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4415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一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一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一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一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美术教案.docx

《初一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美术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美术教案.docx

初一美术教案

初一美术教案

《写意画——竹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2、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

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

3、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

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竹子的结构特征。

2、竹子的绘画步骤。

[教学难点]1、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

2、竹叶的浓淡变化。

[教学方法]欣赏评述练习

[教学准备](师)电脑、电脑课件、教科书

(生)课本、美术作业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在讲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有谁知道成语“胸有成竹”讲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师:

宋朝一个人特别善于画竹子,当时苏轼说他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画成了的竹子模样,因此得“胸有成竹”之说,后来以“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有了计划。

在这里也希望同学们今后不管做什么事都应先做到有一定的计划,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正好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画竹子。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

(竹竿、竹枝、竹叶)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

1、竹竿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

(生:

越往上越长)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

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

观看竹竿的绘画片段。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2、竹枝

小竹枝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

(图七)

如何更好的画好竹枝请大家仔细观看下面的绘画片段。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3、竹叶

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的质感。

我们可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

这四组竹叶可以用“一、八、个、介”四字来概括,也就是把这四个字的每一笔都当成一片竹叶,并给予它一定的动态,将书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叶的结构及动态。

表现茂密的竹叶时,开始要一组一组的话尽可能多画几组叶子片数多的而后在一片一片的加。

用墨时要注意浓——淡、密——稀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

观看竹叶的绘画片段。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4、绘画步骤的演示

师:

现在同学们一定想马上就动笔,要想画好除了了解竹竿、竹枝、竹叶的特征外,还需要我们对绘画过程的仔细观察。

不管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准确的表现某个事物。

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观看竹子的绘画全过程。

问题:

绘画竹子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三、学生练习

通过以上的学习结合课本、大屏幕或生活中所见到的竹子描绘出你心中的竹子。

练习中我们再播放一次绘画过程,同学们可以边看边画。

(课件—音乐)

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同时纠正错误。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对竹子的绘画完成的比较好,虽然有些同学还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但是请你不要灰心,相信通过你课下的努力一定回做到成竹在胸。

如果这节课能够刘给你一段记忆,或者一个思考,或者一个经验,甚至一个微笑的话,那我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谢谢大家!

初一美术教案

花草禽鸟意境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花鸟画的有关知识。

2、感悟中国画笔墨间的意韵。

3、发现艺术作品的美,进行艺术评述。

4、进行课堂过程评价。

【教学重点】1、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意蕴与艺术表达。

2、心中情感的体现与评述表达的艺术。

3、课堂过程评价与表达。

【教学难点】1、感悟情感世界,体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

2、评述与表达。

【教学运用】1、欣赏:

边赏边评。

2、评述:

边评边赏。

3、感悟:

静——动——静——动——静——动

【教学准备】(师)电脑、电脑课件、投影仪、大屏幕、电教棒、教科书;

(生)课本、美术作业纸、草稿纸、铅笔、钢笔(或圆珠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我们一起欣赏了外国的肖像画作品。

看到了表现逼真、生动的人物形象,并被外国肖像画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

外国美术作品除了肖像还有花卉、静物等。

(课件2—外国作品)

(问)欣赏完外国美术作品后,我们有没有强烈的愿望想看看中国的绘画作品呢?

(课件7—课题)

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表现了些什么?

播放:

音乐《百鸟朝凤》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拿起手中的笔把刚才音乐中所听到的动物画下来吧。

(用自己的测验纸画)

展示学生作业(赞扬为主)

(静)学生自学P.34上的内容。

(课件8—书中作品)

要求:

①了解本节表现了什么内容?

②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4分钟)

(问)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从刚才的这段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呢?

你本节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答)

(问)哪位同学能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说说为什么?

(生答)

(动)同学们,现在分小组(4人)讨论一下,说说中国传统花鸟画绘画有哪些特点。

(40-50秒)(课件7—特点)

二、赏析

同学们:

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中西方为什么有这种差异吗?

