1‰,角度测量误差为±2°,标高测量误差为±50mm。
4.2.2.4协调与变更
(1)放线过程中,积极与沿线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取得联系,共同现场看线,确认沿线情况。
对局部线路走向有争议时,及时向监理、业主、设计反映,由业主、监理和设计方与地方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2)改线由勘察、设计方重新测定线路,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变更图,并重新进行交桩和放线。
4.2.2.5移桩
(1)在进行作业带清理之前,将所有管线桩等距平移至施工作业带堆土侧,且在作业带边界线内不大于0.2m的位置,转角桩按转角平分线方向移动。
(2)个别地段移桩(标记)困难时,采用引导法定位,即在控制(转角)桩四周植上四个引导桩(标记)构成的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为原控制(转角)桩的位置。
4.2.2.6及时填写测量成果记录。
4.2.2.7重点控制:
(1)测量、放线人员应由参加接桩的测量技术人员主持工作。
(2)测量仪器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
(3)做好施工作业带边界的标识。
4.2.3作业带平整
4.2.3.1工程程序
准备工作→障碍物查验→标桩复核→作业带平整→填写施工记录→下道工序
4.2.3.2准备工作
(1)熟悉图纸,了解掌握施工地区现在道路分布情况并对管道沿线进行实地勘察,确定临时道路的位置及其修筑方法。
(2)根据总体施工方案,编制施工便道修筑方案。
如需增开公路路口,应提前与其主管部门联系,办理有关手续。
(3)组织扫线人员检查放线工作情况,注意观察所放出的线是否顺直完整,所有的桩是否移至指定位置。
(4)准备必要的施工机具(如推土机、单斗挖掘机)和材料(如编织袋、预应力砼管等)。
4.2.3.3作业带平整
(1)施工前,业主或监理应组织施工单位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施工作业带内地上/地下各种建(构)筑物和植(作)物等进行清点造册。
所有清点在册的地上/地下各种建(构)筑物和植(作)物等均要做价补偿,补偿协议签定且补偿款到位后,施工人员方可进场。
施工作业宽度以测量放线的边界线标志为准,原则上不得超出,特殊地段需加宽时,要与业主或监理商定后处理。
(2)所有清点在册的地上/地下各种建(构)筑物和植(作)物等均要做价补偿,补偿协议在由业主签定且补偿款到位后,施工人员方可进场。
作业带平整应在放线并办理好征(占)地手续后进行。
清理和平整施工作业带时,要先将原线路控制桩平移至管线作业带堆土侧边界线内0.2m处,施工时注意保护线路控制桩,如果损坏应立即补桩,以便施工过程中能及时对管线进行检测。
(3)作业带平整由熟悉了解本段区域内自然状况、施工技术要求的人员带队进行,参加人员及所用机具应根据地段实际情况配备。
(4)作业带平整时,将尽量减少农田地段的占地。
尽可能地缩小占地宽度,尽量减少农业损失。
(5)采用挖掘机将作业带内的所有障碍物(灌木、石头、杂草、作物等)清除,并将作业带扫平、压实。
对于作业带内的电力、水利设施要加以保护。
(6)施工作业带应与标桩的路线完全一致;作业带平整之后要恢复管道中心线标桩(或平移桩)、转角桩并标明转角的角度、防腐层变化、特殊地段的起止点等。
4.2.3.4重点控制
(1)施工前,业主或监理应组织施工单位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施工作业带内地上、地下各种建(构)筑物和植(作)物、林木等进行清点造册。
(2)作业带平整应在放线并办理好征(占)地手续后进行。
(3)作业带平整、平整应遵循保护农田、果林、植被及配套设施,减少或防止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则。
(4)清除作业带上的障碍物,保护和保留原有的排水系统、保护所有存在的管线、保护所有通讯光缆和电缆及有用线路,并使之处于工作状态。
4.2.4防腐管运输
防腐管从防腐厂至现场临时堆管场的运输、卸车由业主另行委托完成,施工单位逐根检查、验收、办理交接手续。
4.2.4.1工作程序
防腐管公路运输→施工现场临时堆管场交接与存放防护→二次倒运。
4.2.4.2防腐管出厂检查
(1)防腐管卸车前,应由业主或监理、承包商、承运商共同逐根检查验收防腐管数量、管子和防腐层质量以及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
