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 科普阅读题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2502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化学 科普阅读题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学化学 科普阅读题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学化学 科普阅读题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学化学 科普阅读题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学化学 科普阅读题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化学 科普阅读题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

《化学化学 科普阅读题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化学 科普阅读题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化学 科普阅读题的专项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及答案.docx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

自然界中现已知的花青素有20多种,植物中的花青素主要包括飞燕草、矢车菊、矮牵牛、天竺葵、芍药、锦葵色素等6种。

水果、蔬菜、花卉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大部分与花青素有关。

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会随着植物液泡中pH的不同而变化。

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性,能够与多种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反应,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

例如,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它的抗氧化性比维生素E高出50倍,比维生素C高出20倍。

由于花青素的营养和药理作用,其保健功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研究人员选取部分植物对上述6种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如表1。

表1不同植物中的花青素含量(mg/kg)

样品名称

飞燕草色素

矢车菊色素

矮牵牛色素

天竺葵色素

芍药色素

锦葵色素

紫薯

ND

134

ND

ND

428

ND

蓝莓

230

1025

1113

ND

216

1000

黑葡萄

47

313

233

ND

155

466

黑桑葚

ND

1015

ND

21

ND

ND

菊花

ND

ND

ND

ND

ND

ND

 

*ND表示在该植物中未检出该类花青素。

由于花青素本身性质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科研人员还研究了pH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因此,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注意调控上述因素,维持并提高花青素稳定性是花青素类产品开发的关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_________。

(2)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

(3)根据表1,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_________。

(4)由图1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

A花青素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

B菊花不适合提取花青素

C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

D只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才具有抗氧化性

【答案】15:

11:

6与自由基反应(或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抗氧化性、受热易分解等)蓝莓在pH1~8范围内,随着pH增大,花青素稳定性变差(或保存率变低)ABC

【解析】

【分析】

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有的性质。

【详解】

(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5:

11:

6。

(2)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与自由基反应。

(3)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蓝莓。

(4)由图1得出的结论为在pH1~8范围内,随着pH增大,花青素稳定性变差。

(5)A、花青素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都可以保持,则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故A正确;

B、菊花基本不含花青素,则不适合提取花青素,故B正确;

C、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则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故C正确;

D、维生素C、维生素E也具有抗氧化性,所以不具有花青素的食物也可能具有抗氧化性,故D不正确。

故选ABC。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洁厕剂的主要成分一般是酸、表面活性剂、香精、缓蚀剂等,其中酸是最重要的原料.其中主要应用的酸为无机酸,有机酸则很少使用.无机酸盐中多采用盐酸、磷酸、甲酸、氨基磺酸及其它低分子有机酸.而多数洁厕灵以盐酸为其主要原料.

盐酸主要成分为HCl,相对分子质量36.46.盐酸为不同浓度的氯化氢水溶液,呈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和强腐蚀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等.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HNO3)的氯化银.氯化银难溶于水,产生白色的凝乳状沉淀.

洁厕剂不能与其他洗涤用品同时使用,尤其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因为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盐酸(HCl);84消毒液是碱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二者结合会产生有毒的氯气,损害身体健康.

使用洁厕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皮肤.洁厕灵不宜用于非瓷表面,如水泥地面、大理石及铝制品,也不能与其他碱性洗涤用品(如厨房清洁剂、肥皂等)同时使用,否则将失效.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氢水溶液的物理性质_____.

(2)为什么洁厕灵与84消毒液的用途不同?

_____.

(3)写出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稀硝酸和氯化银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84消毒液是碱性洗涤剂,请再举出一种试剂显碱性_____.

(5)根据洁厕灵的特点,推测将洁厕剂洒到了皮肤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_____.

【答案】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因为它们的主要成分的性质不同,性质决定用途;HCl+AgNO3═HNO3+AgCl↓NaOH溶液或Na2CO3溶液等合理即可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适量肥皂水

【解析】

【详解】

(1)氯化氢水溶液的物理性质:

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

(2)因为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盐酸(HCl);84消毒液是碱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它们的主要成分的性质不同,故用途不同;

(3)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稀硝酸和氯化银,化学方程式为:

HCl+AgNO3═HNO3+AgCl↓;

(4)NaOH溶液呈碱性;

(5)洁厕灵呈酸性,洒到了皮肤上应该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适量肥皂水.

故答案为

(1)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

(2)因为它们的主要成分的性质不同.性质决定用途;

(3)HCl+AgNO3═HNO3+AgCl↓;

(4)NaOH溶液或Na2CO3溶液等合理即可;

(5)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适量肥皂水.

3.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

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见表一和表二)

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上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_____.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除了CO2,,下列物质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 甲烷(CH4)B 氢气(H2)C 一氧化碳(CO)D 臭氧(O3)

(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_____.

A 1900~1910B 1910~1940C 1940~1980D 1980以后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

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_____(写出一条即可)等.

