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617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docx

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互联网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本文为word模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目录

一、国内互联网保险行业处于高速成长期

1、互联网保险是一种新兴的保险模式

2、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

3、政策层面促进和规范并举

二、“互联网++”保险是对传统保险的深刻革命

1、消费市场:

增量险种创新不断

2、产品设计:

渠道反馈和大数据有效结合

3、渠道环节:

网络化、碎片化、场景化

三、互联网保险典型案例

1、美国保险网上超市InsWeb

2、众安保险:

国内首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

四、互联网保险是互联网金融的又一座储量巨大的金矿

1、互联网保险市场空间巨大

2、看好简单险种和刚需险种的发展前景

3、车险因其刚需特性成为互联网保险的第一大险种

(1)车险产品定价将更加科学

(2)互联网销售渠道重要性提升,第三方销售平台正在兴起

五、重点上市公司简况

1、京天利:

互联网保险第一平台呼之欲出

2、三泰控股:

收购全国最大的网上车险营销平台

3、焦点科技:

拥有业内领先的互联网保险垂直网站

4、邦讯技术:

设立“宝720”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

5、腾邦国际:

设立深圳前海腾邦保险经纪公司

六、主要风险

 

“互联网+”保险的创新是对传统保险的深刻革命。

涉及保险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一场从参与市场、产品和渠道的全方位深刻变革。

首先,保险市场不再限于传统的财产险和人身险,与特定场景相结合的创新险种不断出现;其次,产品设计环节的参与者从传统的保险公司拓宽到下游渠道,例如保险公司旗下电商平台、代理公司以及在旅游、汽车等垂直行业有深刻积累的公司,渠道反馈对产品设计产生重要影响;最后,销售环节的互联网渠道推动渠道成本的下降。

互联网保险是互联网金融的又一座储量巨大的金矿。

中国保监会办公厅近日发布《2014年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2014年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大幅提升。

2014年,互联网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58.9亿元,同比增长195%,远高于同期全国电子商务交易增速。

从2011年到2014年,互联网渠道保费规模提升了26倍,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由2013年的1.7%增长至4.2%。

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假设互联网保险渗透率从2014年的4.2%提升到2017年的

9.5%,则2017年我国互联网保险规模将达到2924亿元。

我国互联网保险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原因在于:

1、原来那些在线下设计和推广成本过高的保险产品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手段解决,传统线下保险产品向互联网端的迁移;同时,

迎合用户需求的互联网保险创新产品不断出现;2、保险企业和第三方机构都重视互联网端的营销推广;3、用户对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接受度正在提升。

看好简单创新险种和刚需险种在互联网端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保险我们看好两类险种:

一类是符合互联网小额、海量、高频和碎片化特征的各类简单化创新产品,保费金额较低、需求广泛、与具体场景相结合,尽管每个细分险种的市场空间有限,形成合力则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另一类是刚需、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险种,如车险、理财险等。

此类险种在线下就有广阔的市场,由于是刚性需求,消费者可以直接感知、购买需求旺盛。

一、国内互联网保险行业处于高速成长期

1、互联网保险是一种新兴的保险模式

互联网保险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工具或媒介的新兴保险模式,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产品及服务信息以实现网上营销、在线投保、承保、核保、保全和理赔等保险业务,和通过第三方机构实现保险相关费用的电子支付。

对比传统线下保险,互联网保险的参与方更为广泛,除了原有的保险公司、代理人以外,第三方平台、专业中介代理平台都将发

挥重要的作用,而且互联网渠道的数据积累可以正向反馈给保险公司,进而对保险产品的设计、保险的商业模式都产生重要影响。

2、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997-2007年,主要是保险公司在互联网端提供门户资讯的作用;2008-2011年,涌现了一批定位于保险中介和保险信息服务的网站;2012年至今,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保险创新不断,不再是线下保险产品的简单互联网化,产品和渠道都有所创新。

2013年11月,

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3、政策层面促进和规范并举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普及,保监会也开始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逐渐明确了互联网保险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权责,对一些新险种、新渠道的监管不断细化,同时,也为互联网保险的创新预留了空间。

2014年10月,保监会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从经营原则、经营区域、信息披露、经营规则、监督管理等多个层次对互联网保险的经营进行了规范。

2015年2月,保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启动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把定价权逐渐交还给保

险公司,限制车险在互联网端发展的因素正在消除,这将对车险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互联网+”保险是对传统保险的深刻革命

“互联网+”保险的创新涉及保险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一场从门类、产品和渠道的全方位深刻革命。

首先,保险市场不再限于传统的财产险和人身险,新险种不断出现;其次,产品设计环节的参与者从传统的保险公司拓宽到下游渠道,例如保险公司旗下电商平台、代理公司以及在旅游、汽车等垂直行业有深刻积累的公司;最后,销售环节的参与者更为广泛,代理人话语权被削弱,推动渠道成本的下降。

1、消费市场:

增量险种创新不断

互联网长尾效应下的增量险种,衍生全新的互联网保险蓝海市场。

很多小众的险种在传统线下保险的商业模式里无法成行,而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就是长尾效应,通过覆盖海量用户,将大量的碎片化需求聚集到一起,形成长尾的聚合,并根据此类客户的消费倾向设计专门的险种,以较低的交易成本服务于传统保险机构服务不到、或无法服务的领域,让很多小众险种成为可以挖掘的市场。

