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958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_精品文档.doc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_精品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_精品文档.doc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四川省南充高中(637000)韩永强

论文摘要:

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

在全国开展起来。

然而,数学课程改革是涉及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

目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以高中数学试验教材为载体已在全国十一个省市试用。

按照国家教育部计划,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在2010年在全国实施。

对比新旧教材有几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

数学、课程、教材

一、新教材新理念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目前,中小学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2002年核准编写教材118套(小学55套、初中63套),其中20个学科47套(小学18套、初中29套)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2001年9月进入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

预计2003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数将达到同年级学生的35%左右。

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全国推广阶段,起始年级使用新课程的学生数将达到65%至70%左右。

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

这次课程改革规模之大、进展之快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改革,不仅引起教育界而且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以数学学科为例,对比新旧教材,不难发现新教材带来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体现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功能:

从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

 新教材的理念之一: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形成。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作人。

更多地体现了人文精神和数学的文化价值。

而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传承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

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感受。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

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这样,教学活动就由单向传输变成了双向互动。

这种变革不是形式上的改变,也不是随心所欲的改变,而是存在深刻的内在动因。

首先,在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知识是无穷无尽、永远也学不完的,怎么学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不用说不能较为完整地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就是这一学科的主要知识也学不完。

教师讲授的只能是本学科最基本、最关键的知识,是打牢基础、以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知识。

单向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

其次,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变得日益重要。

不仅要学到东西,而且要了解怎样去学,如何才能学得到。

知识是一层不变的,而方法是炅活的,学会了方法,才懂得怎样去学,怎样掌握新的知识,面对知识和信息日新月异的增加和变化,才不会束手无策。

学生的头脑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中心,他应该懂得知识和信息怎样归类,怎样取舍,怎样加工整合生成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再者,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而是在原有思维逻辑、认识水平上的激活和重构,并渗透着他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他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的影响。

相比之下,传统的教材观对这些因素重视不够,新教材在知识的陈述、尤其是问题的设计和讨论中,充分考虑到接受者的反应、贯穿着情感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这种新的理念学习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

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

"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师要真正理解: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再者,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

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教学模式应是:

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2)教学模式:

由封闭式到开放式

既然不再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而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起到的是一种媒介的作用,那么教师就不必把教材看成是神圣的、不能质疑的,必须不折不扣地照此执教。

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学生是中心,学生的学是主要矛盾,一切围绕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

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教科书也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活动和作业。

但是这一切并不是要你全部掌握和使用,只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去选择。

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这些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这些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以前的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较少,只要求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

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发展的共性,而对学生的差异性关注不够。

追求标准化和“一刀切”,不顾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的学习需求而提供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学,在统一的时间里讲授相同的内容,教师在授课时也追求标准化答案,课后布置的也是一样的作业。

这种“千人一面”的课程与教学尽管保证了教育质量发展的平衡性,也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但过于注重学生共性的发展却有悖于人的发展的特点。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因此学生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如果只强调人的共性的一面而忽视了个性生长,往往会影响人的和谐发展。

而新教材为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其选文不再是封闭性的,不论是以主题设计还是以单元设计,都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

课文后的问题和课后作业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减少了明显的暗示性的、提示型的问题,答案非惟一性,甚至是不确定的,只是提供广泛的背景素材和知识,提供解决问题种种途径的可能性,这样做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而不是已经暗示或提供了明确答案,只是让学生复述或依既定的思路思考,求得一致的答案。

如数学教材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其实设计这些问题目的不在于得到何种既定答案,而在于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可能一百个学生会有一百种发现,有的对有的错,有的有道理有的无道理,但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如果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

  要适应新教材教学的需要,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得更新。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组成。

  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

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在线化前沿结构。

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

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

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分自己的实践知识。

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

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3)学习方式:

以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主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同样,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人格、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很重要。

在传统的学习观中,这个问题长期被忽视,虽然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指出并提出许多措施,但是由于既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四五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

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这方面的教训很多,甚至发生了许多悲剧,其根源在哪里?

除了品德教育、人格修养的因素之外,与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不无关系。

  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这些品质在教材中并没有明显要求,在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是一种隐性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

  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为什么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师讲课,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各不同,就是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观点的差别。

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

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基本上是以问题为主,以学生独立或合作研究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学校的探究性学习或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