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真题名词解析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6421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真题名词解析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古代文学真题名词解析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古代文学真题名词解析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古代文学真题名词解析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古代文学真题名词解析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真题名词解析答案.docx

《古代文学真题名词解析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真题名词解析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真题名词解析答案.docx

古代文学真题名词解析答案

古代文学历年真题名词解析

【2015】

1.骚体赋

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

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

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较之屈原以前的诗歌形式,骚体赋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句式上的突破。

屈原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言、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

这是对四言体的重大突破。

二是章法上的革新。

屈原“骚体”不拘于古诗的章法,放纵自己的思绪,或陈述,或悲吟,或呼告,有发端,有展开,也有回环照应,脉络又是极其分明的。

三是体制上的扩展。

屈原以前的诗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数十行的短章。

而他的《离骚》则长达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长篇体制。

2.俳赋

赋体的一类,即骈赋。

以句尾有韵脚而别于骈文。

“俳”的本义是游戏。

宋代称对句为“俳语”,因称注重对仗的赋为“俳赋”。

“骈”即对偶的意思,所以又称之“骈赋”。

魏文帝曹丕说“诗赋欲丽”(《典论·论文》),表明汉末魏初作赋追求词藻华丽的趋势。

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未讲四声八病。

如曹植《洛神赋》。

3.宫体诗

宫体诗是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体,内容以艳情、咏物居多,也有不少吟咏风月之作。

“宫体”之名,始见于《梁书·简文帝纪》对萧纲的评语:

“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

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

风格绮艳浓丽、重视用典、讲究词藻、声律和对偶;代表作家有:

梁武帝萧衍、梁简帝萧绎,及徐擒、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等人。

历来对宫体诗的批评,多以为其中有不少以写妇女生活及体态为内容,其实宫体诗内容并非限于妇女生活,也有一些抒情咏物之作,即使写妇女生活的作品,格调低下的也只占少数。

总的来说,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

从诗歌发展史上看,宫体诗起的作用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隋及唐初的诗风流于靡弱,多少是受它的影响;另一方面,它在形式上更趋格律化。

4.文言小说

文言小说指的是古代以文言记录的杂事、异闻和故事。

内容是不见于经典的传闻,杂说或民间故事;创作手法有夸张、比喻,即虚构,形式大都是残丛小语,尺寸短书,即短篇:

语言是语言文字,即文言文。

代表作品有:

《搜神记》、《世说新语》、《唐代传奇》、《剪灯新话》、《聊斋志异》等。

我国的文言文小说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是记鬼神怪异之事的志怪小说。

其中不少作品,虽然采取了神鬼怪异的虚构形式,却表现了积极进步的现实内容。

《列异传·宋定伯捉鬼》,讲述了宋定伯夜行遇鬼,但他并不害怕,最后迫使鬼化为羊,卖钱千五百,表现了超人的勇气和智谋。

《董永》,讲述了人与仙女的爱情,均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②是搜奇记逸的传奇小说。

唐传奇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标志着文言文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其中《柳毅传书》通过书生刘毅替洞庭湖君之女——龙女传书的神话题材,赞扬了刘毅正直无私、扶危济困的高贵品质。

至清代而大变,文言短篇小说高度繁荣,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聊斋志异》,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概括了《聊斋志异》写作与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

③是或记人物言行,或记所闻轶事的杂录小说。

南朝刘宋时的《世说新语》,就是专记魏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和风度的。

5.玄言诗

玄言诗是指老庄玄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诗歌,两晋永嘉年间至东晋盛极一时。

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等。

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

玄言诗的特点,钟嵘等人认为是“玄释合流”,亦玄亦佛,老释参用。

它在内容上宣扬老庄哲学,在艺术上缺乏形象,钟嵘的《诗品》评价: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虽成就不高,但在玄言诗风行的百年间,对文人山水审美体验有所启发。

6.三礼

三礼指儒家经典:

《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

①《周礼》又名《周官》,是三礼之首,汉世初出。

这部书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理想加以增减取舍汇编而成。

《周礼》共分六篇,包括“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②《仪礼》又称《礼经》或《士礼》,是先秦五经之一,该书大致形成于春秋后期,有人认为是孔子编订的。

《仪礼》一书的内容主要是冠、昏、丧、祭、朝、聘、燕享等等典礼的详细仪式,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提倡一种有等差的人伦礼仪,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与血缘关系,而且对后世社会组织、文化观念有着重要影响。

③《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三礼”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其中,《周礼》偏重政治制度;《仪礼》偏重行为规范;而《礼记》则偏重对具体礼仪的解释、论述。

“三礼”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部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蓝本和百科全书。

