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3944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7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A.0.4

 XX高科荣境品苑A2地块项目三标段 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建筑结构工程)

 

内容提要:

专业工程特点

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项目监理机构(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执业印章):

      

日期: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

建筑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XX高科荣境品苑A2地块项目三标段工程

建设单位:

XX高科仙林湖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XX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XX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江苏中厦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XX港湾工程建设监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工程地点:

位于XX仙林大道以北,望月路以东,南侧紧临经天路地铁站。

工程规模:

本工程由4#、8#、9#、12#、13#、16#、17#及2#地下车库组成,总建筑面积约为110000㎡,4#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1+1层,地下1层,单栋建筑面积为12552.08㎡;9#楼为一栋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0层,地下1层,单栋建筑面积为11982.04㎡;13#、17#楼为两栋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1层,地下1层,单栋建筑面积为13026.31㎡;8#、12#、16#楼为三栋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1层,地下1层,单栋建筑面积为12916.50㎡;2#地库为地下一层,建筑面积:

24090.53㎡,其中人防建筑面积:

3925.0㎡。

本工程建筑类别为二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属丙类。

本工程场地类别为II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高层建筑采用全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基础形式为预应力静压管桩和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20.000m。

地下室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为100mm厚C15素混凝土,地下室剪力墙及框架柱混凝土等级为C35。

地下室底板—侧板—顶板及后浇带混凝土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

用于地下室底板—侧板—顶板、水池的,在水中养护28d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应大于等于2/1000。

膨胀剂的最佳掺量可根据配合比试验确定,限制膨胀率按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附录B的方法检测。

人防主要结构材料:

地下室:

底板、基础梁混凝土等级C35,地下室:

外墙、水池混凝土等级C35,地下室混凝土抗渗等级P6。

具体由试验定。

外墙施工缝距底板面500~700mm留设,用钢板止水带。

防水工程:

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底板、侧板结构采用P6抗渗自防水混凝土,掺5%JX–Ⅲ防水剂;地下室底板采用40厚C20细石混凝土掺5%JX-Ⅱ防水剂,地下室侧板采用20厚1:

3水泥砂浆,掺5%JX-Ⅰ防水剂,侧板内侧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侧板内侧采用防水防霉涂料。

无上部结构的顶板采用P6级抗渗自防水混凝土,掺5%JX–Ⅲ防水剂,非种植顶板采用40厚细石混凝土,掺5%JX-Ⅱ防水剂;当顶板为种植顶板时采用C20细石混凝土找坡层,掺5%JX-Ⅱ防水剂,最薄处50厚,坡度1%,顶板内侧采用18厚1:

2.5水泥砂浆掺5%JX-Ⅰ防水剂。

凡室内经常有水房间(包括室外平台,室外敞廊),楼地面防水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防水层周边卷起高度300;楼地面设不小于1%排水坡坡向地漏,地漏应比本层楼地面低30mm。

厨房、卫生间楼地面管道井、管道孔周边上翻做200高C20细石混凝土挡水墙。

卫生间四周连系梁上做200高C20细石混凝土挡水墙,宽同墙厚,预留插筋二次浇注卫生间建筑完成面比同层室内地坪完成面低30。

平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组合设防。

坡屋面防水等级为一级,采用混凝土块瓦屋面,以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防水垫层。

平屋面、坡屋面平面与立面交接处以及水落口、伸出屋面管道根部、预埋件等易渗漏部位、屋面找平层分格缝部位等,设置防水层附加层或防水垫层附加层,宽度不小于250mm;平屋面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以及檐口部位,设置防水层附加层,宽度不小于250mm;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做附加层,卷材厚度不应小于3mm。

防水卷材接缝采用搭接缝,以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作为防水层或防水垫层,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二、工程特点

本工程工期施工进度要求紧,监理单位做好:

“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

安全、质量、进度与投资四大控制目标具有辩证关系,必须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控制好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控制好施工进度,最终实现建设项目总目标。

在施工单位的月进度计划表上报时,必须核查施工单位上报的作业人员数量、机械配置、材料准备,是否与进度计划对应,并应随时抽查他们技术准备情况。

并在施工现场增强检查力度。

三、监理工作依据

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

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主要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等。

