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防治整改措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7034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危害防治整改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职业危害防治整改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职业危害防治整改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职业危害防治整改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职业危害防治整改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危害防治整改措施.docx

《职业危害防治整改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防治整改措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危害防治整改措施.docx

职业危害防治整改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整改措施

第1篇: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费县恒昌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一、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措施。

职业病:

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属各单位和个人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温、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三、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四、职业病危害种类:

根据企业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

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在建筑行业施工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

建筑物的拆除,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

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

狭窄。

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使用内燃机和燃烧器,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机溶剂的危害:

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生产性躁声和局部震动危害:

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躁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躁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躁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6、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五、防护措施:

(一)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1、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警示标志。

3、施工现场在进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行之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4、在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防水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5、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二)个人防护措施:

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2、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

并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3、从事防水作业,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

4、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5、进行躁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躁声作业的时间。

6、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并佩带好防护用品。

7、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单位应将检查结果告之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

六、安全检查措施:

1、企业对生产中的安全工作,除进行经常的检查外,每年还应该定期地进行二至四次群众性的检查,这种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2、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由企业领导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3、安全生产检查应该始终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该定出计划,按期解决,必须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待。

第2篇: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白河路桥有限公司

一、职业病危害及防护

1、危害成因:

根据我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在工艺、设备、安全卫生防护设施,作业环境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各种灾害事故的缺陷,因为这些缺陷使一些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有害物质泄漏和作业环境造成职工急、慢性的各种职业性疾病

2、危害类型:

人身健康

3、预防原则: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公司应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4、职业危害健康检查措施

(1)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或对健康有特殊要求的劳动者,公司必须对其进行上岗前的职业性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2)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或对健康有特殊要求的劳动者,公司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就业中健康检查,对在健康检查中发现有职业健康伤害的,应调离原工作岗位。

(3)对已脱尘的劳动者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尘肺患者等复查,一般一年检查一次。

(4)建立职业卫生动态监护档案,妥善保管对劳动者上岗前、离岗前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并将检查结果通知本人,凡发现与职业病有关者,一律建档保管。

5、职业病危害宣传教育措施

(1)产生职业危害的工程部要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对劳动者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2)定期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和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帮助劳动者掌握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

未培训人员不得从事有职业危害的作业。

培训资料要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备查。

(3)凡是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和设备,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

6、防治措施:

(1)公司除进行经常的检查外,每年还定期组织其他部门进行联合检查,这种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2、加强个人防护,合理使用防护用品,

7、防止职业病危害的综合措施:

在思想上认识职业病对职工的危害,设置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测定,重视职业病危害工程技术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管理制度,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工作。

根据危害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等,有针对性的发给作业人员有效的防护用品、用具;对从事粉尘、有毒作业人员,在工地设置淋浴设施。

定期对有害作业职工进行体检,发现有不适宜某种有害作业的疾病患者,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二、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1、危害成因:

施工现场噪声主要是来源于搅拌机、电动机、空压机、钢筋加工机械、木工加工机械等;

2、危害类型:

使人耳聋,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3、预防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

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

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劳动卫生知识,提高领导和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

4、防治措施:

(1)、选用低噪声设备,搅拌机、木工机械、钢筋机械等设备,能从根本上降低噪声。

(2)、采用隔离、远距离控制等措施,尽量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开。

(3)、合理安排工序,减少劳动者在噪声声级超标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时间。

(4)、控制噪声的传播。

合理布局,控制噪声入手,消声、吸声、隔声、隔振、阻墙。

(5)、做好个人防护。

如及时戴耳塞、耳罩、头盔等防噪声用品。

(6)、定期进行预防性体检。

(7)、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查出隐患,要及时整改和上报。

如发现不安全的紧急情况,应先停止工作,再报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三、振动的危害及防护

1、危害成因:

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设备;

2、危害类型:

对人身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3、预防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

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

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劳动卫生知识,提高领导和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

4、防治措施:

(1)、消除或减少振动源的振动,采取减振措施。

(2)、隔振,就是在振源与需要防振的设备之间,安装具有弹性性能的隔振装置,使振源产生的大部分振动被隔振设置所吸收。

(3)、改革生产工艺,是防止振动危害的治本措施。

(4)、手持振动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隔振垫,工人操作时戴好专用的防振手套,也可减少振动的危害。

(5)限制作业时间是防止和减轻振动危害的重要措施。

(6)加强个人防护,合理使用防护用品也是防止和减轻振动危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如戴减振保暖的手套

(7)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查出隐患,要及时整改和上报。

如发现不安全的紧急情况,应先停止工作,再报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四、粉尘的危害及防护

1、危害成因:

生产性粉尘

2、危害类型:

人身健康;

3、预防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

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

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劳动卫生知识,提高领导和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

