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工艺A.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832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工艺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工艺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工艺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工艺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工艺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工艺A.docx

《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工艺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工艺A.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工艺A.docx

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工艺A

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工艺

一、适用范围

1•本工艺规定了船舶管系的布置、安装、管子支架、绝缘包扎、压力试验和清洁

投油等方面的工艺及其质量验收指标要求。

2•本工艺适用于大中型钢质船舶管系的布置和安装,小型船舶可参照执行。

3.本工艺属于指导性文件,如设计图纸或专用工艺文件另有特殊规定或技术要求,则应按图纸或专用工艺文件执行。

4.本工艺不适用于氧气、氮气等特殊管系及软管、塑料管、风管等系统,也不适用于化学品货物管系及化学品处理管系。

5.本工艺编写内容应能满足德国劳氏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和建造规范(GL)、法

国钢质船舶入级规范(BV)等国外船级社的规范要求,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由船厂、船检部门、船东共同协调解决。

二、引用标准

2.1下列标准及规范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工艺中引用而构成本工艺的条文。

由于标准及规范都会被修订,当修订后的新标准及规范与本工艺不相符时,使用本工艺的各有关部门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技术条件CB*/Z345—85;

b)船舶管子加工技术条件CB/T3790—1997;

c)船舶建造质量检验标准(QSCS)1998版;

d)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CCS)2001版;

e)德国劳氏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和建造规范(GL)1992版。

三、工艺内容

1管系布置原则

1.1管系布置的先后顺序是先大口径后小口径管,管子的排列应尽可能地平直、成组成束并列、整齐和美观,避免不必要的迂回和斜交。

1.2管系的布置间距

1.2.1并列管或交叉管,邻近两根管子(包括管子附件),间距应在20mm以上,参照图1。

1.2.2对于需要包扎绝缘的管子,包好绝缘后,其外缘与相邻管子、管系附件或船体结构件的间距应在30mm以上。

1.2.3下列管子与电缆的距离应在200mm以上。

a)蒸汽管子绝缘层外表;

b)非水隔层绝缘的排气管外表;

c)工作压力9.8Mpa(100kgf/cm2)以上的高压空气管。

1.3布管位置应便于安装和操作,各种管子应尽量沿着船体结构或箱柜的附近布置

1.4在通道、拆装维修及检查等必要的空间内,不应设置管路。

对于机器拆装、维修、检查等必要的空间应根据各设备的详图,经查阅校核后再作最后的决定。

一般情况下的通道间距可参照图2所示。

1.5当电缆、管子和通风管道在同一位置时,最好由上至下,按照电缆一管子一风

管的顺序布置,如图3所示

 

风管

1.6

淡水管不得通过油舱,油管不得通过淡水舱,如不可避免时,应在油密隧道或套管内通过,海水管也应尽量避免通过淡水舱,其他管子通过燃油舱时,管壁应按规范加厚,且不得有可拆接头。

1.7燃油舱的空气管、溢流管、测量管和注入管应避免通过居住舱室,如必须通过时,则通过该舱室的管子不得有可拆接头。

1.8配电板及重要仪器上方及后面不得设置蒸汽管、油管、水管、排气管、油柜和水柜。

特殊情况下必须布管时,则不得设置管接头,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9锅炉、烟道、蒸汽管、排气管及消声器的上方应避免设置油管及油柜。

如无法避免时,油管不应有接头,且应装设滴油盘或其他防护设备。

1.10舱底水管,在深舱内应在管隧内通过,且应尽量避免通过双层底舱。

如不能满足时,则通过深舱和双层底舱的舱底水管管壁应按规范要求加厚。

并采用焊接接头或其他可靠接头,接头数量应尽可能少。

1.11空气透气管应尽量确保无冷凝滞留现象产生,在露天的干舷甲板或在上层建筑

的船楼甲板上敷设的透气管,其高度应符合图4所示要求。

r~~

r~i

硏厂f船楼甲板

干竝中馬序II4主〒面

1.12测量管布置力求与甲板垂直,如必须呈弯曲形时,则应弧顺、缓和。

其上端应引至易于接近的舱壁甲板以上的部位,而对油舱应引至露天甲板上的安全位置。

其下端结构分别见表1和图5。

表1是在测量管下端开口对应的舱底板上,安装防击板。

图5是在测量管下安装盖板,并在管端上开3〜4个长槽,且长槽下端应尽量靠近盖板。

表1(mm)

