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66820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78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每课一练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

1.1小数乘整数

1.

 

2.一袋牛奶重1.25千克,64袋牛奶重多少千克?

 

3.乌龟的爬行速度大约每秒0.05米,兔子的奔跑速度是乌龟的280倍。

兔子的奔跑速度大约每秒多少米?

 

4.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看谁填得最多。

0.48=()×()

 

答案:

1.5.8×3=17.4(元)

2.1.25×64=80(千克)

3.0.05×280=14(米)

4.0.48=2×0.24=0.2×2.4=0.02×24=3×0.16=0.3×1.6=0.03×16(答案不唯一)

5.1.3小数乘小数

(1)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并会正确笔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播放课件)我们的校园真美呀!

有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

(课件出示正在刷油漆的宣传栏)看!

工人叔叔正在给宣传栏刷油漆,可是有个问题却拦住了他们。

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吗?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认真看例3情境图课件。

(1)学生观察情境图,并说一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要想求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讨论交流。

(3)观察两个因数的特点(都是小数)。

(4)讨论:

可以把它们看成整数来计算吗?

(5)尝试计算。

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汇报交流。

(6)自主解决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7)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交流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呢?

2.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数方法。

三、同步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8页第3题。

自评

☆☆☆

师评

【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计算下面各题

2.0114.885.7780.27

2.判断下面各个积的小数位数有没有错误

√×××√×

 

5.1.4小数乘小数

(2)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明确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0.09×515.4×1.2

2.4×257.3×5.2

2.小数乘整数以及小数乘小数是怎样计算的?

3.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的真好。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

1.

(1)学生独立计算0.56×0.04。

(2)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3)学生代表汇报。

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2.

(1)学生讨论、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小数乘法

的计算方法。

(2)认真倾听,明确算法。

三、同步练习

自评

☆☆☆

师评

【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17.020.720.02030.0084

2.7.2123.62.64

0.480.1320.421.08

 

5.1.5小数乘小数(3)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2.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3.经历验算的不同方法,感受验算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课件展示相应图片)

2.老师:

聪聪和明明来到非洲旅游,被一只最高速度是每小时56千米的非洲野狗追赶,这时一只鸵鸟救了他们,眼看就要追上了,鸵鸟说:

“我的最高速度是它的1.3倍,别担心,它追不上我!

”,明明说:

“你跑得可真快啊!

那你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啊?

(1)听了刚才的故事,同学们发现了哪些信息?

(2)同学们听的真仔细,你能帮聪聪和明明算算鸵鸟的最高速度吗?

该怎么列式?

(引导学生明确:

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观看相应图片。

2.认真倾听老师讲的故事。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2)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尝试列出算式

56×1.3,并汇报列式的理由。

(3)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

(4)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自己的方法。

3.这位小朋友计算得对吗?

你是怎么想的?

如何验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是否正确。

验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学生交流后得出:

不要抄错数字,小数点要点正确。

(4)认真倾听、反思自己的验算。

(5)老师小结: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重新计算;

②用计算器计算;

③根据算式中的因数特点进行验算。

三、同步练习

1.直接写得数。

0.9×6=

7×0.08=

1.87×0=

0.24×2=

0.12×6=

1.6×5=

4×0.25=

1×0.5=

2.用竖式计算。

4.3×28

25×0.125

0.04×125

3.先判断,再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32.7×0.24=78.48()

(2)2.03×0.02=0.406()

4.一只鸡的质量是1.25千克,一只鹅的质量是这只鸡的2.8倍,这只鹅的质量是多少?

5.一棵桃树高2.4米,一棵梨树的高度是桃树的3.24倍,这棵梨树高多少米?

 

【学习评价】

 

自评

☆☆☆

师评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答案:

1、5.40.5600.48

0.72810.5

2、120.43.1255

3、

(1)X7.848

(2)X0.0406

4、1.25×2.8=3.5(千克)

答:

这只鹅的质量是3.5千克

5、2.4×3.24=7.776(米)

答:

这棵梨树高7.776米。

5.1.6积的近似数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的近似值,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每个数的近似数。

(1)保留一位小数。

4.076

3.72

0.58

9.0548

(2)保留两位小数。

4.864

3.295

5.408

2.753

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解题: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计算的结果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求积的近似数。

二、自主探究

1.

(1)大家知道哪种动物的嗅觉特别灵敏吗?

(狗)人们利用狗的这一特点把它们训练成警犬。

(课件出示情境图)看,警犬正在帮警察

叔叔检查物品呢。

从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2)要求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应该怎样列式?

尝试计算。

2.引导学生求积的近似数。

(1)引导学生讨论:

①题目中对得数是怎么要求的呢?

②怎样把乘得的积2.205保留一位小数呢?

③结果应怎么写?

(2)结合例题讨论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3)求积的近似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1.

(1)学生自由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2.