4、防治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要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2)、水泥防尘措施:

流动搅拌机除尘。

在建筑施工现场搅拌机流动性比较大,因此,除尘设备必须考虑适合流动的特点。

既要达到除尘目的又做到装、拆方便。

流动搅拌机上有个尘源点:

一是向料斗上加料时飞起尘;二是料斗向拌筒中倒料时,从进料口、出料口飞起的粉尘。

采用通风除尘系统。

即在拌筒出料口安装活

动胶皮护罩,挡住粉尘外扬;在拌筒上方安装吸尘罩,将拌筒进料口飞起的粉尘吸走;在地面料斗侧向安装吸尘罩,将加料时扬起的粉尘吸走,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送入旋风滤尘器,再通过器内水浴将粉尘降落,被水冲入蓄水池。

高压静电除尘。

高压静电除尘是静电分离技术之一,已应用于水泥除尘回收。

(3)、木屑除尘措施:

可在每台加工机械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蓄仓内。

(4)、金属防尘措施:

钢筋除锈抛光作业中,一般采用局部通风除尘系统。

或在打磨台工人操作的侧方安装吸尘罩,通过支道管、主道管,将含金属粉尘的空心输送到室外。

(5)、油漆防尘措施:

油漆、喷漆工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如防毒面罩等;喷漆,可采用密闭喷漆间,工人在喷漆间外操纵微机控制,用机器手自动喷作业,以达到质量好对人无危害的目的;通风不良的地下室、污不池内涂刷各种防涂料等作业,必须根据场地大小,采取多台抽风机把苯等有害气体抽出室外,以防止急性苯中毒;施工现场油漆配料房,应改善自然通风条件,减少连续配料时间,防止苯中毒和铅中毒;涂刷冷沥青,凡在通风不良的场所和容器内涂刷冷沥青时,必须采取机械送风、送氧及抽风措施,不断稀释空气中的毒物浓度。

不得在工地现场熔融沥青或焚烧油毡﹑油漆等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6)、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查出隐患,要及时整改和上报。

如发现不安全的紧急情况,应先停止工作,再报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五、水污染危害及防护

1、危害成因:

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和人为的污染,人为的污染源主要有:

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

2、危害类型:

人身健康、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3、预防原则:

按《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进行综合预防治理。

4、防治措施:

⑴有害物质的施工物料不得堆放在河流、沟渠等水体附近;

⑵砂场的洗砂废水经三级沉淀后,重复利用或排放;

⑶工营地建设排水系统时,要求做到雨污分流,施工生活污水设置

沉淀池,其中的餐厨废水设置隔油池,停留时间1小时后排入沉淀池,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沉淀池沉淀处理,沉淀时间不得小于12小时,处理后出水用于洒水降尘或绿化,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后方可外排;施工现场临时厕所化粪池应做防渗处理;

⑷砼拌合站污水设置三级沉淀池处理(停留时间不得小于4小时),高浓度砼废水经处理后用于施工降尘或绿化;砼废水经处理后用于施工降尘或绿化;⑸施工期间加强临时堆渣体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

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入附近水体,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由施工车辆送垃圾场。

⑹在施工过程中提倡清洁生产,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以有效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维修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尽量集中进行,所产生的含油污水要集中收集并处理;⑺环境敏感区、Ⅱ类水体:

施工废水不得外排。

⑻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专门的库房,地面应做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到。

工地试验室的酸、碱废液等有害废液需收集至废液瓶中,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不得外排。

六、食物中毒危害及防护

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

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

A、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

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一)几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

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

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

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

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

一般在1-3天痊愈,很少死亡。

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

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

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

预后较好。

(二)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

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

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8.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10.储存食品要在5。

C以下。

若做到避光、断氧,效果更佳。

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B、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毒鼠强中毒:

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

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

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亚硝酸盐中毒:

俗称“工业用盐”。

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导致死亡。

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

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

预防措施:

1.严禁食品贮存场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

2.不随便使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或容器。

3.蔬菜加工前要用清水浸泡5-10分钟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

一般要洗三遍,温水效果更好。

4.水果宜洗净后削皮食用。

5.手接触化学物后要彻底洗手。

6.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或碱面食用。

7.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过夜。

8.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

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

厨房、食品加工间和仓库要经常上锁,防止坏人投毒。

C、有毒动植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动植物或摄入因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除去有毒成分的动植物食物引起的中毒。

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因动植物种类而异。

近几年常见的集体有毒动植物中毒有四季豆中毒、生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等。

因误食有毒动植物导致的中毒有河豚鱼中毒、毒蕈中毒、蓖麻籽中毒、马桑果中毒等。

1.四季豆中毒

未熟四季豆含有的皂贰和植物血凝素可对人体造成危害,如进食未烧透的四季豆可导致中毒。

一般在进食未烧透的四季豆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出冷汗、手脚发冷、四肢麻木、畏寒等,一般病程短,恢复快,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