合同:

建设监理合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设计文件:

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包括经设计确认的工程变更文件、技术核定等)。

施工及监理文件: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规划。

1、XX高科荣境品苑工程图纸设计文件;

2、经批准的监理规划及施工组织设计;

3、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等;

4、业主文件(业主方的工作指令单、工作联系单、技术核定单等);

5、主要相关标准、规范(不限于以下):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年版)GB50204—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工程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26—2007;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

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107—2010;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建设部建市【2002】189号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189号文);

住建部建标【2002】219号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住建部建质【2009】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XX市住建委宁建规字【2012】3号文《关于加强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3号文)及其它有关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地方标准等。

四、监理工作流程

 

主体工程质量监理工作流程

五、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

1、监理工作控制目标

通过并运用“重点预控、跟踪检查、旁站监督、严格验收”的方法,落实与执行32号文的各项有利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监督承包方按建设工程承包合同、设计图纸和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保质、保量、按期建设成完整的主体结构。

1质量控制目标:

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

2进度控制目标:

确保实现合同约定的工期目标。

2、监理工作控制要点

(1)

地基及基础工程

 

基坑(槽)开挖时,不应扰动基底土的原状结构;如经扰动,选用级配砂石(或灰土、素混凝土等)进行回填处理。

若为机械开挖应控制好开挖深度,留200厚左右的土层。

施工底板之前人工清理至槽底设计标高,并及时浇捣混凝土垫层。

机械开挖土方时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坑底应保留不少于300mm厚的土层采用人工开挖,工程桩部位严禁开挖机械碰撞。

施工时应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施工面下500mm,开挖基坑(槽)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定期观测其对周围道路、市政设施和建筑物有无不利影响,非自然放坡开挖时,基坑(槽)支护应专门设计。

混凝土基础底板下(除注明外)设100厚C10素混凝土垫层,每边宽出基础边100。

地下室底板与周边外墙、水池壁应一次整体浇筑至底板面300mm以上。

周边外墙壁按设计图纸设置水平施工缝。

除施工后浇带外,不得在墙内留任何竖向施工缝。

非基础持力层基坑回填土及位于设备基础、地面、散水、踏步等基础之下的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50mm,压实系数大于0.94。

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侧壁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尽早进行回填,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应灌注素混凝土或并搅拌流动性水泥土,或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粘土分层夯实,其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4。

底层内隔墙、非承重墙(高度不大于4m),设计无要求时可直接砌置在混凝土地面上。

地下室室外地坪标高以下工程的施工缝、穿墙管、埋设件、预留孔洞等部位应采取防水加强措施。

所有需预埋的管道与主体工程同步施工,应参照有关水、电、暖通施工图,核对无误固定牢固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本工程应设沉降观测点,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观测任务,派专人定期观测;无特殊要求时,主体每施工一层或间隔七日观测一次,施工完毕后一年内每隔三至六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六至十二个月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各观测日期、施工进度、沉降数据应记录并绘成图表存档,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

(2)模板工程

 

 

1模板安装关键控制要点

混凝土在浇筑时呈可塑状态,模板与混凝土直接接触,使混凝土具有设计所要求的形状;支架系统则支撑模板,保持其位置正确并承受模板、混凝土以及施工荷载。

模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成型后的质量。

对模板和支撑系统应控制以下关键点:

A、监理工程师应根据主体工程的结构体系、荷载大小、合同工期及模板的周转情况,综合考虑模板工程所选用的模板和支撑系统是否合理;

B、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C、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D、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钢筋绑扎、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养护等要求;

E、接缝不应漏浆;

F、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承部分,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G、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

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

H、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空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正确;

2模板拆除关键控制要点

A、模板及其支架拆除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B、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下表要求:

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

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比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100%

