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3113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案.docx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案.docx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名师教案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知识讲解]

 1.工业生产活动

(1)工业的投入和产出

特点:

对自然要素一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在地域上灵活,季节性不明显

投入

自然条件:

土地、水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

劳动力、能源、资金、科技等

产出

工业产品(主要满足生产需要重工业、主要满足生活需要轻工业)

工业三废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主要因素:

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主导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部门

类属名称

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代表部门

原料导向型工业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动(易变质等)

甜菜、甘蔗制糖等

水果、水产品加工

市场导向型工业

运输产品成本较高(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

家具、印刷、啤酒

部分食品

动力导向型工业

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

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

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

技术导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2.工业区位的选择

鞍钢区位特点:

近煤铁产地→接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

宝钢区位特点:

海陆交通便利,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进口;煤来自安徽

淮南、山西等地。

→接近消费市场

 

3.环境需要对我国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环境需要对工业

区位选择的影响

大气污染: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水污染: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发达国家集中→分散,发展中国家以集中为主;从经济角度而言,需要集中,从生态环境而言,需要分散。

4.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

(1)工业集聚

作用:

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高规模效益

传统工业:

一些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在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域

工业集聚

新兴工业:

协作工厂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2)工业地域

形成类型

自发形成:

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规划建设形成:

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为的是共用基础设施

发育程度较低:

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

性质分类

发育程度较高:

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5.传统工业区

(1)概述

著名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工业基础:

丰富的煤、铁资源

工业部门:

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

(2)鲁尔区

区位优势、衰落原因、整治措施

附:

匹兹堡工业的变迁:

美国的“钢都”,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如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N公司。

6.新兴工业区

(1)概况

形成:

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没有传统工业的乡村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分布: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发展条件(教材P69图4.15)

特点:

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发展模式:

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3)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

崛起因素

主导工业:

微电子工业

注意:

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

“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

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

中国:

中关村、台湾——新竹科技园

[能力训练]

1.读“某种工业受布局因素影响程度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水产品加工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各组工厂之间生产协作关系十分密切的是()

A.钢铁厂与棉纺织厂B.化工厂与自行车厂

C.电子元件厂与无线电厂D.冶金厂与服装厂

3.关于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般来说,发展水果罐头加工工业、制糖工业、化学工业时,应首先考虑消费市场

B.世界工业布局都是由集中趋向分散

C.攀枝花、重庆、贵阳、武汉、兰州、金昌、西安等工业中心,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D.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应用以及劳动者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推动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4.工业企业:

①电子工业②家具制造③石油加工④普通服装厂⑤印刷厂⑥甜菜制糖⑦水泥厂⑧有色冶金,其布局主导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主要考虑劳动力因素的有:

①⑤⑥  

B.按接近原料产地的有:

③④⑥⑦

C.按接近能源供应地的有:

③④⑧    

D.按接近消费市场的有:

②③⑤

5.右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

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C.汽车、造船、水泥

D.炼铜、奶制品、制鞋

6.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市场导向型的是()

A.炼铝厂B.啤酒厂C.制糖厂D.普通服装制造厂

读下图,判断7—10题。

7.图中属新兴工业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20世纪50年代以后,图中①工业区开始衰落,下列关于衰落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结构单一

B.劳动力素质下降

C.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D.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9.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图中③工业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市的

A.东北和东南  B.西北和西南  C.西北和东南D.东北和西南

10.图中①工业区所在地区,内河航运发达,关于形成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势平坦,水流平稳B.水量丰富,变化较大

C.经济发达,货运量大D.运河沟通,河网稠密

11.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

  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

煤炭→铁矿石→港口

  B.工业城市形成:

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

  C.工业地域形成: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D.工业城市形成:

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

12.下列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低的是(  )

  A.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D.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13.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  )

  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

14.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  )

  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  

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

  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

15.下图是某城市的布局状况,该城市要新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和服装厂各一个,请在图中A、B、C、D、E五个地点选择,并说明理由。

 

⑴火力发电厂应建在处,理由是。

⑵自来水厂应建在处,理由是。

⑶印染厂应建在处,理由是。

⑷服装厂应建在处,理由是。

16.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甲地气候的________(大陆性或海洋性)显著,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中500米以上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该地形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是_______。

⑶丙、丁两城均是该国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其中丙城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与丁城钢铁工业兴起条件相似的著名钢铁工业城市(区)是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城市或工业区)。

⑷乙地的主要农产品是__________,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答案]

1.D2.C3.D4.D5.D6.B7.D8.B9.C10.B11.D12.D13.A14.B

15.⑴E位于郊区并接近铁路,便于运入煤炭;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⑵C处在河流上游,水源清洁⑶B处在河流下游,污水不会影响市区的水源⑷A位于居民区,便于就近销售产品和职工上班

16.

