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7088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7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笔记.docx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笔记.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笔记.docx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笔记

总论

第一章药性理论

一、四气

1.四气的确定:

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

如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说明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反之,阴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治疗,说明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

2.四气的作用:

⑴寒凉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

⑵温热药——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

二、五味

1.五味的确定:

通过口尝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归纳出五味的理论。

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和药物作用的标志。

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五味

作用

适应证

能散能行

发散、行气、行血

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

能补能和能缓

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

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

能收能涩

收敛、固涩

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

能泄、能燥、能坚

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

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

能下、能软

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

能渗、能利

渗湿利小便

水肿、脚气、小便不利之证

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

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

三、升降浮沉

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⑴升浮药——其性主温热,味属辛、甘、淡,质地多为轻清至虚之品,作用趋向多主上升、向外。

⑵沉降药——其性主寒凉,味属酸、苦、咸,质地多为重浊坚实之品,作用趋向多主下行向内。

二、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⑴四气五味:

①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药;

②凡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山楂等。

⑵药物质地轻重:

①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如苏叶、菊花、蝉衣等;

②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都是沉降药,如苏子、枳实、牡蛎、代赭石。

⑶炮制配伍:

药物炮制可以影响转变升降浮沉性能。

有些药物酒制则升,姜炒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四、归经

1.归经的确定:

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依据药物对脏腑经络病变治疗作用进行归纳而定。

如羚羊角、钩藤能清热熄风,石决明能平肝潜阳,柴胡能疏肝解郁,分别治疗肝经病变的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肝气郁结证,故这些药归于肝经。

五、毒性

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①剂量过大;②误服伪品;③炮制不当;④制剂服法不当;⑤配伍不当。

2.使用注意事项:

⑴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中病即止;注意配伍禁忌;防止伪品混用,保管好剧毒中药。

⑵根据“以毒攻毒”原则,在保证用药安全前提下,采用某些毒药治疗某些疾病。

如用雄黄治疗疔疮恶肿,水银治疗疥癣梅毒,砒霜治疗白血病等。

⑶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便于诊断中毒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手段。

第二章中药的配伍

一、中药配伍的概念和意义

1.配伍:

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2.意义:

既照顾到复杂病情,又增进了疗效,减少了毒副作用。

二、中药配伍的内容

1.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⑴单行:

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⑵相须:

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⑶相使:

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⑷相畏:

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⑸相杀:

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⑹相恶:

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⑺相反:

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2.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以保证安全用药,是使用毒副作用较强药物的配伍方法,也可用于有毒中药的炮制及中毒解救;相恶则是因为药物的拮抗作用,抵消或消弱其中一种药物的功效;相反则是药物相互作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故相恶、相反则是配伍用药的禁忌。

第三章中药的用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1.“十八反”——张子和《儒门事亲》: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即:

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芨、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2.“十九畏”——刘纯《医经小学》: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即:

硫黄畏朴硝,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二、证候禁忌

1.概念:

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

2.内容:

见各味药物。

三、妊娠用药禁忌

1.概念:

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

2.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

⑴慎用:

通经去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肉桂、干姜等

⑵禁用:

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等

四、服药饮食禁忌

1.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

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

2.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

⑴热性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

⑵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

⑶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⑷黄疸胁痛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

⑸脾胃虚弱者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⑹肾病水肿忌食盐、碱过多的和酸辣太过的刺激食品;

⑺疮疡、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第四章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一、剂量

1.含义:

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

它主要指明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其次指方剂中每味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2.影响因素:

①药物性质;②剂型、配伍;③年龄、体质、病情;④季节变化。

3.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

⑴剧毒药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开始用量宜轻,逐渐加量,中病即止,防止过量或蓄积中毒。

⑵贵重药材,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量。

二、中药的用法

1.煎煮方法:

⑴先煎:

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或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

⑵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物或久煎容易破环其有效成分的药物。

⑶包煎:

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

⑷另煎:

贵重药材。

⑸溶化(烊化):

胶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

⑹冲服:

贵重药;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的药物;液体药物。

2.服药时间

⑴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二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左右。

临床用药时可根据病情增减。

⑵病在胸隔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则宜饭前服。

⑶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治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服用;安神药宜睡前;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

各论

第五章解表药

【概述】

1.概念:

2.性能特点:

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

3.功效:

发汗解表。

4.适应证:

①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

②部分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5.配伍方法:

⑴根据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邪的特点,相应的配伍祛暑、化湿、润燥药;

⑵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者,根据体质不同,分别与益气、助阳、养阴、补血药配伍;

⑶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选用发散风热药物,同时配伍清热解毒药。

6.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⑴解表药辛散发汗,易耗散阳气,损伤津液,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久病体虚、失血过多,淋病及气血亏虚者,应慎用或忌用;

