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催告合同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991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除催告合同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除催告合同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除催告合同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除催告合同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除催告合同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除催告合同法.docx

《解除催告合同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除催告合同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除催告合同法.docx

解除催告合同法

解除催告合同法

  篇一:

合同解除法律规定

  合同解除法律规定

  一、合同的法定解除

  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此即毁约,包括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

作为合同解除条件,它一是要求债务人有过错,二是拒绝行为无合法理由,三是有履行能力。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此即债务人迟延履行。

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中非属特别重要时,即使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后履行,也不致使合同目的落空。

在此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当事人立即解除合同,而应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履行催告,给予一定的履行宽限期。

债务人在该履行宽限期届满时仍未履行的,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对某些合同而言,履行期限至为重要,如债务人不按期履行,合同目的即不能实现,于此情形,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

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也应如此。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合同协议解除

  协议解除采取合同(即解除协议)方式,因此应具备合同的有效要件,即:

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强行法规范和社会公共利益;采取适当的形式。

  三、违约行为

  1、迟延履行

  迟延履行,是指债务人能够履行、但在履行期限届满时却未履行债务的现象。

  ⑴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上不特别重要时,即使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届满后履行,也不至于使合同目的落空。

在这种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债权人立即解除合同,而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履行催告,给他规定一个宽限期。

债务人在该宽限期届满时仍未履行的,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4条第

  3款)。

  ⑵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内容上特别重要,债务人不于此期内履行,就达不到合同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未在履行期限内履行的,债权人可以不经催告而径直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4条第4款)。

  2、拒绝履行

  拒绝履行,又称毁约,是指债务人能够履行却无正当理由地对债权人表示不履行。

包括明示和默示。

它作为合同解除的条件,一是要求债务人有过错,二是拒绝行为违法,三是有履行能力。

  债务人拒绝履行,债权人可否不经催告而径直解除合同,理论界意见不一致。

《合同法》第94条第2款不要求债权人为履行催告,可径直解除合同。

  3、不完全履行

  不完全履行,是指债务人虽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了履行,但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

不完全履行可分为量的不完全履行和质的不完全履行。

债务人提供标的物的数量有所短缺的,属于量的不完全履行。

它可以由债务人补充履行,使之符合合同目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债务人不进行补充履行,或者补充履行也不能达到合同目的,债权人就有权解除合同。

  债务人提供的标的物在品种、规格、型号等质量方面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或者标的物有隐蔽缺陷;或者提供的劳务达不到合同规定的水平等,都属于质的不完全履行。

在此场合,应多给债务人一定的宽限期,使之消除缺陷或另行给付。

如果在此期限内未能消除缺陷或另行给付,解除权产生,债权人可解除合同。

《合同法》

  第94条第4款关于“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可以解除合同的规定,可解释为是对不完全履行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作为解除条件的承认。

  4、债务人的过错

  不可抗力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合同不能履行,为合同解除的条件,债务人的过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亦应如此。

《合同法》第94条

  第4款关于“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规定包含了这一解除条件。

  篇二:

无催告情形下合同解除权的消灭

  无催告情形下合同解除权的消灭

  李先波;易纯洁

  【摘要】约定解除作为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解除方式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但是,在约定解除的方式中,在双方当事人没有约定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且相对人没有催告的情形下,其解除权人的解除权于何时消灭,我国《合同法》并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应该根据解除权人的意思表示和行为以及具体案件中解除权人享有解除权的合理期限来认定其解除权是否消灭。

  【关键词】约定解除权;解除权消灭;默示放弃

  【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95条规定:

“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该规定表明:

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有解除权行使期限的,解除权人应当在此相应的期限内行使;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行使期限的,则解除权人应该在相对人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内行使。

然而,在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合同解除权行使期限且相对人又没有催告的情况下,其解除权人的解除权于何时消灭,我国《合同法》却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我国《合同法》没有对所有类型的合同解除权统一规定一个法定行使期限,而且也没有将当事人约定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纳入合同主要条款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现实生活中因未约定合同解除权行使期限而产生的合同纠纷难以顺利解决。

  一、关于解除权行使期限的争论

  关于在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合同解除权行使期限且相对人又没有催告的情况下,其解除权人的解除权行使期限的问题,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主要有几种观点:

  1.解除权行使期限完全由解除权人自由选择,相对人行使异议权

  有学者认为,在双方没有约定合同解除权行使期限、且相对人没有催告的情形下,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完全由解除权人自由选择,对方享有对解除权的异议权。

亦即其解除权没有行使期限的限制,解除权人永远享有。

其理由是:

对方没有催告解除合同,表明其对解除事由存在疑虑或困惑,不想也不愿意解除合同。

这时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完全由解除权人自由选择,对方享有对解除权的异议权,使作为合同双方的当事人都享有决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权利和机会,并相互制约,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这也充分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涵盖、平衡各种价值冲突的宽松状态来平衡各种矛盾,不会损害社会整体利益,不会影响合同法的整体适用。