(1)大陆性距离海洋较远

(2)阿巴拉契亚山脉煤(3)接近铁矿产地(五大湖西部铁矿资源丰富),五大湖便利的交通,接近消费市场。

英国伯明翰(4)乳畜产品接近消费市场。

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

[知识讲解]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现代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宜运输的货物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2.交通运输发展方向:

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

2.影响和制约因素:

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

三、典型案例——南昆铁路

1.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

2.意义:

⑴可以把西南内陆的资源优势同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结合起来。

⑵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3.南昆铁路建设的决定因素:

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

4.我国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铁路之一。

四、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干线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五、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

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⑴布局原则:

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⑵布局位置:

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3.交通线路的改变与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能力训练]

1.投资少、运费低、运速慢、运量大的运输方式为:

A.水路B.管理C.铁路D.公路

2.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B.公路C.铁路D.水路

3.下列运输特点的叙述,属于铁路运输的是:

A.速度最快,运价最高B.可以从门到门进行运输,灵活机动

C.速度最慢、运价最低D.速度比较快,运载量比较大

4.运输工具与运输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  B.管道运输  C.海底隧道  D.地下铁路运输

5.我国“四大工程”中属于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是()

A.西电东送,南水北调B.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D.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6.有关交通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交通运输网具有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种交通线、点交织,形成不同的形式和层次②对交通运输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地形障碍③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才能形成交通运输网④现代交通运输网的发展具有日益网络化、高速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04年普通高校全国招生考试地理模拟卷二第15~16题)下图是我国公路、水运、铁路、民航分别在1985年、1996年货运周转量所占百分比示意图,据此判断7~8题。

7.与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公路、水运、铁路、民航B.铁路、公路、水运、民航

C.水运、公路、铁路、民航D.公路、铁路、水运、民航

8.关于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客运和货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

B.货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以铁路和公路为主

C.货运一直以公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运为主

D.货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客运一直以公路和水运为主

(2003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

(二)第17~19题)人们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场合进行,这些地点和场合称为商业中心或商业网点。

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商业中心的正确叙述是

A.一座城市只有一个商业中心B.商业街应该建在城市居民区内

C.城市中心商业街以市场最优为原则D.城市边缘商业街以货源最优为原则

10.关于商业网点的叙述

A.山区应比平原多设固定商业网点,以保证偏僻地区居民的生活所需

B.两个地区间的商品若能互补,有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

C.瓶装啤酒向远距离的商业网点销售,能提高经济效益

D.商业活动一定要走出家门,在公共场合进行

11.交通干线力求从城市边缘通过,最主要的目的是:

A.节约交通线路建设费用B.分流通过枢纽的客货流

C.减轻市区内交通的压力D.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12.下列对商业网点叙述,错误的有:

A.商业网点一般由若干个商店组成

B.影响商业网点的因素很多,有自然方面的,也有社会经济方面的

C.商业网点的密度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

D.商业网点的发展主要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影响

13.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

A.交通运输网B.邮政网络C.电信网络D.商业网点

14.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市的商业中心,它的布局是以()

A.市场为最优原则B.交通为最优原则

C.自然条件为最优原则D.人流量最大为最优原则

15.下列运输方式的选择,正确的是

A.从火车站运送50吨货物到20千米远的市区各仓库选择公路运输

B.从成都运送100吨钢材到拉萨选择铁路运输

C.从山西运送5000吨煤到北京选择水路运输

D.从深圳运送20千克急救药品到香港选择飞机运输

16.读右图世界主要航海线与海港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主要航海线:

A.西欧各港口到洲东岸港口。

B.西欧各港经海峡、海、运河到西亚、南亚、东亚各港。

C.西欧各港口经非洲到亚洲各港口。

D.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运河到北美西海岸各港口,特大船只须绕道南美南端的海峡。

E.西欧和北美洲东岸各港到东岸各港口。

(2)根据图中数字填写各港口名称:

①英国除伦敦以外的第二大港;

②法国地中海沿岸重要港口;

③世界第一大港;④;⑤;

⑥日本东京附近大港口;⑦;

⑧;⑨;⑩。

17.(柳州市2004年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第31题)阅读下列材料与相关地图回答有关问题。