C、拆除时应注意保护混凝土的表面及边角。

(3)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流程图

1钢筋加工关键控制要点

A、钢筋采用钢筋采用HPB300、HRB335、HRB400;HRB335和HRB400钢筋的外观标记区别不明显,应严格管理以防混用。

B、预埋件钢板采用Q235—B板。

C、预埋件采用HPB300、HRB335、HRB400级钢筋,不得采用冷加工钢筋。

吊钩采用未经过冷加工的HPB300级钢筋

D、HPB300、HRB335级钢筋绑条焊、搭接焊、坡口焊、熔槽绑条焊、预埋件穿孔塞焊、钢筋与钢板搭接焊、预埋件T型焊角焊采用E4303,HRB400级钢筋绑条焊、搭接焊、坡口焊、熔槽绑条焊、预埋件穿孔塞焊、钢筋与钢板搭接焊、预埋件T型焊角焊采用E5003.

E、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起皮、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等。

当钢筋表面存在裂纹、起皮应退货;若存在损伤、不平直应剔出退货;存在油污应清理干净;存在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应除尽,若影响截面尺寸,应降级处理。

F、凡外露钢铁件必须在除锈后涂防腐油漆、面漆两道,并经常注意维护。

2钢筋焊接及机械连接关键控制要点

A、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应符合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要求。

B、焊接前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施焊。

C、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宜避开梁柱端箍筋加密区。

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D、梁中纵筋直径、墙中纵筋直径>2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优先选用机械连接。

E、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

对梁类、板类、墙类构件,不宜>25%,不应>50%;对柱类构件,不宜>50%。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选用。

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不应大于100mm。

柱中当钢筋直筋大于>25mm时,尚在搭接接头两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两个箍筋。

F、纵向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接头性能等级应符合JGJ107—2010《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中I级或II级要求;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被连接钢筋中的较大直径),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

纵向受拉钢筋II级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I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受限制;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接头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同被连接纵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间距不宜小于25mm。

G、纵向钢筋的焊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范围内的焊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纵向受压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受限制。

H、采用机械连接的钢筋应先调直再下料,切口端部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不得用气割下料。

I、加工的钢筋螺纹及丝头的牙形、螺距等应用配套的量规(止规、通规)检测合格,必须与连接套的牙形、螺距一致。

J、经检验合格的丝头应加以保护,并应按规格分类堆放。

3钢筋绑扎与安装关键控制要点

A、钢筋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

B、楼板、屋面板的钢筋控制要点:

a、双向板(或异形板)钢筋的放置,板底短向钢筋放于下层,长向在上;现浇板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位置。

b、当钢筋长度不够时:

楼板、屋面板上部钢筋应在跨中部搭接,下部钢筋应在支座处搭接;基础底板下部钢筋应在跨中部搭接,上部钢筋应在支座处搭接。

c、各板角负筋,纵横向必须重叠设置成网格状。

d、全部单向板、双向板内分布钢筋,除注明者外,见下表:

现浇板厚(mm)

≤100

100<h≤130

130<h≤170

170<h≤200

170<h≤250

分布钢筋

φ6@200

φ8@250

φ8@200

φ10@250

φ10@200

e、凡在板上砌隔墙时,除设计图纸中注明者外,板内底部加强筋:

当板跨L<1500时,2B14当板跨15002500时,3Φ16;锚入两端支座。

上部筋锚入≥La,下部筋锚入≥5d。

f、板、墙内钢筋如遇洞口时,当D≤300mm时:

钢筋绕过洞口,不需截断(D为洞口宽度或直径);当D>300mm时:

钢筋于洞口边截断并弯折锚固,与洞边增设加强钢筋。

g、管道井内钢筋在预留洞口处不得切断,待管道安装后用高一级混凝土浇筑。

板内负筋锚入梁内及混凝土墙内长度不得小于La。

h、板内埋设管线时,所铺设管线应放在板底钢筋之上、上部钢筋之下。

i、未经设计人员同意,不得随意打洞、剔凿。

C、砌体与混凝土墙、柱的连接及圈梁、过梁、构造柱的要求

a、与后砌隔墙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墙、柱,应按建筑施工图在墙柱相应位置预留窗台板、过梁、圈梁钢筋;每隔500高预留2Φ6拉结筋,锚入柱墙内不小于200mm,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度时宜全长贯通。

b、与圈、过梁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墙柱,应于圈、过梁纵向钢筋处预留插筋,锚入墙柱内不小于35d,伸出墙柱外不小于700mm,后与圈、过梁钢筋搭接。

c、隔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或设置构造柱使墙长不超过5m;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宜设置构造柱;单片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或门窗顶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d、当系梁为门洞切断时,应在洞顶设置一道不小于被切断的系梁断面和配筋的钢筋混凝土附加系梁,其配筋尚应满足过梁要求,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00mm;当两系梁高差不大于500mm时,系梁也可沿洞口垂直拐弯与过梁连成框架。

