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优先驻留策略操作手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0753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D优先驻留策略操作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TD优先驻留策略操作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TD优先驻留策略操作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TD优先驻留策略操作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TD优先驻留策略操作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D优先驻留策略操作手册.docx

《TD优先驻留策略操作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优先驻留策略操作手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D优先驻留策略操作手册.docx

TD优先驻留策略操作手册

T网优先驻留策略操作手册

2011年9月

目录

T网优先驻留策略操作手册1

1概述2

2PCCPCH功率参数调整3

2.1PCCPCH功率提升策略3

2.2业务信道功率调整原则4

2.3PCCPCH功率参数修改操作4

2.4PCCPCH功率调整后网络质量评估和保障5

2.4.1网络质量评估5

2.4.2网络质量保障5

323G参数调整5

3.1方案原理5

3.2参数调整方案6

3.3参数修改操作7

3.423G参数调整后网络质量评估和保障7

3.4.1网络质量评估7

3.4.2网络质量保障8

4基于IMEI的分组切换策略实施8

4.1算法原理8

4.2实施方案8

4.2.1终端类型、业务类型配置策略8

4.2.2网管配置的IMEI9

4.3操作步骤9

4.4基于IMEI分组切换实施效果评估9

5基于上行链路质量的系统间切换算法实施10

5.1算法原理10

5.2实施方案10

5.2.16A+3C处理策略10

5.2.26A/6B、3C事件门限设置策略10

5.3操作步骤11

5.4基于上行链路质量系统间切换算法实施评估11

6多小区联合检测开启11

6.1多小区联合检测功能11

6.2开启步骤11

6.3多小区联合检测效果评估12

1概述

根据T网优先驻留的策略,网络侧主要可做以下三点:

TD网络覆盖提升:

PCCPCH功率提升,在现网基础上尽量增大TD网络的覆盖范围,提升TD网络的深度覆盖能力;

23G参数优化:

对23G互操作参数进行合理调整,在保证现网KPI不显著恶化的同时尽量让更多的TD终端用户驻留在TD网络开展业务,享受TD网络提供的优质语音和高速数据业务;

TD新技术应用,主要是基于上下行链路质量的综合策略以及基于IMEI分组的2/3G互操作策略定制,以提升用户感知,使TD终端用户更愿意驻留TD网络。

现分别介绍当前网络下这几个技术手段网管操作步骤。

2PCCPCH功率参数调整

2.1PCCPCH功率提升策略

PCCPCH功率的合理配置是保障小区覆盖的有效措施。

对CS64K和CS12.2K两个信标业务进行链路预算分析对比后建议:

PCCPCH功率可在原网络规划的基础上提升3dB。

当前各个地市一期、二期、三期、四期RRU类型均支持PCCPCH功率抬升:

中兴RRU类型

RRU类型

ZXTRR04

ZXTRR01

ZXTRR08

ZXTRR11

ZXTRR8918

ZXTRR21

ZXTRR8928

ZXTRR31

通道数

四通道

单通道

八通道

单通道

八通道

单通道

八通道

单通道

每通道最大发射功率

2W

2W

3W

12W

7W

20W

9W

20W

为实现PCCPCH的功率合理化提升,建议提升原则如下:

表2.1-1PCCPCH功率调整

PCCPCH双码道功率

对应提升措施

<=33dBm

提升3dB

(33dBm,36dBm)

调至36dBm

>=36dBm

保持不变

✧各地网络已经过长期的优化调整,故建议各地采用整个调整区域普调3dB的方案,最大化保留前期优化成果;

✧PCCPCH功率最大调至36dBm,此时仍能保证上下行链路预算平衡;

2.2业务信道功率调整原则

PCCPCH功率统一提升3dB后,根据链路预算的结果,业务信道功率配置是上行受限,提升PCCPCH的功率并不会改变上行受限的结果,网管上配置的业务信道功率都是PCCPCH功率的相对值,PCCPCH功率抬升后,为确保业务信道绝对值功率前后一致,需要修改网管配置值。

以PCCPCH功率统一提升3dB为例,具体调整方案如下:

表2.2-1业务信道功率调整

参数名称

参数含义

网管默认

修改后

PCCPCHPWR

PCCPCH发送功率(dBm)

33dBm

36dBm

MAXDPDLTXPWR

下行最大发射功率(DPCH)(dB)

0dB

0dB

MINDPDLTXPWR

下行最小发射功率(DPCH)(dB)

-23dB

-26dB

HSPDSCHPWR

载频HSPDSCH单码道功率(dB)

-15dB

-18dB

MAXHSSCCHPWR

HSSCCH最大发射功率(dB)

-2dB

-5dB

2.3PCCPCH功率参数修改操作

登陆界面,功率修改OMM命令制作如下:

在左边关键字搜索里填入“功率”,即可获取小区功率修改操作界面。

点击“设置小区功率”,出现如下图所示窗口,获取一条OMM命令如下

图2.4-1PCCPCH功率OMM制作

根据上述OMM命令,制作批处理OMM脚本如下:

2.4PCCPCH功率调整后网络质量评估和保障

2.4.1网络质量评估

●MRRCDT:

主要对覆盖(下行RSCP\UETXPWR)、干扰(下行ISCP\上行ISCP\UpPts干扰)、质量(不同业务的上下行BLER)进行评估;

前台测试:

通过DT/CQT,根据三方测试规范测试,主要关注的指标有TD覆盖率、TD占网时长、GSM占网时长、接通率、掉话率、系统间切换成功率、系统间重选次数;

后台网管KPI:

主要关注的指标有话务量、接通率、掉话率、系统间切换成功率、系统间重选次数;

经分数据:

统计分析参数修改前后TD双模终端分流比变化。

2.4.2网络质量保障

PCCPCH功率提升之后,现网的覆盖范围和覆盖深度会有一定的提升,如出现越区覆盖、导频污染、干扰增加等现象。

各个地市需要根据网络实际覆盖和业务情况,进行相应站点工程参数调整优化、无线参数调整优化等工作。

323G参数调整

3.1方案原理

为了保证网络KPI和用户感知,对于23G互操作参数的设置采取的是比较保守的策略,导致TD终端用户重选到GSM网络的比例较大,从而使得TD网络的软覆盖能力收缩严重,导致了TG业务的倒流;为了解决TD网络软覆盖收缩的问题,尝试对23G互操作参数设置策略进行调整,尽可能下调系统间重选门限和各业务的本系统切换门限,并对2G切换门限进行适当提升,从而保证TD终端用户最大可能的驻留TD网络开展业务。

23G互操作参数优化的总体原则如下:

原驻留在TD网络的终端,在没有TD覆盖或TD覆盖较弱且2G信号较好时才重选或切换到2G,以保证业务正常进行;当终端回到TD网络覆盖区域且TD信号较为稳定时,尽快重选回TD网络开展业务。

系统间重选和切换比系统内的重选和切换要复杂,而且对用户感知的影响更大,必须避免过度频繁的互操作。

3.2参数调整方案

推荐参数设置:

1.TD->GSM重选参数

表3.2-1TD->GSM双向重选参数

参数名称

推荐值

宏蜂窝

微蜂窝

小区最小接收电平(dBm)

-101

-101

重选算法异RAT小区测量触发门限(dB)

4

4

重选算法的时间迟滞系数(s)

2

2

重选算法的服务小区质量迟滞系数(dB)

4

4

表3.2-2TD->GSM单向重选参数

参数名称

推荐值

宏蜂窝

微蜂窝

小区最小接收电平(dBm)

-96

-96

重选算法异RAT小区测量触发门限(dB)

-1

-1

重选算法的时间迟滞系数(s)

2

2

重选算法的服务小区质量迟滞系数(dB)

4

4

2.GSM->TD重选参数

建议所有GSM小区按下表推荐值统一进行调整。

表3.2.2-3GSM->TD重选参数

参数(中文)

参数(英文)

所有小区

含义

异系统重选电平偏移

TDD_Offset

5

-90dbm

异系统测量触发门限

Qsearch_I

7

一直测量

3.系统间切换参数

表3.2.2-4系统间切换参数

 

