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阶段检测卷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620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阶段检测卷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阶段检测卷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阶段检测卷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阶段检测卷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阶段检测卷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阶段检测卷四.docx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阶段检测卷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阶段检测卷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阶段检测卷四.docx

初中三年中考两年模拟历史专题阶段检测卷四

阶段检测卷(四)

[模块四 世界历史(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5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7山东青岛中考)学会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与“南美的解放者”这一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人物是(  )

A.章西女王B.罗伯斯庇尔

C.玻利瓦尔D.拿破仑

2.(2018广东中考)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后,没有遇到俄国贵族的强烈抵抗,也没有发生内战,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就能完成。

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  )

A.贵族与农奴矛盾未激化B.贵族对农奴处境的同情

C.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D.贵族力量弱小无力对抗

3.(2018四川成都中考)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

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废除农奴制

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B

中国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日本明治维新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D

美国南北战争

实现了美国的独立

4.(2017河南平顶山三模)“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下表列出了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其中结论和史实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猖獗

B

杜鲁门主义提出

美苏“冷战”开始

C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

5.(2017河南洛阳一模)赵英在《技术演进与全球化》中指出: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

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材料认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A.大量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建立

B.经济军事强国的引领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认可

6.(2017湖北黄冈中考)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通过国家大力兴建铁路,发展国家的邮政和电讯事业,建立官营企业;此外,还通过明治政府力量,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

这样,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代化。

这些表明日本(  )

A.利用国家力量实现近代化

B.利用民间资本实现近代化

C.利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

D.利用外国资本实现近代化

7.(2017河南三门峡三模)“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新航路开辟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D.三角贸易

8.(2018河南信阳二模)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  )

A.拿破仑B.亚历山大二世

C.列夫·托尔斯泰D.梵高

9.(2018云南中考)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卷入大战

10.(2017河南南阳三模)会议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

美国坚持要求解决国际联盟问题;英国提出先解决德国、土耳其殖民地的瓜分问题,法国则要求先制裁战争的罪魁祸首,肢解德国。

据此可知,该会议是(  )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11.(2018四川成都中考)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

下列属于评述的是(  )

A.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B.新经济政策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C.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D.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2.(2017河南南阳三模)列宁指出:

“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

”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D.重点发展重工业

13.(2018河南信阳二模)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这次全面干预的背景是(  )

A.一战后凡尔赛体系激化了战胜国和德国的矛盾

B.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百废待兴

C.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D.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14.(2017河南南阳一模)罗斯福坦言: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没有对资本主义做任何调整

B.只维护资产阶级私人利益

C.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D.与法西斯专制实质相同

15.(2018广东中考)读下表,表格中二战的进程表明(  )

时间

概况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A.各国开展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B.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C.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D.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6.(2017重庆中考A卷)《新全球史》说:

“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

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

”它表明(  )

A.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

B.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

C.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

D.冷战目的是遏制苏联

17.(2018河南许昌一模)《美国的梦想》中说:

“马歇尔计划:

一箭双雕。

”这里的“双雕”是指(  )

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B.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C.控制欧洲、遏制苏联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18.(2017湖北黄冈中考)1949年4月,英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随着欧洲经济高速发展,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宣布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12国成立欧洲联盟;随着世界经济和英国自身的发展,2016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

这些表明,影响英国决策的决定因素是(  )

A.外国影响B.民族矛盾C.意识形态D.国家利益

19.(2018四川成都中考)数据图表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示意图。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增长较快

B.英美法三国经济持续走下坡路

C.美国逐步失去了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

D.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20.(2017贵州贵阳中考)2017年5月26日,以“数据创造价值,创新驱动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启幕,吸引了20余国家的5.1万名官员、专家、业界精英参与。

这体现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

A.信息化和全球化B.电气化和全球化

C.智能化和模拟化D.区域化和集团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30分)

本卷共5小题。

21.(2018河南平顶山一模)2018年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和中国戊戌变法120周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

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

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

——摘编自《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维新变法运动应运而生又昙花一现。

学者做了以下分析:

康有为等维新派从理想出发,把官制改革和人事变革当做变法中首先的突破口。

废八股,“触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之忌”,等于断送了知识分子及现职官吏子弟的前程;裁撤冗员,将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官位,十数名巡抚丢失宝座……

  材料三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

……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摘编自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

主线是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19世纪下半期日本改革的相关内容,指出日本人是如何“眼观八方”的。

这次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3分)

 

(2)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的改革都以政治领域为突破口。

日本政治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据材料二分析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遭到强烈的抵制和反对。

(2分)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

(1分)

 

22.(2017河南安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

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

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英国殖民者对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高压政策。

双方矛盾越来越尖锐。

  材料二 1944年6月6日凌晨,法国诺曼底附近的英吉利海峡突然万船齐发、万炮齐鸣,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向德军发动了猛烈攻击。

盟军很快突破了德军的顽强抵抗,登上欧洲大陆,盟军势如破竹,一个个被法西斯占领的欧洲国家得到解放。

  材料三 据报道,2017年1月26日出访美国的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费城对在那里参加会议的美国国会共和党人发表讲话,并回顾了“缔造了现代世界”的英美关系历史。

她强调,英美的特殊关系可以使两国领导人坦率商讨相关议题。

“英美干预主权国家并试图按照自己形象改造世界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1)据材料一,简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美英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分析此事件对二战局势的影响。

(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美英“缔造了现代世界”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试举一“英美干预主权国家”的例子。

(2分)

 

(4)以上问题和材料信息说明了什么?