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2.生豆浆中毒

生大豆中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进入机体后抑制体内胰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

进食后0.5-1小时出现症状。

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

一般无须治疗,很快可以自愈。

预防措施:

将豆浆彻底煮开后饮用。

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

3.发芽马铃薯中毒

马铃薯发芽或部分变绿时,其中的龙葵碱大量增加,烹调时又未能去除或破坏掉龙葵碱,食后发生中毒。

尤其是春末夏初季节多发。

一般在进食后10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症状。

先有咽喉抓痒感及灼烧感,上腹

部灼烧感或疼痛,其后出现胃肠炎症状,剧烈呕吐、腹泻。

此外,还可出现头晕、头痛、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

重者可因心脏衰竭、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预防措施:

马铃薯应低温贮藏,避免阳光照射,防止生芽;不吃生芽过多、黑绿色皮的马铃薯;生芽较少的马铃薯应彻底挖去芽的芽眼,并将芽眼周围的皮削掉一部分。

这种马铃薯不易炒吃,应煮、炖、红烧吃。

烹调时加醋,可加速破坏龙葵碱。

4.河豚鱼中毒

河豚鱼的某些脏器及组织中均含河豚毒素,其毒性稳定,经炒煮、盐淹和日晒等均不能被破坏。

误食后10分钟至3小时出现症状。

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瘫痪,呼吸衰竭等。

死亡率高。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

5.毒蕈(有毒蘑菇)中毒

我国有可食蕈300余种,毒蕈80多种,其中含剧毒素的有10多种。

常因误食而中毒,夏秋阴雨季节多发。

一般在误食后0.5-6小时出现症状。

胃肠炎型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预后良好;神经精神型中毒主要症状有幻觉、狂笑、手舞足蹈、行动不稳等,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溶血型中毒发病3-4天出现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死亡率高。

预防措施:

加强宣教,防止误食。

6.蓖麻籽中毒

蓖麻籽含蓖麻毒素、蓖麻碱和蓖麻血凝素3种毒素,以蓖麻毒素毒性最强,1mg蓖麻毒素或160mg蓖麻碱可致成人死亡,儿童生食1-2粒蓖麻籽可致死,成人生食3-12粒可导致严重中毒或死亡。

食用蓖麻籽的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血,严重的可出现脱水、休克、昏迷、抽风和黄疸,如救治不及时,2-3天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麻痹。

目前对蓖麻毒素无特效解毒药物。

蓖麻籽无论生熟都不能食用。

但由于蓖麻籽外观漂亮饱满,易被儿童误食。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

7.马桑果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马鞍子、黑果果、扶桑等。

马桑果有毒,其有毒成分为马桑内酯、吐丁内酯等。

误食后0.5-3小时出现头痛、头昏、胸闷、恶心、呕吐、腹痛等,常可自行恢复。

严重者遍身发麻、心跳变慢、血压上升、瞳孔缩小、呼吸增快、反射增强,常突然惊叫一声,随即昏倒,接着出现阵发性抽搐。

严重者可于多次反复发作性惊厥后终于呼吸停止。

一次服大量者可由于迷走神经中枢过度兴奋而致心搏骤停。

因外形似桑椹,所以常被当作桑椹而误食,许多小孩特别是农村的小孩在外玩耍时因采食而引起中毒。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

七、高温危害及防护

1、危害成因: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夏季露天作业受太阳热辐射的影响,常可产生高温或高温高湿或高温伴强热辐射等特殊气象条件。

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施工作业,通称为高温作业。

我国制定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规定:

产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即是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透风设计计算温度2度的作业,列为高温作业。

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机体从高湿环境接受对流与辐射热量,加上劳动和高温环境增加的代谢产热量,远远超过机体的散热量。

若这个恶性过程不断发展,人体通过一系列的体温调节还是不能维持机体的热平衡时,就造成机体过度蓄热。

同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失盐,从而发生中暑。

2、危害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其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这类作业场所都有强烈的辐射热源,室内外气温差可达10℃以上,以对流热和辐射热作用于人体。

(2)、高温高湿作业:

这类作业环境的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热辐射较弱。

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

(3)、夏季露天作业:

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接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四周物体放出的辐射热。

3、预防原则:

发现中暑病人后,首先应使患者脱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透风良好的荫凉地方休息,解开衣服,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

必要时,可进行刮烦疗法或针刺合谷、曲池、委中、百会、人中等穴。

如有头昏、恶心、呕吐或腹泻,可用中药霍香正气九;如呼吸、循环衰竭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可注射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