7.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

《谷梁传》又称《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

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

三传中《左传》成就最高,《公羊传》和《谷梁传》侧重阐发《春秋》的经义,叙事较少,以议论为主。

8.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后与地名竹林合称,称为“竹林七贤”。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残酷,导致民不聊生。

文士们不但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生命,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9.《荀子》

《荀子》是战国末年着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着作。

荀子,名况,又称荀卿、孙卿(荀、孙二字古代读者相近,卿为敬称),战国末叶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一书,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着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全书基本上都是独立的专题散文,每篇都有题,作为各篇内容的概括,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治学方法、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

荀子认为言论、辩论十分重要。

他说:

“志好之,行安之”,还要“乐言之”,所以“君子必辩”《非相》。

他的文章长于说理,尤长于辩驳。

荀子的文章,不少地方运用对偶式的句法,以铺列论据作论证,已开骈俪先河。

尤其是重点所在,往往连续使用排比手法,显得气势雄浑,荀子散文中,特别善用比喻。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本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2014】

1.骚体赋

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

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

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较之屈原以前的诗歌形式,骚体赋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句式上的突破。

屈原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言、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

这是对四言体的重大突破。

二是章法上的革新。

屈原“骚体”不拘于古诗的章法,放纵自己的思绪,或陈述,或悲吟,或呼告,有发端,有展开,也有回环照应,脉络又是极其分明的。

三是体制上的扩展。

屈原以前的诗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数十行的短章。

而他的《离骚》则长达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长篇体制。

2.天人三策

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元光元年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在内外政策上进行一系列变古创制。

针对汉武帝的征问,董仲舒连上三篇策论作答,因首篇专谈“天人关系”,故史称“天人三策”。

《天人三策》中主要建议有:

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②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③春秋大一统,尊王攘夷。

④建立太学,改革人才拔擢制度,反对任子訾选制。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几乎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为了巩固统治,历朝历代都贯彻这一思想。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深远,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文化思想,一直是中国的主流文化,直到新文化运动。

“大一统”思想则到现在还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而且还将一代代长期影响下去,因为它是中华民族团结巩固的纽带。

3.四六文

又称骈文,骈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句式整齐的四六字句,被成为四六文。

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世称骈四俪六。

柳宗元形容骈文句式“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四六文的特点是:

①讲究对仗多用四六言句;②讲究平仄的相间相重;③多用典故词藻华丽。

宋人认为欧阳修是“四六文”的开创者,成就最高,陈善说:

“以文为诗,自退之始;以文体为四六,自欧公始。

4.世情小说

世情小说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一种,又称为人情小说,世情书等。

它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

所谓世态,指的是整个社会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也是宏观层面上的社会氛围与社会风气;所谓人情,指的是影响甚至决定人们如何处理各种矛盾,各种人际关系的微妙的情感、心理愿望和理想,也就是微观层面上处于特定环境中人们隐秘的精神世界。

从晚明批评界开始流行的“世情书”的概念来看,世情小说主要是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

流行于明代。

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起,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或人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

 

5.郊寒岛瘦

郊寒岛瘦是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当。

苏轼提出评语:

“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又作“岛瘦郊寒”。

“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

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

6.新体诗

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谢朓。

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新体诗是由古诗到律诗的过渡形态,新体诗的代表作家是谢朓、沈约。

7.清初遗民诗人

清初诗坛上的代表人物,主要由遗民诗人和由明入清而又出仕清朝的诗人组成。

在明清两朝更迭的政治风云中,有大批由明入清的诗人,他们创作了大量的表现爱国思想,反对民族压迫的诗歌,成为清代前期诗的主旋律。

这些诗歌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

其中著名的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

 

【2012】

1.庄子

《庄子》是先秦说理散文中最有文学价值的哲学著作,全书33篇,分为内篇、外篇与杂篇三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处于庄子后学。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形象的想象世界。

前人评价“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意,节奏鲜明。

《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后是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骚体赋

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

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

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

较之屈原以前的诗歌形式,骚体赋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句式上的突破。

屈原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言、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

这是对四言体的重大突破。

二是章法上的革新。

屈原“骚体”不拘于古诗的章法,放纵自己的思绪,或陈述,或悲吟,或呼告,有发端,有展开,也有回环照应,脉络又是极其分明的。

三是体制上的扩展。

屈原以前的诗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数十行的短章。

而他的《离骚》则长达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长篇体制。

3.玄言诗

玄言诗是指老庄玄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诗歌,两晋永嘉年间至东晋盛极一时。

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等。

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

玄言诗的特点,钟嵘等人认为是“玄释合流”,亦玄亦佛,老释参用。

它在内容上宣扬老庄哲学,在艺术上缺乏形象,钟嵘的《诗品》评价: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虽成就不高,但在玄言诗风行的百年间,对文人山水审美体验有所启发。

