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961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课文告诉我们: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X在此整理了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教案,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讨论法、朗读指导法。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最大的书都有哪些?

  但是大自然中还有比它更大的书?

到底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读故事〈最大的书〉

  二、初读识字。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

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

如:

“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

“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喜欢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因为他懂的东西多。

(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

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

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

“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

“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

“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

还可以引导学生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

建议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

指导应以示范为主,不妨多示范几次,让学生反复观察由“竖”到“撇”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反复练习,感悟由“竖”到“撇”的自然过渡。

  第二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看一看这世界上最大的书。

板书课题。

上节课中,小朋友们解决了一个问题“书”,为什么加引号呢?

还记得吗?

谁能再说说理由。

小朋友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样的?

可以做什么?

我们这节课呀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读中学。

  

(1)自由读。

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的地质方面的知识。

你想知道他问些什么,学到些什么吗?

请赶快读一读。

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和叔叔的对话。

  

(2)伙伴对读。

找自己的伙伴读一读“川川”和“叔叔”的对话,想想,你学么了什么?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

说给大家听一听。

  3.演中悟。

  

(1)四人小组合作演一演。

  角色选定。

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熟悉人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

爸爸在文中一句话都没说,你能设计出爸爸的动作神态吗?

合作演一演。

  

(2)集体评一评。

哪个角色演得好?

为什么?

  4.猜中想。

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说说你的根据。

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

你想学他吗?

  三、积累运用

  1.词语开花。

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

你会填吗?

学生自主填好后,可以开展组词游戏。

如:

宝石--石头  化石--石英高山--山岭  大山--山川大地--地球  土地--地图

  四、实践活动

  1、交流自已找的有关岩石的资料。

  2、课文中的学习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

“真没想到!

”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

课外读一读一类的书籍,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教案2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以“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主题来整合教材,学生在见识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变幻的自然现象之后,又带着他们去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文章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小品文,以地质队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贯穿全文,语言简洁,描绘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爱思考、爱探索的孩子——川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岩、册、厚”等生字。

图文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雨痕、波痕、矿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反问句的用法。

  3、感受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文本的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地质的图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大家手中都有一本语文书,书里有些什么?

(文字、图画)我们读着这样的文字,看着这样的图画,能学到什么呢?

(知识、本领)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21课,来读一本特别的书。

然后板书课题“最大的‘书’”。

  二、检查预习,读文学字。

  1、课题质疑:

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呢?

  “岩”是本课需要会写的生字,老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导“岩”的写法。

请同学们看这个“岩”字,猜一猜它的意思吗?

(汉字多有趣呀,根据字的意思造出了这个字,看着这个字就能猜出它的意思。

  2、认读词语

  “地质勘探队员煤炭 矿物 宝藏”

  地质勘探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地质勘探队员的任务就是翻山越岭,到处寻找可以那些有开采价值的矿,比如煤矿,铁矿,金矿等宝藏然后报告给国家的地质部门,再由国家组织进行开采。

中国有一个最著名的地质学家叫李四光,就是他在不断寻找中发现了黑龙江的大庆油田,从此结束了中国只能从外国购买石油的历史,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读完词语后出示含有“煤炭”和“宝藏”的句子检查朗读:

  “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3、检查朗读

  三、读好对话,体会表达

  1、第一组对话,明白是“什么书”:

  学生分角色朗读川川和叔叔的第一组对话,重点指导朗读叔叔说的这句话:

  (出示句子)“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让学生读后回答:

这句话中,叔叔把岩石比喻成了什么?

知道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再出示把问号改成句号的陈述句:

“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和原句比较读。

句子的语气是肯定的,但是句子末尾却用的是问号,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反问句。

引导孩子们在比较重揣摩、练读。

  这句话中有两个生字。

(册、厚)出示“册”字,先让学生拼一拼,读一读,再回忆一下,在哪见过它。

试着给他找找朋友。

画册,相册。

接着指导书写“册”字,相机出示课件介绍:

在古代,还没有发明纸,所以古人就把字写在了一条一条的竹简上,然后用线穿起来,你看,“册”这个字多象呀!

要不然人家会说,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呢!

  学习“厚”字,理解厚厚的。

并拓展:

还可以说厚厚的什么?

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同时指导孩子们写好这个半包围的字。

强调这个字的笔顺,巩固竖撇的写法。

  2、第二组对话,了解“书的内容”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这组对话,体会人物的感情和语气。

尤其是勘探队员的这句话,让学生从句末的感叹号体会人物的自豪之情。

  “有。

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引导学生从“脚印、足迹”这组近义词中体会作者用词的不重复和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这句话中有“雨痕”“波痕”两个较为抽象的词语,可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怎么理解,然后出示逼真、形象的图片帮助孩子们理解,再进行拓展:

你能说出哪些类似的词语?

(如:

泪痕、伤痕,疤痕,车痕……)学生在这样的拓展中明白了痕就是事物留下的印迹。

  而后进行一个句式的转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岩石这本大“书”中的字就是(雨痕)(波痕)(矿物),画就是(树叶)(贝壳)(小鱼)(板书:

字画)

  3、第三组对话,研究“书的成因”

  (出示这段文字)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让学生找出这段文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如:

在很久很久以前、后来、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慢慢。

  抓住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试着读好这句话,在读中感受形成时间的漫长,想象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4、第四组对话,知道“书的作用”

  这里一方面指导学生抓住句中的感叹号读出人物的感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刨根问底”。

  川川为了弄清楚这本岩石书,向叔叔一个接一个一连提了六个问题,想要把问题都弄懂,这就叫刨根问底。

还可以怎么说?

打破沙锅问到底。

  对于这里生字“刨”,适时进行一个识字小归类,看到“刨”字,老师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一首识字儿歌“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

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

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

”那么看到“刨”字,也接着给儿歌编一句,“有刀把土刨”刨土,刨坑。

这样随文识字有机地理解了“刨”的音形义。

  文中最后川川的一句话:

“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让学生“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在猜想中也能体会川川对这本大“书”的浓厚,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其实,在大自然中,不仅岩石是一本书,还有什么也是藏着奥秘的书呢?

接着再引发学生横向思考,日月星辰,风云雷电,花鸟虫鱼就是一本本神奇、有趣的书!

大自然就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第二课时

  写字指导,完成基础训练。

↓下页更多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