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变色龙的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3586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变色龙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变色龙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变色龙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变色龙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变色龙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变色龙的教案.docx

《小学变色龙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变色龙的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变色龙的教案.docx

小学变色龙的教案

小学变色龙的教案

【篇一:

变色龙公开课教案】

变色龙

高邮天山实验小学姜丽蔚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初步接触了一种神奇的动物,它的名字叫-----一起读课题。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出示投影,学生填空)

我们还学习了生字新词。

(出示投影,学生读)仔细看看这三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

外形、捕食、变色)这些正是课文第二部分端详变色龙的内容。

二、品读导思,体悟文情。

(一)、精读第二部分(第9小节)。

1、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和变色的呢?

请大家快速读一读第二部分9--15自然段。

2、想知道变色龙长什么样儿吗?

(出示变色龙图)谁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变色龙?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出示第9节,指名读)交流:

按什么顺序介绍?

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局部来介绍的。

(说完出示文字)具体介绍了哪些部位?

在书中圈出来。

这些部位各有什么特点?

用直线标出来。

(指名说,师:

作者抓住了颜色和形状描写突出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

)在第一部分中,其实也有对变色龙外形的介绍,是哪一句话?

4、我们将这句话加进来。

(出示段落,指名读)看着这条变色龙,看到这样的外形,你想用哪一个字来形容它?

“怪”(师板书)这个字概括的好,似蛇非蛇,长相奇怪。

(出示段落,齐读,突出变色龙的外形特点,读出变色龙的“怪”。

5、我们端详着变色龙,大喊大叫,对着他指手画脚,想象一下,他们会大喊大叫什么呢?

怎么做呢?

(指名说)我们这样做对变色龙来说管用吗?

它表现如何?

这说明什么?

6、为什么作者能够将变色龙的外形写得如此生动呢?

理解“端详”引导学生:

认真观察,抓住其外形特点,按一定顺序来写的写作方法。

小结:

这个单元我们也要写一篇小动物的文章,我们也要像这样去做,才能把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总结学法。

(出示学习方法:

1、读句子。

2、找特点。

3、说写法。

(二)、精读第二、三部分(10--15小节)。

请大家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变色龙的捕食和变色。

请看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默读“捕食”、“变色”两部分内容。

2、变色龙捕食的特点是什么?

变色的特点是什么?

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词句。

3、作者是如何来写变色龙的捕食和变色的?

1、学完交流(出示第10小节)变色龙的一动不动使作者产生了疑问,一起读。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它起到什么作用?

承上的句子是---启下的句子是---有了过渡句,将前后的内容衔接的更自然,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会灵活运用。

2、通过刚才的小组合作学习,你了解到变色龙的捕食特点是什么?

如果也用一个字概括,你想用哪一个字?

(请一个小组汇报:

快)大家同意吗?

(师板书:

快)请你说说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迅雷不及掩耳、“刷”地、刹那间)迅雷不及掩耳是什么意思?

刹那间的近义词有哪些?

(出示形容速度快的词)(出

示捕食图)让你惊叹的是什么?

(舌头长。

)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它的舌头的特点(指名说)老师补充一下,变色龙的舌头还有粘性,能牢牢粘住虫子。

正是因为有这样惊人的舌头,所以变色龙捕食才如此之快,如此之准。

(出示文字)请女生来读,读出变色龙的捕食之快。

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请男生来读,读出变色龙捕食的又快又准。

3、(出示11小节)我觉得这个11小节是多余的,因为12小节已经让我们知道了变色龙的捕食。

你觉得呢?

眼睛有什么特点?

(指名说)同学们,你们的眼睛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周吗?

变色龙能。

请看--(出示眼睛图)师介绍它的眼睛有两绝:

1、它的眼睛左右分开,能一目二视,这样有什么好处?

寻找猎物的范围广。

2、它能锁定目标,准确判断和猎物之间的距离。

没有了这样的眼睛,再好的舌头也没用啊。

所以介绍眼睛的小节能省掉吗?