检查内容应符合招标文件和设计文件的相关规定。
(2)验收检查的主要项目有:
①防腐管的根数、钢管规格、防腐等级。
②标识核对:
核对防腐管的防腐层和钢管的标识,并与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核对,检查标识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③防腐层外观检查:
防腐涂层完整、光洁,无损伤;
④每根防腐管道两端应有齐全的管口保护圈,拆除保护圈后,按下表检查:
序号
检查项目
检验方法
合格标准
1
防腐管管末端防腐的外表面
观察检查
无裂纹、结疤、折迭、损伤和划痕
2
螺旋、直缝防腐管距管端100mm范围内外径允许偏差
用测径尺按
周长法测量
+2.0mm
-0.5mm
3
防腐层端部外涂层
观察检查
防腐层粘结牢固,无翘曲
4
管口端部不小于150mm范围内外表面焊缝余高
用尺测量
0~0.5mm,且与母材圆滑过渡,相邻管件表面磨削后的剩余壁厚不得小于公称壁厚的95%
5
螺旋、直缝防腐管距离管端100mm范围内圆度(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和公称直径的)
用尺测量
≤0.6%
(3)经检验合格的防腐管,由各方参加检验人员按施工标准要求填写记录,并签字确认。
验收不合格的防腐管不得办理签收手续。
对于检验合格的防腐管要做好明显的标记,并逐根进行登记,以备调运。
4.2.4.3防腐管拉运
(1)防腐管运输前,应编制防腐管及设备和管件倒运方案,报监理批准后实施。
(2)防腐管装运应按现场用管情况统一作出的运输计划,每车所拉运的防腐管必须为同一型号、壁厚的防腐管,不得混装。
(3)运管车车箱内设置运管专用支架,支架与管子接触面宽度为400mm,并垫厚度不小于20mm的橡胶板。
运输前防腐管要使用外套橡胶管或其它软质管套的钢丝绳或导链加以固定,单管长度方向捆绑应不少于2道,并加木质垫块、楔块等防滑。
防腐管在运输时加盖苫布。
(4)防腐完毕的热煨弯头拉运时,使用专用支架。
为保护弯头防腐层,在弯头之间,弯头与支架之间接触的部位均垫厚20mm的橡胶板。
(5)管材运输安全要求:
①所有车辆、设备必须处于完好状态,不得带故障作业。
②管材运输时,严格按照方案规定的管子数量、防护固定措施进行装运。
③管道运输前,要检查途径道路情况及沿途有无高压线和通讯线影响。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运管车辆应中速行驶,避免急刹车,以防止管子移位伤人。
4.2.4.4防腐管堆放
(1)运至施工现场的防腐管在卸管时,逐根检查,填写检查记录,现场负责人签字,对每根管的管口损伤和防腐层破坏点,应记录清楚,以备查对。
(2)管材存放地应修建在地势较平坦处。
存放场地应保持1%~2%坡度,并设有排水沟,场地内不得有积水、石块等有损防腐层的物体,道路应作硬化处理。
(3)防腐管堆放时,应根据防腐管规格、级别分类堆放,底部应垫软垫层,垫高200mm以上,底部防腐管的外侧应设固定管子的楔型物(宽度同管垛支撑宽度),楔型物的硬度应小于防腐层的硬度。
楔块的边缘应与管径相适合,防腐管应同向分层码垛堆放,堆管高度不宜超过4层。
管垛支撑应以管子中部对称布置,管端距端部支撑的距离为1.2~1.8m,管垛支撑4道,管垛支撑可采用砂袋或填充软质物的纺织袋,任何形式的支撑物与管子的接触宽度不应少于0.4m。
(4)防腐管需在露天存放一个月以上时,需加盖苫布。
4.2.4.5重点控制
(1)确保运至现场的防腐管为合格的产品。
(2)运管车应保证车况完好,并悬挂警示标记,限速行驶,确保安全无事故。
(3)防腐管堆放场地应具备防洪、防水条件及防滚管措施。
(4)根据管子的重量,计算后选择相应的吊车和钢丝绳,确保钢管装卸、吊装安全。
吊运时不得产生造成管体或管端局部凹痕或失圆的冲击载荷。
装卸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管口,不得使管口产生任何豁口与伤痕。
(5)运到工地上的防腐管应尽量堆放在施工作业带地势较高处,并均匀分布管垛,垛防腐管数量不宜超过30根。
(6)管端距端部支撑的距离宜为1.2m~1.8m,管垛支撑4道,均匀对称地配置,以便使载荷分布均匀。
管垛两侧应设置楔型物,以防滚管。
(7)行车、吊装、装卸过程中,应注意对上空建筑物、线缆的防护,确保施工安全。
各种施工机具和设备其任何部位与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有关的规定。
4.2.5布管
4.2.5.1工作程序
