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相关知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1505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材料相关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金属材料相关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金属材料相关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金属材料相关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金属材料相关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材料相关知识.docx

《金属材料相关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材料相关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属材料相关知识.docx

金属材料相关知识

 

金属材料知识

一、金属材料的分类

(一)按组成成分

  纯金属(简单金属):

指由一种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

目前已知纯金属约有八十多种,但工业上采用的甚少。

  合金(复杂金属):

指由一种金属元素(为主的)与另外一种(或几种)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

它的种类甚多,如工业上常用的生铁和钢就是铁碳合金,黄铜就是钢锌合金。

由于合金的各项性能一般较优于纯金属,因此在工业上合金的应用比纯金属广泛。

(二)按实用

  1、黑色金属:

指和铁的合金,加生铁、铁合金、铸铁和钢

  2、有色金属:

又称非铁金属,指除黑色金属外的金属和合金,如铜、铝、锌、锡、镍、铅、钛、镁以及铜合金、铝合金、镍合金、钛合金、镁合金和轴承合金等。

  另外,在工业上还采用铬、锰、钼、钨、钒、钴等,作为改善金属性能用的合金元素,其中钨、钴多用于生产刀具用的硬质合金。

所有上述有色金属,都称为工业用金属,以区别于贵金属(铂、金、银等)与稀有金属(包括放射性的铀、镭等)。

密度小于4.5g/cm3的有色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铜、镍、铅、锌、锡等金属及其合金。

二、金属材料性能

  为更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掌握各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零、构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使用性能)及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工艺性能)。

  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比重、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耐用腐蚀性、抗氧化性)力学性能也叫机械性能。

 材料的工艺性能指材料适应冷、热加工方法的能力。

(一)、机械性能

  机械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1、强度:

材料在外力(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材料单位面积受载荷称应力。

  2、屈服点(бs):

称屈服强度,指材料在拉抻过程中,材料所受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载荷不再增加变形却继续增加或产生0.2%L。

时应力值,单位用牛顿/毫米2(N/mm2)表示。

  3、抗拉强度(бb)也叫强度极限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单位用牛顿/毫米2(N/mm2)表示。

  4、延伸率(δ):

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总伸长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5、断面收缩率(Ψ)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断面最大缩小面积与原断面积百分比。

  6、硬度:

指材料抵抗其它更硬物压力其表面的能力,常用硬度按其范围测定分布氏硬度(HBS、HBW)和洛氏硬度(HKA、HKB、HRC)

  7、冲击韧性(Ak):

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单位为焦耳/厘米2(J/cm2)

(二)、工艺性能

  工艺性能指材料承受各种加工、处理的能力的那些性能。

  1、铸造性能:

指金属或合金是否适合铸造的一些工艺性能,主要包括流性能、充满铸模能力;收缩性、铸件凝固时体积收缩的能力;偏析指化学成分不均性。

  2、焊接性能:

指金属材料通过加热或加热和加压焊接方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材料焊接到一起,接口处能满足使用目的的特性。

  3、顶气段性能:

指金属材料能承授予顶锻而不破裂的性能。

  4、冷弯性能:

指金属材料在常温下能承受弯曲而不破裂性能。

弯曲程度一般用弯曲角度α(外角)或弯心直径d对材料厚度a的比值表示,a愈大或d/a愈小,则材料的冷弯性愈好。

  5、冲压性能:

金属材料承受冲压变形加工而不破裂的能力。

在常温进行冲压叫冷冲压。

检验方法用杯突试验进行检验。

  6、锻造性能:

金属材料在锻压加工中能承受塑性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

(三)、化学性能

  指金属材料与周围介质扫触时抵抗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的性能。

  1、耐腐蚀性:

指金属材料抵抗各种介质侵蚀的能力。

  2、抗氧化性:

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抵抗产生氧化皮能力。

三、金属组织与热处理

(一)、金属组织

  1、金属:

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

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2、合金: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3、相:

合金中成份、结构、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

  4、固溶体:

是一个(或几个)组元的原子(化合物)溶入另一个组元的晶格中,而仍保持另一组元的晶格类型的固态金属晶体,固溶体分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5、固溶强化:

由于溶质原子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或结点,使晶格发生畸变,使固溶体硬度和强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固溶强化现象。

  6、化合物:

合金组元间发生化合作用,生成一种具有金属性能的新的晶体固态结构。

  7、机械混合物:

由两种晶体结构而组成的合金组成物,虽然是两面种晶体,却是一种组成成分具有独立的机械性能。

  8、铁素全:

碳在α-Fe(体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9、奥氏体:

碳在γ-Fe(面心立方结构的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10、渗碳体:

碳和铁形成的稳定化合物(Fe3c)。

  11、珠光体:

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F+Fe3c含碳0.8%)

  12、莱氏体:

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含碳4.3%)

(二)、热处理

  把金属材料在固态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退火:

将金属或合金的材料或制件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退火:

将金属或合金的材料或制件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2、正火:

将钢加热到完全相变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3、淬火:

将钢加热到相变或部分相变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4、回火:

将经过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相变温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5、调质处理:

将钢件淬火,随之进行高温回火,这种复合工艺称调质处理。

  6、表面热处理:

改变钢件表面组织或化学成分,以其改面表面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什么是不锈钢

“不锈钢”是一种不太严格的叫法,它实际上是一种高合金钢(特耐腐蚀的那种)。

不锈钢是具有60年发展历程的现代材料

  自本世纪初发明不锈钢以来,不锈钢就把现代材料的形象和建筑应用中的卓越声誉集于一身,使其竞争对手羡慕不已。

  只要钢种选择的正确,加工适当,保养合适,不锈钢不会产生腐蚀、点蚀、锈蚀或磨损。

不锈钢还是建筑用金属材料中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

由于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所以它能使结构部件永久地保持工程设计的完整性。

含铬不锈钢还集机械强度和高延伸性于一身,易于部件的加工制造,可满足建筑师和结构设计人员的需要。

  在建筑、大楼和结构的行业中,不锈钢成功的关键是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不锈钢为什么耐腐蚀?

  所有金属都和大气中的氧气进行反应,在表面形成氧化膜。

不幸的是,在普通碳钢上形成的氧化铁继续进行氧化,使锈蚀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孔洞。

可以利用油漆或耐氧化的金属(例如,锌,镍和铬)进行电镀来保证碳钢表面,但是,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这种保护仅是一种薄膜。

如果保护层被破坏,下面的钢便开始锈蚀。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取决于铬,但是因为铬是钢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保护方法不尽相同。

  在铬的添加量达到10.5%时,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显著增加,但铬含量更高时,尽管仍可提高耐腐蚀性,但不明显。

原因是用铬对钢进行合金化处理时,把表面氧化物的类型,改变成了类似于纯铬金属上形成的表面氧化物。

这种紧密粘附的富铬氧化物保护层,可以防止表面进一步地氧化。

这种氧化层极薄,透过它可以看到钢表面的自然光泽。

而且,如果损坏了表层,所暴露出的钢表面会和大气反应进行自我修理,重新形成这种"钝化膜",继续起保护作用。

因此,所有的不锈钢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性,即铬含量均在10.5%以上。

不锈钢的类型

  "不锈钢"一词不仅仅是单纯指一种不锈钢,而是表示100多种工业不锈钢的统称,每种不锈钢都在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具有良好的性能。

合理使用的关键首先是要弄清用途,然后再确定正确的钢种。

有关不锈钢的进一步详细情况可参见由NiDI编制的"不锈钢指南"软盘。

和建筑构造应用领域有关的钢种通常只有六种。

它们都含有17~22%的铬,较好的钢种还含有镍和钼。

添加钼可进一步改善耐大气腐蚀性,特别是耐含氯化物大气的腐蚀。

不锈钢具有以下特点:

o   耐腐蚀

o    优良的低温韧性及耐高温性

o    卫生,易清洁

o    可深冲,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o    可焊接

o    可硬化

o    耐久性

o    环保

不锈钢板材可以使用在各种易腐蚀的环境,医用领域更是如此。

同时由于不锈钢迷人的表面,装饰领域也可广泛地使用。

由于添加了铬,镍和钼,使不锈钢除具有上述特点外,还具有非常好的易加工性及表面光泽的特性。

耐大气腐蚀是不锈钢最大的特点:

  经验表明,大气的腐蚀程度因地域而异。

为便于说明,建议把地域分成四类,即:

乡村,城市,工业区和沿海地区。

  乡村是基本上无污染的区域。

该区人口密度低,只有无污染的工业。

  城市为典型的居住、商业和轻工业区,该区内有轻度污染,例如交通污染。

  工业区为重工业造成大气污染的区域。

污染可能是由于燃油所形成的气体,例如硫和氮的氧化物,或者是化工厂或加工厂释放的其它气体。

空气中悬游的颗粒,像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灰尘或氧化铁的沉积也会使腐蚀增加。

  沿海地区通常指的是距海边一英里以内的区域。

但是,海洋大气可以向内陆纵深蔓延,在海岛上更是如此,盛行风来自海洋,而且气候恶劣。

例如,英国气候条件就是如此,所以整个国家都属于沿海区域。

如果风中夹杂着海洋雾气,特别是由于蒸发造成盐沉积集聚,再加上雨水少,不经常被雨水冲刷,沿海区域的条件就更加不利。

如果还有工业污染的话,腐蚀性就更大。

  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和澳大利亚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已经确定了这些区域对各种不锈钢耐大气腐蚀的影响。

有关内容在NiIDI出版的《建筑师便览》中作了简单介绍,该书中的表可以帮助设计人员为各种区域选择成本效益最好的不锈钢。

  在进行选择时,重要的是确定是否还有当地的因素影响使用现场环境。

例如,不锈钢用在工厂烟囱的下方,用在空调排气挡板附近或废钢场附近,会存在非一般的条件。

维修及清理

  和其它曝露于大气中的材料一样,不锈钢也会脏。

今后的讲座将分析影响维修及清理成本的设计因素。

但是,在雨水冲刷,人工冲洗和已脏表面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关系。

  通过把相同的板条直接放在大气中和放在有棚的地方来确定雨水冲刷的效果。

人工冲洗的效果是通过人工用海绵沾上肥皂水每隔六个月擦洗每块板条的右半部。

结果发现,直接放在大气中的板条与放在有棚的地方和不被冲洗的地方的板条相比,通过雨水冲刷和人工擦洗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淤积,都对表面清洁情况有良好的作用。

而且还发现,表面加工的状况也有影响,表面平滑的板条比表面粗糙的板条效果要好。

  因此洗刷的间隔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所要求的审美标准。

虽然许多不锈钢幕墙仅仅是在擦玻璃时才进行冲洗,但是,一般来讲,用于外部的不锈钢每年洗刷两次。

典型用途

  大多数的使用要求是长期保持建筑物的原有外貌。

在确定要选用的不锈钢类型时,主要考虑的是所要求的审美标准、所在地大气的腐蚀性以及要采用的清理制度。

  然而,其它应用越来越多的只是寻求结构的完整性或不透水性。

例如,工业建筑的屋顶和侧墙。

在这些应用中,物主的建造成本可能比审美更为重要,表面不很干净也可以。

  在干燥的室内环境中使用430不锈钢效果相当好。

但是,在乡村和城市要想在户外保持其外观,就需经常进行清洗。

在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和沿海地区,表面会非常脏,甚至产生锈蚀。

但要获得户外环境中的审美效果,就需采用含镍不锈钢。

所以,304不锈钢广泛用于幕墙、侧墙、屋顶及其它建筑用途,但在侵蚀性严重的工业或海洋大气中,最好采用316不锈钢。

  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了在结构应用中使用不锈钢的优越性。

有几种设计准则中包括了304和316不锈钢。

因为"双相"不锈钢2205已把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和高抗拉强度及弹限强度融为一体,所以,欧洲准则中也包括了这种钢。

产品形状

  实际上,不锈钢是以全标准的金属形状和尺寸生产制造的,而且还有许多特殊形状。

最常用的产品是用薄板和带钢制成的,也用中厚板生产特殊产品,例如,生产热轧结构型钢和挤压结构型钢。

而且还有圆型、椭圆型、方型、矩型和六角型焊管或无缝钢管及其它形式的产品,包括型材、棒材、线材和铸件。

表面状态

  正如后面将谈到的,为了满足建筑师们美学的要求,已开发出了多种不同的商用表面加工。

例如,表面可以是高反射的或者无光泽的;可以是光面的、抛光的或压花的;可以是着色的、彩色的、电镀的或者在不锈钢表面蚀刻有图案,以满足设计人员对外观的各种要求。

  保持表面状态是容易的。

只需偶尔进行冲洗就能去除灰尘。

由于耐腐蚀性良好,也可以容易地去除表面的涂写污染或类似的其它表面污染。

设计

  六十多年以来,建筑师们一直选用不锈钢来建造成本效益好的永久性建筑物。

现有的许多建筑物充分说明了这种选择的正确性。

有些是非常具有观赏性的,如纽约市的Chrysler大厦。

但在许多其它应用中,不锈钢所起的作用不是那么引人注目,可是在建筑物的美学和性能方面却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由于不锈钢比其它相同厚度的金属材料更具有耐磨性和耐压痕性,所以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地方修建人行道时,它是设计人员的首选材料。