(出示11小节)这就是中非工人朋加沙绘声绘色向我们介绍的一段话。

什么叫“绘声绘色”?

能用绘声绘色说句话吗?

(学生造句)绘声绘色地介绍是一种怎样的介绍呢?

谁来绘声绘色地介绍?

(指名读)(理解“似睡非睡、窥探、伺机”)从这三个词,你发现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运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是怎样来写它捕食的?

介绍变色龙眼睛和舌头的与众不同,抓住了捕食快的特点来写的。

4、同学们,变色龙,顾名思义,就是会变颜色的小龙。

它真的会变颜色吗?

变了哪些颜色?

你想用哪一个字来形容变色龙变色的特点?

(师板书:

多)(出示补充资料,师读)我刚才的介绍,你想用哪一个词来形容?

“绘声绘色”希望你们读书也如此。

(出示想象,指名说)师小结:

同样是快,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希望孩子们写作时也这样,不重复用词。

作者是如何来写它变色的呢?

(指名读)哪些词写出了它的变化顺序?

小结:

这部分作者抓住变色多的特点,并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出示14小节)一起读,读出变色龙变色多的特点。

5、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想不想看看变色龙如何变色?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啦!

(播放视频)

6、想说什么?

(指名说)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它?

(出示15小节)齐读名副其实什么意思?

(副在不同的词语里意思也不同。

出示练习)

(三)、学习“放回变色龙”。

1、同学们,这就是外形奇特、捕食快而准,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

如果是你碰到了这只变色龙,你会怎样处置它?

2、那作者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数量少,保护它)板书:

保护

3、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小动物需要我们的保护,就让他们和人类一起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齐读16小节)

三、融读导用,拓展延伸。

1、我们也写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你发现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我们会怎么写?

(我们会直接介绍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活动等);作者是怎么写的?

作者一改常规,以叙事的形式出现,并融入了人物的情感,使文章引人入胜。

)(出示文中三句话)读一读,这三句话你感受到人们对变色龙有着怎样的情感?

(一个字:

爱)相信你们也会像作者一样,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写入作文中去。

2、像变色龙一样把体色变成周围环境的颜色,隐蔽自己,防止被敌人发现

的这种本领,叫做保护色。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保护色的本领?

(枯叶蝶、竹节虫、石头鱼、螳螂等)

大自然的里的小动物都有生存的理由,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才是。

四、作业

1、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模仿文中描写变色龙外形的句子,写一写这种小动物的外形。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式?

去查阅资料,了解一些。

【篇二:

《变色龙》教材分析及教案2014】

五年级上册《变色龙》教材分析及教案

《变色龙》写作特色十分鲜明,描写与叙事相结合,语言介绍和观察描写相结合,生动有趣地把变色龙外形特征、捕食和变色的生活习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在内容的连接上分别以设问句:

“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

”“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课文内容衔接得当。

这也是一篇描写动物类作文的有效的范本。

初见变色龙——突出一个“怪”字

一天清早,大雾弥漫,我们正和几个中非工人在紧张地采摘四季豆。

简单的一句话点出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是一般叙事性课文的开头管用的手法。

环境描写和人物的紧张地摘四季豆,为下文变色龙的突然出现带给大家的惊喜做铺垫。

“啊呀!

”小李的叫声震惊了寂静的田野。

大家以为他碰上毒蛇,急忙赶了过去。

“什么事?

“刚才我采豆荚时,手碰到冷冰冰的东西,一看是一条‘怪蛇’,吓了一跳。

”“在哪里?

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蛇”,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在这里!

”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这是条身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

“绿莹莹”“皮肤和豆叶一模

一样,很难发现”写出变色龙的颜色怪;“四脚小蛇”“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写出变色龙的形态怪。

“变色龙!

变色龙!

