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七八单元 观察物体和复习 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136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七八单元 观察物体和复习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七八单元 观察物体和复习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七八单元 观察物体和复习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七八单元 观察物体和复习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七八单元 观察物体和复习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七八单元 观察物体和复习 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七八单元 观察物体和复习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七八单元 观察物体和复习 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七八单元 观察物体和复习 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观察物体和复习教案

第七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能够了解它的形状、大小、结构,是认识物体的重要途径。

在观察物体时,能不能抓住某一物体区别于其他物体的主要特征,往往受制于观察能力的高低。

然而,观察能力是在观察物体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次进行观察物体的教学,让学生观察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

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例题呈现两张在教室里拍摄的照片,要求找出在教室前面拍的那张照片,还要说出另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

在教室的前面拍照,相当于站在教室的前面向后面看;在教室的后面拍照,相当于站在教室的后面向前面看。

两张照片里有相同的物体,也有不同的物体。

即使相同的物体,看到的样子也是不同的。

这些内容,能让学生体会观察物体要站在确定的位置上,如物体的前面或后面、里面或外面,还能体会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想想做做”第1题是配合这道例题编排的,两张照片是分别站在同一学校的校门里面向外拍摄和站在外面向里面拍摄的,再次让学生感受观察的结果与观察者的站位以及视线的方向有关。

要注意的是,例题和习题反映的都是学生熟悉的空间情境,作出正确判断凭借的是已有的生活经验,尤其是对教室、校门这些空间情境感性认识的积累。

如果要求学生对陌生的空间情境里的内容进行类似例

题那样的判断,是不恰当的。

下面的一道例题,呈现的情境是四个小孩在玩具猴的四周拍照,各人的照片不同,要求学生辨别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从这个情境可以知道,例题的教学内容是在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进行观察活动,并能

判断出看到的物体形状。

对这道例题的编写要领会三点:

 一是教学内容用拍摄照片的形式呈现,不仅是为了激发兴趣,而且是引导学生专注地观察小猴。

因为拍照就在观察,照片上猴的模样是可以看到的。

二是辨别各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需要亲自到各个位置上观察,了解每个位置看到的样子,作为选择照片的参照。

教学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观察实物的条件与机会,不能仅让他们看着教材的情境图去辨别照片是谁拍的。

因为情境图上只能清楚地看到猴的一个面,另三个面不能完整地看到,甚至一点也看不到,分辨照片就失去了直观表象的支持。

三是猴的正面照片是谁拍的已经找出来了,余下的三张照片让学生自己判断。

其中猴背部的照片是谁拍的很容易知道,两张侧面照片看上去差不多,较难分辨。

情境图里猴的一个侧面正对着学生,降低了辨别的难度。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两张猴的侧面照片,比较有什么不同,体会各是哪个小孩拍的,从而感受如何抓住物体的主要特点进行观察。

“想想做做”第2题是配合这道例题编排的。

汽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学生比较熟悉。

根据教材里三个孩子观察汽车时所站的位置,学生能够想出这三个孩子各看到了什么,从而进一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情形。

第3题要求先在一个位置上看茶壶,找出与看到的形状相同的那幅图,然后说出在其他三个位置上看这个茶壶,分别会是哪幅图。

由于学生没有在这三个位置上观察茶壶,只能联系看小猴获得的体验进行推理,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

在说出其他三个位置看到的会是哪些图以后,如果让学生到这些位置上实地观察,验证刚才的判断,反思进

行的推理,能获得对观察物体方法与要领的进一步体验。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

这是什么地方?

这一张呢?

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

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

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

画图形。

方法:

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

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

找图片。

方法:

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

找位置。

方法:

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

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

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

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练习十五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93页的练习十五。

教学三维目标:

1.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时间顺序与所看到结果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档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页的第3题。

这是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拍下来的照片,你觉得哪幅图是小明最先看到的?

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结果。

小结:

小明的位置没变,但是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组织学生在教室里进行观察,然后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看到的教室前面和后面有什么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第5题、第7题,集体汇报交流。

3.学生根据第3题的经验判断第4题,交流时说说是怎样进行判断的?

4、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四、总结提升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数与代数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95页期末复习第1—6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的口算以及乘加、乘减、连乘、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

2.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结合具体情境惧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这本书新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的运算。

二、自主探究

1.回顾与整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学会这些内容的,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全班交流后完成表格的填写。

2.整理练习

(1)完成期末复习第1题,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写算式,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

(2)第2题,先组织学生采用对口令、分角色等形式背一背乘法口诀,然后问:

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好记?

如果忘记了某句乘法口诀该怎么办?

最后完成第

(2)小题的写算式。

(3)学生完成第3题的填写,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总结得出:

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5或0,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2、4、6、8或0。

(4)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计算练习

完成期末复习第6题的计算,集体校对。

四、总结提升

“数与代数”是我们数学课的主角,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了数的计算和应用计算解决问题,只有学好了这重要的一项才是真正的学习数学,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争取学得更好。

五、作业布置:

期末复习第5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复习数与代数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页的第7-9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

1.用竖式计算

63-27-1824+56+1895-46+2357+38-19

46+25+1755+38-1693-27-4646+27-29

提问:

在计算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交流汇报后进行小结。

在计算时要看清楚运算符号,计算加法满10以后要记得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的时候遇到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用竖式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要细心,做完后记得进行检验。

2.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的计算,逐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出示期末复习第9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

求面包车有多少座,就选择“中巴车有22座”和“面包车比中巴车少6座”这两个条件;求大客车有多少座,就选择“中巴车有22座”和“大客车比中巴车多23座”这两个条件。

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解答时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期末复习第8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97页期末复习的第10-15题。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2.让学生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1.量长度的复习

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

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

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校对。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

提问:

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

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

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

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4.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5.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

(1)出示一只茶壶,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茶壶的样子。

提问:

为什么同是一只茶壶,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