4.世情小说

世情小说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一种,又称为人情小说,世情书等。

它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

所谓世态,指的是整个社会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也是宏观层面上的社会氛围与社会风气;所谓人情,指的是影响甚至决定人们如何处理各种矛盾,各种人际关系的微妙的情感、心理愿望和理想,也就是微观层面上处于特定环境中人们隐秘的精神世界。

从晚明批评界开始流行的“世情书”的概念来看,世情小说主要是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

流行于明代。

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起,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或人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

5.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韩愈和柳宗元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的追求形式华美的文风。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古文运动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着并且影响深远的文学革新,开创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新时代。

6.西昆体

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中国重要文学流派,是以杨所编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其中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元好问评价: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艺术上大多师法李商隐,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向,(雕润密丽、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西昆体创作的主要特征是“不说破”,实质就是要在阐释教义时,避免说破。

因此,要做到:

一是避免正说,辗转说明;二是追求文字技巧。

但西昆体诗歌思想内容贫乏空虚,脱离社会现实,缺乏真情实感,学李商隐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缺乏内在的气韵。

【2011】

1.新乐府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的特点有三:

一是用新题;二是写时事;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是他们的代表作。

李绅曾作新题乐府二十首,惜已无存。

他的《悯农》诗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

2.近体诗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诗体名。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由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求四声、八病等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始定型,为唐以后人常用的诗体,因与古体诗相对而言,故称。

特征是:

①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②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③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

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3.花间派

“花间派”,是中国晚唐的五代词派,其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

《花间集》收辑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

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男欢女爱,风格浓艳蜜丽、柔靡委婉,因此被称为“花间词派”。

花间派奉温庭筠为花间派的鼻祖,他的爱情诗,虽文采绚烂,而雕琢过甚,带有浓厚的唯美主义倾向,如《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pín洲。

”花间词人发展了温词雕琢字句的一面,而缺乏意境的创造在词的发展史上形成一股浊流,一直影响到清代的常州词派。

4.散曲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金元以来的流行乐曲及其曲词,可以放在杂剧中进行演唱,也可以像此前的诗词一样单独创作和歌唱,后来即称为散曲。

散曲是金末元初兴起的一种新型诗体。

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散曲之名最早见之于文献是明初朱有敦的《诚斋乐府》。

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与传统诗词分庭抗礼,代表元代汉族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5.神魔小说

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又称神怪小说、神话小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次提出“神魔小说”的概念。

神魔小说是在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兴起的一类小说,它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后产生的。

它和讲究“真”和“正”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的政治、伦理和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

《西游记》是最早出现的神魔小说,也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2010】

1.周易

《周易》是我国上古具有哲学意义的占卜著作,简称《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义,相传为周人所作,其内容包括《经》和《转》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

《汉书·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2.永明体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与古体诗相对,又称“新体诗”。

主要特征是:

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代表作家有“竟陵八友”,即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其中,沈约在当时甚有名望,诗歌成就也较为突出。

锺嵘《诗品》以“长于清怨”概括沈约诗歌的风格。

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之中。

永明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3.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发有组织的有理论宗旨的诗歌流派。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并尊称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25人。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方回在宋末又把杜甫成为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定位诗派之宗,提出了“一祖三宗”。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喜用坳句,追求字字有出处,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4.公安派

公安派是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间以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三人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

“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

公安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因此以“性灵说”为文学主张的内核。

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

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开拓了我国小品文的新领域,被称为“一扫王、李云雾”。

5.骈文

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骈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句式整齐的四六字句,被成为四六文。

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世称骈四俪六。

柳宗元形容骈文句式“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四六文的特点是:

①讲究对仗多用四六言句;②讲究平仄的相间相重;③多用典故词藻华丽。

宋人认为欧阳修是“四六文”的开创者,成就最高,陈善说:

“以文为诗,自退之始;以文体为四六,自欧公始。

”陆机的《文赋》、庾信《哀江南赋》等名篇都是骈文写法。

 

【2009】

1.《尚书》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

是中国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2000千年历史文献。

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虞书》和《夏书》非虞夏时所作,是后代儒家根据传闻假托所作。

《尚书》保存了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料,主要是:

述功、筹谋、告诫、誓师、封命之辞,文字古奥迂涩。

名句有: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将诗歌本质总结为“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

上述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

2.九歌

《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据说它是启从天上偷来的,古代传说天有九重,故称天乐为“九歌”,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

共11篇:

《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王逸:

“《九歌》者,屈原所为作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

《九歌》是屈赋中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它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晚年放逐南楚沅湘之间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