”中非工人一看就叫了起来。

端详变色龙

(外形特征)

我细细端详着:

这条变色龙全身翠绿。

椭圆形的头上长着三角形的嘴,两眼突起,凶相毕露。

身躯呈长筒状,隆起的背部酷似龟背,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它却依然一动也不动。

端详变色龙,是作者对变色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仔细地打量、观察变色龙的外形特征。

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的介绍动物外形的一般写法进行介绍:

全身——头上(嘴、两眼)——身躯(背部、腹部短脚)。

并抓住了了每个部分的特点,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全身翠绿与前文中“绿莹莹”一致,嘴“三角形”,两眼“突起,凶相毕露”。

身躯长筒型,背部隆起像龟背,脚短。

这些描写依旧突出了变色龙外形的“怪”。

而“它却依旧一动不动”,这是变色龙行为的“怪”,为下文写变色龙的捕食的快做铺垫。

(生活习性——捕食)

“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

“你别看它是可以连续几小时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但它是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机捕捉昆虫。

它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

当它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地判断自己与昆虫之间的距离,用舌头捕获食物。

”中非工人朋加沙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着。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

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

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这部分的结构是:

疑问——介绍——目睹。

作者的疑问,朋加沙介绍变色龙眼睛的特征和捕食之间的关系,作者目睹变色龙捕食的精彩描写。

在描写手法上作者首先抓住动作描写,“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机捕捉”“转来转去”“观望”“注视“产生”“判断”“捕获”。

变色龙捕捉食物

的特殊本领是什么,用假象迷惑敌人,用眼睛特殊的功能来准确的定位目标,伺机而动。

其次动静结合的写法,变色龙出击时,它用的方式是闪电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目标以致命一击,快到什么程度了,“刹那间”它的更加惊艳的表现是舌头超长——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

真是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静中暗伏“杀机”。

再次,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变色龙反应迟钝与捕食的快速、准确作比较,更为变色龙的神奇增添色彩。

(生活习性——变色)

“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真的,不信,马上试试看。

”朋加沙抓起变色龙,先把它放在香蕉叶上,它的皮肤变成了香蕉叶色。

接着,又把变色龙放在棕色的泥土上,我们眼看它慢慢地从绿色变为棕色。

再把它放在水泥板上,又从棕色变为浅灰色。

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

变色龙变色的特点在于能借助周围的环境而变。

文字易懂。

那么,作者为了有序的表述,用了“先?

?

接着?

?

再?

?

又?

?

先后的词语写出了朋友放置变色龙的过程:

香蕉叶色——棕色——浅灰色。

印证了“名副其实”这个词,实至名归。

放回变色龙

朋加沙告诉我们,变色龙数量不多,难得碰到;于是我们将它放回了原始森林。

发现变色龙也带给我们教育意义,在于保护动物,尊重生命。

教学设想:

从写法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篇指导学生写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好范本。

第一课时完成课文内容的教学和写法的归纳,第二课时可以进行仿写一种小动物。

做到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变色龙的特点。

3、学习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为《习作二》作准备。

4、激发学生对动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理解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观察方法和写作顺序、方法,学会观察动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1、谈话:

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

它有许多的奥妙等着我们去揭开。

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动物,你喜欢哪种?

(生自由畅谈)

2、有些动物有特殊的本领有其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33.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

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

(课件:

出示变色龙的图片,课题)

4、说一说:

变色龙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讲解学名:

避役)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让我们拿起手中的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去试着了解了解这位神奇的朋友。

(提示:

画出不认识的较难理解的生字词,借助课文后的认字表和写字表或者同桌之间相互纠正)

2.出示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齐读。

(课件:

藤椭钝伺刹震蕉棕)

(课件:

绘声绘色名副其实凶相毕露指手画脚豆荚迟钝窥探伺机弥漫)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

(指名说。

4.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请你依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出示:

(1)我们发现变色龙。

(2)我们端详变色龙。

(3)我们放回变色龙。

讨论交流

三、深入课文,细读品悟

1、大家已经读了课文,相信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的兴趣是越来越浓了,那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课文的哪一部分?

2、来,我们首先认识一下变色龙的长相吧。

(1)师朗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想一想写了变色龙外形的哪些方面?