(1分)

 

23.回看历史,昭示未来。

历史最终证明,冷战没有真正的赢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如下表

北约和华约建立

组织

成立时间

性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

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

1955年

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师大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下)

材料三 核武器具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

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编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

(1分)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

(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

(1分)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

(1分)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什么教训?

(1分)

 

24.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伦斯基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倒台了,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

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

——据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推翻

临时政府经过的通告(1917年11月7日)

(1)指出材料一中“政权”的名称,(1分)该新政权建立后“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1分)

 

  材料二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

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

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据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实行的政策是什么。

(1分)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2分)

 

25.(2018河南信阳二模)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5分)

 

答案精解精析

第Ⅰ卷

1.C 玻利瓦尔因领导南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而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故答案为C。

2.C 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理解。

俄国农奴制改革维护了俄国贵族的利益,是对农民的双重敲诈与掠夺,所以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的抵抗,故C项正确。

3.C 解答此类试题宜用排除法。

俄国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因此A项错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B项错误;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美国的独立,因此D项错误。

本题选C项。

4.A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美国总统宣布“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

故选A。

5.C 根据题干中“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推动力是科技的进步。

故本题选C。

6.A 根据“通过国家大力兴建铁路,发展国家的邮政和电讯事业”“通过明治政府力量,把官营企业转让给……大资本家”等,可知日本是利用国家的力量,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代化,故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利用民间资本、外国资本,故B、D两项错误;此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尚未出现,故C项错误。

7.C 根据题干中“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故选C。

8.C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描绘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故选C。

9.D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项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排除A项;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排除B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交战双方近百万人损失,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排除C项。

10.A 根据题干中“战胜国”“美国”“英国”“法国”“国际联盟”“肢解德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是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是一战后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所召开的以惩治德国等战败国,瓜分其殖民地为目的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故选A。

11.B 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即史实陈述,A、C、D三项都属于史实陈述;而B项是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属于史实评述,符合题意。

因此B项正确。

12.B 由题干中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列宁”,可知该政策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故选B。

13.C 依据材料可知“新”指的是罗斯福新政,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为应付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了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因此,这次全面干预的背景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4.C 根据题干中“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选C。

15.D 解读表中事件,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到苏德战争爆发、美国参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故D项符合题意。

16.C 由关键信息“联盟也解体了”“冷战”,即可判断出是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走向敌对,并逐渐形成以美、苏为首的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极格局形成。

故选C。

17.C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故选C。

18.D 注意关键信息“决定因素”。

1949年处于冷战时期,为了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抗衡,维护国家和平与安全,英国加入北约;联合后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随着欧洲经济的高速发展,1973年英国主动申请加入欧共体;随着世界经济和英国自身的发展,2016年英国决定脱欧。

故D项正确。

外国影响、意识形态是影响英国决策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故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矛盾,故B项错误。

19.A 这一时期,日本和联邦德国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因此A项正确。

示意图只能表明英美法经济增长较慢,不能说明三国经济持续走下坡路,B项说法错误;美国经济虽然增长较慢,但是其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D两项错误。

20.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故正确答案选择A。

第Ⅱ卷

21.答案 

(1)眼观八方:

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发展近代教育;(或建立君主立宪制)等。

(政治、经济、文化任答两方面即可,2分)

影响:

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1分)

(2)目标: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发展资本主义。

(1分)

原因:

改革措施损害了旧官僚的利益;改革力量相对不足。

(言之有理即可,1分)

(3)共同原因:

都面临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受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影响;等。

(言之有理即可,1分)

22.答案 

(1)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殖民者对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高压政策。

(1分)

(2)诺曼底登陆;(1分)联盟的关系;(1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

(1分)

(3)形成了冷战格局(或两极格局)。

(1分)朝鲜战争、海湾战争、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任举一例即可,1分)

(4)美英关系对世界影响深远。

(1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 

(1)变化:

从合作到对抗。

(1分)

(2)新发展:

走向全面对抗。

(1分)

标志:

两极格局。

(1分)

(3)原因:

核武器的巨大毁灭性;核力量的均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等。

(任答一点即可,1分)

影响:

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1分)

(4)说明: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未能达到其目的。

(1分)

教训:

大国相争两败俱伤;大国之间应增强互信控制危机;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来处理国际事务。

(任答一点即可,1分)

24.答案 

(1)名称:

工农苏维埃政府(或“苏俄”)。

(1分)

措施: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1分)

(2)政策:

新经济政策。

(1分)

重大意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使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每点1分。

任答两点2分)

25.答案 参考例文: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在农村实行农业税,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实行包产到户,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联产承包政策的实行。

在背景上,前者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农民不满,后者是由于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内容上,二者都在公有制度基础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影响上,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者的实质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