[1]

  笔者认为此种观点并不妥当,其理由如下:

  首先,此种观点不利于双方法律关系的稳定,违背我国合同法鼓励交易的原则。

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完全由解除权人自由选择,相对人的异议权则永远被动地受制于解除权人的解除权的行使与否,致使相对人实际上并没有享有决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权利和机会。

而且,我国《合同法》规定的解除权,显然是用来保护解除权人的合法利益,相对人若享有决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权利和机会并不符合《合同法》的立法宗旨。

况且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完全由解除权人自由选择,这样一种可以长期不确定的状态显然很不利于双方当事人法律关系的稳定,从而影响交易,违背我国合同法鼓励交易的原则及立法目的。

  其次,这种处理方式并不是合同自由原则的体现。

合同自由原则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完全的自由,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2]对于合同自由原则,尽管学者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其实质内容是合同的权利义务依当事人双方的自由意志协商一致产生。

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合同自由首先表现为当事人的合意具有法律的效力。

二是当事人享有订立合同的自由,包括自由决定是否缔约、与谁缔约、订立什么样的合同以及自由决定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权利。

其中变更和解除合同自由是指,当事人有权通过协商,在合同成立以后变更合同内容和解除合同。

[3]而解除权行使期限完全由解除权人自由选择,相对人享有异议权,显然不是指当事人通过自由协商来决定合同的有关事项,因此,这种处理方式并不是合同自由原则的恰当体现。

第三,此种处理方式将导致纠纷增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除权行使期限完全由解除权人自由选择,相对人在此基础上享有异议权,这种处理方式将会导致解除权人怠于行使合同解除权或出现其他不合理的行使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引起相对人的异议,于是引起诉讼,请求司法裁判,此时又回到了司法实务中法官如何把握和处理的问题,并未将问题予以根本解决。

  由上观之,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完全由解除权人自由选择,相对人享有异议权,即其解除权没有行使期限的限制的观点,并不妥当。

  2.解除权行使期限类推适用《解释》第15条的规定

  有学者提出,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15条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解除期限作出明确规定后,确定其他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行使期限且无催告情形的合同解除权存续的合理期限,应类推适用《解释》第15条第2款的规定,即类推适用一年的解除权行使期限,其解除权于解除权发生之日一年内消灭。

《解释》第15条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

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应当在解除权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

(1)将解除权的除斥期间定为一年,与撤销权等形成权的除斥期间相同,符合相似的事物相同处理的理念。

(2)允许解除权人在过长的期限内解除合同,动辄废止既有的合同关系

  且恢复原状,则破坏现存的法律秩序。

(3)有一年的时间来权衡利弊,决定解除合同与否,应该说短不算短。

[4]

  此种观点亦有失偏颇,理由如下:

  首先,从《解释》本身来看,该《解释》的适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适用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其他的房屋买卖合同或其他类型的合同纠纷都不能随便使用该《解释》。

其次,在法理上,为了保证法律的权威性、确定性及预见性,不能随便类推适用。

在法理上,类推适用本身就具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

所谓类推适用是指,执法、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对在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的,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比照适用最相类似的法律条文进行处理。

[5]类推适用在本质上是以类比推理为逻辑基础的法律适用过程。

与演绎推理(关于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和归纳推理(构成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相比较,类比推理是从一种特殊到另一种特殊的推理。

[6]基于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过程,因此,对于类推适用,需要法官在具体案件中具体深入地分析,看能否适用,而不得不问具体情况概括适用。

虽然类推适用不失为一种弥补法律漏洞的方法,但它是超越法律规定文义范围的造法。

为了保证法律的权威性、确定性及预见性,不能随便类推适用法律。

[7]

  再次,将未约定行使期限的约定解除权的除斥期间都类推规定为一年,不符合私法自治和合理原则。

我国法定解除权的除斥期间具体为一年,是因为享有法定解除权的情形,法律都已具体规定。

在立法时,法律对那些情形都已经予以考虑,根据合理原则,那些情形下的法定解除权除斥期间为一年科学合理。

在一年的期间内,权利人有足够合理的时间来权衡利弊,决定解除合同与否。

而法定解除情形以外的,便属于约定解除的范畴,属于私法自治的领域。

对于约定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缔约的具体情况来自由约定,只要双方当事人出于自愿、觉得合理即可。

这是私法自治和合理原则在合同法领域的充分体现。

所以,在约定解除没有约定解除权的行使期限的情形下,一律适用类推一年的除斥期间并不合理,而应当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判定无催告情形下合同约定解除权消灭的依据

  我们认为,在当事人双方没有约定合同解除权行使期限且相对人没有催告的情况下,应该根据解除权人的意思表示和行为来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