准备工作→布管作业→布管顺序检查→填写布管检查记录→下道工序
4.2.4.2准备工作
(1)参加布管的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熟悉、了解、掌握布管区段的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测量放线资料及现场定桩情况、现场通行道路及地形、地质情况。
确认钢管规格、数量、内外防腐类型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2)布管选用的设备机具要能适应现场作业条件,且能保证使用安全、可靠。
布管时使用专用吊具、钢丝绳、吊钩或吊带,强度要满足所吊重物的安全要求,尾钩与管子接触面与管子曲率相同,起吊后钢丝绳与轴线的夹角不小于30°。
(3)布管人员服从总体计划安排,使布管与组装工序相配合,以合理安排作业进度。
通常布管作业与管道组焊控制在5天以内。
4.2.5.3布管作业
(1)布管在施工作业带管道组装一侧进行。
(2)沟上布管前,先测量单根管长度并进行登记,在每根钢管长度方向上标出平分线位置;由专人测量管口周长、椭圆度,周长偏差超标的不得使用,管口局部有压痕或椭圆度超标的采用涨管器、千斤顶等专用工具校正。
(3)在布管中心线上打好管墩,每根管子下设一个,钢管放在管墩上,钢管下表面与地面的距离为0.5~0.7m。
为确保管墩位置正确,管墩的施工应与布管同步进行。
(4)管墩可用土筑,并压实。
管墩与管道接触位置采用纺织袋作为衬垫。
土质松软或砂地用编织袋装土人工堆砌管墩。
(5)将管子布放在设置好的管墩上,管与管应首尾相接,成锯齿型布置,相邻两管错开1~1.5倍管径(沟下布管时,首、尾留100mm左右的距离),以方便管内清扫、坡口清理及起吊。
布管的间距与管长保持基本一致。
布管时,每15~20根管核对一次距离,发现偏差过大应及时调整。
(6)采用挖掘机布管,吊管时单根吊运。
在吊管和放置过程中,要轻起轻落。
挖掘机吊管行走时,由专人牵引管子,防止碰撞管子。
4.2.5.4布管检查:
对每个布管段,布管后由技术人员组织人员对所布管道进行实地核对,核对管子壁厚、防腐等级、管子摆放位置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要求,与布管原始记录是否一致,以及所布管子支撑是否稳固。
4.2.5.5重点控制
(1)防腐管防腐层保护
钢管的防腐涂层直接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
为此,在管线施工过程中,对防腐管与地面发生滑动位移的任何场合,及防腐管吊运过程中都必须对管子的防腐涂层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如用枕木、胶皮、编织袋或其他监理认可的保护方式。
(2)管口防损坏防护
管口的好坏直接影响管道组对质量及严重影响管道施工进度,为防止管子在布管过程中,造成管口损坏,管子起吊过程应采用专用的吊具。
4.2.6管沟开挖
4.2.6.1工作程序
准备工作→验桩及核对→正式开挖→管沟检查验收→填写施工记录→下道工序
4.2.6.2准备工作
(1)落实土方施工队人员,准备管沟开挖所需设备(挖掘机等)。
(2)根据工期计划、管材供应计划、特殊地段管沟开挖与其他工序的衔接等情况,制定周密的管沟开挖计划,报业主或监理批准后方可实施。
4.2.6.3准备工作完毕后,由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依照设计图纸对开挖段的所有控制桩和标志桩、管线中心灰线进行验收和核对,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管沟开挖。
4.2.6.4管沟开挖
(1)管沟开挖前,沿管道中心线放出管沟边线。
管沟开挖堆土距离沟边至少0.5m以上。
(2)在耕作区开挖管沟时,应将表层耕作土和底层生土分开堆放,表层耕作土靠近边界线,底层生土靠近管沟侧堆放。
(3)雨季施工,开挖管沟时应结合中短期天气预报,每段长度不宜超过1.5km,且与组焊、下沟、回填等工序紧密结合。
(4)遇有地下光缆、电缆、管线、下水道及其它隐蔽物时,应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协商确定开挖方案。
施工时应注意地下隐蔽工程分布情况,事先作好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在地下构筑物附近5m区域内,采取人工方式进行管沟开挖,并安排专人配合,监督、检查、看护,以防止损坏地下原有的设施。