D、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E、墙砌体上门窗洞口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当洞口上方有承重梁通过时,且该梁底标高与门窗洞顶距离过近,放不下过梁时,可直接在梁下挂板;

F、对于外露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挂板、栏板、檐口等构件,当其水平直线长度超过12m时,应设置诱导缝。

诱导缝间距为≤12m时,砌体结构女儿墙宜采用普通页岩模数砖(MU10,M5混合砂浆)。

G、厨房、卫生间翻边高度为建筑完成面高度以上200mm,阳台、走廊、天井空调隔板外侧,水电管井门槛翻边高度为建筑完成面高度以上100mm,采用素混凝土。

H、除各单体标注的构造柱外,其余门窗侧边均采用预留C20混凝土预制块做法,门窗边每侧混凝土预制块按规范要求留设。

I、构造柱、墙体拉结筋、翻边钢筋等如采用植筋方式,须做拉拔试验,拉拔试验每层每种规格为1组。

J、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mm)设计图中注明者除外,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环境类别

板、墙、壳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二a

/

20

20

/

30

30

/

30

30

二b

25

20

35

30

35

30

30

25

40

35

40

45

环境类别:

地下室底板、地梁、外墙、顶板(暴露在室外或上有覆土时)、水池及外露构件(如雨篷)为二a类,室内正常环境为一类。

各构件中可采用不低于相应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素混凝土垫块来控制主筋保护层厚度;当保护层厚度大于40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措施(内设φ6@200钢筋网片)。

根据上表,细化为:

a、地下室底板及其地梁:

下部钢筋底面有垫层40,无垫层70;梁上部钢筋25。

b、地下室外墙:

外侧迎水面50(模板外移30解决),内侧20。

c、框架柱20,且不宜小于纵筋公称直径;梁25。

d、各层楼板、楼梯板和其他混凝土墙15;暗柱及厚度不小于400的墙20。

e、地下室外墙、地下室底板、水池壁板、水箱等防水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

f、地下室外墙、地下室底板、地下室顶板,水池壁板、水箱等防水混凝土结构的非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及主筋直径。

K、梁侧面纵向构造筋和拉筋、梁上开洞要求:

a、当hw>450mm时,在梁的两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mm。

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8mm。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b、梁上开洞应尽可能设置在拉力、剪力较小的跨中1/3区段内。

洞口补强筋均距洞边50mm处设置,间隔50mm。

(4)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石、外加剂等组在的复合材料,经过水泥水化凝结硬化逐渐产生强度。

混凝土的材性不仅与其组成的原材料性能有关,而且还与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成型、养护工艺以及龄期等因素有关。

在监理混凝土工程质量时,监理工程师的任务就是要全面考虑上述影响混凝土性能的诸多因素或环节,人组织上、技术上采取措施,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1混凝土工程关键控制要点

预拌混凝土所使用的原材料、外加剂必须具有合格证及检测报告。

2混凝土运输及浇筑控制要点

A、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

到达浇筑地点应符合浇筑规定的塌落度,当有离析现象时,还须在浇筑前进行两次搅拌。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B、采用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

C、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

D、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加压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E、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F、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止措施。

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G、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得超过2m。

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串桶、溜槽或震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H、浇筑层的厚度按捣实混凝土的方法不同而加以控制;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I、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避免出现冷缝;

J、采用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每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K、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注意控制移动间距;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或空心胶囊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

L、当采用表面振捣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捣部分的边缘;

M、木工、钢筋工跟班检查,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N、按以下规定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