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0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421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1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01.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01.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01.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709)

学习参考资料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1825年发生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为: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1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

2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宪章运动。

3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4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还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密切相关。

1德国古典哲学形成于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

他的伟大功绩在于旗帜鲜明地批判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2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它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创始人是威廉·配第。

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指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2、三个直接理论来源是同一历史时代的产物,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3、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它就必然随着时代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1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2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3马克思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写成了《资本论》于1867年出版第1卷,马克思过世后,恩格斯组织出版第2、3卷。

4恩格斯于19世纪70-80年代,系统地研究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写成《自然辩证法》手稿,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新领域。

5马克思、恩格斯过世后,列宁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国家与革命》等著作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6马克思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

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

总之,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在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性的认识,同时它又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广阔道路。

自觉植根于时代和实践的沃土之中,不断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要,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推进理论创新,成为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所以它能够并必将保持长久的生命活力。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本节主要论述: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第三、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互相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辩证法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也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马克思说过: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提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正如恩格斯所说: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地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很多的,而且在其中任何一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再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艰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二者关系:

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把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于一身,是因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地趋势具有一致性。

工人阶级的本性决定了它必须科学地认识世界。

只有科学地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才能找到自身解放的道路,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

二者内在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党的十六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第一,与时俱进的含义。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首先,与时俱进要求人们高瞻远瞩,站在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探索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

其次,与时俱进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

再次,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富于创造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二,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首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再次,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第三,理论创新的长期性。

理论创新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第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如果不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不可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现状,更无法预见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当然也就无法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理想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

简言之,就是人的奋斗目标。

1 按内容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2按目标的长短来分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

3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4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

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理想作为人生向往和奋斗的目标,它一经确立,就会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

特别是在人生处在重要选择的关键时刻,理想就象大海中的灯塔一样,给人们指明了前进的航向。

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理想作为人生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它可以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动力。

理想比现实更美好,人们为了把美好的未来变为现实,势必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阻力,为此就要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斗志、勇于拼搏的精神去奋斗。

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人们的生活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面。

物质生活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固然重要,健康充实的精神生活同样不可缺少,而理想便是精神生活的支柱。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理想的支撑,就会空虚、萎靡及至崩溃。

一个有理想这个精神支柱,就可以使人生更充实,能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乐观豁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就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