想不想知道?

由于有着与西方不同的自然观念和从独特的笔墨工具中延伸出来的绘画方法,中国古代绘画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东方艺术体系。

(课件14—文房四宝)

★花鸟画和山水画作为中国画中二枝奇葩,都是表现自然景物的绘画。

然而花鸟画和山水画都是表现自然景物的绘画,很讲究观察自然,要求“搜尽奇峰打草稿”容天地万物于心中。

但更重要的是在“外师造化”(大自然)的基础上,还要“中得心源”(解释)。

本节通过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的描绘,表达出情感的起伏和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营造出一种令人向往的意境。

(课件17—艺术特点)

★意境,既有对客观自然的表现,又有主观世界的表达,体察宇宙的深远,从而提升了人格的修养(人文画),达到情与景的水乳交融。

★现在,请同学们伴着《百鸟朝凤》的音乐声,再欣赏一下中国古代花鸟画,并用一段话来表述你对花鸟画的理解与感悟。

★小结:

你们能体会到画家当时作画时的情感投入吗?

(课件26—评论)

★真正具有独立意义的花鸟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五代才以绰约的丰姿,令人刮目相看。

(学生)五代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共有昆虫、雀鸟、龟等24只,现我们所见的只是其中的几个局部。

画家准确地抓住动物的特征和神态,用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

乌龟取俯视角度,前后透视精确;最小的昆虫小如豆粒,但须翅毕现,十分精细生动。

从画中能看到画家那热爱自然、潜心观察和钻研画技的态度。

(德育)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不热爱生活,不热爱大自然,“外师造化”,就不可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形象。

只有对生活热爱,才能观察仔细,表现的作品才能生动感人。

我们应积极投身生活,爱我们的生活吧,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静)根据刚才欣赏的花鸟画的有关内容,每位同学自选一幅写一篇30—40字的小评论。

你们可自由发表感受,写在自己的测验纸上。

(3分钟)

怎样评价一件作品呢?

有没有难度?

好,让我们先来看看别人是如何评述的。

(课件40—评论)

★中国画的花鸟画,不仅指画花鸟,而且包括所有的以动物、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作品。

传统中又可以分为花卉、翎(líng)毛、蔬果、草虫、畜(chù)兽、鱼龙等门类。

下面请欣赏元代柯九思的《晚香高洁图》这幅作品,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现的对象是什么?

②注意观察兰叶、梅花、竹节和叶、菊瓣的笔墨意味?

③画面的组成有什么特色?

(动)学生分小组讨论(40秒)

(静)请同学把(21-22页)作业纸拿出来,在左边写一篇80字左右的评论文。

右边用线描的方法,自己任意选择《晚香高洁图》中的一个局部临摹。

感受一下画家在表现作品时的笔墨意趣。

(课件—纸)(10分)

①请哪位学生代表站起来谈谈你的感受。

②展示一下学生的评论作业。

三、评述:

(动)学生讨论刚才的作业,表达各自的感受。

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你们的创作时的感受写在《美术课笺》纸的背面,并同时填写对课堂的意见和建议。

四、师生共同总结:

前面我们一同欣赏了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和柯九思的《晚香高洁图》,最后这一幅是宋代林椿的《果熟来禽图》,这是一幅植物和禽鸟组合的花鸟画作品。

抒发出画家热爱自然的感情。

最后让我们在唢呐曲《百鸟朝凤》美妙动听的乐曲声中,再次分组讨论林椿的《果熟来禽图》这一作品,看你是否会有所触动?

课后回家寻找有关花鸟画的美术作品,结合语文课上所学知识,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评论文。

同学们,在本堂课中能尽情地展示自我,老师十分高兴。

如果这节课能够留给你一段记忆,或者一个思考,或者一个经验,或者一个微笑的话,那我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你们说呢?