2003年6月8日下午2时16分,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建工程奠基仪式在南岸桥址慈溪隆重举行。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国道主干线——同三线(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

大桥北起嘉兴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67公里。

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

大桥确保2003年内开工建设,计划2008建成,2009年通车。

建设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对于宁波乃至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桥建设有利地接轨上海,提高宁波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地区公路网络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有利于宁波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交通枢纽,进一步提升宁波的区位优势,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为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市政府提出了跳出长江口,在距上海南汇芦潮港约30公里浙江的大小洋山建设深水港的设想。

洋山深水港工程包括深水港区、芦潮港海港新城以及连接港区和港城的东海大桥。

东海大桥工程,起于上海市浦东南汇区芦潮港,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总投资达70多亿。

(1)杭州湾大桥的规划建设表明影响交通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

(2)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

(多项选择)

A.北仑港的经济腹地范围扩大了

B.只有宁波和嘉兴受益

C.大桥突破了原有的交通格局,使长江三角洲地区公路网布局更加完善

D.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圈发展的龙头作用将更加明显

E.海盐郑家埭和慈溪水路湾两地可以大力建设经济开发区以吸引投资者建厂

(3)影响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自然区位因素有。

(多项选择)

A.气候B.钱江潮C.地质条件D.科技

(4)上海在浙江的大小洋山建设深水港体现了。

(多项选择)

A.上海港的经济腹地在急剧缩小B.港口建成后将对宁波北仑港具有严峻的挑战

C.黄浦江水深不足限制了上海港的进一步发展D.使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5)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区城市密集,请从自然因素分析原因?

(4分)

18.读下图回答:

(1)A、B表示流通部门的特点是性和性。

(2)图A表明交通运输的特点是实现了位移,而图B则起着和社会的作用。

(3)图A在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计量单位是,图B则采用。

19.读下列两幅图,回答:

(1)两幅图中表示山区商业网点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山区为林区,平原为水稻区,则山区向外出售的商品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等。

买进的商品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比平原地区,因为山区人口相对________;交通环境______________。

(4)商业街、商业小区属于____________形式网点,适合于_________图(甲乙)。

[能力训练答案]

1.A2.B3.D4.B5.D6.D7.B8.B9.C10.B11.C12.D13.C14.A15.A

16.

(1)A北美B直布罗陀地中苏伊士C好望角D巴拿马麦哲伦E南美

(2)①利物浦②马赛③鹿特丹④孟买⑤新加坡⑥横滨⑦圣弗朗西斯科⑧纽约⑨悉尼⑩里约热内卢

17.

(1)社会经济因素

(2)ACDE(3)ABC(4)BCD(5)该地区属于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气候宜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布,水源丰富,水运便利。

18.

(1)生产过程具有系统性和网络性

(2)客货流联络协调(3)吨千米或人千米信息量和距离

19.

(1)甲图

(2)林产品土特产品粮食棉花

(3)小稀少闭塞(4)固定乙

第六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讲解]

1.人类文明的演进的四个阶段

比较项目

前发展阶段

低发展阶段

高发展阶段

持续发展阶段

人类文明

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自然的态度

环境响应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环境问题

⑴环境自净能力

⑵环境污染的产生——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4.环境问题的分布

⑴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

⑵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1)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和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3)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间、人与生物种群间、国家地区间共享资源和环境。

②持续性原则:

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③共同性原则:

大气、海洋、生物资源均属于全球共有,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全球整体协调解决。

6.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严重的资源短缺

(3)深刻的环境危机

7.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

(2)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生态农业。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2.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A.近20年来B.采猎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D.农业文明时期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

A.大气污染,水体污染B.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C.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D.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4.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A.发展问题B.人口问题C.资源问题D.协调问题

5.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A.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

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

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判断6-8题

 

6.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A.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B.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

C.土地荒漠化、水环境恶化D.酸雨污染、气候变暖

7.图中问题①、②产生的后果分别是()

A.引发赤潮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

B.产生“公害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会变小

C.鱼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洪水灾害增多

D.酸雨现象、气候恶化

8.图中环境问题的出现,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9.目前城市环境中最常发生的污染有: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放射性污染⑤噪声污染⑥土壤污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⑥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10.关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①只有生态破坏而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

②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和农业生产活动不合理形成的

③范围小,问题严重,主要呈现点状分布的特点

④解决和治理环境问题的难度不一定比城市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1.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

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而变

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2.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问题是工业社会的产物B.固体废弃物不会产生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