(5)当遇到地下文物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妥善处理。
(6)管沟沟底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凡局部沟下组装弯头、弯管及碰死口地段可开挖操作坑进行安装。
(7)对已开挖的管沟要进行复测,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部分要进行修整或重挖。
管沟开挖后复测转角和纵断面曲线等主要点的标高,为预制弯头和弯管提供可靠依据。
4.2.6.5管沟开挖检查验收
(1)管沟成型后,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自检,合格后由业主或监理负责验收,并按业主或监理的规定填写记录,业主或监理签字确认合格。
(2)管沟检验项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及合格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管沟质量检查表
检验项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合格标准
外观
全部
观察检查
施工记录
直线段管沟顺直,曲线段圆滑过渡,无凹凸和折线;沟壁和沟底平整,无沟坎阶梯,无锐器物;沟内无塌方、无杂物;转角符合设计要求。
管沟中心线偏移
每千米不少于5处
用经纬仪检查
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
沟底宽度
每千米不少于5处
用尺检查
允许偏差为±100mm
沟底标高
每千米不少于5处
用水准仪检查
允许偏差为+50mm-100mm
变坡点位移
全部
用尺检查
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
4.2.6.6管沟开挖安全要求
(1)管沟开挖前,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环保及地下构筑物保护措施,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
(2)交叉作业时,应专人统一指挥,沿线设警戒人员,各主要路口设警示牌,并设专人看护。
(3)开挖过程如遇到地下管道、电缆以及不能识别的物品时,应停止作业,采取必要的措施后方准施工。
(4)管沟开挖作业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准掏洞,人工开挖处,两人在沟内作业间距应为2-3m,挖出的土方距沟边不得小于1.0m,堆积高度不准超过1.5m。
(5)雨后开挖管沟时,必须仔细检查沟壁,如发现裂纹等不正常情况时,应采取管沟支撑措施,在确认安全后方准施工,非工作人员不准在沟内停留。
4.2.6.7重点控制
(1)管沟深度应当与所处地段的土层的最小覆盖厚度相一致,并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2)所挖土方应堆放在管线作业带的另一侧。
(3)挖沟进度不可超过焊接进度太多,以防止下雨造成管沟塌方、管沟内积水。
(4)修理和维修被破坏的天然或人工的取、排水设施。
4.2.7清口、坡口加工
4.2.7.1工作程序
准备工作→清管登记→检查修整→坡口加工→填写施工记录→下道工序
4.2.7.2准备工作
(1)清口人员须熟悉清理管口的下列要求
①管内无任何杂质和灰尘,管端内、外50mm范围内无油污和其他污物,管端内、外15mm范围内管口完好,无任何损伤、无锈蚀、毛刺等。
②检查150mm范围内原钢管的焊缝余高是否符合要求(打磨后余高为0~0.5mm,且平缓过度)。
(2)准备好清理管口的器材、工具,如汽油、棉纱、锉刀、角式磨光机、钢丝刷头、半自动切割机、坡口机、5kw发电机等。
4.2.7.3清理管口
(1)测量管子周长,做好组对准备。
按布管顺序逐根进行现场编号。
所有编号用油漆标在距管口500mm的部位,同时将管子编号、防腐等级、焊口编号、管子长度做好详细的记录。
(2)将自制双盘胶皮清管器对管道进行清管,清除管内杂物。
清管速度不宜过快,应和组对作业相距5根管左右。
(3)用棉纱、汽油清除管端内、外50mm内的油污,用角式磨光机修磨坡口,用电动钢丝刷清除管口内、外25mm范围内的铁锈、污垢。
4.2.7.4检查和修理
(1)检查坡口尺寸(坡口角度、钝边高度),管端坡口是否有机械加工形成的内卷边,若有偏差,使用角式磨光机进行修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