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 巨菌草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563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草 巨菌草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牧草 巨菌草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牧草 巨菌草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牧草 巨菌草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牧草 巨菌草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牧草 巨菌草汇总.docx

《牧草 巨菌草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草 巨菌草汇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牧草 巨菌草汇总.docx

牧草巨菌草汇总

一、生长特性

1、适应性强:

在海拔200—1500米,年降雨量800毫米,温度在零下2度至零上45度,无霜期300天以上,水源有保障的荒坡、山地、大田、堤坝、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都可种植。

2、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种下1.5个月即可收割,3个月可长到3米左右。

根系发达,分蘖力强,一株苗可分蘖20—50株。

一年可割6—8次,亩产20—30吨。

3、营养丰富:

据饲料监察所对风干样本测定,粗蛋白含量高达12%,水分为82.9%,粗纤维27.3%。

是饲养牛、羊、兔、鹅、鱼等畜禽的优质饲料。

二、栽培技术

1、种植:

南方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北方于春季四月底五月初,气温在12度以上时适宜种植,方法有直播和集中育苗移栽两种,在种植面积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后一种方法便于苗期管理。

直播时以株距60—80厘米将种茎腋芽朝上平放于土沟内,覆土5—10厘米。

每亩种1000株左右,播种后要浇足定根水或施少量清水粪肥。

2、土地:

种植前最好精耕一遍,要求做到土细平整,每亩施有机肥500—1000公斤或磷肥10—15公斤作底肥。

并起好排水沟。

3、管理:

种植后要及时进行补苗,经20—30天开始分蘖,当苗长到30—50厘米高时,每亩用尿素20—30公斤兑水喷施。

要及时清除杂草和适当松土,有条件的地方及时进行灌水,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分蘖和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4、收割:

一般在种后第1.5个月开始第一次收割,以后可每隔25-30天左右割一次(饲喂羊每隔20天、牛30天),也可根据畜禽饲喂需求老嫩情况收割,每次收割应留茬10厘米,年收割期可达8—9个月。

每次收割后应追施适量氮肥,以利快速生长。

5、越冬:

在气温零度以上的地区,植株可安全越冬,在不低于零下5度的地区,地下的根茎也可越冬。

若气温低于零度时,种茎的保存就必须采取一些保温措施,可把它放入地窑或用沙土和地膜将其覆盖,保持种茎处在零度以上的温度。

入冬前收割最后一茬后,应以厩肥为主重施一次冬肥,根部可用泥土或干草、地膜覆盖越冬。

 

根据巨菌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特性及其用途,主要栽培模式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1、常青组合型。

巨菌草每年3月左右开始发芽生长,11月底收割完毕,12月至翌年2月进入冬眠期,停止生长,黑麦草是每年10月开始播种,12月至翌年4月收割完毕。

利用巨菌草与黑麦草生长季节差,在11月巨菌草收割之前或之后,在巨菌草种植大行内套种一年生黑麦草,这样夏秋用巨菌草作畜禽青饲料,只要加强水肥管理,完全能够解决冬季枯草季节畜禽养殖所需的青饲料。

如上年10月先播种一年生黑麦草,次年3月再种植巨菌草或利用越冬的根茎萌发,这样可基本实现优质牧草一年四季常青,鲜饲料春夏秋冬不断。

巨菌草栽培的株行距40×80厘米;黑麦草分3行条播套种于巨菌草大行内,这是春秋种植优质牧草品种组合最佳模式。

2、饲用密植型。

据有关权威部门测定,巨菌草在株高100厘米时含粗蛋白达18、71%,粗纤维24、02%,其消化率分别为33%和62%,其鲜叶质地柔软脆嫩,营养丰富,适口极佳,是饲喂牛、羊、鹅和草鱼理想的青饲料,要想植株生长快,产叶量大,除水肥光照条件外,还需要合理密植,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牧草,有效地解决饲草的高品质与高产量的矛盾。

