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专题五 大国崛起 谁主沉浮强国之路和大国关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9363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专题五 大国崛起 谁主沉浮强国之路和大国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专题五 大国崛起 谁主沉浮强国之路和大国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专题五 大国崛起 谁主沉浮强国之路和大国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专题五 大国崛起 谁主沉浮强国之路和大国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专题五 大国崛起 谁主沉浮强国之路和大国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专题五 大国崛起 谁主沉浮强国之路和大国关系.docx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专题五 大国崛起 谁主沉浮强国之路和大国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专题五 大国崛起 谁主沉浮强国之路和大国关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专题五 大国崛起 谁主沉浮强国之路和大国关系.docx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专题五大国崛起谁主沉浮强国之路和大国关系

专题五 大国崛起 谁主沉浮——英、美、日、

德、俄、法等国的强国之路和大国关系

一、选择题

1.(2019河南信阳二模)英国传统的服饰颜色有特殊的象征含义,从蓝色到土褐色就如同从蓝天到褐土一样,代表社会地位等级的高低变化。

但到了17世纪末期和18世纪,普通大众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色彩艳丽、图案漂亮的服饰,从色彩上挑战了服饰的等级制度。

导致相关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 

B.殖民地棉花的大量输入

C.纺织技术的提升

D.拿破仑帝国的扩张

2.(2019河南焦作二模)“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法革命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B.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相同

C.法国大革命与英国革命在取得成功之后确立了同样的政体

D.美国独立战争直接受到法国大革命的鼓舞

3.(2019河南濮阳二模)“基于战后美国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的思想,美国统治集团决定以美援作为主要手段,达到其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4.(2018河南洛阳二模)“某国靠一点一点的改革改造了一个传统的政治体系,使传统的外壳装进了全新的政治内容。

民主政治可以在完全古老的形式中产生,而且成为整个西方民主制的母体,这可以说是某国最令人吃惊的创造,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材料中的某国是(  )

A.古希腊B.英国

C.美国D.法国

5.(2018河南开封二模)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几乎已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受谴责的。

英国人形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

A.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掌握海上霸权

B.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C.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6.(2018河南开封二模)日本出版的《如果日本同美国发生战争》一书指出,“日本帝国也只有当它的根延伸到大陆上的时候才能够继续生存和生长,它离开了大陆就必然会死亡。

可是美国却残忍地企图砍掉这些根,并企图取代日本,在东亚大陆上推行自己的帝国主义”。

这些言论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出现的(  )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

C.珍珠港事件D.雅尔塔会议

7.(2018河南洛阳二模)“为了对付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在当时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建议下,吸收了计划经济思维,决心用计划经济手段治理当时的经济,以便让经济尽快走出大危机阴影。

”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  )

A.其特点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C.加强了联邦政府干预的力量

D.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

8.(2019福建中考)《权利法案》是“英国宪政”中的奠基性文件。

它确立的原则是 (  )

A.君权神授B.王权独尊

C.议会至上D.民主共和

9.(2019四川南充中考)关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D.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制度

10.(2019福建中考)法国大革命后初期,代表贵族身份的华丽衣着被凸显共和理念的服饰取代。

这说明当时法国 (  )

A.人人平等得以实现B.封建等级制受到冲击

C.贵族特权得到维护D.拿破仑帝国日渐衰弱

11.(2019江苏南京中考)“1774年,殖民地代表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地人民决心为民族独立、自由,与英国决一死战”。

领导人民赢得“独立、自由”的是(  )

A.伏尔泰B.乔治·华盛顿

C.拿破仑·波拿巴D.卡斯特罗

12.(2018湖北黄冈中考)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

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

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

A.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C.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13.近现代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变化过程。

对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美日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遭受美国侵略后,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B.日本为打破华盛顿体系,偷袭美国珍珠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迅速崛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加紧对日本进行技术输出

14.(2017山东东营中考)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对此次危机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导致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B.激化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

C.是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干预经济政策的结果

D.从美国开始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5.(2017江苏无锡中考)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

