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0351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1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x

《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工程施工方案修改.docx

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工程施工方案修改

5.5.主要机械设备计划……………………….…………………………………………..10

5.6.劳动力…………………………………………………………………………………10

附件:

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施工进度计划

3、主要施工人员上岗证及资质等

第一章方案编制依据

1.1.编制内容及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护坡方案施工、项目组织管理、机构设置、施工部署、总图布置和管理、施工目标、人力及机械配置、主要工程施工方案和方法、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等自开工至竣工的全过程组织措施。

1.2.编制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相关工程图纸

3、基坑设计方案

4、选用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6)、《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9)、适用于本工程的国家其它现行规范、规程等。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内江市东兴区椑木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粗格栅-提升泵站基坑支护工程,基坑高21.55m,长18.85m,短边宽度4.8m,长边宽度10.10m,基坑平面呈“凸”字形,总长579米,依据《内江市东兴区椑木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场地无危及工程建设的重大不良地质作用,地层以填土、粉质粘土以及砂、泥岩组成,其中杂填土C=0kPa,φ=25°,粉质粘土(可塑状)C=28kPa,φ=15°,泥岩(中风化)C=120kPa,φ=33°,砂岩(中风化)C=430kPa,φ=38°,本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本工程均采用放坡护面方式支护。

2.2.基坑工程特点

1)、基坑开挖面积小,周边环境简单,无建(构)筑物,地下无需要保护的管线,但基坑开挖很深,施工工期短,施工工序复杂。

2)、由于场地内存在较厚的砂层,地下水丰富,给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带来很大难度,所以应有有效的支护开挖方案,保证支护开挖的安全。

第三章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3.1.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3.1.1.场地岩土条件

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岩土层按成因类型自上而下分别为耕(表)土、冲积层、残积层以及加里东期花岗岩。

3.1.2.水文地质情况

该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地下水水质在该环境中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场地内第2-4层中砂、2-9层中粗砂属强透水层,其他各岩土层均为弱透水层,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0.10~2.90m,平均1.37m。

3.2.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质量的好坏是整个工程能否顺利进行施工的关键,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后期工程的施工,同时会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及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基坑支护应慎重设计,应严格控制基坑的位移和沉降。

针对以上工程特点,本工程在制定基坑支护方案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①安全可靠性;②技术先进性、合理性;③施工可行性;④经济节约;⑤工期合理。

本基坑支护方案在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后,选用放坡开挖方案施工,分三层作业施工,边施工边降水,上面一层开挖后立即用砼封闭进行支护。

3.3.土钉墙支护概况

(1)、一层支护剖面:

开挖深度约6.35m,长×宽=63m×10.5m,支护形式采用土钉混凝土板墙,土钉为长1.5米的φ22(HRB400)钢筋制作,钢筋网为φ6@200。

布置四个抽水泵排水,两台360型挖掘机施工,所挖土方转运至坡顶8米以外,采用明挖放坡护面方式开挖,放坡系数为1:

1.5。

(2)、二层支护剖面:

开挖深度约6.35~12.7m,长×宽=13.50m×4.8m,支护形式采用土钉混凝土板墙,土钉为长1.5米的φ22(HRB400)钢筋制作,钢筋网为φ6@200。

布置四个抽水泵排水,两台360型挖掘机施工,所挖土方转运至坡顶8米以外,采用明挖放坡护面方式开挖,放坡系数为1:

1.25。

(3)、三层支护剖面:

开挖深度约12.7~21.6m,长×宽=13.50m×4.8m,支护形式采用土钉加M30砂浆封闭,土钉为长1.5米的φ22(HRB400)钢筋制作。

布置四个抽水泵排水,两台360型挖掘机施工,所挖土方转运至坡顶8米以外,采用明挖放坡护面方式开挖,放坡系数为1:

0.2。

基坑支护断面图附后。

3.4.施工方法

(1)、土钉墙施工方法

基坑开挖后人工修整坡面喷射60mm厚C20细石混凝土,施工土钉采用人工造孔、插筋、注浆来设置。

一层支护断面采用三排植入土钉,土钉杆体钢筋采用HRB400直径22mm钢筋;二层支护断面采用四排植入土钉,土钉杆体钢筋采用HRB400直径22mm钢筋;孔体直径50mm,注浆材料采用M30水泥浆,并掺加早强剂;上下左右间距都为2m。

注浆采用二次加压注浆工艺,注浆压力0.35-0.5Mpa,以提高土钉抗力。

(2)、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方法

钢筋网采用HRB300直径为6mm的@200*200方格网状辅设,铁丝绑扎,加强交叉拉筋采用HRB400直径14mm,同时与土钉钢筋点焊牢固。

喷射面层为60mm厚,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

3.5.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

(1)、开挖修坡

土方施工前要将场内所有障碍物清理干净,特别需要了解地下部分的管网及人防工程等构筑物,要注意与有关部门联系妥善处理。

在施工区域内设置临时排水沟,在基坑四周砌筑防水堤坝,搭投临时用电设施。

土方开挖前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宽度,按放线分块、分层挖土,根据土质和水文情况,进行开挖。

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反铲挖土机开挖,自卸汽车运土。

开挖时挖至距设计基底上预留300mm,人工修挖成型。

由于本工程的特殊情况,大部分基坑业主已经开挖至距设计基底400mm左右标高,需要进行开挖的主要是基坑周边未挖到设计要求位置的土方。

因此土方开挖时,必须由技术人员指挥进行开挖,及时开挖,及时进行支护施工。

开挖到位后进行支护,支护完后,再进行下层开挖与支护。

挖土过程中应有测量员及时将标高引测至基坑壁上,并随时检测,避免超挖。

未开挖至设计标高位置的土钉支护的土方应分层分段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一般为2.0m,每段长度20m。

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且不宜少于3天,方可开挖下层土方。

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作业时,用仪器控制,严禁边坡出现超挖,基坑的边坡留100~150mm用人工进行清坡,以保证边坡平整并符合设计规定的坡度。

支护分层开挖深度和施工的作业顺序应保证及时设置土钉和喷射细石混凝土。

开挖过程中如遇到土质有异常,与原设计文件不同时,应及时报告,由专业人员确认是否进行设计变更。

开挖过程中经常检查基坑的几何尺寸。

在挖土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挖土,并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后,方能继续挖土。

(2)、架体搭设

根据现场建设单位土方开挖情况及设计土钉分布情况需搭设施工用脚手架。

脚手架采用Φ48×3.5mm普通脚手架钢管搭设,脚手架钢管密度为1.2m×1.2m×1.8m(间距×排距×步距),临空侧一排设剪刀撑,每4跨设置一道斜撑。

脚手架紧靠基坑坡面,并与坡面有效连接。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在施工部位满铺脚手板形成操作平台,脚手板须与架体用铁丝绑扎牢固,平台四周设置安全可靠的防护栏杆,并挂安全网、设置爬梯。

脚手架座落在坚实的基底平坦坚硬的土质上,底部垫上厚度大于5mm厚木板,脚手架要求扣件可靠,螺丝紧固,宽度满足施工需要。

(3)初喷混凝土

①.喷射混凝土前对机械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清理受喷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可在坡壁上打入垂直短钢筋作为厚度标志。

②.第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应在3cm左右。

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混合料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随拌随用。

③.喷混凝土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段片之间,层与层之间做成45度角的斜面,以保证细石混凝土前后搭接牢固,并凝结成整体。

喷射混凝土应斜交搭接,搭接长度一般为喷射厚度的2倍以上。

④.喷射混凝土时,喷头处的工作风压保持在0.1MPa左右,喷头与受喷面保持垂直,并保持0.6~1.0m的距离;喷射手应控制好水灰比,喷头应均匀缓慢移动,保持喷射混凝土表面平整,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⑤.喷射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应及时浇水养护,保持其表面湿润。