谢谢大家!

初一美术教案

墨与彩的韵味

第3课墨与彩的韵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

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

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

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

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

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

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

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

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

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

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

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

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

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案例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谈谈对国画的认识,教师总结:

国画就是中国人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材料,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创造出来的画。

国画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时代的画家都以自己的创造,使传统中国画技法更加丰富多彩。

水墨画就是在传统技法上不断的创新,水墨画反映出来的审美情趣,既有历史的、民族的特点,又有时代的、创造的新意。

富有韵味,是中国画特有的美感。

二.技法探究:

1.学生做水墨游戏:

(1)让学生动手用笔着淡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浓墨点在其上。

(2)让学生动手先用干浓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淡墨点在其上。

(3)先用墨在宣纸上随意涂一笔后用色在其上点几笔。

(4)先用色在宣纸上涂一笔,后用墨点几笔。

学生做完后,互相观赏评论。

教师总结:

刚才大家做的几种笔墨游戏,就是水墨画的几种表现方法:

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

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

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这也是水墨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独特之处。

2.用多媒体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师生共讨作品中的韵味:

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

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三.学生体验:

教师布置作业,用几种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表现内容不限,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

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

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

这节课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使画面富有新意。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水墨画的几种表现方法,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

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初一美术教案

感受春光了春天

课时:

1课时

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作品欣赏与评析,理解自然美艺术美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畅想春天,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并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评析不同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的不同。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热爱。

并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美、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学生能以讨论与合作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

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描与春天的图片资料、与春天相关的录音带。

板书设计纸条。

学生准备学具:

水彩、画笔、草稿纸。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分组竞赛法。

教学流程设计:

1、织教学:

按常规。

2、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

1、设教学情境,导入课题。

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来聆听下面的声音。

(播放有关于春天的信息声音及音乐的录音)然后提问:

(1)同学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2)判断这些声音应该是哪个季节的声音并说出理由。

采取学生自由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方式。

根据学生回答导入课题。

(设计目的:

用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声音再分析回答问题的方式导入课题,可以在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2、刚才我们聆听了春的声音,现在让我们走下座位,把目光投向窗外,亲眼去看一看春天,观察哪些征候或现象传达了春的信息。

(学生观察)

(设计目的:

让学生走下座位观察,可以通过适当的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竞赛。

以组为单位用语言去描绘自己观察到的春天。

用学生的掌声作标准评出优胜组。

(设计目的:

通过竞争式的语言描绘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分组竞赛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的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二)发展阶段:

1、布置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作品进行赏析,同时将问题布置到各组,要求根据赏析集体讨论后回答。

(1)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2)结合作品回答不同的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有什么不同?

(3)运用大胆的想象和联想,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4)通过学习,总结自然美、艺术美的不同与联系。

肯定学生的回答与表现。

讲解自然美与艺术美。

(板书自然美与艺术美)。

(设计目的:

让学生独立赏析作品,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示此图片(见板书设计),命名为《春》。

要求学生大胆的联想,用颜色填充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春的颜色。

填充好后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做以适当的讲解说明。

(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在学生练习中将有关的色彩知识进行简要讲解)

(设计目的: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堂小结:

春是四季之首,是生命的开始,是一年中最美的一个季节。

就如现在的同学们,你们在也是一个春天——生命的春天。

所不同的是:

自然界的春天可以循环再来,而生命中的春天却只有一次。

希望同学们能象欣赏美好的春天一样珍视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不让她虚度。

同时也能象爱惜自己的春天一样去爱惜大自然中的春天,爱惜春天中的每一个生命。

(四)课后拓展:

布置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绘画春天收集素材。

课后回忆:

附:

板书设计

课题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一、自然美与艺术美:

1、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

2、艺术美——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的美。

3、二者关系:

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

二、用春的色彩填充此图

说明:

板书可事先在纸上写好,贴在黑板上,或用幻灯片播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