(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

B 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C 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D 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答案】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ACAC将碳封存起来BC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

【详解】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除了CO2下列物质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AC。

(3)1900~191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但温度呈下降趋势,1940~198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迅速增大,但温度变化不明显,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AC。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

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将碳封存起来。

(5)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A不正确;

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时至关重要的,故B正确;

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平衡,故C正确;

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不能完全具有自我修复,超过大自然自我修复的能力,就会引发自然灾害,故D不正确。

故选BC。

【点睛】

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

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将碳封存起来,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4.阅读下列科普文章

钾是碱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9。

在常态下,钾具有银白色光泽,质地十分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钾的熔点很低,只有摄氏63度,就是说,只要温度升高到摄氏63度,金属钾就变成水银般的液体了。

钾的比重很小,它比水还轻。

钾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59%,占第七位。

在海水中,除了氯、钠、镁、硫、钙之外,钾的含量占第六位。

钾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刚刚切开的金属钾极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钾。

钾与水反应剧烈,当把一块钾放入水里时,你就会看到它不断地浮起落下,周身还冒出火焰。

一会儿再看,水中的钾就消失了。

原来,它跟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钾,氢氧化钾溶解在水中,所以就看不到了。

钾同酸的水溶液反应更加猛烈,几乎能达到爆炸的程度。

由于钾的性质太过活泼,所以通常人们就将钾放进煤油里来保存。

回答下列问题:

(1)钾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

(2)金属钾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金属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至少答四点)。

(3)氢氧化钾水溶液的pH为______7。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金属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9

(2)煤油;银白色、质软、熔点低、密度小

(3)大于

(4)2K+2H2O=2KOH+H2↑

【解析】

试题分析:

(1)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9;

(2)根据题目信息知,金属钾通常保存在煤油里,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银白色,质软,熔点低,密度小;

(3)氢氧化钾水溶液呈碱性,pH大于7;

(4)金属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

考点:

物质的性质,溶液酸碱度。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月,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

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

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

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_________材料(填“有机”或“无机”)。

请回答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__________。

(填标号)

A.提供氧气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机物具有可燃性B隔绝空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解析】

【分析】

燃烧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

【详解】

(1)聚氨酯是含碳的化合物,故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故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化学性质是有可燃性。

(2)燃烧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烟花起到了点燃聚氨酯的作用,也就是提供了其燃烧时的温度,故选B。

(3)灭火是阻断燃烧的条件,由叙述可知380℃以上是氢氧化镁发生分解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释放出大量水份,分解出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止燃烧的进行,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说起二氧化硫(SO2),你可能首先想到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

其实你真的了解SO2吗?

难道它只是有害物质吗?

SO2与食品工业

SO2作为防腐剂、漂白剂和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行业。

葡萄酒酿制中适量添加SO2,可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

食糖加工过程中可使用SO2进行脱色。

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合理使用SO2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标准中部分食品SO2的最大残留量

食品

蜜饯

葡萄酒

食糖

水果干

巧克力

果蔬汁

最大残留量

0.35g/kg

0.25g/L

0.1g/kg

0.1g/kg

0.1g/kg

0.05g/kg

 

SO2与硫酸工业

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制硫酸的关键步骤是SO2的获取和转化。

工业利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示意如下:

硫酸工业的尾气中含有少量SO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并导致硫酸型酸雨。

工业上可先用氨水吸收,再用硫酸处理,将重新生成的SO2循环利用。

SO2与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SO2。

为了减少煤燃烧产生的SO2污染空气,可以采取“提高燃煤质量,改进燃烧技术”的措施,例如,对燃煤进行脱硫、固硫处理;还可以采取“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燃煤使用”的措施,例如,北京大力推广的“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现在,你对SO2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对SO2还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国家标准,食糖中的SO2最大残留量为_________g/kg。

(2)葡萄酒酿制过程中SO2的作用是________。

(3)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到的含硫物质有S、________和H2SO4。

(4)硫酸工业生产中,吸收尾气中SO2的物质是________。

(5)下列措施能减少SO2排放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将煤块粉碎B.对燃煤进行脱硫

C.推广煤改气、煤改电D.循环利用工业尾气中的SO2

【答案】0.1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的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SO2、SO3氨水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标准中部分食品SO2的最大残留量表格可知,食糖中SO2的最大残留量为0.1g/kg。

(2)文章中第三段第二行说明了葡萄酒酿制过程中添加SO2的原因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的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

(3)由工业利用硫制硫酸的主要过程示意可知,含硫元素的物质有:

S、SO2、SO3、H2SO4。

(4)硫酸工业的尾气中含有少量SO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并导致硫酸型酸雨。

工业上可先用氨水吸收,再用硫酸处理,将重新生成的SO2循环利用,故工业制硫酸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处理方法,用氨水吸收。

(5)A、煤块粉碎并不能改变煤的含硫量,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硫质量不变,故A不正确;

B、对燃煤进行脱硫显然可以降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故B正确;

C、煤改气或改电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故C正确;

D、合理的循环使用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减少SO2的排放,故D正确。

故选BCD。

7.村料一:

人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

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如:

乙氨酸(C2H5O2N)、丙氨酸(X)、丁氨酸(C4H9O2N)、戊氨酸(C5H11O2N)等。

材料二:

乙氨酸的化学式也可写成NH2CH2COOH.乙氨酸的某些性质与醋酸类似,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已知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

(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为_____。

(2)根据材料二,写出乙氨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C3H7O2N

【解析】

【分析】

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为C3H7O2N。

故填:

C3H7O2N。

(2)根据材料二,乙氨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点睛】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据此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研究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会对地球的平均气温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时,采用的研究途径之一是:

研究古气候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和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变化关系.

(1)有种方法是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元素含量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高低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水酸碱度有关,而海水酸碱度又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将得到的有关数据和通过其它研究途径得到的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对比,即可得到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与大气中CO2的浓度的对应关系.海水酸碱度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的科学原理是.

请在下列坐标图中,标出坐标轴的含义,并大致表示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

(2)科学家也通过另外途径研究古气候时CO2的浓度变化与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关系.

如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很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请写出两种).

(3)在生物圈中,你认为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是:

、(请写出两点).

【答案】

(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

(2)大气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3)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

(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于水生成的碳酸就越大,海水的pH就越低;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图如下:

(2)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是因为大气温度降低,植物蒸发水分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3)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是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难度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