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误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937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写作的误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文写作的误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文写作的误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文写作的误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文写作的误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文写作的误区.docx

《公文写作的误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的误区.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文写作的误区.docx

公文写作的误区

公文写作的误区

作者:

德布

单位:

**************

【摘要】在党政机关公文写作中,一些作者经常会陷入文字运用中的误区和语言表达的误区,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不恰当的使用关联词语、不正确的使用一些相近词汇、错误的使用标点符号、不清楚阿拉伯数字与汉字的混合使用方式、年月日落款的不规范使用以及在书面语中滥用方言、滥用口语、滥用俗语俚语、滥用外来语、滥用缩略语、误用文言文。

这些误区严重的影响了公文的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的形象。

造成这些误区的主要原因是:

一些作者由于没有弄清楚公文的写作特点、文学功底不够扎实、急于求成没有对词句反复推敲,还有一些作者受到平时语言环境和口语的影响,在书面语中滥用口语,更有部分作者在写作时刻意的追求华美、韵味,使得公文失去了其简朴、庄重的特点。

本文对当前公文写作中的种种误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剖析,提出克服语病,写好公文应“多阅读、多研究,勤查阅、勤记录,实事求是,反复推敲、认真修改”,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公文的作用。

【关键词】公文写作误区原因改进办法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这使得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行政的制约性、明确的时效性,在文字上,要求其严谨、准确;在语言运用上要求其庄重、调理清晰、简明并且平实。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些作者在日常写作中,不够细致。

还有些作者没有掌握公文语音的特点和要求,在公文写作中陷入了误区。

一、公文写作中的误区

常见的误区主要是文字运用中的误区和语言表述中的误区。

(一)文字运用中的误区

1.错误的使用关联词语

主要有关联词语的残缺、误用、滥用、搭配不当和关联词语的错位。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和语法关系,使语意表达得严密而有条理,错误的使用关联词语,严重的影响了公文写作的准确性。

例如:

①虽然我们的工作还赶不上先进单位,我们还是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干出好成绩来。

②我们在各项工作中,首先要有勤奋苦干的精神,然后要有科学运用的头脑,发扬科学工作的精神。

③尽管任务多么艰巨,我们也要按时完成。

④不管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们也要按时完成。

⑤会时,作报告的人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简洁、内容生动、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听报告的人也要自觉遵守会场纪律,不要闹闹哄哄、进进出出。

例句①中的第二分句前应填上“但”或者“但是”,与第一分句中的“虽然”构成转折关系。

例句②中第一分句与第二、三分句之间不是承接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因此应该把“首先……然后……”改为“既……又……”。

例句③和例句④属于关联词语的搭配错误用法,关联词语在日常使用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搭配方式,如“尽管……但是……”、“如果……就……”、……等等,这两个句子中的管理词语搭配错误,使得句子的意思令人费解。

将③、④中的关联词语对调,改为:

“不管任务多么艰巨,我们也要按时完成。

尽管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们也要按时完成。

”这样句子就通畅了。

例句⑤中后面的分句和前面的分句并不是一个主语,所以“一方面”应该放在“作报告的人”前。

2.一些词语的错误使用

常见的使用错误的词语有“做与作”、“需要与须要”、“必须、应当与必需”、“涉及与涉及到”。

3.一些符号的使用误区

在这里我只谈谈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一些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平时写作中的那些错误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如:

逗号,分号,句号的使用方法,我个人认为属于写作中的常识问题。

在公文中较为常见的不恰当的标点符号用法主要有:

3.1.书名号使用中的误区

某某某镇接到一份文件,题目是《转发〈关于转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的决定》的通知〉的通知》。

一般情况下,书名号在套用的时候,我们只使用两层,像上例的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当作者遇到类似《关于转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的决定》的通知》这类文件的时候,很容易写成《转发〈关于转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的决定〉的通知〉的通知》。

因此建议在实际的使用中,应当尽量避免三层或更多层的引号、书名号的用法,层次多了,读者不容易分清楚。

3.2.用日月简称给事件命名的误区

用汉字书写的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日月简称,为了避免月份与日期的混淆不清,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当用间隔号将表示月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以避免歧义。

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

例如:

“一·二八”“一二·九”“九一八”。

一般情况下只需要给日月的简称加引号即可,如:

“一二·九”运动。

如果是为了突出和强调事件,也可以都加上,如:

“一二·九运动”。

还有部分事件因知名度较高,日月简称就不需要加引号了,例如:

“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中的数字不用加引号。

日月简称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与汉字不同的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需要在用间隔号将日月分开。

例如:

“9·11”“3·15”。

这种用法不适用于传统节日。

4.阿拉伯数字与汉字的混合使用中的误区

我发现在各单位的公文中,经常有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不规范的使用情况。

例如:

将“2012年”写成“一二年”或“12年”。

年份一般是不用缩写的。

具体的数字用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已经做了详细的规定。

这里我将常出现的几处误区简单的举例指出:

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例:

8736.80㎞(8736.80千米)600g(600克)100㎏~150㎏(100千克~150千克)12.5㎡(12.5平方米)外形尺寸是400㎜*200㎜*300㎜(400毫米*200毫米*300毫米)34℃~39℃(34摄氏度~39摄氏度)。

非物理量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

21.35元,45.6万元,48岁,11个月,1480人,4.6万册,600幅,550名。

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使得局部与整体上的一致。

例1:

一个人、三本书、四种产品、六条意见、读了十遍、五个百分点;例2:

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16人。

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作为特例可以同时使用“亿、万”作单位。

例:

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0亿817万5288人;1990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368万2501人。

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例:

二三米,一两个小时,三五天,三四个月,十三四吨。

时、分、秒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表示。

例如:

3点37分、14点40分28秒。

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用冒号分隔时、分、秒。

运用这一格式时须注意采用24小时计时制,例如:

04:

00、15:

40。

其中的冒号要规范书写,不能标在中间,要标在下方。

5.年月日落款的不规范使用

这条本应该归属上文第三条的,但是我发现,上至国家各部委下至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文不规范的年月日的落款已普遍使用。

比如:

像“二0一三年*月*日”或“二〇一三年*月*日”这样的落款,还有将“零”用英文字母“O”表示的。

这样的落款随处可见。

“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属于汉字的数字写法,而“0123456789”这是阿拉伯的数字写法,“OPQRST”这是大写的英文字母的写法。

“二0一三年*月*日”和“二〇一三年*月*日”这样的落款错在将数字与汉字、英文字母与汉字混淆使用。

至于“〇”这个字在字典中是可以查到的,因为在手写中,这个字容易和“0”和“O”混淆,所以不常用。

在如今电脑普及的时代,“〇”这个字可以不可以使用,需要有关部门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提到,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统一。

重排古籍、出版文学书刊等,仍依照传统体例。

那就是说一般使用正确的年月日落款应是:

“2013年*月*日”的。

但为了使公文显的庄重,数字运用上的统一,也可以用汉字表示,那也只能是用“二零一三年*月*日”的写法,但“二0一三年”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混用或者“二O一二年”汉字和英文字母混用的写法是肯定不能算对的。

之所以将落款单独的从数字和汉字的混合使用中拿出来谈,是因为公文的写作更应该注重细节,规范使用汉字。

从细节着手,从点滴做起。

(二)语言表述中的误区

公文语言,有其独特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循规蹈矩的语言。

在词汇上,公文语言严格遵照其词典意义;在造句上,公文语言严格遵循语法规则;在修辞上,公文语言只适当运用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反诘等常规修辞格,而对夸张、通感、暗示等可使事物有较大变形的或曲折达意的修辞格一般不用。

在公文写作中,每一种体式在写作中都有固定的套路,一些固定的模式化语句和语词经常被沿用的现象比较常见,可以说公文的体式就是模式化的,沿用这些固定模式化的语句,方便、简洁、有效。

如“来函收悉”、“敬请批复”等惯用语,从古至今一直沿用。

但有些作者在写作时故意标新立异,反而使得公文不伦不类。

1.公文中口语化倾向

从古至今,书面是公文的唯一形式,不仅当时是“明文”规定,“明令”执行的,事后还要归入档案,以备查考。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也是公文风格庄重典雅的因素之一。

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结果,相比之下,书面语系统、规整、精密,含义明确,文理通顺,口语就显得零乱、驳杂、粗疏,含义模糊,甚至有的文理不通。

公文中口语化倾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滥用方言。

如鄂尔多斯地区有把“别人”写成“人家”。

例⑥:

靠南边的三栋楼把后面的楼房倚的,阳婆照不到了。

滥用口语。

例⑦:

“今年的错误要纠正,去年的也不要放过。

今后不论超产奖还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个奖那个奖,统统都得在利润中支付。

滥用俗语俚语。

例⑧:

有一份批复,文中肯定下级机关增设便民信箱举措时,竟借用这句电影台词:

“高,实在是高”。

滥用外来语。

对一些已通用的外来语,如拖拉机、俱乐部、爱滋病等当然可以适当使用,而对未经规范化处理的外来语,还有网络上流行的一些语言,如“的哥”、“灌水”等词语,原则上不能搬上公文。

这些词语,不仅与公文语言规范庄重不符,而且与明晰、朴实的要求相悖。

滥用缩略语。

对一些尚未约定俗成的缩略语,在公文写作中应慎用,避免发生歧义。

如:

在一份函中写着商购“黄白芝麻”品种,这里是指黄色和白色的两种芝麻,还是指黄白相间的一种芝麻,只有发函者知道了。

类似这样的缩略或简称,原则上应先用全称或作补充说明;而在规范性公文写作中,一般不宜使用。

2.误用文言文

如:

鉴于土地已被强占,多次交涉没有结果。

我部张副部长亲自莅临开工典礼,表示祝贺。

前程如何,令人担忧。

“鉴于”是说觉察到,考虑到,常常用于因果复句的前一分句,这里没有因果关系,不应使用“鉴于”;“莅临”表示来临,用于所尊敬的人(贵宾、领导),是从接受的角度说的,这里表示发出动作,使用“莅临”显然不够妥当。

“前程”是指前面的路程,比喻未来在功业上的成就。

大多用于积极意义,例如:

远大前程、美好前程等等。

这里是说将来可能出现很糟的情况,使用“前程”就很不恰当。

二、公文写作产生误区的原因

(一)文字运用误区产生的原因

1.不注意炼词炼意,缺乏过硬的文字功夫

1.1.不明词义内涵

如:

上文提到的“做与作”、“需要与须要”、“必须、应当与必需”、“涉及与涉及到”这四组常用错的词语,是典型的不明词义内涵造成。

“做”和“作”在有些意义上是相通的,按照使用习惯有所分工,在汉字中,“作”字出现很早,“做”字出现较晚,开始凡写“做”的地方都可写“作”,现在已有分工,不能混用。

习惯上,制作或活动涉及的对象是具体的,一般用“做”;抽象一点的或书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