⑵解表药不宜多用、久用,一般中病即止,以免发汗太过伤津、伤阳。

⑶解表药大都含挥发性成分,不宜久煎,以免影响疗效。

夏令用量宜轻,冬寒之时用量宜重。

服药后宜覆被取汗,不可吹风。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一、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

药物

性能

功效

应用

麻黄

《神农本草经》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1.风寒感冒:

风寒表实证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

2.咳嗽气喘:

①风寒束肺之喘咳实证;②痰饮伏肺之咳喘;③肺热壅盛之咳喘。

3.风水水肿。

【用法】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桂枝

《名医别录》

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1.风寒感冒:

①外感风寒、表实无汗;②外感风寒、表虚有汗;③素体阳虚、外感风寒。

2.寒凝血滞诸痛证:

①胸痹心痛;②中焦虚寒,脘腹冷痛;③妇女经闭痛经,产后腹痛;

④风寒湿痹,肩臂疼痛。

3.痰饮、蓄水证:

①脾阳不运,水湿内停所致痰饮;②膀胱气化不行。

4.心悸:

①心阳虚之心悸;②奔豚证。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

《名医别录》

辛,温。

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1.风寒感冒:

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闷较适宜。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①中焦气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②胸闷呕吐,胎动不安;

③痰凝气滞之梅核气证。

3.解鱼蟹毒,腹痛吐泻。

荆芥

《神农本草经》

辛,微温。

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1.外感表证:

药性最平和,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衄下血:

①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②血热便血、痔血;③妇女崩漏下血。

【用法】不宜久煎。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防风

《神农本草经》

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外感表证:

①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②卫气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风邪。

2.风疹瘙痒:

①风寒、风热等风邪所致瘾疹瘙痒;②湿热之瘾疹瘙痒;

③血虚风燥之瘾疹瘙痒;④兼里实热结之瘾疹瘙痒。

3.风湿痹痛:

①风寒湿痹;②风寒湿邪郁而化热,成为热痹。

4.破伤风证。

5.止泻:

①脾虚湿盛、清阳不升之泄泻;②肝脾不和,腹泻而痛。

羌活

《神农本草经》

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风寒感冒:

外感风寒夹湿尤为适宜。

2.风寒湿痹:

①多用于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②风寒、风湿所致的头风痛。

白芷

《神农本草经》

辛,温。

归肺、胃、大肠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风寒感冒:

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证。

2.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疼痛证:

①阳明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等症;

②风冷、风热牙痛。

③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3.鼻渊。

4.带下证:

寒湿下注,白带过多或带下黄赤。

5.疮痈肿毒:

疮疡初起或脓成难溃。

二、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药物

功效

主治病证

生姜

《名医别录》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1.风寒感冒;2.脾胃寒证;3.胃寒呕吐;4.肺寒咳嗽。

香薷

《名医别录》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1.风寒感冒;2.水肿脚气。

【用法】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细辛

《神农本草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1.风寒感冒;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3.鼻渊;4.肺寒咳喘。

【用法】煎服、散剂。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

藁本

《神农本草经》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风寒感冒,巅顶疼痛;2.风寒湿痹。

苍耳子

《神农本草经》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风寒感冒;2.鼻渊;3风湿痹痛。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不宜服用。

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辛夷

《神农本草经》

发散风寒,通鼻窍。

1.风寒感冒;2.鼻渊。

【用法】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一、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

药物

性能

功效

应用

薄荷

《新修本草》

辛,凉。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邪在卫分。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①风热上攻,头痛眩晕;②风热上攻之目赤多泪;

③风热壅盛,咽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牛蒡子

《名医别录》

辛、苦,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多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①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②风湿浸淫血脉而致疮疥瘙痒。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①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尤宜;②乳痈肿痛,尚未成脓;

③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蝉蜕

《名医别录》

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

尤宜于声音嘶哑或咽喉肿痛者。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①风热外束,麻疹不透;②风湿浸淫肌肤血脉,皮肤瘙痒。

3.目赤翳障:

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

桑叶

《神农本草经》

甘、苦,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温热犯肺,发热、咽痒、咳嗽等。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3.肝阳上亢眩晕。

4.目赤昏花:

①风热上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涩痛、多泪;

②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

③肝热引起的头昏、头痛。

【用法】煎服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眼。

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菊花

《神农本草经》

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

2.肝阳上亢,肝风实证:

①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②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

3.目赤昏花:

①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

②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

4.疮痈肿毒。

柴胡

《神农本草经》

苦、辛,微寒。

归肝、胆经。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1.表证发热,少阳证:

外感表证,无论风热、风寒均可。

2.肝郁气滞:

①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月经失调、痛经等症;

②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

【用法】煎服,3~9g。

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葛根

《神农本草经》

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①风寒、风热感冒;②风寒感冒,表实无汗或表虚汗出,项背强痛。