(4)成孔

①.土钉成孔前,应按设计要求定出成孔位置并作出标记和编号。

过程中遇有障碍物需调整孔位时,应由设计出变更通知。

孔位偏差为100mm。

②.土钉成孔采用洛阳铲,铲进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磨损情况,防止成孔直径达不到设计要求。

成孔直径50mm。

成孔与水平面夹角为15°,成孔后清孔检查。

③.成孔过程中应做好成孔记录,按土钉编号逐一记载取出的土体特征、成孔质量等。

应将取出的土体与初步设计时所认定的加以对比,有偏差时应及时反馈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修改土钉的设计参数,出设计变更通知。

④.对孔中出现的局部渗水塌孔或掉落松土应立即处理,成孔后及时安设土钉钢筋并注浆。

(5)安土钉、注浆、端头连接

①.土钉钢筋按设计要求HRB400螺纹钢直径22mm,置入孔中前,应先设置定位对中支架,保证钢筋处于钻孔的中心部位,支架的构造不得妨碍注浆时浆液的自由流动。

支架钢筋两端与土钉钢筋焊接牢固。

②.注浆

土钉钢筋置入孔中后,可采用压力注浆,压力注浆采用二次注浆法:

注浆导管应先插至孔距底100mm处,并在孔口设置止浆塞和排气孔,以0.35~0.5Mpa注浆,同时将导管以匀速缓慢撤出,导管的出浆口应始终处于孔中浆体的表面以下,保证孔中气体能全部冒出,注满后保持压力2-5分钟。

向孔内注入浆体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每次向孔内注浆时,预先计算所需的浆体体积并根据注浆泵的冲程数计算应向孔内注入的浆体体积,以确认实际注浆量超过成孔的容积。

注浆材料选用水泥42.5,净浆的水灰比按0.45-0.55,外加剂的品种和参量由实验确定,注浆体加膨胀剂和早强剂。

水泥净浆拌合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合的水泥净浆在初凝前用完。

注浆前将孔内残留或松动的杂土清除干净,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输送管。

③.端头连接

土钉钢筋端部采用弯折与面层内的加强筋及钢筋网连接,其相互之间可靠焊牢。

(6)铺设钢筋网

①.钢筋网应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钢筋网应延伸至地表面,并伸出顶边坡线2m,并打入长2000mm的HRB400螺纹钢直径16mm间距1500的钢筋进行固定。

②.网格允许偏差为±10mm。

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30倍钢筋间距。

(7)复喷混凝土面层

①.喷混凝土面层在经验收确认钢筋网敷设、连接均符合要求后,进行喷混凝土面层。

②.土钉墙喷面层为6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为保证厚度,在边璧面上打入钢筋标志。

③.喷混凝土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段内喷射顺序自下而上,段片之间,层与层之间做成45度角的斜面,保证细石混凝土前后搭接牢固,并凝结成整体。

④.喷射混凝土时,喷头与受喷面保持垂直,并保持0.6~1.0m的距离;射流方向垂直指向喷射面,在钢筋部位,应先喷填钢筋后方,再喷填钢筋前方,防止钢筋背面出现空隙。

喷射手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喷射混凝土表面平整,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⑤.喷射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及时浇水养护,保持其表面湿润。

(8)地表排水、基坑排水系统施工

①.基坑坡顶采用C20混凝土封闭,并且里高外低,便于水流流到就近的排水沟。

②.为了排除积聚在基坑内的渗水和雨水,基坑底部四周沿基坑边方向,设置0.3m*0.4m的排水沟,坡度3‰,排水沟每隔10m设置一个1m*1m*1m集水坑,集水后泵送出施工现场。