栽培的株行距为33×66厘米,株高80-120厘米收割,留荐15厘米左右。

3、“草林”观赏型。

巨菌草外观结实而高大,有高粱的壁厚,似甘蔗的外形,叶姿弯软披垂,茎节灰白,光滑发亮,无论在庭院、房前屋后,还是城市园林、风景区的绿化,巨菌草是首选品种。

连片栽后,不断进行人为修剪造型及管护,每年春季萌发前进行一次疏理,抽出部分弱小过密的植株,待株高200厘米以后,摘除下部老叶,促使茎节老化、坚实,并能迅速形成葱绿的“草林”,美化了当地环境,增添了观叶观茎观节的观赏价值。

栽培株行距66×100厘米,植株鲜叶不收割,任其生长,打霜前砍下,作种苗繁殖或出售。

4、治理生态型。

巨菌草植株根深叶茂,宿根性能好。

大面积栽种于荒坡、沙滩、或渠、江、河畔,很快形成防护生态块状绿洲或带状绿篱,对截留降雨,拦蓄地表经流,治理生态环境恶化,防止水土流失,治理荒坡沙化,防风固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巨菌草新陈代谢旺盛,代谢后的根叶是极好的有机质,有利于土壤质地改良,提高荒坡荒山的利用率。

栽培株行距为33×50厘米,株高120厘米时收割,留荐20厘米。

5、绿化环保型。

巨菌草属四碳禾本科植物,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对涤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具有较强的作用,成片种植于公路、水渠两旁、厂矿附近或庭院、公园内,可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大量新鲜氧气,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栽培株行距为50×66厘米,株高450厘米左右收割,留荐20厘米。

 

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

 苜蓿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动物生物发育所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未知促生长是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

大量种植苜蓿草能句促进农牧结合,改善环境,保护水土,防止耕地次生盐渍化,保持水土,减轻农牧作物的病虫草害。

  在我国,苜蓿草应用已经被奶牛行业广泛认可,它可以使奶牛增产增质,延长奶牛使用年限。

养猪提高层母猪繁殖率,增强子猪抗病力,提高生猪肉质,在蛋鸡饲养中被认为可对蛋品质提高有明显效果。

  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我国广泛分布,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

喜温暖,半干旱气候。

日均温度12---20度,最适宜生长。

高湿,高温生长不利,抗暴旱性较强,主根粗壮,根系发达,入土很深,能充分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对土壤要求不严。

  1、播前准备

  1.1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表面无杂的地块,土壤ph7---7,5最适宜。

  1.2整地

  土壤疏松,平整、无硬块、大块、无残地膜及不利于播种的杂物,即达到:

松、平、齐、碎、净、墒,六字标准。

  1.3施肥

  结合深耕施足基肥,一般亩施农家肥4000--500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或普通磷肥50千克。

  2、播种

  2.1播种方法和方式

  播种方法:

人工撒播,机械播种。

  播种方式:

单播和保护播种。

  保护播种

  小麦和油菜等其它作物混合播种在一起。

  单播:

将苜蓿单一的播种

  2.2选种

  选择抗病、抗、优质、高产、符合中国标准的苜蓿种籽,级别为:

一、二、三级。

净度为90%、95%、85%。

发芽率、90%、85%、80%。

  2.3播种期苜蓿早春播种,早播扎根深、抗旱,第二年返青早;晚播扎根浅,不利越冬。

  2.4播种量

播种量,紫花苜蓿撒播时,每亩1,2千克籽种,条播每亩0.75千克。

最好与根瘤菌拌种后播种,,播后应轻耙或轻耱1遍。

  2.5播距及深度

  条播行距为20cm左右,收种宜宽,收草宜笮,播种深度2cm左右,土壤干宜深,土壤湿宜浅。

  3、田间管理

  3.1破板,镇压

  出土前如遇土壤板结,影响出苗,应及时破板镇压

  3.2耙地。

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苜蓿开始萌生之前进行耙地,既可保墒,提高地温,促进返青,又可以消灭早期萌芽的杂草。

每次刈割之后,由于地面裸露,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应进行耙地保墒,也可以结合耙地进行追肥。