推荐值

参数名称

宏蜂窝

微蜂窝

CS业务本RAT频率质量门限(dBm)

-94~-96

-94~-96

CS业务异RAT频率质量门限(dBm)

-76

-76

CS业务3A事件迟滞(dB)

2.5

2.5

CS业务异系统切换时间迟滞(ms)

1280

1280

HS业务本RAT频率质量门限(dBm)

-98

-98

HS业务异RAT频率质量门限(dBm)

-68

-68

HS业务3A事件迟滞(dB)

2.5

2.5

HS业务异系统切换时间迟滞(ms)

1280

1280

R4业务本RAT频率质量门限(dBm)

-98

-98

R4业务异RAT频率质量门限*(dBm)

-70

-70

R4业务3A事件迟滞(dB)

2.5

2.5

R4业务异系统切换时间迟滞(ms)

1280

1280

3.3参数修改操作

采用命令终端,批量修改,命令终端界面如下:

在左边关键字搜索里填入“3A”,即可获取23G参数修改操作界面。

点击“设置3A”,出现如下图所示窗口,获取一条OMM命令:

根据上述OMM命令,制作批处理OMM脚本示例如下:

3.423G参数调整后网络质量评估和保障

3.4.1网络质量评估

●MRRCDT:

主要对覆盖(下行RSCP\UETXPWR)、干扰(下行ISCP\上行ISCP\UpPts干扰)、质量(不同业务的上下行BLER)进行评估;

●前台测试:

通过DT/CQT,根据三方测试规范测试,主要关注的指标有TD覆盖率、TD占网时长、GSM占网时长、接通率、掉话率、系统间切换成功率、系统间重选次数;

●后台网管KPI:

重点关注话务量、接通率、掉话率、系统间切换、系统间重选指标项;

●经分数据:

统计分析参数修改前后TD双模终端分流比变化。

3.4.2网络质量保障

23G重选和切换参数调整后由于TD弱场下业务的增多,可能会引起接通率和掉话率的恶化,同时由于切换本系统切换门限的降低,可能会引起切换失败次数的增多,从而导致系统间切换成功率的降低,因此在参数调整后应密切监控这几项重点指标并对恶化指标进行处理。

筛选参数优化前后指标恶化的TOP小区,分析弱场起呼比例的变化情况,如果确实是由于弱场起呼增加导致指标下降,则根据情况对这些小区进行参数调整优化。

4基于IMEI的分组切换策略实施

目前各个中兴外场RNC版本为ZXTRRNCV2.00.401不支持该技术,预计12月份ZXTRRNCV2.00.320版本中支持。

4.1算法原理

主要包括终端IMEI的获取方法、基于IMEI的2/3G切换参数定制、基于IMEI的2/3G切换能力配置。

基于IMEI分组的2/3G互操作策略定制就是根据IMEI将用户分成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终端采取不同的参数设置,其主要功能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终端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手机、数据卡、无线座机、上网本、家庭网关等。

不同的终端类型具有不同的移动性特征(比如无线座机的移动性较差),因而需要为其定制合适的2/3G切换参数;另一方面,对于同一终端类型的不同业务,在移动性策略上会有不同的考虑。

为了达到T网优先驻留的目的,我们可以结合终端类型和业务类型,来定制一套合适的2/3G参数,适用不同终端类型、不同业务类型的需求,提高用户感知。

4.2实施方案

4.2.1终端类型、业务类型配置策略

对于无线座机的CS业务、数据卡、上网本的PS-HS业务,系统间3A切换参数配置尽量驻留在T网:

表4.2.1-1终端、业务类型IMEI配置策略

IMEI

业务类型

3A本系统门限

3A异系统门限

无线座机

 CS

 -110dBm~-115dBm

 -47dBm~-60dBm

数据卡

 PS-HS

 -110dBm~-115dBm

 -47dBm~-60dBm

上网本

PS-HS

-110dBm~-115dBm

-47dBm~-60dBm

4.2.2网管配置的IMEI

网管配置的IMEI具体参见如下附件:

4.3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如附件所示:

4.4基于IMEI分组切换实施效果评估

●MRRCDT:

主要对覆盖(下行RSCP\UETXPWR)、干扰(下行ISCP\上行ISCP\UpPts干扰)、质量(不同业务的上下行BLER)进行评估;

●前台测试:

通过DT/CQT,根据三方测试规范测试,主要关注的指标有TD覆盖率、TD占网时长、GSM占网时长、接通率、掉话率、系统间切换成功率、系统间重选次数;

●后台网管KPI:

重点关注话务量、接通率、掉话率、系统间切换、系统间重选指标项;

●经分数据:

统计分析参数修改前后TD双模终端分流比变化。

5基于上行链路质量的系统间切换算法实施

目前各个外场RNC版本为ZXTRRNCV2.00.401不支持该技术,预计12月份ZXTRRNCV2.00.320版本中支持。

5.1算法原理

()GT分流中通过采取提升PCCPCH功率的措施,以提升TD网络的覆盖能力。

对于处于小区边缘的终端,由于路损较大相应要提升上行发射功率,导致上行功率受限。

同时干扰也会导致链路质量的恶化,两者需要结合考虑。

导致用户无线链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种:

干扰导致的用户质量下降和路损导致的用户质量的下降。

对于干扰导致的用户质量下降,如果只影响部分频点/时隙,则优先在系统内将用户迁移到干扰较小的频点/时隙上,或切换到系统内其他小区;如果影响整个TD频段,则可以将用户切换到满足质量要求的2G小区;对于路损导致的用户质量下降,通常系统内的措施是无效的,此时可以将用户切换到满足质量要求的2G小区。

5.2实施方案

5.2.16A+3C处理策略

上行无线链路算法策略开启后,在业务建立后下发6A测量控制,收到6A的测量报告后,再下发3C测量控制;3C测量报告上报后,通过系统间重定位流程把业务切换到2G小区。

(事件定义)

5.2.26A/6B、3C事件门限设置策略

-6A事件门限推荐值:

23dBm;(UE发射功率大于门限值时才会上报6A测量报告)

-6B事件门限推荐值:

14dBm;(UE发射功率小于门限值时才会上报6B测量报告)

-CS3C事件门限推荐值:

-80dBm;

-PS-DCH3C事件门限推荐值:

-80dBm;

-PS-HS3C事件门限推荐值:

-70dBm。

5.3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如下:

5.4基于上行链路质量系统间切换算法实施评估

●MRRCDT:

主要对覆盖(下行RSCP\UETXPWR)、干扰(下行ISCP\上行ISCP\UpPts干扰)、质量(不同业务的上下行BLER)进行评估;

●前台测试:

通过DT/CQT,根据三方测试规范测试,主要关注的指标有TD覆盖率、TD占网时长、GSM占网时长、接通率、掉话率、系统间切换成功率、系统间重选次数;

●后台网管KPI:

重点关注话务量、接通率、掉话率、系统间切换、系统间重选指标项;

●经分数据:

统计分析参数修改前后TD双模终端分流比变化。

6多小区联合检测开启

说明:

本章节与GT分流无关,但随着GT分流、TD用户发展,TD负荷增加,开启多小区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改善用户增加导致的系统干扰。

6.1多小区联合检测功能

随着TD用户增长,邻小区UE数目增加,时隙的干扰信道功率ISCP也会随之抬升,由于多小区联合检测会增强上行解调能力,降低UE的发射功率,降低上行干扰水平,从而消除来自邻小区的干扰,即在本小区UE发射较低功率的情况下,就可以达到BLER的质量要求,因此在打开多小区联合检测的情况下,UE的发射功率会降低,从而可以降低整个网络的ISCP值,提升网络KPI指标。

建议各个地市都开启该功能。

6.2开启步骤

在网管界面上【无线资源全局配置信息】——【RNC全局配置2】——【是否支持联合检测】表中,改为支持联合检测即可:

6.3多小区联合检测效果评估

理论上开启多小区联合检测后可以改善PS掉线率和CS掉话率,各个地市开启多小区联合检测后用重点关注接通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网管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