  不锈钢用作建造新的建筑物和用来修复历史名胜古迹的结构材料已有70多年了。

早期的设计是按照基本原则进行计算的。

今天,设计规范,例如,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标准ANSI/ASCE-8-90"冷成型不锈钢结构件设计规范"和NiDI与EuroInox联合出版的"结构不锈钢设计手册"已简化了使用寿命长,完整性好的建筑用结构件的设计。

未来展望

  由于不锈钢已具备建筑材料所要求的许多理想性能,它在金属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而其发展仍在继续。

为使不锈钢在传统的应用中性能更好,一直在改进现有的类型,而且,为了满足高级建筑应用的严格要求,正在开发新的不锈钢。

由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质量不断改进,不锈钢已成为建筑师们选择的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材料之一。

  不锈钢集性能、外观和使用特性于一身,所以不锈钢仍将是世界上最佳的建筑材料之一。

不锈钢的分类:

根据常温组织的不同分为奥氏体型、奥氏体-铁素体双相型、铁素体型、马氏体型、沉淀硬化型五类。

对于奥氏体型又可以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分为高碳型(0.04%~0.12%),低碳型(≤0.08%)和超低碳型(≤0.03%)三种;

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在工程中应用尤为重要,其特点是耐腐蚀,耐高温、耐低温、同时可以做到较高强度,根据GB1220标准共给出了33种奥氏体不锈钢的材料牌号,常用牌号有0Cr18Ni9(304)、00Cr19Ni10(304L)、0Cr17Ni12Mo2(316)、0Cr17Ni14Mo2(316L)、OCr18Ni10Ti(321)等;

根据成分的不同,性能各不相同,甚至相差很大,从而应用场合也不一样!

古代金属工艺介绍

青铜工艺

  文献记载:

传说夏代已开始铸鼎。

已知的最早的青铜容器残片发现于河南省登封县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灰坑,含有铜和铅、锡成分,属于青铜。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约为公元前1900年,相当于夏代初期。

在其后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有青铜礼器的爵和□,镶嵌绿松石兽面的铜牌饰铃和工具、兵器等。

爵和□为多范合铸,造型、纹饰粗简,具有明显的早期青铜器特征。

在遗址中还发现有铸铜、制陶、琢玉、制骨的各类作坊,说明手工业已有专业分工。

  商后期青铜工艺十分繁荣,青铜器作品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商代青铜艺术的主导的审美倾向是追求庄严、华美,到西周中期以后,占据上风的则是典雅、朴素的风格。

  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已形成独特的造型系列,主要器类有:

1.容器类:

①炊食器:

炊器主要有鼎、鬲、□,盛食器主要有簋、豆,到西周后期出现新的器类□和□;②酒器:

盛酒器有尊、□、瓿、卣、壶,调酒的□与造型异常华美的方□、兕觥及各类鸟兽尊。

温酒、饮酒器有□、爵、角、觚、觯;③水器:

盘、□、盂等。

2.乐器:

铙、□、铃、仿木器的鼓,西周中期以后出现编钟。

3.兵器:

钺、戈、矛、镞等。

4.车马器、工具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炊食器和酒器,均属于礼器。

商代酒器种类数量很多,到西周以后,炊食器发展,酒器逐渐减少。

炊食器中的鼎是礼器中最主要的代表器类,具有重要的宗教、政治意义,在造型上也力求庄严、厚重,强调体量感。

大型鼎被视为贵族权势的象征之物,著名的如商代王室祭器司母戊鼎,重875公斤,为已知商、西周时期最重的巨型青铜器。

西周时期的圆腹大鼎如大盂鼎((西周)陕西岐山出土)、大克鼎等都有涉及西周史实的长篇铭文,造型典雅、庄重,代表了西周时期青铜器艺术的成就。

酒器中,圈足器的尊、觚,带提梁的卣,三足器的爵、□造型设计都十分成功。

兕觥和各种鸟兽尊为模仿鸟兽形体制作的盛酒器,表现出古代艺术工匠善于观察自然物象和按照工艺美术造型原则加以提炼变形的能力。

有的生动传神,有的将鸟兽局部形体与器皿造型巧妙结合达到和谐完美。

著名的代表作品有商代的四羊尊((商)湖南宁乡出土)、龙虎尊、小臣□犀尊、双羊尊、象尊、豕尊(见彩图豕尊(商)湖南湘潭出土)和各种不同造型的鸱□尊等;西周的鸭尊、驹尊、虎尊等。

