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3424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再见了亲人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14再见了,亲人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学习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学时安排 

2学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学习课文,感悟志愿军战士依依难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介绍资料,导入新课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

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

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

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

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

(这话是谁说的?

——“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

在什么地方说的?

怎么说的?

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二、自学课文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三、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

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

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2、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

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体会“唯一”的含义。

(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3、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

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

对大娘,应该怎么读?

(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

例如:

“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

”(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

)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

“能支持得住吗?

”(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

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

”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

”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四、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五、质疑。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下去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练习与作业

1、默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战役友谊跺脚噩耗硝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二、学习第二、三部分。

  1、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2、自学。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3、分组交流、讨论。

  4、大组交流、讨论。

三、学习第四部分。

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

(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

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

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

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

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四、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

”“大嫂,请回去吧!

”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

”“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

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

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五、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请同学们下去继续学习课文,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懂得了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我们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友谊。

练习与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nyì    fēnɡsuǒ    zànshí    xiāoyān    qínɡyì    èhào

(      )(      )(      )(      )(      )(      )

ɡānɡqiánɡ    dàsǎo    lánzi    xuězhōnɡsònɡtàn  tónɡɡuīyújìn

(      )(      )(      )(          )(          )

shēnqínɡhòuyì

(          )

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担心(  )  阻击(  )  焦急(  )  供应(  )

故意(  )  支持(  )  侦察(  )  崎岖(  )

反义词:

唯一(  )  温暖(  )  困难(  )  支持(  )

慌张(  )  伤心(  )  清楚(  )  暂时(  )

三、辨别句式,再照样子写一句。

(陈述句  感叹句  疑惑句)

(1)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

(    )(                    )

(2)“小敏,你怎么还不回家呢?

”(   )(                  )

(3)您知道我们缺少素菜,就挎着篮子上山去挖野菜。

(   )(         )

(4)你说,我们会不会忘记你的恩情呢?

(   )(               )

 四、语文营养菜(填上不同的“yi”字)。

气候( )人  心旷神( )  化险为( )  自信不( )

转( )阵地  ( )惑不解  ( )然自得  礼( )之帮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嫂,请回去吧!

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

              ,您        ,已经送了几十里,您就是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          ,也永远不会忘记                  。

2、是您带着全村妇女,          ,          ,          ,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          啊!

3、我们还记得,                      ,        ,            ,把伤员                ;                    的时候,            。

4、《再见了,亲人》一课,分别叙述了          同朝鲜        、

        、        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            的情谊。

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伟大友谊,鲜血凝成

15金色的鱼钩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3、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分析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分析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金色”是什么意思?

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

1、浏览课文,思考: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

(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2、从课文中画出老班长外表的句子,从老板长的外貌特征你明白什么?

3、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行动:

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他翻了很多草皮,才能找到鱼饵;他那么苍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师:

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

(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

为什么这样描写?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

三、入境、掀起情感波澜

1、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

(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2、:

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

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己却嚼草根和鱼骨,“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3、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

为什么总送不嘴边?

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

四、剖析、接受品德熏陶

细读老班长牺牲这一重点段,并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

1、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着慌了?

2、快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终于精力耗尽,生命垂危,说明这段时间来,他是坚持着走过来的。

他为什么能这样坚持呢?

(他牢记党的委托,是党给他的力量。

他坚信一定能走出草地,有坚强的信念。

3、当老班长奄奄一息时,小梁把鱼汤送到他的嘴边。

可是老班长依然一滴不沾,他说了什么?

你对这一席话是怎样体会的?

(1)读老班长的话

〔老班长的话感人肺腑。

读之更为动情,再次体现老班长形象的伟大。

(2)引导学生谈体会:

(这席话说明老班长在生命垂危关头,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老班长把党的话永记心头;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病员,把饿和死的痛苦留给自己;要学习老班长赤胆忠心为革命的品质!

五、归纳,提高思想认识

1、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

略)

3、感情朗读,加深印象,倍受教育。

六、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无愧于这些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吧!

