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章分子和原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913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章分子和原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章分子和原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章分子和原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章分子和原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章分子和原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章分子和原子.docx

《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章分子和原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章分子和原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章分子和原子.docx

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章分子和原子

第二章分子和原子

第一节分子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分子的概念。

2.分子概念的应用。

3.混合物和纯净物。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2)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

2.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3.疑点:

(1)如何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何区别?

4.解决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配以演示实验、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同时结合学生回忆物质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燃烧的不同,讨论和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认识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牢固的认知基础和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理解分子概念的含义。

2.掌握分子概念的应用。

3.了解、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描述物质由分子等微粒构成,讨论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存在状态;第二部分是运用有关分子的知识,从微观组成方面去理解和区分混合构与纯净物,并建立“纯”与“不纯”的相对概念。

通篇文字通俗易懂并富有趣味性,再辅以实验及讲解、讨论、练习,极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以后的教学工作

做好准备,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前一章所学《空气氧》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晾晒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呢?

[实验]:

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及[实验2-1]碘的受热和冷却。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得出分子的概念。

[板书]:

一.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

1.概念: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师生活动]:

讨论并得出结论。

①“化学性质”不能扩展为性质,这里不包括物理性质。

②“一种”微粒不可理解为“唯一”的微粒,因为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们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如:

原子、离子等。

③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

[学生]:

阅读课文,观察图片分析,思考:

分子有哪些特征?

[板书]:

2.特征:

(1)分子很小,但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2)分于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学生讨论]:

水由冰→液态水→水蒸气的变化过程,理解分子的应用。

[板书]:

3.应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目的]: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用分子的观点以空气为例来讨论,形成和深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板书]: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划出两个概念。

[板书]:

混合物和纯净物比较表

混合物

纯净物

宏观

由多种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由同一种分子构成

性质

没有固定的成分,各组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具有固定的成分,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

[学生观察]:

阅读课本,进一步理解和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并填写二者的比较表。

(四)总结、扩展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也就是说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不只是一种,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种。

2.分子改变,化学性质改变,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分子不变,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变。

特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解体,形成新的分子,也就形成了新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也就没有新物质生成。

3.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习题第1、2、3题。

第二节原子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原子。

2.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3.相对原子质量。

二.重、难、疑点

1.重点、难点:

原子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2.疑点:

(1)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解决方法:

以讲解为主,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境。

利用实验,幻灯及比较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然地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与分子的比较、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的构成。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原子进行讨论,教材中首先安排了对“分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然后又对“原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最后讨论原子的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原子构成和原子量的认识只能是带来或多或少的机械记忆的成分,较深入的理解和较熟悉的运用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复习、巩固、加深、提高才能达到。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既然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很小的微粒,那么分子还能不能再分呢?

以下先看一个实验: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观看图2-5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讲解]:

氧化汞分子由更小的微粒构成,受热时这些微粒彼此分开,成为汞的微粒和氧的微粒,这种微粒叫原子。

[板书]:

一.原子

1.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学生活动]:

观察讨论氧化汞受热后发生的是什么类型反应?

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提问]:

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讲解]: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变成新的分子,而原子仍然是原来的原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但在其他变化中(如原子核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等)是由原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如氧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教师活动]:

对比分子的特征,引导学生归纳出原子的特征。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并找出原子的特征。

[板书]:

2.特征:

(1)原子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2)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3)原子间有一定间隔。

(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只是发生重新组合。

[巩固提问]:

(1)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解释:

水受冷结冰是什么变化?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什么变化?

(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氧气、氧化汞、二氧化碳的构成?

[学生活动]:

讨论并在教师引导总结下得出结论,填写“原子与分子比较”的表格。

[板书]:

3.填表:

原子和分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相似点

体积和质量很小,不断的运动,有一定的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的性质不同。

相异点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相互关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提问]: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

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教师活动]:

放映描述原子结构的录像片,挂出教材第二章表2—1几种原子构成的小黑板,说明几种常见原子的构成情况。

[学生活动]:

观看、思考并在头脑中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模型。

[教师讲解并板书]:

二.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质子: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居原子中心

原子

中子:

不带电

体积极小

核外电子: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围绕核做高速旋转。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教师设疑]:

原子那么小,有没有质量呢?

[学生活动]:

阅读第二章表2—2观察氢、碳、氧、铁四种原子的质量。

[敦师讲解]:

原子虽然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而且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

称量原子的质量若以千克作单位,无论书写、读数、记忆,使用起来都极不方便(正像以吨为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一样的不方便)。

现在国际上采用了一种记录原子质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相对原子质量”,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板书]:

三.相对原子质量

概念:

以一种碳原于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讲解]:

相对原子质量跟“原子质量”意义上不同,值也不同,但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成正比,即“原子质量大的,相对原子质量也大”,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间质量之比,它的国际单位是“一”,符号是“1”。

[教师活动]:

由此得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板书]:

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单位是“一”,符号是“1”,一般不写出)

1/12×一个C-12原子质量

[巩固提问]:

①磷的原子核里有15个质子,16个中子,它的原子核外有多少个电子?

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多少?

查一查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②硫的原子核里有16个质子,16个中子,它的原于核外有多少个电子?

硫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多少?

查一查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学生活动]:

通过查找,对比,找出规律。

[板书]:

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于数加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于数+中子数。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第二节最后一段,总结。

[总结板书]: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提问]:

③对比磷、硫原子构成,你有什么体会?

(提示:

两者原子核只差一个质子,核外只差一个电子,却构成了性质极不相同的物质。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板书]: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同类原子核电荷数相同,不同类原子,它们的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彼此不同。

(四)总结、扩展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于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2.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正负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与分子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最根本的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四.布置作业

1.教材第二章第二节习题1、2、3、4题。

2.补充练习:

已知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核外电子是17个。

请问:

它的原子核中应该有几个质子?

几个中子?

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元素。

2.元素符号。

3.单质和化合物。

4.氧化物。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2.难点:

原子与元素,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的区别的联系。

3.疑点:

(1)如何理解元素概念中“同一类原子”?

(2)怎样正确区分和运用原子与元素,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与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

4.解决方法:

讲练结合,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铺垫台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元素的含义。

2.了解并记住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3.理解单质和化台物的概念。

4.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二)整体感知

本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元素概念的形成‘第二部分是元素概念的应用,即从元素框念的含义上理解单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