对老龄苜蓿进行深耙,切裂根颈,促进其更新。

  3.3灌溉。

各槎苜蓿的灌水次数和灌水量根据生长情况、气温高低、干旱程度等灵活掌握。

  4、收割

  4.1适期收割。

一般来说,以初花期刈割为最佳时期,这时产量高,草质也好。

每年可收割2——3次。

  4.2留槎高度。

在利用的第一年,留槎高度以3--5厘米为好;成年苜蓿留槎高度在3厘米左右。

  4.3采种。

收取种子以生长第三、第四年的苜蓿较好,一年之中以头槎籽产量最高。

 

在内蒙古地区推广种植饲料桑的建议  

2011-03-0317:

43:

53|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在内蒙古地区推广种植饲料桑的建议

 

 

 

 

 

                                    饲料桑,也叫雅津蛋白桑。

饲料桑是我国桑产业中效益较好的新型品种,区域适应性强,具有直接的生态价值和饲料价值,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生存环境

  饲料桑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抗干旱在50mm降水的地区可以生存,250mm自然降水则可正常生长、开花、结实,完成生命周期。

生长1年的幼苗在无灌溉沙漠区条件下栽植,成活率可达80%以上,高0.6m。

耐严寒在-30℃可正常生长。

耐贫瘠在沙漠区可正常生长,在贫瘠的土石质山区可正常开花结实,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生长迅速水肥条件良好时当年扦插苗可高达3m,刈割后再生株高可达5m,胸径2.5cm。

根系发达、抗沙埋能力强蛋白桑的根系为强呼吸根系,在透气、湿润的土壤环境中活力会更加旺盛,因此它的抗沙埋性能极强。

饲料桑的生态学特性使其具备在恶劣生境下生存的能力。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荒山、沙漠、荒漠地区可大力发展,以快速提高绿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减低风力,抑制沙尘暴的产生。

饲料桑除用作退耕还林树种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作用外,作为功能性饲料其开发前景更加广阔。

饲料桑在旱地造林,深栽比浅栽造林成活率高。

因此,蛋白桑也是一种沙地造林的首选植物。

耐刈割,萌发力极强在6、7、8、9四个月雨热同步期间,平茬刈割的饲料桑茎部大约经过25-30d时间,再生株高可达60cm,半湿润地区可达80cm。

每天的平均生长量超过2cm。

产量

  饲料桑的产量随栽植密度、管理水平的高低及土壤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土壤肥沃、沙性、灌溉良好地区,当年苗木可达2.5-3.0m,单株鲜重可达1.5kg,干重0.3kg。

鲜叶重每公顷每年可达40t,干物质10t,可食用部分干物质合计13t。

无灌溉条件的沙漠区产量,第1年可产鲜饲料500kg/667m2,第2年可达1500kg/667m2,产量逐年上升,三年后可稳定在4500kg/667m2左右。

 

饲料桑主要成分

  桑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酸、纤维素,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

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达到18种,占桑叶干物质的10%以上。

在这些氨基酸中,动物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尤其是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谷氨酸含量较高,作为饲料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从桑叶中所含的维生素来看,每100g桑叶中含Vc30-40mg、VB10.5-0.8mg、VB20.8-1.5mg、VE30-40mg、VB110.5-0.6mg、VB53-5mg。

桑叶的矿物营养也较为丰富,据测定桑叶主要含有8种矿物元素,其中钾、钙、铁、锌、锰含量与玉米、苜蓿(青绿)相比明显较高,说明桑叶作为饲料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桑叶、茎都可用作饲料,其消化率一般在80%左右,最高达95%,且具有很好的适口性,在同时提供各种饲草时,牛、羊、兔等动物总是首先吞食桑叶。

蛋白桑叶、嫩茎可以直接饲喂,而苜蓿直接饲喂反刍家畜,则易发生膨胀病。

研究发现桑叶可以取代以谷物为主的乳牛精饲料,而且效果极好,即使50%的精饲料为桑叶所取代,产量也没有出现明显下降。

在用玉米青贮饲料饲喂肉牛时、饲料中桑叶添加越多,其生长就越快。

在以上等草料喂养的山羊中,羊奶产量随着桑叶饲喂数量的增大而增加。

专用桑叶和上等饲料喂养的奶山羊平均每天产奶4L。

 

饲料桑饲料用途

  蛋白桑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