(1)①题目中的要求: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②根据已有的经验:

保留一位小数后,积约是2.2。

③因为求的是积的近似数,所以要用“≈”表示。

(2)学生讨论后明确:

求积的近似数,先算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结果,用“≈”表示。

(3)学生自由发言:

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所要保留数位的末一位或末几位是0,不能划去。

三、同步练习

1、 笔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0.17×0.8                2.7×0.35

 

2、 我会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5.9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16.0    (     )

(2)近似值为6.90的最大数为6.904,最小数为6.895。

 (     )

(3)近似数3.0和3的大小相等,但精确度不一样。

   (      )

3、我会选(选择正确答案序号填入括号内)

(1)2.7992×2.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A.7   B.7.00   C.6.99

(2)10.99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A.10.0  B.11.0  C.10.9

(3)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三位小数的近似数是5.763,准确数可能是(  )

A.5.7638  B.5.7621  C.5.7626

(4)近似数8.71千米表示(     )

A.精确到0.01千米   B.精确到1千米  C.精确到0.1千米

4、我会用 

(1)一种纯棉花布12.5元/米,赵阿姨买了2.7米,李阿姨买了1.5米,两人各花去多少元?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中心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拾废纸。

2010年10月份全校共拾废纸1324.685千克。

照这样计算,全校一年大约拾废纸多少千克?

(得数保留整数)

【学习评价】

 

自评

☆☆☆

师评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答案:

1、0.1360.945

2、√X√

3、BBCA

4、

(1)12.5X2.7≈33.8(元)

12.5X1.5≈18.8(元)

(2)1324.685X12≈15896(千克)

5.1.7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对它们有哪些了解。

2.在整数乘法中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单,那么对于小数乘法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适用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验证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1)猜想验证。

出示教材第12页例7上面的内容。

怎样验证小精灵的猜想对不对呢?

(2)验证。

(3)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4)老师总结:

我们通过实例推导证明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解决小数乘

法的实际问题了。

2.教学教材第12页例7。

(1)课件出示例7

(1)。

请你试着做一做,并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个运算定律。

(强调:

注意观察数的特点)

学生试做,并板演汇报。

(乘法交换律)

0.25×4.78×4

=0.25×4×4.78

=1×4.78

=4.78

(2)课件出示例7

(2)。

学生通过观察数的特征,发现:

可以把202分成200+2,然后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计算如下:

0.65×202

=0.65×(200+2)

=0.65×200+0.65×2

=131.3

①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因数有什么样的特征及怎样计算才能更简便,然后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3)小结:

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三、同步练习

1.填空。

(1)25×34×4=(×)×34

(2)18×36+18×64=18×(+)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2.5×8.9×0.40.27×10.1

 

3.8×3.4+3.8×6.64.32×102-4.32×2

 

3.学校电脑室要增加30套电脑桌椅,添置这些电脑桌椅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4.用简便方法计算。

(1)2.9×0.45+0.29×4.2+0.029×13

 

(2)43×11.8+5.7×118

 

自评

☆☆☆

师评

【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填空。

(1)25×4

(2)36+64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2.5×8.9×0.4

=2.5×0.4×8.9

=1×8.9

=8.9

0.27×10.1

=0.27×(10+0.1)

=0.27×10+0.27×0.1

=2.7+0.027

=2.727

3.8×3.4+3.8×6.6

=3.8×(3.4+6.6)

=3.8×10

=38

4.32×102-4.32×2

=4.32×(102-2)

=4.32×100

=432

3.87.5×30+32.5×30=

(87.5+32.5)×30=

3600(元)

答:

一共需要3600元。

4.用简便方法计算。

(1)2.9×0.45+0.29×4.2+0.029×13

=2.9×0.45+2.9×0.42+2.9×0.13

=2.9×(0.45+0.42+0.13)

=2.9×1=2.9

(2)43×11.8+5.7×118

=4.3×118+5.7×118

=(4.3+5.7)×118

=1180

5.1.8解决问题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进行估算。

2.能应用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秋季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今天妈妈要逛超市,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妈妈解决一下。

(出示教材第15页例8)

(2)整理信息,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表格)

 

单价

数量

总价

大米

 

 

鸡蛋

 

(3)尝试估算,解决问题。

①讨论方法。

要想知道妈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盒10元或20元的鸡蛋,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理解估算方法。

同学们的算法真多!

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比较容易呢?

2.老师总结: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运用小数乘法的估算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要根据

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使估算更合理,估算的结果更加贴近实际结果。

三、同步练习

1.玲玲用计算器计算4.86×7.3时,得到的答案是354.78,你认为对不对?

如果不对,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2.汽车的油箱里有25kg汽油,每千克汽油可供汽车行驶8.8km。

汽车需行驶200km的路程,这辆汽车中途需要加油吗?

自评

☆☆☆

师评

【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答:

不对,小数点点错了位置。

2.25×8.8=220(KM)

220>200

答:

这辆车不需要中途加油。

5.1.9解决问题(例9)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能用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同学们,你们坐过出租车没?

还记得当时是怎么付费的吗?

2.其实坐出租车应付多少钱是有固定标准的,这里面还蕴含着小数乘法的知识呢,你们想不想学呀?

二、自主探究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走进小数王国,去探究小数的知识,用小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1.结合情境,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例9)同学们,从情境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引导分析,明确收费标准。

(1)谁来说说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什么样的?

