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2400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古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学古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学古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学古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学古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古文.docx

《中学古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古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古文.docx

中学古文

童趣》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

《〈论语〉十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观沧海》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朝诗人

《西江月》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山市》蒲松龄字流仙别号柳泉居士、聊斋先生清代著名文学家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智子疑邻》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

《塞翁失马》刘安西汉思想家、文学家

《伤仲永》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木兰诗》南北朝时北方民歌

《孙权劝学》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口技》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

《狼》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聊斋先生清代著名文学家

《桃花源记》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陋室铭》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爱莲说》周敦颐字茂叔宋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

《核舟记》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散文作家

《杜甫诗三首》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

《三峡》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字通明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药家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观潮》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南宋文学家

《湖心亭看雪》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

《归园田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使至塞上》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渡荆门送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

《游山西村》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与朱元思书》吴均字叔庠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史学家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马说》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赤壁》杜牧唐代诗人

《过零丁洋》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南宋文学家、民族英雄、爱国诗人

《水调歌头》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朝散曲家

《小石潭记》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岳阳楼记》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醉翁亭记》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满井游记》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

《饮酒》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行路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己亥杂诗》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陈涉世家》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唐睢不辱使命》刘向字矛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隆中对》陈寿字承祚晋朝人

《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政治家、军事家

《望江南》温庭筠字飞卿唐代著名诗人、词人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武陵春》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

《公输》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孟子〉二章》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鱼我所欲也》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庄子〉故事两则》庄子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愚公移山》列子名寇战国初期郑国人

古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和心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射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翻译: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

“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王生不高兴,说:

“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

“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

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

“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

古国名。

②折:

调头。

旋:

转弯。

③椎:

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

突然。

犯:

碰到。

⑤柁:

同“舵”。

译文:

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2分,各1分)

(1)慢;

(2)看。

12.(4分,各2分)

(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13.(2分)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6分)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

麻鞋。

②缟:

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

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

赤脚。

译文:

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

“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

“为什么?

”(回答)说:

“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2分)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2分)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参考答案:

14、

(1)有人

(2)凭15、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16、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三、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

1浮梁:

浮桥。

2维:

系,连结。

3治平:

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4真定:

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

秤锤秤杆。

翻译:

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

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

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

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一牛且数万斤。

   募能出之者。

 徐去其土。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

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四、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很困难了。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翻译:

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

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

(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

(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

”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注释:

1费用:

花费钱财。

2纱绢:

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3馋:

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可办粗饭几日   何必图好吃好着        

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五、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

"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

"天不寒乎?

"公笑。

晏子曰: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

"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

雨(yù)雪:

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

宫殿的台阶。

闻命:

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翻译:

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

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

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晏子说:

“天真的不冷吗?

”景公笑了笑。

晏子说:

“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

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

”景公说:

“好!

寡人我受教了。

”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解题过程]上面提供了该文段的译文,请在这个基础上,自己完成作业。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2、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六、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日: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D)

A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B今以柴与汝

尝与人佣耕甚矣,汝之不惠

C不取直而归D我有死而已

系向牛头充炭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以刀劈狼首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将“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我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4.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与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六、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

“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

翻译: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来卖,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进奉门户钱,还要求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

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

“必须得到你的这匹驴才行。

”农夫说:

“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要靠它嫌钱糊口。

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往回走了,而你还是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拼了!

”于是农夫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

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1.解释文中加点词:

(4分)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1.

(1)给

(2)眼泪(3)通“值”价值(4)就

2.A3.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七)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

“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翻译: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

"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

"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

"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注释:

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

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

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4分)

(1)自古而然()

(2)而固小之()

(3)鲜能备善()(4)斯不自见之患也()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武仲以能属文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1分)

4.“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现代汉语常用“敝帚千金”、“敝帚自珍”的表达形式,那么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3分)

答案:

1.

(1)这样

(2)轻视(3)少(4)害处2.B

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4.比喻人无自知之明。

比喻东西虽不好,但由于自家之物,也看得非常宝贵。

八、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

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此之谓也。

注解:

樊重:

人名。

梓漆:

梓树和漆树。

【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

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

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

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

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

俗谚说:

“一年的计划,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做事应从长远考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4分)

(1)向之笑者

(2)咸来求假焉(3)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怅恨久之B、何陋之有

C、亲戚畔之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

对你有何启示?

道理:

启示:

答案:

1.

(1)从前

(2)都、借(3)但是2.C

3.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

4.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

学习也是如此

九、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

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

“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

“何为?

”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于是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翻译:

齐国有个人,喜欢打猎,但空费时日,持续很久,什么野兽也没打到。

一到家里,就感到对不起妻室儿女;走出家门,就感到对不起朋友乡邻。

仔细想来,那打不到野兽的原因,就是喂的猎狗太不中用。

想买一只好狗,家里又十分贫困,买不起。

于是,他立即拼命种田。

拼命种田,家里就富裕起来;家里富裕起来,也就有钱挑选好狗;猎狗的本领高强,于是每次都能捕获到野兽:

从此,他那打猎的收获,经常超过了别人。

认准目标,就努力去做,这目标就准能实现,不只打猎是这样,其他事情也都是这样啊!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4分)

(1)入则羞对其家室()

(2)其所以不得之故()

(3)君宜致力于耕作()(4)于是退而疾耕()

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退而疾耕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分)

答案:

1.

(1)在家中

(2)原因(3)应该(4)勤奋地耕地

2.A3.莫非是让我集中精力耕地然后有所收获,再去买条好狗吧。

4.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攻,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十、张良受书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

“与老人期,后,何也?

”去,曰:

“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

“后,何也?

”去,曰:

“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

“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

“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

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

翻译:

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

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

“(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说完就)走了,说:

“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

”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

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

“(你又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说完就)走了,说:

“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

”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

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

“应该像这样(才对)。

”(老人)拿出一卷书,说:

“(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

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

”(说完)就走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

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遂去,无他言

(2)与老人期

(3)喜曰:

“当如是”(4)良因异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孤之有孔明B、寡助之至

C、公将鼓之D、公将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2分)

4.本段文字表现了张良的优秀品质。

(2分)

1.

(1)离开

(2)约会(3)这样(4)对…感到奇怪2.D

3.张良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从此),经常诵读研究这卷兵书。

4.恪守诺言,虚心求救。

十一、(一五六)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②去诸?

”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

①中山:

地名②盍:

何不③垣墉:

墙壁④若之何:

为什么

翻译: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

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

"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

"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

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

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