排水沟及集水坑采用C25素混凝土浇筑以防止渗漏,坑中积水及时泵送出施工现场。

3)土钉墙面层设置PVC泄水孔,孔径100mm,间距2m,梅花形布置,伸入墙内500,外包反滤布泄水孔向外坡度5%;最下排排水孔距坡脚500mm,遇有坡面出水点加密泄水孔,间距为2m,梅花形布置。

3.6.检查验收

①.施工前应做土钉抗拔承载力试验(与设计方共同确定),满足设计要求方可大面积施工。

②.土钉灌浆强度检验用的试块每30根土钉不应少于一组,每组试块不少于6个。

③.土钉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同一条件下,试验数量不宜小于土钉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④.墙面厚度采用钻孔检测,每100平米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少于3点。

⑤.喷射混凝土强度可用边长100mm立方试块测定,制作试块时将试模底面贴紧边壁,从侧向喷入混凝土,每批留取3组试块(每组3块)。

3.7排水、防水措施

1).排水措施

基坑底部沿基坑边方向,设置0.3m*0.4m的排水沟,坡度3‰,排水沟每隔10m设置一个1m*1m*1m集水坑,集水后泵送出施工现场。

基顶排水采用0.3m*0.4m的排水沟将雨水引向就近的市政雨水污水管道

2).土钉墙防水措施

①.土钉墙设置泄水孔,泄水孔孔径100mm,仰角5°,间排距为2.0*2.0m,最下排排水孔距坡脚500mm,遇有坡面出水点应加密泄水孔。

②.施工前应对边坡外2.0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地面裂缝进行调查,并进行灌浆或采用沥青防水涂料进行封闭。

③.调查该范围内的下水道、排水沟槽等的渗水漏水情况,发现有渗水漏水的下水道、排水沟槽应进行封闭处理。

④.做好坡顶坡底的排水工作,坡顶地表水倒流到就近的市政雨水污水水管道。

第四章基坑施工测量及监测方案

4.1.施工测量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工程采用智能电子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及钢尺等测量器仪,本工程所用测量工具必须经过法定计量单位检验校准。

熟悉和了解甲方在施工现场提供的水准点和坐标点,并根据建筑总平面图进行复测,确保工程坐标的准确性。

对施测用辅助工具如木桩和铁锤等应做好准备。

1)、建筑物定位放线

(1)、轴线控制网的设置。

依据工程建筑总平面图确定建筑物横竖控制轴线,其控制桩应尽量远离基坑边,以免基坑上部发生位移产生偏差,这样也为后续结构施工提供准确的轴线控制桩,基坑开挖定位测量放线在确认无误后申报监理单位验线,并申请规划勘测部门验线。

合格后方可进行基坑土方开挖。

(2)、控制网轴线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依据《工程测量规程》执行。

为了给后续结构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对本工程基坑土方开挖放线必须严格要求。

轴线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将不超过±12",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15000。

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本工程将使用日本索佳SET2001智能电子全站仪,其测角精度为:

2";边长精度为:

2+2D。

测量时,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并严格按规程中的水平角观测和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进行。

2)、施工高程控制

(1)、水准点引测:

根据规划勘测部门设置的水准点引测现场施工用水准点,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的方法布设现场施工用水准点。

现场水准点布置数量不少于三个,以便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

(2)、施工中标高控制:

场内设置的水准网控制点,在间隔一定的时间需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检核,对检测的数据应认真计算,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施工中标高控制方法:

根据现场水准网控制点,采用高精度的水准仪在基坑四周布置标高传递基准点,以此点控制基坑的开挖标高。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在基坑壁上每4m设置一个控制标高。

基底标高的控制:

为了保证不超挖,在距基底设计标高1m处测一标高,并抄出标高水平线,以此标高线来控制挖土深度。

4.2.基坑施工监测

为了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按计划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使周围已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地下管线等不受损伤、少受干扰,必须对基坑工程全过程进行系统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掌握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移、沉降、受力水平及周围建筑物的动态(沉降或倾斜),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做到信息指导施工,对可能出现的工程隐患及时预报以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4.2.1.监测内容