“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

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

”信中“此次军事行动”是指(  )

A.敦刻尔克撤退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中途岛海战

D.诺曼底登陆

16.(2017山东东营中考)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  )

A.美苏两极对峙

B.殖民体系瓦解

C.欧洲国家联合

D.世界格局多极化

二、非选择题

17.(2018河南焦作二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世纪,奥斯曼、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统治危机。

奥斯曼、俄罗斯和中国保守的统治者大体上支持エ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而在日本,改革者实施了更彻底的改革计划。

——杰里·本特利

  材料二 明治维新后:

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

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法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

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

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

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导致俄国、日本进行改革的共同外部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认为日本的改革“更彻底”?

(3分)

 

(2)据材料二,你认为日本的工业化有哪些特点?

(2分)

 

(3)材料中日本的改革顺应了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发展的哪一潮流?

(1分)

 

18.(2018河南开封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

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

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被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材料三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

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

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2)材料三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反映20世纪两国的“仇”“和”的事例各一个。

(3分)

 

(3)综合以上材料,回答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1分)

 

答案精解精析

专题五 大国崛起 谁主沉浮——英、美、日、

德、俄、法等国的强国之路和大国关系

一、选择题

1.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服饰消费成为个人的自由选择,A项符合题意。

2.A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都是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即英法革命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故A符合题意。

3.B 据题干可知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美国采取经济的手段,达到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故B正确。

4.B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渐进式的过程,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采取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方式,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靠一点一点的改革”使传统的外壳装进了全新的政治内容,据此可以判断某国是英国。

故选B。

5.D 依据材料可知材料主张自由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急需开辟国外市场,所以英国人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受谴责的。

英国人形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故选D。

6.B 据材料可知,美国和日本在争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的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故选B。

7.C 依据材料“为了对付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吸收了计划经济思维,决心用计划经济手段治理当时的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了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故C符合题意。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指苏联模式,A错误;只要有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B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D错误。

8.C 本题考查《权利法案》及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

英国以《权利法案》为基础,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故C项符合题意。

《权利法案》否定了君权神授和王权独尊,排除A、B两项。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而非民主共和制,排除D项。

9.A 本题考查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比较。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A符合题意。

彼得一世改革没有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废除农奴制,也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制度,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及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法国大革命前,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经过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得到传播,封建等级制受到冲击。

材料信息中服饰的变化折射出封建等级制受到冲击,故B项符合题意。

人人平等得以实现和贵族特权得到维护说法错误,排除A、C两项。

拿破仑帝国日渐衰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B项。

11.B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775年开始的美国独立战争。

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胜利,人民赢得“独立、自由”,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故选B。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代表;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20世纪50年代,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使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故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12.D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与20世纪20年代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相吻合,故D项符合题意。

A项中“严重依赖外资”与史实不符;B、C两项观点从材料中的信息无法体现出来。

13.A 图1反映的是1853年美国侵略日本的黑船事件,它打开了日本的大门,使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图2反映的是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决定学习西方,派参观团赴欧美学习,并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C、D三项与图片传达的信息无关,故选A项。

14.C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引起政治动荡,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故A、B、D认识正确,排除。

本题选C。

15.D 据材料中“1944年”“盟军”“海岸登陆”并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此次军事行动是诺曼底登陆。

答案为D。

16.A “修建柏林墙”“北约”“古巴导弹危机”都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表现,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 

(1)外部因素:

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和冲击。

(1分)理由: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直接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工厂;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有限的宪政统治。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2)特点:

政府主导和推进;向西方学习;将国营企业转给私人资本家。

(2分)

(3)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符合题意即可,1分)

18.答案 

(1)核心是美国和苏联。

(1分)变化:

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

(1分)

(2)德国、法国。

(1分)仇:

一战前,法国和德国分属不同的军事政治集团,进行军备竞赛。

一战中,法德交战。

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严惩德国。

二战中德国占领法国。

(答对其中一条皆可。

1分)和:

都是欧共体(或欧盟)的成员国,共同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1分)

(3)国家利益。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