此外,四川广汉出土的商代大型青铜人像、人头像、面具等,表现了古代巴蜀地区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特殊成就。

虎食人卣

  商、西周青铜工艺还创造了富于时代特征的多种纹饰。

早期种类较少,纹饰的构成也比较简单,商代中期以后,发展为三层花纹。

即在浮雕的主体纹饰上辅以阴线刻文,其余空白部位又刻成细密的云雷纹作为衬底。

以此造成多层次的装饰效果。

在装饰手法上,注意主从关系和虚实变化。

器物体积感最强的部位大多以饕餮纹为主,构成大面积的装饰面,而在次要部位则装饰有彼此呼应的装饰带。

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的纹饰主要有饕餮纹(或称兽面纹)、夔纹、鸟纹等。

饕餮纹为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突出的兽头,有的有角、爪、尾,其生活原型为牛、虎、羊等动物。

夔纹为侧身、有角、一足、卷尾的龙形纹饰,多用于装饰带。

两个相对的夔纹也可构成一个饕餮纹饰。

鸟纹初出现于商代中期,到西周以后更为盛行,有小鸟、长尾鸟和华冠大尾鸟等不同样式。

此外,比较流行的还有象纹、虎纹、蝉纹、蚕纹及龟、鱼、蛇等动物纹饰以及钩连雷纹、乳钉纹、涡纹等各种几何形纹饰。

西周时期出现别具特色的卷身夔纹。

西周中期以后,饕餮纹、夔纹等逐渐为窃曲纹、重环纹、波纹等所代替。

商周青铜器还多在器盖、□、耳等部位附加立体的动物形装饰,并在器体交接、转折部位(一般是合范处)饰以突起的觚棱,以增强器物的装饰效果。

  商、西周青铜器中的重要作品,多铸有铭文,商代铭文字数较少,有的仅刻族徽,到商晚期,字数逐渐加多,西周时期毛公鼎的铭文最长,达497字,内容广泛涉及祭典、训诰、册命、征战,以及诉讼、媵女等内容,具有书史的性质。

铭文中的代表作品具有书法价值和史料价值。

  铜器工艺

  秦汉时期的铜器工艺生产是一个重要的部门,成就卓著。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鎏金铜车马以其形体硕大,制作精良,著称于世。

其他品种有传统的鼎、敦、簋等。

秦鼎造型腹浅、矮蹄足,腹间有一道弦纹,如陕西户县宋村秦墓出土的鼎、西安历史博物馆所藏的秦蟠虺纹鼎。

敦则环耳,腹间亦有一弦纹,风格与鼎大致相同。

而簋多口敛,小耳,无垂饰。

具有时代特色的是鍪和蒜头瓶。

前者为炊煮器,扁圆腹、圜底、颈敛、口沿外张、腹肩处有双环耳,或对称,或一大一小,或一耳,常饰以叶脉纹,线条流畅,变化多样,造型优美。

后者以其近口处鼓大如蒜头,而得其名。

到了汉代,铜器已向日用器皿发展,其特点是出现了一些新品种。

产量较大的是灯、炉、奁、壶、洗、镜等,另外像鼎、壶、缶、卮、杯、盘、□、盆、洗、釜、□、铫、锅、钟、铎、鼓等,亦有所生产。

制作上以素器为主,而少饰花纹。

汉代铜器具有时代特点的是以下几类:

①铜灯。

使用面广,品种多,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期。

有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吊灯等,其中造型优美、设计精巧的是象生灯。

如朱雀灯,以鸟身作灯体,嘴衔灯盘;人形灯,以手托灯;另外还有羊灯、雁足灯、雁鱼灯等,后者以山西省出土的最为精采。

其灯为一立雁,转颈回首,口衔一鱼,鱼身为灯,插入鱼头内,可左右转动,使用时便于调节方向,设计比较精巧。

雁身、鱼头布满纹羽纹、鳞纹,颇为精致。

②铜炉。

因用途不同而又分:

薰炉,用于燃烧香料,又名香薰,呈豆形,上有雕镂成山形的、高而尖的盖,象征着海上仙山博山,故又称博山炉。

其代表作品有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西汉)河北满城出土)、陕西兴平茂陵1号无名冢出土的鎏金银竹节高柄薰炉。

温手炉,取暖用,炉体侧壁及上部镂有散热的气孔,有的还有柄或链条,如兴平汉墓出土提链铜炉。

温酒炉,多呈长圆形,上可置杯以温酒,炉体上有孔,有的还雕镂有四神及动物形象,有柄。

③铜壶。

造型为鼓腹、小颈、口向外侈、圆足,腹多有兽面衔环,以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鸟篆文壶最为精美,此壶周身布满鸟形文字,比较少见。

④铜镜。

发展最快,式样丰富,制作精巧。

其特点为体薄、平边、圆纽,装饰程式化,艺术水平极高。

其品种主要有早期的螭形镜、草叶镜、星云镜、日光镜、昭明镜,中期的规矩镜,后期的双夔纹镜、云雷纹镜、蝙蝠纹镜、画镜和方铭镜及阶段式镜等。

其纹饰有人物、动物、神话、飞禽、花草及文字等。

⑤铜鼓。

为西南少数民族所制器物,系打击乐器。

其制作年代较悠久,至汉代式样最多,制作精美,因其地区和式样的不同,可分滇系和粤系两大系统。

前者形体较小,多单弦纹分晕;后者高大,鼓面多有立体的青蛙装饰。

雁鱼灯

  金银器工艺 汉代金银器工艺在前代的基础上,又获进一步的发展。

为满足奢侈生活的需要,所制器物极为精致、豪华,如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出土的单鎏银盒和湖南长沙五里牌和五一街东汉墓出土的银碗、银调羹等。

除饮食具外,更多的是各种金银装饰品。

  1980年在江苏邗江甘泉山汉墓出土大批黄金首饰,其中的1对金胜由2个相对的三角形和圆形组成,圆形凸起如球面,用绿松石掐丝镶嵌圆心,外有小金球组成一圈联珠纹,制作甚为精美。

有的金银器除镶嵌绿松石等材料外,还饰以人物、动物等。

如1965年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呈竹管状,表面有凸起的轮节,将车饰分为4段,用金银错装饰以狩猎为主题的花纹,并嵌有圆形和菱形的绿松石,其间饰有人物及象、青龙、鹿、熊、马、兔、狼、猴、羊、牛、猪、狐狸、獐、鹰、鹤、孔雀等动物形象。

并穿插以菱形纹、波纹、锯齿纹,整个车饰,构图饱满,气魄宏大,风格瑰丽,反映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卓越的技巧。

金属工艺 

  金银器皿作为一种豪华而贵重的生活用具,在隋唐时期有着重大的发展。

1957年出土于隋代李静训墓的金丝项链和头饰,精巧华丽,标志着此时金丝工艺已达成熟。

唐代皇家设有金银作坊院,所产物品称为“官作”,而民间工匠所营金银器则称之为“行作”。

官作因有统治者的支持,其工艺水平和生产规模明显地高于行作。

唐代金银器的铸造和装饰,具有独特风采。

成型以锤击和浇铸为主,其器物表面的工艺处理,主要运用切削、抛光、焊接、铆、镀、刻凿等技术。

焊接又分大小焊、两次焊和掐丝焊等多种。

所焊器物,焊口平直,焊缝不易发现。

唐代金银器多为生活用具,主要有炉、壶、碗、盘、杯等器皿,造型优美,富有变化,纹饰生动。

鲜花异兽,布满于闪闪发光的珍珠地(又称鱼子纹)上,绚烂富丽,光彩照人。

其装饰技法多以毛雕、浅浮雕、鎏金及镶嵌等技术为之,反映了唐代金银细工高度的工艺水平。

  唐代铜器,因陶瓷工艺的迅速发展而在某些日用器皿上相对减少,甚至被替代,但仍获一定发展。

像河南洛阳西郊涧河西唐墓出土的铜盘、铜洗和铜灯,内蒙古赤峰唐墓出土的铜碗、铜薰炉、铜勺和铜匕,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