基坑施工监测包括周边环境监测、支护结构监测、土体变形监测,槽底回弹监测,以及包括周边建筑物、重要道路及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监测。

本工程基坑监测内容如下:

①.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②.基坑沉降监测;

③.基坑水位监测

4.2.2.观测方法

1)、沉降观测

采用精密的水准仪进行量测。

主要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点直接设置在被观测对象(本基坑设置在压顶梁和坡顶土体上)的特征点上,并在远离基坑或稳定的位置设置基准点。

观测点应布置在具有特征点的地方。

2)、水平位移观测

采用精密电子经纬仪进行量测。

采用轴线投影法在两个稳定的基准点之间连线为基准线,量测差值和累计位移量。

观测点直接布置在支护桩顶、土坡坡顶。

3)、水位观测:

周坑周边设水位观测井进行水位观测。

4)、肉眼巡检

由于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施工条件的改变、基坑边堆载的变化、施工用水不适当排放、管道渗露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还有工程隐患如地面裂缝、支护结构的失稳、临近建筑物裂缝等都可在巡检工作中及时发现,因此巡检是十分重要和很有必要的,应由有经验的工程师按期进行巡检,巡检工作应列入观测计划,按期进行,并保持记录。

5、观测精度

沉降观测中,水准仪i角≤±10″,每测站基辅读数高差≤0.3mm,水准路线闭合差≤±0.3(n)1/2。

4.2.3、观测点设置

1)、测距点在距基坑20~30米相对稳定地方(如基坑四周的原有建筑物)沿基坑边线延长方向设置,共设置3个,并用水泥桩固定;

2)、搅拌桩水平位移观测点在桩顶上适当上布设,测点间距10~15米,点位用水泥钉固定;

3)、土体沉降观测标志在基坑内侧沿基坑高度5~6米分层设置,水平间距10~15米,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对周边建筑的观测应设在建筑物的特征点上,如角部等。

4)、设两个水位观测井,在基坑顶外侧布置。

4.2.4、观测频度及成果分析

1)、观测频度

(1)、采用方向法进行观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观测,到基坑回填为止结束,土方开挖期间、降水期间和特殊天气后,要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其它可每周观测2~3次,并做好记录;

(2)、设专人并使用水准仪及经纬仪进行观测变形情况,记录要准确工整严禁涂改,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定期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变形情况;

(3)、如地面变形产生裂缝时,增设观测点,随时观测裂缝的变化。

2)、成果分析

(1)、分阶段每隔5天进行观测成果汇总,并绘制沉降(S)---时间(T)关系曲线图、沉降(S)---水平位移(L)---距离(H)关系展开曲线图和水位变化图;

(2)、对绘制图形及观测结果集中进行讨论,分析变形是否过大及是否趋于稳定,并和甲方共同确定是否需进行采取补救措施。

第五章土方开挖及基坑降水方案

5.1.施工准备

5.1.1、人员准备,成立施工组。

5.1.2、材料准备,按施工图纸所需材料按施工进度计划调入施工现场。

5.1.3、施工机具准备,按施工组织方案所需机械按施工进度组织调配施工所需机具。

5.1.4、施工现场准备,按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现场放样和施工平面布置图放样,根据放样情况提交业主需拆迁树木及征地、借地范围。

由工程部和业务部负责协调拆迁、征地事宜。

5.1.5、技术准备,施工前需编制施工方案并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5.2.土方开挖准备工作

5.2.1、土方工程是影响工期的主线,各分项工程都要围绕这一主线组织施工。

要抓好土方开挖的连续突击作业,同时采用分区、分层、分步交叉流水作业。

严格按照设计的分层开挖深度进行,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保持土方施工进度。

5.2.1、根据本工程特点,本工程配置2台大斗反铲挖土机,配备15~25t自卸汽车。

分区、分步施工。

分区施工一是便于施工的流水作业,基坑内侧距边坡8~10m范围内为土钉施工作业区,8~10m以外中心区为大面积挖土区。

二是便于发挥机械性能,创造多机作业立体工作面。

5.2.3、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土方运距,合理配置挖土机械及运输车辆。

5.2.4、确定卸土场位置及行走路线。

本工程周边有很多空地,可作为临时卸土场,预留回填基坑用,一部分运出。

5.2.5、为结构基础施工阶段预留一定宽度的工作面:

承台边距离基坑底边线800mm。

5.2.6、现场专门成立土方运输调度指挥中心。

5.2.7、土方施工在符合内江市有关施工时间限制和环保规定的前提下,保证土方连续施工。

5.2.8、根据施工图放出包含作业面的工作范围,请业主协调工作面范围内征地、借地事宜,并且协调施工用水、电借用事宜。

布置施工临时工棚、仓库及材料堆放地,泥土运输通道。

5.3.土方开挖施工

1)各道工序严格按进度部位要求完工,及早为下一步腾出工作面。

基坑中部为大面积土方开挖区。

在开挖深度内,分层、分步布置挖土机械,挖土机上下、左右齐头并进,为保持多机作业工作面,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采用白天运输为辅、夜间运输为主的方法,以保持持续高产。

2)本工程由于施工工序多,多道工序要同时施工,都需要土方施工配合,因此施工关键是土方运输;根据土方挖运量,合理安排车辆,合理布置现场道路和出入口,做到四通八达,合理规划卸土场地,优化运土路线,安排好作业时间,做好车辆分流,减少道路拥挤。

3)土方挖运分层标高根据各工序施工要求合理安排。

在预应力锚索的工作区内,应分层分段开挖,每层挖至相应锚索下30cm~50cm处,以利于锚索施工;为保证开挖安全应分段开挖:

每段开挖长度约30m。

4)土方收尾坡道处土方的施工:

采用长臂挖土机配合人工进行施工。

5.4.基坑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1)合理选择基坑土方开挖程序。

考虑合适的机械开挖范围和标高,合理安排开挖程序。

2)搞好挖土的组织管理与调度。

挖土为多机作业连动化施工,应做好每一环节的组织管理和调度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挥调度系统,按挖土进度要求均衡地进行施工。

机械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要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卸土到指定地点。

3)做好机械的表面清洁和运输道路的清理工作,以提高挖土和运输效率。

4)由于地基土质要求比较严格,当基坑土方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后,应及时清底,由设计地质勘探部门、建设监理部门共同进行鉴定、验槽,校核工程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的要求是否相符,有无破坏原状土体结构的拢动现象,经检查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同时注意加强基坑土的保护,减少暴露时间,防止地基浸泡,使地基失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造成基础结构裂缝,影响工程质量。

基坑验槽后,应及时浇好垫层封闭基坑,当基坑底不能很快浇筑混凝土垫层时,应预留100~150㎜厚的土层暂不挖去,以保证基底层不被破坏,待垫层施工时,再挖到设计基底标高。

5)为确保大开挖后的边坡的稳定,不受雨水冲刷,减少水渗入土体,可铺设塑料薄膜保护,坡顶外1m挖排水沟或筑挡水土堤,坑内需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水泵抽除积水。

6)开挖施工时,应保护井点、支护结构等不受碰撞或损坏。

防止因挖土过快,高差过大,使工程桩受侧压力而倾斜。

同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定期进行复测检查。

7)应分层开挖,以防开挖面的坡度过陡,引起土体位移现象出现。

基坑开挖过程中,随着土的挖除,下层土因逐渐卸载而有可能回弹,如搁置时间过长,回弹愈加显著。

基坑开挖完毕,应尽快浇筑垫层、施工基础和主体结构,逐步利用地下结构的重量来代替被挖去土体的重量,以减少或消除回弹影响。

8)基础结构完成后,应及时在基础和坑壁之间进行回填,回填土一般用先期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