练习与作业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服从(      )   坚持(      )   安定(      )   增强(      )

挽救(      )   拧成(      )   完成(      )   收敛(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   )(   )       三(   )两(   )       夜色(   )(   )

目不(   )(  )     无(   )无(   )    (   )(   )一息

三、搭配词语

严峻的       身体             喜出望外地       咽着

  斑白的    情绪             整夜整夜地     不合眼

  衰弱的    光芒             目不转睛地       跑回来

  低沉的    毅力             大口大口地       看着

  饱满的    脸              热气腾腾的       草地

  粗糙的    声音             无边无涯的       山峰

  金色的    两鬓             重重叠叠的       老班长

  惊人的    手              昏迷不醒的       菜汤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老班长(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2、我(      )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得把你们带出草地。

  3、(      )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      )会起不来。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我觉着好像有(             )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老班长,你怎么……”。

这是“我”(           )时候说的话。

“万根钢针”表现了“我”(           )的心情,后面的省略号省去了(           )。

3、可是我的心里像(           )似的,沉重极了。

4、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           )

板书设计

老班长两“笑”

金色的鱼钩

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

 

16桥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难点分析

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难点分析

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

  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

  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

  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说说平时在电视上你看到洪水暴发的情景,说说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五、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

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

(随机询问:

你干吗害怕?

  点拔语(可随机改变):

(1)第一句:

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

  

(2)第二句:

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3)第三句:

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膝盖,到大腿,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把你看到的洪水读出来。

  (4)第四句:

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

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4、想象一下:

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5、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

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请大家下去认真读课文。

练习与作业

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

默读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做上记号。

(随机要求学生品味与放声朗读)

  2、随机交流

 

(1)出示第五自然段:

A、轻轻地读,用心体会:

你还从中读懂了什么?

B、不说话的老汉会在想些什么?

 

(2)过渡:

沉着、镇静、心系群众的老汉在下段的哪处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读第六自然段描写老汉的部分)

  A、“党员也是人,这不是拍电影”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

 B、人们又将被逼入这样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

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

  C、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办法及效果读一读。

  D、为什么老汉的话立刻就收到了效果?

  E、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

  F、让我们看看老汉(出示第五自然段: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像一座山。

)a、轻轻地读,你该怎样读它?

b、随机:

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重?

 (3)第八自然段:

  A、读着读着,哪个字一下子映入你的眼帘?

为什么?

(拖)

  B、老汉如果不拖,会是什么后果?

  C、把人们又将逼入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

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逼近。

  D、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句子读出来。

  E、拖出的是一个小伙子,留下的却是。

  让我们再看看老汉。

(再出示第五自然段: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像一座山。

)a、轻轻地读,你又该怎样读他?

b、随机:

像一座山,为什么读得那么响?

 (4)第十二自然段:

  A、在死亡的边缘,哪些词让你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B、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

  C、朗读导语:

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如点力气去推──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

 3、学习结尾部分:

 

(1)就这样老汉最终没有留下,谁来读读结尾刻骨铭心的时刻?

(指名读)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

 

(2)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出示第五自然段: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像一座山。

)a、请你再轻轻地读读老汉。

b、当你读到哪里的时候,心会久久难以平静?

(木桥前、就要退休的老汉)c、随意指学生回答:

①就在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②就在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③就在木桥前,没到胸膛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④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不必费心费力啊,但是──⑤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毫无争议地先走一步啊,但是──

 d、这是怎样的老汉啊?

(指名学生回答)读这样的老汉──

  4、感受文章真正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

 

(2)出示上述结尾和第八自然段:

把两段话联系起来轻声读,你想说什么?

 (3)这只是简单的一“拖”吗?

为什么不简单?

(点拨语:

普天之下,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儿子,可以选择不拖,为什么还要拖?

 (4)这是怎样的老汉啊?

(指名学生回答)

 (5)(出示第五自然段: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像一座山。

)读这样的老汉──

 5、出示:

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

(1)自由站起来汇报。

 6、最后出示第五自然段: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像一座山。

  激情导语:

①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②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③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二、课堂小结

此时此刻,一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感人的一幕幕深深的打动了我们。

请同学们用精彩的文字表达你此时的感受,讴歌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

练习与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áoxiāo   kuánɡbēn   nínɡxiào    yōnɡdài   qīnɡshòu     shāy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