2.麻疹不透:

表邪外束,疹出不畅;或已现麻疹,但疹出不畅,见发热咳嗽,或乍冷乍热。

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①热病津伤口渴;②消渴证,阴津不足;

③内热消渴,口渴多饮,体瘦乏力,气阴不足。

4.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用法】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二、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1.蔓荆子《神农本草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主治病证】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2.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2.升麻《神农本草经》

【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主治病证】1.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3.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

三、下列药物的功效:

淡豆豉《名医别录》【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第六章清热药

【概述】

1.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⑴清热泻火药:

清气分热——气分实热证;

⑵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湿热泻痢、黄疸等证;

⑶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热毒炽盛之痈肿疮疡等证;

⑷清热凉血药:

清血分热——血分实热证;

⑸清虚热药:

清虚热、退骨蒸——热邪伤阴、阴虚发热。

2.清热药的配伍方法

⑴实热证有气分热、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

⑵虚热证又有邪热伤阴、阴虚发热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养阴透热或滋阴凉血除蒸;

⑶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解表药用,以达到表里双解;若里热兼积滞,宜配通里泻下药用。

3.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⑴药性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⑵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

⑶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一、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

药物

性能

功效

应用

石膏

《神农本草经》

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生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①温热病气分实热(清泻肺胃气分实热要药);②温病气血两燔。

③暑热初起,伤气耗阴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亏。

2.肺热喘咳证。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用)

【用法】生石膏煎服,宜先煎。

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知母

《神农本草经》

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1.热病烦渴:

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2.肺热燥咳。

3.骨蒸潮热:

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

4.内热消渴:

阴虚内热之消渴证。

5.肠燥便秘:

阴虚肠燥便秘证。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栀子

《神农本草经》

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

凉血止血。

1.热病心烦:

①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②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2.湿热黄疸。

3.血淋涩痛:

血淋涩痛或热淋证。

4.血热吐衄:

①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②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

5.目赤肿痛:

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

6.火毒疮疡。

【用法】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夏枯草

《神农本草经》

辛、苦,寒。

归肝、胆经。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①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②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

2.瘰疬,瘿瘤:

①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②瘿瘤。

3.乳痈肿痛:

①乳痈肿痛;②热毒疮疡。

二、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药物

功效

主治病证

芦根《神农本草经》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1.热病烦渴;2.胃热呕哕;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4.热淋涩痛。

天花粉《神农本草经》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1.热病烦渴;2.肺热燥咳;3.内热消渴;4.疮疡肿毒

淡竹叶《神农本草经》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1.热病烦渴;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决明子《神农本草经》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2.头痛、眩晕;3.肠燥便秘。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一、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

药物

性能

功效

应用

黄芩

《神农本草经》

苦,寒。

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①湿温、暑湿证,湿热阻遏气机致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

②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③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④湿热黄疸。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①肺热壅遏致咳嗽痰稠;②肺热咳嗽气喘;③肺热咳嗽痰多;

④外感热病,中上焦热盛致高热烦渴、面赤唇燥、尿赤便秘。

3.血热吐衄:

①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②血热便血;③崩漏。

4.痈肿疮毒:

①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②热毒壅滞痔疮热痛。

5.胎动不安:

①血热胎动不安;②气虚血热胎动不安;③肾虚有热胎动不安。

【用法】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黄连

《神农本草经》

苦,寒。

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①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②胃热呕吐;

③肝火犯胃所致胁肋胀痛、呕吐吞酸;④脾胃虚寒,呕吐酸水。

2.湿热泻痢:

①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②湿热泻痢兼表证发热;③湿热下痢脓血日久。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①心火亢盛致神昏、烦躁之证;

②三焦热盛,高热烦燥;高热神昏;

③热盛伤阴,心烦不寐;④心火亢旺,心肾不交之怔忡不寐;

⑤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衄。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①痈肿疔毒;②目赤肿痛,赤脉胬肉;③胃火上攻,牙痛难忍。

5.消渴:

①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②肾阴不足,心胃火旺之消渴。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①皮肤湿疹、湿疮;②耳道流脓;③眼目红肿。

黄柏

《神农本草经》

苦,寒。

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

①湿热下注之带下黄浊臭秽;②湿热下注膀胱,小便短赤热痛。

2.湿热泻痢,黄疸:

①大肠湿热泻痢;②湿热郁蒸之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

①湿热下注所致脚气肿痛、痿证;②阴虚火旺之痿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腰酸遗精。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二、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药物

功效

主治证候

龙胆

《神农本草经》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

2.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

3.惊风抽搐。

苦参

《神农本草经》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1.湿热泻痢,便血,黄疸。

2.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

秦皮《神农本草经》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白鲜皮《神农本草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一、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

药物

性能

功效

应用

金银花

《新修本草》

甘,寒。

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1.痈肿疔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