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852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docx

《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docx

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

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试题(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0分)

1.(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3题)“中国”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司马光《赤壁之战》: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这里的“中国”泛指

A.京畿地区B.三秦地区

C.九州地区D.中原地区

【答案】D

【点拨】“中国”在古代的原意为中原地区,可直接得出答案。

【结束】

 

2.(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4题)郑成功治理台湾期间,为原住民的部落地名更名,如台南县的“湾里”改为“善化”。

当时出现的地名还有新化、仁德、归仁等,沿用至今。

该现象直接说明郑氏政权

A.奉明朝为正朔B.传播大陆农耕经验

C.深受西学影响D.以“儒”教化百姓

【答案】D

【点拨】“新化、仁德、归仁”等词,包含“仁”、“德”等思想,都是儒家思想。

【结束】

 

3.(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5题)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

“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

”这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C

【点拨】“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

”说明当时丝织业生产销往国外。

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故A选项“自然经济”排除;清政府在被迫打开国门前从未放弃过闭关锁国政策,故B排除;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必须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材料中未能反映,故D选项也不能选。

【结束】

 

4.(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6题)C.K.Yung著的《十九世纪中国民众运动的几种基本统计类型》中对晚清时期民变发生的统计(如图)。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引发清政府严重的统治危机

B.日本利用中国紧张的国内局势发动甲午战争

C.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D.近代中国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同步

【答案】A

【点拨】图中反映民变次数最多的时间段为1856年-1865年,恰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故选A。

【结束】

 

5.(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7题)1910年,在陆士谔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里,描述梦见上海浦东举办世博会的情形:

“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遂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

该作品

A.体现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潮B.与当时的“实业救国”思潮有关

C.展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是属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答案】B

【点拨】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如铁轨、电灯、电车,材料未反映民主共和思想,材料虽为梦中情形,却是写实,也不属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故排除A、C、D,只能选择B。

【结束】

 

6.(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8题)“介石先生慧鉴:

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

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

……毛泽东谨启。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的背景应该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坚持抵抗

    C.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B

【点拨】民国二十七年,即1938年,当时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坚持抵抗。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发生于1926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于1942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1937年。

【结束】

 

7.(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19题)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答案】C

【点拨】题目中的时间发生在1953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取代政协制度是在1954年,故A不能选;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后才有5个民族自治区,故B不可选;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确立时间为1956年,故D排除。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故选C。

【结束】

 

8.(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20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描述某个时期城市生活时写道:

“好莱坞的电影受到了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饰:

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服、解放服或叫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以来“西风东渐”的结果

B.建国初期社会物质财富较匮乏

C.单一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冷战”背景和国内政治的影响

【答案】D

【点拨】“好莱坞的电影受到了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都可说明当时亲近苏联而仇视西方的外交政策,故受“冷战”背景和国内政治的影响。

【结束】

 

9.(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21题)图8摄于1954年9月,刘少奇、毛泽东等接见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代表。

图9发表于1976年。

你推测图二与图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党内民主集中制不够完善B.“文革”中刘少奇不幸病故

C.对毛泽东个人崇拜达到高峰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

【答案】C

【点拨】

【结束】

 

10.(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22题)14世纪中期,一场可怕的瘟疫——黑死病在欧洲肆虐,短短的数年间,夺走了2500万条人命,约等于欧洲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人们发现笃信基督并没有使他们摆脱厄运。

相反,在亲眼目睹自己的妻儿,兄弟、姐妹、朋友接连去世的不幸事实之后,他们似乎突然顿悟:

天下根本没有什么神灵保佑,相信上帝不如相信自己。

不久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这说明

A.历史往往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

B.历史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干预呈现一定的无序性

C.偶然因素对历史起到了加速或者减缓的作用

D.偶然因素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答案】C

【点拨】

【结束】

 

11.(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23题)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评论:

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作用。

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是

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B.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宏观调控、微观自主”D.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答案】D

【点拨】

【结束】

 

12.(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24题)美国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提出,铲平世界的第一辆推土机是柏林围墙的倒塌和Windows3.0版的开启。

对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的趋势始于冷战格局的结束

B.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C.柏林墙倒塌消除了东西方之间的隔阂

D.Windows3.0填平了南北之间的鸿沟

【答案】B

【点拨】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0分)

13.(2010年5月福州市高三质检38题)(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公元前6世纪,梭伦立法中就明确规定,父亲有责任让其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否则,子女成年后有权不赡养父亲。

……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

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

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

文法学校主要教授读、写、算等知识,弦琴学校则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在古风时期,文法、音乐教育往往是在弦琴学校中结合进行的)。

这两类学校都是私立、收费的。

儿童上学、放学均有“教仆”陪同,以避免儿童接受街头的不良影响。

教仆大多为有一定知识的奴隶。

文法学校、弦琴学校的教师一般是有政治权利的自由民,也有一些是赎身的奴隶。

——摘自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材料二英国资本家的工厂里广泛使用童工,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

资产阶级为了缓和工人阶级的反抗,同时更是为了对工人阶级更好地、更直接地剥削,不得不作出让步,(英国政府)在“工厂法”中规定童工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义务教育,必须交上学证明才能进工厂参加工作。

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也称福斯特法案)更为明确地规定了国家继续拨款扶助教育,全国划分学区,学区内实施五至十二岁儿童的强迫教育,国民教育与宗教分离,承认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等,从而使教育国家化的制度最终形成。

——摘自王天一:

《外国教育史》

材料三

15世纪巴黎大学下设的四个系19世纪柏林工业大学下设的四个系

材料四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材一律禁用。

在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有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五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经过18个月的调查研究,于1983年4月提交了一份报告,为提高教育质量,要求进行一次全面的教育改革,重建教育体制,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全体学生的才能,帮助其从事终身的学习。

他们建议要重视“新基础科目”(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教学,提高教育标准和教育要求,增加学习时间,提高教师素质。

——摘自王天一:

《外国教育史》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教育对当时雅典社会产生的作用。

(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欧洲在教育方面发生的变化,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12分)

(3)结合材料四、五,分析南京临时政府和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的教育举措各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8分)

(4)综合上述,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7分)

【答案】

(1)信息:

梭伦改革重视儿童教育;古代雅典存在明显的男女社会差别;古代雅典教育以私立收费教育为主;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公元前6世纪雅典奴隶制盛行(存在自由民、奴隶的阶级差别),甚至连文教系统都使用奴隶。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作用:

提高了公民的文化素质,为雅典民主政治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分)

(2)变化:

义务教育得到普及;教育与宗教分离;教育国家化;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用,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前三点答出其中二点即可,最后一点必答,6分)

原因:

工业革命不断发展的需要;人民的斗争与工人运动的发展;政府法令的强制、政策上的扶植。

(6分)

(3)南京临时政府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国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小学不读儒家经书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民主共和的时代特征;(4分)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提倡教育改革,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重视基础学科如计算机科学的学习,(或重视素质教育),要求提高教育标准等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科技竞争的时代特征。

(4分)

(4)(评分说明:

本问为开放式题目,可从教育的社会功能;或从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的角度作答,也可从教育发展史的角度回答;

答案采用分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

仅从一个角度作答且言之有理,答出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