测量管通

径DN

防击板尺寸

DXF

测量管下端与防击板距离L

简图

:

测量管

<40

120X14

20-25

防击板”

船底板『1

<66

160X14

15-20

L・—°

 

测量管

个长槽

均布

盖板

\

船底板H

t

i

1

J

1

1.13在机炉舱内蒸汽管路,必须布置易于检查和装拆的地方,一般不应敷设在花钢板下。

加热管和吹洗管亦应尽量布置在离内底板较高的地方。

1.14蒸汽管路布置的斜度和放水阀或旋塞的数量和位置,应在船舶处于正常纵倾、正浮或横倾不超过5°时,能使蒸汽管系任何管段有效地泄放凝水。

1.15粪便管、水池排水管接头下方要设S弯头,管路的倾斜度不得小于3°,且应优先考虑法兰连接。

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加疏通接头,否则必须选用可拆管段。

1.16管子划分原则

1.16.1在运输、安装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管子应尽量放长,但对于DN32以下的管子,其长度一般不宜超过4m。

在生产设计中考虑分段预装的管子,其管子长度在就位后不得超出分段边缘,一般距分段边缘0.2~0.5m。

1.16.2管子形状优先顺序

a)直管;

b)平面弯曲;

c)立体弯曲;

1.16.3在管子放样或现场取样时,DN150以下的管子弯头应尽量考虑采用弯管机弯制。

本厂现有弯模半径及夹头具体尺寸参见表2。

表2

序号

弯模规格

弯模半径

夹头长度

附注

1

©22

R80

160

2

©27

R80

160

3

©34

R100

160

2〃以下弯管机

4

©38

R120

180

5

©42

R120

180

6

©48

R140

180

7

©60

R150

240

3〃〜2〃弯管机

8

©76

R240

240

(弯制©89管子,管壁厚

9

©89

R260

240

度6mm以下)

10

©89

R280

320

4〃〜3〃弯管机

11

©114

R300

320

12

©140

R425

400

5〃弯管机

13

©168

R510

400

6〃弯管机

1.16.4采用定型弯头制作的弯管,相邻两焊接缝间距应大于50mm,最小不得小

于30mm。

1.16.5在管子弯头处附近设置法兰时,原则上法兰不得嵌入管子的弯曲部分。

1.16.6直角弯的管子,应避免出现较长的直角边等长的现象,其一端法兰尽可能地靠近弯头。

1.16.7在采用先焊接两端法兰,再弯曲管子的工艺时,则必须在法兰端留有弯管

机夹头所需的直管长度

1.16.8在船体分段连接处,单元连接和设备连接处一般应设置嵌补管(合拢管)

嵌补管长度应小于1m

1.16.9在单元之间不设嵌补管的情况下,成束管子法兰的排列形状一般应为平面型或阶梯型,如图6所示。

平面型

F

1

FF

阶梯型

11—11

图6

2管系附件布置原则

2.1阀、旋塞及滤器的安装位置,应设在便于操作的地方,手轮操纵的最佳位置

“耕式操癇柄时仏糊穗接作高度e.液位佩)观察皺装位置

图7

2.2阀和阀并排布置时,手轮的间距应在30mm以上,参照图8。

30.

J.

