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4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docx

《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docx

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浅析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

序言

案例导入

1.自我意识的概述

1.1自我意识的概念

1.1.1自我意识的内涵

1.1.2自我意识的结构

1.2自我意识的作用

1.2.1对自身成长的作用

1.2.2健全的自我意识对青春期学生发展的作用

2.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2.1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1.1自我意识的分化

2.1.2自我意识的矛盾

2.1.3自我意识的整合

2.2影响自我意识偏差的因素

2.2.1社会客观因素

2.2.2家庭环境因素

2.2.3学生个人因素

2.3.4学校环境因素

3.促进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途径

3.1客观评价青春期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

3.2对青春期学生提出适当期望,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理想

3.3为青春期学生创造锻炼机会,提高他们实践活动能力

3.4鼓励青春期学生参与社会交往活动,促进他们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4.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质量及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及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因此,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自我意识开始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

儿童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自我意识水平较低的未成年人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对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导入来分析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首先,本文对自我意识的做了较全面的概述,包括自我意识的概念,内涵,结构及其在青春期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其次,本文对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进行分析,主要介绍了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列举了导致自我意识出现偏差的主要因素;再次,本文提出了四条关于促进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途径,对引导青春期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具有现实意义;最后,本文总结了以上几个部分的内容得出结论。

关键词:

青春期;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

序言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提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的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的三维健康观。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对健康做出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人类对健康的认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逐步深化。

青春期的身体健康是指身体发育的形态完好、结构完整与功能健全的状态。

青青春期学生进入青春期,身体发育很快,全身的各个器官都在发生显著的变化。

躯体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功能的成熟。

青青春期学生身体健康的标准比较明确,例如:

第一、第二性征的发育正常,脑和神经系统以及心脏血管功能完善,各感觉器官的发育及功能健全等。

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标准,青春期心理健康是指具有具有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适应和发展状态,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和积极的社会作用。

具体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交能力;调控知、情、意的能力;有耐受性和自我康复的能力;与众人相似;对事物反映适度;对现实的表现;能够自然接受自己的性别身份。

青春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阶段,而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成熟也是青春期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的重要收获之一。

它既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对个体的人格、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也是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起到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案例导入

2004年2月,云南大学的大四学生马加爵用锤子杀死了四名还在睡梦中的同学,血案发生后震惊全国。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起惊天血案的原因竟然非常简单——马加爵因与同学玩扑克时指责“出千”,感到受了冤枉,进而以残忍的杀人方式进行报复。

这件事发生了以后,让很多人难以置信,在亲人眼中,马加爵一直是一个诚实、刻苦、勤奋的好孩子,从未与人红过脸。

但是,大学时期的马加爵给同学们的印象却是性格孤僻,待人无礼,人际关系不好。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马加爵呢?

从媒体报道来看,马加爵虽然智力水平很高,但人格发展不健全,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情绪极不稳定,稍不顺心就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或攻击性行为,而且对自身的错误丝毫不知难道悔改。

由于自身家庭条件较差,马加爵常常感到深深的自卑,并且长时期压抑消极情绪,以致出现了这场悲剧。

 

1.自我意识的概述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身的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正是因为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是自己形成完整的人格。

1.1自我意识的概念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

“人生在世界上出现两次,第一次为了生存,第二次为了生活。

”他所说的“第二次出生”其实就是指人在进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青春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阶段,而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成熟也是青春期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的重要收获之一。

它既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对个体的人格、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骑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也是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起到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身的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正是因为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是自己形成完整的人格。

1.1.1自我意识的内涵

自我意识包括个体对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

首先,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与评价,是指自己对对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以及对病痛接的感受等。

如果一人对生理的自我不能接纳,嫌自己个子矮、不漂亮、身材差,就会讨厌自己,表现出自卑,缺乏自信。

其次,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是指对自己的能力、情绪、兴趣、性格、气质等的认识和体验。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自我评价低,嫌自己能力差、智商较低、情绪不稳、自制力差,就会否定和不接纳自己。

最后,个体对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与评价,指对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相互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周围的人都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找不到知心朋友,就会感到孤独寂寞。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

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的我(I)和客体的我(Me)。

自我意识就是主体的我对客体的我的意识,它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及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大方面。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意志的三种形式。

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要经历一个过程的。

儿童大约在二三岁出现自我意识,在经历了婴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学生期、青年期的发展历程后,大约到青年中期左右,随着个体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实践活动的深入,自我意识逐渐达到稳定和成熟的水平。

在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青春期学生期(11、12岁~14、15岁)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时期心理发展的重大变化之一便是个性中自我意识的觉醒,青春期学生开始以新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他人和自己,从而建立起自我观念。

青春期学生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影响着个体的心理、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如果青春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健全的发展,就会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否则就会出现心理、个性等多方面的不和谐状态,严重者会形成病态人格。

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这一时期青春期学生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包括外界给予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研究青春期学生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并对他们个性的成长提供有益的、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对于青春期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1.2自我意识的结构

由于自我意识既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的客体,它是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多层次的心理现象。

所以自我意识的结构表现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方面。

自我认知,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对自我身心特征的认识,而自我评价实在认识的基础上对子做出某种判断。

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

它反映了主观自我的需要与客观自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

客观自我满足了主观自我的需求,就会产生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

反之,客观自我没有满足主观自我的要求,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

自我调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主要表现为监控人的意志行为。

它监督、调节人的行为活动,同时调控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态度,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强、自制、自律、自卫等。

影响个体自我意识的因素除了与人的自我态度、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有关以外,他人对我们的评价,特别是生命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等对待青春期学生的态度,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起到重要的作用。

1.2自我意识的作用

1.2.1对自身成长的作用

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对他的思维、情感和意志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其中特别是对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和自我态度的转变有着巨大影响。

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收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它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二是要求他人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心理。

自尊心是维护自我尊严的一种自我情感体验,也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表现为尊重自己的人格、荣誉,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和侮辱自己。

一个有自尊心的人,与他人相处总是严肃认真,既不会因为某种压力而屈服于别人,也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奉承。

自信,又叫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身力量的充分肯定。

他与个人成功的生活经验有关。

自信也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居里夫人有句名言:

“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自信心。

”自信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是影响一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心理品质。

缺乏自信的人会产生自卑心理,自卑是一个人瞧不起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方面做出较低的评价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

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容易把困难想得过于严重,容易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处于孤僻状态;它有时又会以暴怒、妒忌、自暴自弃的形式表现出来,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轻生。

所以自卑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而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自我态度是个体的一种自我评价。

个体的自我评价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会随着客观世界对个体的要求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个人的自我意识还具有一种自我控制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情况下,自我意识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在一定的场合做到委曲求全。

例如:

在某种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有人为了避免失掉面子,不得不对社会舆论表示服从或顺从,声称自己的态度已经转变,实际上只是一种表面的服从,其实依然“故我”。

这就是自我意识对个人行为和态度的一种控制作用。

1.2.2健全的自我意识对青春期学生发展的作用

健全的自我意识具有良好的自主功能,这对青春期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素质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青春期学生能否强化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否真实,个人意识与社会是否统一,都将直接影响到其能否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人,能否成为一个为社会所接纳并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首先,有利于青春期学生的成熟。

健全的自我意识能使青春期学生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明确发展目标的价值和可行性,并根据目标有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