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测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875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测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5章测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5章测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5章测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章测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章测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docx

《第5章测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测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章测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docx

第5章测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

第5章测评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 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明显,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较高。

北极苔原温度极低,其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热带雨林物种丰富,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高于北极苔原。

答案A

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

解析飞蛾扑火是通过光的作用,光属于物理信息。

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的作用,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答案A

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处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解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它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和化能自养生物,化能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等。

答案D

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农作物施农家肥既能使植物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又能避免施化肥导致土壤酸碱化

B.碳在生态系统中以CO2的形式在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C.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兔属于初级消费者,兔同化作用获取能量的一部分通过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

D.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力植树造林等能减缓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的发生,从而保护环境,实现绿色生活

解析给农作物施农家肥,肥料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释放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兔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同化的能量,应属于草同化的能量。

答案D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及其生态学原理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

B.分解者可以通过分解消费者的粪便,从而获得该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

解析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可被分解者获取,A项错误;消费者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不属于消费者的同化量,B项错误;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不能循环,C项错误;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D项正确。

答案D

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解析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

防治稻田害虫,能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但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项错误。

因人为作用,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演替速度及方向会有差异,C项正确。

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卷叶螟的数量下降,就会有更多的褐飞虱被拟水狼蛛捕食,D项正确。

答案B

7.

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循环

B.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到绿色植物上的光能

D.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螳螂中能量的25倍

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图中显示只有1条食物链:

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螳螂中能量的25倍。

答案D

8.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C

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A/E+F+G+H表示

D.桑树的总光合速率可以用B+C表示

解析B表示桑树的呼吸、C表示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表示蚕的呼吸、G表示流向分解者、H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

桑树的总光合速率是B+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A/E+F+G+H表示。

未被利用的能量是指既没有流向分解者也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用于呼吸的能量。

答案B

9.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

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能量流动是单向且逐级递减的,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项正确,B项错误。

“退耕还林、还草”体现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C项正确。

人类对物质的消耗标准要以不破坏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D项正确。

答案B

10.

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根据题图所示,甲与乙之间是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两者之间互相传递信息。

能量流动是甲→乙。

m时,对甲来说种群数量减少,因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A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既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解析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A项正确;物质可以在自然界和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能量由于捕食关系为单向流动,信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双向交流,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也可以是单向的,B、D两项正确;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C项错误。

答案C

12.

右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解析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正确。

土著鱼与鲈鱼的关系为捕食,B项错误。

鲈鱼的引入会导致土著鱼数量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项错误。

通过上面分析,浮游植物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D项错误。

答案A

13.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

A.1.875倍B.1.375倍

C.1.273倍D.0.575倍

解析设C的能量为x,则当食物比例为A∶B=1∶1时,消耗A的能量为x/2×10+x/2×10×10=55x,而当食物比例为A∶B=2∶1时,消耗A的能量为2x/3×10+x/3×10×10=40x,所以调整比例后生态系统承载C的数量为原来的55/40=1.375倍。

答案B

14.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

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

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

解析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A项正确。

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项错误。

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项正确。

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也含有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成分,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项正确。

答案B

15.下图甲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乙是人们绘制的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

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进行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农家肥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CO2和矿质元素提高了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因此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种内斗争最激烈,在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C

1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类型和去向示意图

A.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

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100%

C.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

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A项正确;a2+b2+c2+d2是消费者的同化量,a1+b1+c1+d1是生产者的同化量,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a2+b2+c2+d2)/(a1+b1+c1+d1)×100%,B项正确;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a2+b2+c2+d2)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C项正确;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D项错误。

答案D

17.下图中a、b、c、d表示不同的生物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高低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至d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 ②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至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③若M表示种群密度,a至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b的种内斗争最激烈 ④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至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a是最高营养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