你是怎么理解的?

(2)王叔叔的乘车里程是6.3千米,应该按多少千米计算呢?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讨论:

(1)想一想,王叔叔的乘车费用应该分成几部分来计算?

(2)想一想,如果全部里程都按每千米1.5元来计算的话,比正常收费多了还是少了?

为什么?

(3)根据以上理解尝试解决问题。

(4)汇报解题方法,展示解题过程。

(5)组织学生按照收费标准填写“回顾与反思”中的表格,并交流汇报。

4.小结:

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而得出的结果却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有的问题不止一种解法,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同步练习

(1)我市市内通话的收费是这样规定的:

前3分钟内共收费0.2元,以后每超过1分钟(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费)加收0.1元。

小华的爸爸打了8分14秒市内电话,需要多少电话费?

(2)叔叔家住北京,小明的爸爸给叔叔打长途电话,根据中国电信长途电话的资费标准:

①国内长途电话每6秒0.07元(不足6秒按6秒收取)。

②国内长途电话每日零时至7时,按通话费0.6倍优惠收取。

③IP卡业务,每分钟0.3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收取)。

问如果小明的爸爸与叔叔通话10.25分钟,选择哪种方式最省钱?

自评

☆☆☆

师评

【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答案:

0.2+(9-3)×0.1=0.8(元)

答:

需要0.8元电话费。

(2)答案:

①10.25×60÷6≈103

103×0.07=7.21(元)

②10.25×60÷6≈103

103×0.07×0.6≈4.33(元)

③11×0.3=3.3(元)

答:

选择第③种方式最省钱。

5.2.1位置

(1)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明确列与行的意义,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掌握书写方法。

2.通过对数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自由描述好朋友的位置。

2.学生带着好奇心与老师共同进入新知的探究。

二、自主探究

1.

(1)观察,寻找图中的信息并汇报。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行、列的规定。

(横排叫行,从前往后数;竖排叫列,从左往右数)

2.

(1)学生观察、交流,明确:

找到张亮的位置需要知道2个数据。

(2)师生共同明确:

2表示张亮在第2列,3表示张亮在第3行。

(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板书:

王艳(3,4)、赵雪(4,3)

(4)讨论后明确:

不能。

前面的数表示这个物体所在的列数,后面的数表示这个物体所在的行数。

(5)学生认真倾听,理解感悟。

三、同步练习

1.习惯上,我们把()叫做列,把()叫做行。

2.列,一般是从()往()数;行,一般是从()往()数。

3.数对由()个数组成,第一个数表示(),第二个数表示(),两个数要放到()中,并用()隔开。

4.在同一平面图上,两个数对的后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两个数对的前一个数相同,表明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在()。

自评

☆☆☆

师评

【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竖排、横排

2.左、右、前、后

3.两、列、行、括号、逗号

4.同一行、同一列

 

5.2.2位置

(2)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能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物体的位置。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如果把某个物体变成一个点,你还会表示吗?

我们如何直观地表示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呢?

(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方法,讨论后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

二、自主探究

1.

(1)观察图中信息并汇报交流。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独立完成问题1和问题2。

(3)学生认真听讲,反思自己自学成果。

(4)认真倾听,理解感悟。

2.小组交流数形结合思想的定义,回忆在以往的学习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形结合思想并说明如何在本节课中体现。

3.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三、同步练习

1.小明的位置在班里的第5列,第3行,那么小明的位置用数对可表示为(,)。

2.下面是春蕾小学所在街区的平面图。

请你用数对表示以下地点的位置。

春蕾小学(4,4)

公园(,)

游泳池(,)

体育场(,)

 

自评

☆☆☆

师评

【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53

2、95、33、11

5.3.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探究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用竖式计算。

125÷5=416÷32=

 

258÷6=1380÷15=

 

(1)分组每组指定做一小题,独立完成,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2)交流展示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3)重点说说:

125÷5是怎样算的?

 

二、自主探究

1.复习整数除法的计数方法。

自由交流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汇报写商的方法: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2.

(1)想一想:

被除数是小数应该怎么除呢?

你能想办法计算出22.4÷4的结果吗?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方法1:

用单位转换的方法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方法2:

仿照整数除法,用竖式计算)

(2)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方法(课件演示竖式)。

第一步用22除以4,商5余2.4,这里的2.4表示什么?

第二步又怎么算呢?

(3)怎样在商的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

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

什么?

(4)比较224÷4和22.4÷4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5)经过上面的讨论,你能总结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三、同步练习

1.列竖式计算

4.8÷225.2÷6

 

34.5÷1528.8÷12

 

2.计算下面各题。

40.3÷1375.45÷15

 

12.56÷426.4÷3

 

自评

☆☆☆

师评

【学习评价】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列竖式计算

4.8÷2=2.425.2÷6=4.2

34.5÷15=2.328.8÷12=2.4

2.计算下面各题。

40.3÷13=3.175.45÷15=5.03

12.56÷4=3.1426.4÷3=8.8

5.3.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2例3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和整数部分不够商1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3.在探究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学习过程】

一、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