图8

9。

2.3洗脸盆、小便器、淋浴喷头和洗澡盆的安装高度参照图

图9

2.4接在船体上箱柜进出口的操纵阀件,应按其系统集中安装,并按箱柜编号的顺序排列。

2.5主海底阀及应急舱底污水吸入阀的手轮应位于花钢板以上至少460mm处。

2.6舱底污水管的阀、旋塞或者滤器等,原则上应设在花钢板上面,如果只能装设在花钢板下面时,则应考虑拆装清洗的可能性。

2.7当阀件布置于花钢板之下时,其操纵手轮应与花钢板平行,且应在其对应的花钢板上开孔并设置活络盖板。

2.8膨胀接头的布置

4.8.1下列管路必须采取补偿膨胀的措施:

a)蒸汽系统管路;

b)主机、发电机、应急发电机的柴油机排气管路;

c)双层底舱内的压载管或其它管路;

d)加热的燃油管路;

e)燃油舱内的专用燃油管路,货油管路;

f)两隔舱之间的直管;

g)连接振动较大设备的管子;

2.8.2膨胀接头应布置在系统保护区的中间,保护区长度不得超过30m(钢管受

热时每升高100°C,将使1m长的管子伸长1.2mm),膨胀接头的两边各装一只管路支架。

3管子通过船体结构的安装要求

3.1管子通过水密甲板、水密隔壁、双层底和机舱围壁等船体结构时,均应采用通舱管件或法兰焊接座板。

3.1.1通舱管件型式可根据CB/T3790-1997《船舶管子加工技术条件》选用。

3.1.2对于双层底舱和箱柜,可参照图10短管座板的形式选用。

K>T

图10

3.1.3法兰焊按座板可根据需要分别选用单面座板(图11)或双面座板(图12)座板在上船焊接前应先加工好螺孔,焊接时应对螺孔作适当保护以防飞溅损伤。

单面座板

图12

3.2管子通过无水密要求的舱壁或平台时,其安装形式可参照表3

fWT

S

一s一

tJ

d

1

L

1

1

r

F1

TJ.

uq

图13

3.4管子通过纵桁腹板、强横梁腹板等构件上的开孔要求。

3.4.1开孔高度不得超过腹板高度的25%,开孔的宽度不得超过骨材间距的60%

或强横梁腹板的高度(为其较大者)。

3.4.2开孔的端部应尽量做到与横梁或纵桁穿过处的切口边缘等距离;开孔边缘至纵桁或横梁面板的距离应小于其腹板高度的40%。

3.4.3开孔应有光滑的边缘和良好的圆角,且不应将开孔密集地布置在相邻的纵骨间距内;离强横梁肘板趾部端200mm范围内的强横梁腹板上不得有任何开孔。

344凡开孔尺寸不能满足541款和542款的要求时,应予以补偿,补偿办法利用复板搭焊于纵桁或横梁腹板上,复板的厚度应与腹板的厚度相等(见图

14)

3.4.5在开孔处采用扁钢加强时,扁钢厚度不得小于腹板厚度,扁钢补偿围板外表面应与开孔表面紧密接触,并采用双面连续焊,见图15。

图15

3.4.6货舱围板不可开孔。

3.5开孔质量标准

3.5.1船体部位开孔后,孔边必须修整光顺,氧化渣和毛刺必须全部清除干净。

对于船壳外板、上甲板、隔舱壁等强力结构件,开孔圆度应小于1.5mm,其

余部位圆度应小于3.0mm,见图16。

图16

3.5.2开孔中心线的偏差不得超过5mm。

3.5.3孔径公差范围

a)套管通舱管件和法兰焊接座板的开孔孔径公差为1〜5mm。

b)复板通舱管件和管子通过无水密要求的舱壁或平台时,开孔孔径公差为

1〜6mm。

4船舷通海阀和排出口的安装要求

4.1船舷通海阀和排出口的安装,当采用座板连接时,可参照图17结构形式:

座板

与船傍板应双面进行焊接。

船傍板

甲板排水管

舷外出水阀

船傍焊接座板

图17

4.2船舷通海阀和排出口的安装,当采用短管连接时,可参照图18结构形式,船傍

接管的壁厚应不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