从具体险种来看,除了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外,互联网端有很多创新品种,投资损失、人文关怀、消费体验、情绪感受等都可以成为保险对象,如赏月险、高温险、寂寞单身保险、爱情保险等,还包括游走在保险边缘的延保服务,互联网端蕴含了庞大的保险新兴市场。

保险消费者的“隐性需求”正在转变为“显性需求”,互联网保险和场景的结合更加紧密。

互联网的信息对称性使得原本保险消费者的地位上升,保险产品的消费意愿由隐形逐渐转变为显性,消费主动性和频次正在提升。

在此过程中,“保险生活化”成为重要的创新方向,保险随着互联网润物细无声渗入衣食住行、娱购医甚至感情生活,消费者不再为买保险而买保险,保险和场景的结合更加紧密。

2、产品设计:

渠道反馈和大数据有效结合

产品设计更加精准,实质上更是保险商业模式的创新。

传统保险产品设计是根据历史数据积累,通过建模精算制定保险费率,无法判断在购买保险决策中,消费者对此的真实态度。

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渠道不仅仅是保险产品的销售者,还承担了保险产品需求提出的职责,其数据反馈可以参与到保险产品的设计中去,实现动态优化保险产品的创意和生产过程的创新,而且这个过程可以是动态的调整,使保险产品的设计更加精准,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可以实现差异化定价,缓解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在保险市场上,每个投保人的风险水平是不同的,高风险人群更倾向于购买保险,这是保险市场广泛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传统的线下保险产品设计是基于固化的经验数据,再建立一套模型来做精算;而互联网保险的数据是实时、动态的关联数据,用户的消费数据、行为习惯、忠诚度以及信用水平都可以成为可供挖掘的大数据,因此在保险产品设计和定价上都可以更为灵活,提高保险理赔准确性和及时性,传统的精算模型正在被颠覆。

以淘宝退货运费险为例,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每个买家的购买运费之后的历史理赔成功次数与投保成功次数的比值来决定其保费水平,实现差异化定价,解决高退货率买家倾向于购买退货险的问题。

第二,产品设计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做到个性化定制。

互联网的特点是数据积累、场景化和定制化,因此,保险公司可以在用户了解、接触、获取、使用保险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改造流程和用户进入路径,针对客户需求快速响应,产品的用户体验取代原有的保

险机构精算成为第一要素,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场景下的特定风险,在保险标的、责任范围、保费费率等层面都可以实现量身定制。

在服务流程中的咨询、购买、支付、理赔等环节的沟通也将更加便捷。

此外,互联网产品快速迭代更新的思维也将广泛运用于传统的保险产品上,产品周期将大幅缩短。

3、渠道环节:

网络化、碎片化、场景化

互联网保险渠道形式多样化。

目前,互联网保险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直销渠道、代理渠道和第三方平台渠道,其中,直销渠道主要是各大保险公司的官网直销,代理渠道包括专业保险平台和网络兼带,第三方平台渠道则主要是电商平台和咨询平台等。

代理人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将弱化,降低渠道成本。

统保险主要依靠代理人、银保、电销、经代等人海战术,中间渠道具有较强的议价权,并获取了较高的佣金费率。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保险公司的渠道将显著拓宽。

目前,互联网保险渠道基本上确立了三种形态:

第一,保险公司的官网直销平台B2C,如平安直通、泰康在线等;第二,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A2C,如慧择网、中民保险网、携程网等;第三,第三方销售平台B2B2C,如淘宝保险、向日葵保险网等。

在互联网的革新下,渠道成本下降已经成为长期趋势,一方面,互联网渠道本身就有低成本的优势;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话语权也因为渠道的多样化而不断提升,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提供售前、售后增值服务的方式增加用户粘性,代理人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将不断弱化。

据美国Booz-Allen&Hamito公司统计数据显示,互联网将帮助整个保险价值链降低成本60%以上。

拥有专门场景的网络兼代平台有望快速崛起。

随着互联网加速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险产品不再依赖传统生硬的推广方式,其在互联网端的推广愈发场景化和碎片化,因此,拥有专门应用场景的互联网保险网络平台有望先发制人,在细分领域快速崛起。

例如

携程、去哪儿等旅游垂直平台,依靠精准流量在航旅意外险这一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三、互联网保险典型案例

1、美国保险网上超市InsWe

美国是互联网保险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保险公司就纷纷开展网络直销活动,并出现了大量的网络保险销售平台,例如InsWeb、、Quicken、Quickquote、SelectQuote等。

InsWeb成立于1995年2月,定位于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是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用户之间的互联网中介,涵盖了从汽车保险、家财保险、医疗保险、人寿保险、宠物保险等在内非常广泛的业务范围,

与全球50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InsWeb通过其庞大的网络辐射能力获得大批保险客户,提升产业链议价权并实现规模经济。

1997年,InsWeb的用户数就达到了66万,1999年这一数据更是达到了300万。

2005年,InsWeb专门建立了AgentInsider系统,为保险代理人提供更多的展业机会,当用户提交个人信息和投保意向时,InsWeb将其作为营销信息推送给在网站注册的保险代理人。

InsWeb的主要盈利模式是:

一方面,为用户提供多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信息并帮助比价,向用户收费;另一方面,为保险代理提供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投保意向,向代理人收费。

InsWeb创立之初,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随着收入体量的扩大,瓶颈开始出现。

一方面,行业层面,由于传统保险产品大多比较复杂,往往需要代理人面对面的沟通和讲解,互联网销售难以了解此类保险产品的特性,用户购买心存疑虑;另一方面,InsWe

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