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第三章 物流系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9165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第三章 物流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流管理》第三章 物流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物流管理》第三章 物流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物流管理》第三章 物流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物流管理》第三章 物流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第三章 物流系统.docx

《《物流管理》第三章 物流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第三章 物流系统.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管理》第三章 物流系统.docx

《物流管理》第三章物流系统

《物流管理》第三章物流系统

3.1物流系统

3.1.1什么是系统

让我们在考虑物流系统化问题之前,首先谈谈什么是系统?

所谓系统是指"为达成某种共同的目的、若干构成要素相互有机地结合成的复合体"。

它具以下特点:

(1)各个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目的。

(2)在系统中通常有多种要素存在。

(3)各要素之间,互相关联。

作者认为系统是"为有效地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机制",也就是为了达成某一目的,把人力、物力、金钱、信息等资源作为指令输入(Input)使它产生某种结果(output)的功能。

因此,物流系统可以认为是"有效达成物流目的的机制"。

作者认为物流的目的是"追求以低物流成本向顾客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机制。

3.1.2物流系统化的目的

物流系统的目的在于以Speed(速度)、Safety(可靠)、Low(低费用)的3S1L原则,即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

3.1.2.1物流系统化的目的

(1)按交货期将所订货物适时而准确地交给用户。

(2)尽可能地减少用户所需的订货断档。

(3)适当配置物流据点,提高配送效率,维持适当的库存量。

(4)提高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效率,实现省力化、合理化。

(5)保证订货、出货、配送的信息畅通无阻。

(6)使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3.1.2.2密西根大学的斯麦基教授倡导的物流系统的目的。

RightQuality(优良的质量)RightQuantity(合适的数量),RightTime(适当的时间),RightPlace(恰当的场所),RightImpression(良好的印象)RightPrice(适宜的价格),RightCommodity(适宜的商品)。

3.2物流系统的组成

物流系统由"物流作业系统"和支持物流系统的信息流动系统,即"物流信息系统"两个分系统组成。

(1)物流作业系统。

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中使用种种先进技能和技术,并使生产据点、物流据点、输配送路线、运输手段等网络化,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

(2)物流信息系统。

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讯据点、通讯线路、通讯手段网络化,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

3.3"效益背反"问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物流的各项活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之间存在"效益背反"(Tradoff),所谓"效益背反"是指"对于同一资源(例如成本)的两个方面处于相互矛盾的关系之中,想要较多地达到其中一个方面的目的,必然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到部分损失"。

(1)减少库存据点并尽量减少库存,势必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必然增加运输次数。

简化包装,则包装强度降低,仓库里的货物就不能堆放过高,这就降低了保管效率。

而且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破损,以致搬运效率下降,破损率增多。

(2)将铁路运输改为航空运输,虽然运费增加了,而运输速度却大幅度提高了。

不但减少了各地物流据点的库存,还大量减少了仓储费用。

(3)由于各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因而就必须研究总体效益,使物流系统化。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物流系统是为达成物流目的的有效机制。

物流的各项活动如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都各自具有提高自身效率的机制,也就是具有运输系统、保管、系统、搬运系统、包装系统、流通加工系统等分系统。

因此,我们必须使各个系统以实现其最佳效益为目的。

这些系统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因而物流系统就是以成本为核心,按最低成本的要求,使整个物流系统化。

也就是说,物流系统就是要调整各个分系统这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使成本变为最小以追求和实现部门的最佳效益。

3.4如何推进物流的系统化

3.4.1物流系统是物流逻辑的产物

目的在于追求部门最佳效益,道理本来十分浅显,但由于认识不足就引起了许多问题。

前边我们谈到,物流系统是以尽可能低廉的价格,提供尽可能优良服务的机制。

这里,这种"尽可能优良的物流服务",正是物流系统化的前提条件。

即在物流服务水平决定之后,物流的方式也会随之改变。

因此,一个企业在决定所希望达到的物流服务水平之后,为此目的而进行的物流系统化必须在整个公司取得共识,因此物流系统化的关键是确定物流服务水平。

3.4.2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不仅物流各部门和各功能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之间也存在"效益背反"。

(1)一般来说,提高物流服务,物流成本即上升,成本与服务之间受"收获递减法则"的支配。

物流服务如处于低水平阶段,追加成本X,物流服务即可上升为Y;如处于高水平阶段,同样追加X,则服务水平只能上升至Y'。

(2)处于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时,成本增加而物流服务水平不能按比例地相应提高。

与处于竞争状态的其它企业相比,在处于相当高的服务水平的情况下,想要超过竞争对手,提出并维持更高的服务标准就需要有更多的投入,所以一个企业在作出这种决定时必须慎重。

众所周知,1965年--1974年,一般认为物流只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手段。

然而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人们在认识上发生了变化,作为经营管理一环的物流管理,必须首先设定作为物流目的的必要而充分的物流服务水平,然后再以较低的成本构筑物流系统进行运作。

美国市场权威P.科特勒提出"物流目的必须引进投入与产出的系统效率概念,才能得出较好的定义。

"决策层虽然可以提出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但这时必须认真考虑物流成本下降与物流服务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有下述四个方面:

(1)在物流服务不变的前提下考虑降低成本。

不改变物流服务水平,通过改变物流系统来降低物流成本,这是一种尽量降低成本来维持一定服务水平的办法,亦即追求效益的办法。

(2)为提高物流服务,不惜增加物流成本。

这是许多企业提高物流服务的作法,是企业在特定顾客或其特定商品面临竞争时,所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作法。

(3)积极的物流成本对策,即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水平。

在给定成本的条件下提高服务质量。

这是一种追求效益的办法,也是一种有效地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办法。

(4)用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

这是增加销售、增加效益,具有战略意义的办法。

以上办法,企业究竟如何选择,应通盘考虑下述各方面的情况后再作决定。

通盘考虑商品战略和地区销售战略;通盘考虑流通战略和竞争对手;通盘考虑物流成本、物流系统所处的环境,以及物流系统负责人所采用的方针等等。

3.5服务与成本的关系及实现物流服务水平的能力

(1)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方针、销售战略、生产战略、行业环境、商业范围、商品特性、流通渠道、竞争对手以及与全社会有关的环境保护、节能问题、劳动力状况等社会环境。

(2)企业还应从物流所处的环境,企业的物流观念以及物流与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的关系等等层面加以把握。

企业应清楚地了解物流体制,特别是物流部门的现状、物流据点(库存据点、配送据点)怎样运输,信息的情况如何等等。

(3)企业应明确物流在企业内所占的地位、作用以及经营决策层的方针。

为实现物流系统化,企业需要标准化、规模化、计划化、一体化、信息化、简单化,为彻底消除浪费,提高效率,特别要注意提高物流活动的软硬件两个方面的"标准化"程度,并使其呈螺旋形提高。

企业容易把物流系统化看成是物流专业人员参加的底层活动的物流改良运动,这其实是一种改良主义的观点,即IE观点、"工业工程"的观点。

为了实现物流系统化,应该从革新的角度建立一种有效的、理想的物流机制。

因此,为了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好的服务水平,应当完全推倒现有的运输、配送、保管、包装等作法,从零开始。

从这个意义来说,决策层对理想的物流系统形象的创造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管理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形象。

管理就是效益。

企业管理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管理的意义:

1,企业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

2,可以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3,可以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4,可以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

5,可以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

6,可以更好的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

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