(颜色、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2)讨论外形的写作顺序。

(观察顺序:

全身--头--身躯。

在介绍它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时,也紧紧扣住了它的特点(身体的颜色—嘴巴的形状等))

(3)再读第9自然段,感受一下作者写小动物的方法。

(课件:

第九自然段课文)

(4)完成填空。

(5)看图复述第9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是本绿色的课本,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活跃着有自己特异功能的动物。

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一种小动物,它叫-----(变色龙)。

2、回忆一下,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

二、发现变色龙: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想:

这一段课文告诉我们变色龙的什么特点?

通过什么方法告诉我们的?

2、学生自己读课文。

3、交流:

(怪)

(1)“刚才我采豆荚时,手碰到冷冰冰的东西,一看是一条‘怪蛇’,吓了一跳。

”(交流:

“怪”在何处?

(2)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物”,以为小李在开玩笑。

(3)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藤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交流:

“怪”在何处?

为什么不容易发现呢?

小结:

是啊,变色龙隐藏得这么好,怪不得很难发现啊!

那作者他们发现时,该是怎样的惊讶,怎样的惊喜啊!

同桌间试着合作读读课文1-8自然段,一人读中非工人,一人读小李,旁白两人一起读,看看谁能把当时的情景表现出来。

4、指名读,分角色读。

三、端详变色龙:

外形

1、我们意外发现了变色龙这个“怪物”,就把它好好端详起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9-15自然段,看看课文写了变色龙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学生读书,交流:

(外形、捕食、变色)

3、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中具体描写变色龙外形的第9自然段,这一段除了描写了它的外形“怪”,还有什么“怪”?

4、交流:

“尽管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它指手画脚,它却处之泰然,一动也不动。

5、交流:

“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设置疑问,承上启下)

6、交流:

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

捕食

变色龙的样子怪,那它捕食呢?

快速浏览10—12自然段。

你用什么字词来概括?

(怪、快、准)

a

(1)、变色龙捕食之所以又快又准,其实靠的是什么?

(眼睛)让我们把眼光放到第11自然段。

读读想想,你觉得变色龙的眼睛有什么奇特之处?

(2)交流:

(眼睛能单独转来转去产生立体感),也难怪它捕食速度又快又准了。

(3)这些知识作者是怎样得到的?

(耳闻)

(4)指导读第11自然段。

b

(1)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变色龙的捕食速度快的?

自读第12节,在相关的词语下面圈圈画画。

(2)交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刹那间)(写动作快为什么要先写“似睡非睡”“一动不动”?

对比的手法,更添神奇色彩。

(3)变色龙真是太厉害了!

让我们再送给它一个字:

“准”。

(4)捕食的过程作者是怎样获知的?

(目睹)

(5)指导读第12自然段。

变色

(1)自读第14自然段,找出描写变色龙颜色变化的词。

读后交流:

(2)变色龙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

(3)想象一下,变色龙还会怎样变化?

(4)讲到这儿,你还会觉得变色龙是个怪物吗?

你会怎样称赞它?

(5)变色的过程是怎样获知的?

(目睹)

(6)作者又是怎样称赞它的?

齐读第15自然段。

交流:

作者在介绍变色龙的特点时都采用了哪些方法?

四、放回变色龙:

(1)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方法怪异,又快又准,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你碰到了这样的变色龙,你会怎样处置它?

(2)作者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五、总结全文:

1、学到这儿,课文基本学完了。

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变色龙的外形特征、捕食情况,以及它最显著的特长“会变色”,我们又学到了作者观察动物的招术,不仅要抓住动物的特点,更要善于利用各种观察器官,-----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并能锲而不舍地观察,这样才能把动物的特点观察得更仔细,写出来的文章才更吸引人。

2、另外,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再一次认识到大自然的确是本绿色的课本,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读懂它,自然界中各种动物都需要我们人类去保护,让我们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吧!

六、巩固练习: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仔细研读。

2、小练笔: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篇三:

《变色龙》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