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疾病防治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7815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羊疾病防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牛羊疾病防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牛羊疾病防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牛羊疾病防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牛羊疾病防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牛羊疾病防治技术.docx

《牛羊疾病防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羊疾病防治技术.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牛羊疾病防治技术.docx

牛羊疾病防治技术

牛羊疾病防治技术

时间:

2011-09-2817:

20  点击:

  一、正常体温、呼吸、脉搏数

 

动物项目

体温(直肠)

呼吸(/分钟)

脉搏(/分钟)

37.5-39.5℃

10-30次

40-80次

38-40℃

12-20次

70-80次

  二、繁殖性能指标

项目动物

性周期

发情期

怀孕期

 17-25天

1-3天

 270-311天

(平均282天)

21-24天

1-2天

148-155天

 

  第二节 生理特征

一、多室胃:

牛、羊均是多室胃草食牲畜,多室胃即:

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真胃)。

牛羊消化食物在瘤胃、网胃、瓣胃,吸收则主要在皱胃和肠道。

二、反刍:

反刍—是把咽下的草料经过胃的蠕动后,逆呕到口腔进行重新咀嚼,再连同唾液一起重新咽下的过程,这一过程叫反刍。

牛羊一般在采食后约0.5—1小时左右开始反刍,每口草料咀嚼40-50次,每次反刍时间40-50分钟,一昼夜(24小时)约6-8次。

反刍的作用:

(1)使草料更加细碎易于消化;

(2)唾液进入瘤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和草料纤维素的分解;

(3)反刍使牛嗳气,防止瘤胃胀气。

  第二章 牛羊防疫保健技术

第一节 防疫技术

一、防疫免疫的概念及意义:

1、防疫:

就是指有目的的采取一些措施,提高畜体的身体素质,增强其抗病能力。

2、免疫:

就是指通过人为的接种某种疫苗,使其抗体通过一系

的免疫应答活动而形成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能力,如注射牛肺疫菌苗,在一年内不会发生牛肺疫。

3、意义:

防疫、免疫是养殖牛、羊场(户)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搞好防疫、免疫,才能减少牛羊疫病的发生和死亡,减少医药费用支出和死亡损失,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牛羊免疫程序

1、肉(奶)牛免疫程序 

项目 

注射时间

使用方法

注射剂量

免疫期

产生免疫力时间

防病种类

口蹄疫苗

每年春秋

各一次

皮下/肌肉注射

成年牛2ml

犊牛0.5-1ml

4-6个月

14天

口蹄疫

无毒炭疽芽孢苗

一年一次

3-4月/8-9月

皮下注射

成年牛2ml

犊牛0.5ml

1年

14天

牛炭疽

布氏杆菌

猪型2号

一年一次

3-4月/8-9月

皮下/肌肉注射

5ml

1年

30天

布氏杆菌

布氏杆菌19号

奶牛出生6个月

皮下注射

5ml

6-7年

30天

布氏杆菌

牛出败

每年春秋

各一次

皮下/肌肉注射

肉牛4ml

奶牛6ml

9个月

21天

牛出败

传染性胸膜炎

一年一次

3-4月/9-10月

臀部肌肉注射

成年牛2ml

小牛1ml

1年

21-28天

传染性胸膜炎

 

2、山(绵)羊免疫程序

名称项目

注射时间

使用方法

注射剂量

免疫期

产生免疫力时间

防病种类

传染性胸膜炎

一年一次3-4/9-10月

肌肉注射

6月龄以上5ml

6月龄以下3ml

1年

21-28天

传染性胸膜炎

羊五联苗

每年春秋

各一次

皮下/肌肉注射

5ml

6个月

14天

羊快疫、痢疾、猝疽、黑疫、肠毒血症

羊痘

每年3月中旬

皮下注射

0.5ml

1年

6天

羊痘病

山羊口疮苗

每年春秋

各一次

口腔黏膜注射

0.2ml

6个月

14天

羊口疮病

羊链球菌苗

每年春秋

各一次

背部皮下注射

成年羊5ml

小羊3ml

6个月

14天

链球菌病

 

备注:

注射各种疫苗时,切忌多种疫苗同时注射,最好是某一疫苗产生免疫力后再注射另一种疫苗。

  第二节 牛羊保健技术

一、开痧洗口:

每年春季之初,给牛开痧洗口,特别是奶牛、肉(役用)牛,能预防脾胃病症和热性疾病,同时也有促进食欲、增进健康、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处方:

生姜90g、苦蕌250g、食盐60g、大葱250g、百草霜适量

方法:

混合冲绒,抓一大把放在口腔内舌面上,用手反复按抚揉擦,使之流出多量痰液。

如此反复多次后,用冷开水冲净口腔,拉出牛舌于口腔外,用小宽针刺破舌底面小静脉,放出污浊之血,助手用冷开水不断冲淋出血部位,待血色由黑色变为鲜红色为止。

之后再将舌头放回口腔之内,再放一把药物让其自行咀嚼。

二、口服保健药品

根据不同季节服用不同的保健药品,能较好的防治时疫的发生。

牛羊保健处方:

春秋季

夏季

冬季

VC银翘散

解暑抗热散

平喘散

抑毒肽

抑毒肽

70%黄芪多糖

荆防败毒散

70%黄芪多糖

抑毒肽

70%黄芪多糖

新疫康

VC银翘散

服用方法:

将药混合用温开水浸泡30-40分钟后,其汁灌服,渣配精料口服,每月1次,每次3-5天。

第三节 购进牛羊应激处理

一、圈舍消毒提前一周进行

二、物资准备:

饲料、药物

如:

电解多维、止痢散、多维葡萄糖粉、热不食、扑热败毒宁、奥泰、磺胺、头孢等。

三、入舍处理

入舍后,先休息2-3小时才能喂水,水中要添加电解多维(30克/1000斤水)、阿莫西林(25克/100斤水)、葡糖粉(1-2斤/100斤水),连续喂3-5天。

其中,第二天开始喂料,但不能喂食得太饱,2-3天后才能回复到正常采食量。

同时,料中添加止痢散、VC银翘散,连续喂食3-5天。

第三章 诊断治疗

第一节 牛、羊传染病

一、牛出败病(巴氏杆菌病)

病原体:

多杀性巴氏杆菌,其特征是以败血症和组织器官的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

流行病学:

多见于春、夏和秋季以及长途运输。

临床症状:

潜伏期2~5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将牛出败分为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三种。

1、败血型:

病牛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委顿、食欲不振、心跳加快,常来不及查清病因和治疗牛就死亡。

2、水肿型:

除有体温升高、不吃食、不反刍等症状外,最明显的症状是头颈、咽喉等部位发生炎性水肿,水肿还可蔓延到前胸、舌及周围组织,病牛常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常因此而窒息死亡;

3、肺炎型:

病牛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发生胸膜肺炎,病牛呼吸困难,有痛苦的咳嗽,鼻孔常有粘液脓性鼻液流出,严重病牛呼吸困难,头颈前伸,张口呼吸,肺炎型病程较长,常拖至一周以上。

4、剖解病理变化:

内脏器官充血、粘膜、浆膜、肺、舌、皮下组织有出血点;胸腔、腹腔有大量的渗出物;皮下组织呈浆液性浸润,切开水肿部位,渗出深黄色透明液体。

治疗:

处方一:

扑热败毒灵十头孢曲松钠。

混合注射,每日2次,连续2天。

磺药师 单独注射,每日1次,连续2天。

处方二:

奥泰十头孢噻呋钠。

混合注射,每日2次,连续2天。

热毒跛痛宁 单独注射,每日1次,连续2天

预防:

每年春秋各注射一次牛出败疫苗。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抵抗力。

二、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牛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所引起的牛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接触性呼吸器官疾病。

病原体:

丝状霉形体,又名星球丝菌

流行特点:

各品种的牛均易感,其中3-7岁牛多发,特别是长途运输,畜舍拥挤,通风不良等均可引起本病发生,本病潜伏期一般2-4周。

临床症状:

按病情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

1、急性型:

病牛症状明显而典型,主要呈急性胸膜肺炎的症状,体温升高达40-42℃,呈稽留热,呼吸困难,表现前肢张开,鼻翼张开,呈腹式呼吸,肋间下陷,吸气长而呼气短,按压肋间有痛感,病牛不愿卧下。

咳嗽次数增多,软弱无力,并带有痛性短咳,有时流出粘液性脓性鼻液,流泪,眼角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后期病牛心力衰竭,导致胸前、腹下及肉垂水肿,最后多因窒息而死亡。

2、亚急性型:

本型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病状较轻。

3、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化而来,病牛更加消瘦和衰竭,消化功能紊乱,食欲时好时坏,泌乳停止。

有的无临床症状,但长期带毒。

剖检病理变化:

肺,充血、出血、水肿,间质增宽,肺实质肝变形成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大理石样外观,胸腔内积有黄色混浊液体,纤维素性胸膜炎,严重的后期胸膜增厚,肺与胸膜粘连。

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

治疗:

处方一:

热不食十啦叮头包 混合注射一侧。

热毒跛痛宁 注射另一侧。

用法:

按说明剂量,每日各2次,连续2天。

处方二:

奥泰十头孢噻呋钠混合注射一侧

磺药师 注射另一侧。

用法:

按说明剂量,每日各2次,连续2天。

预防:

1、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引进牛只。

2、每年定期预防注射牛传胸疫苗,大牛1毫升,小牛0.5毫升,臂部肌肉注射,每年1次,注后3~4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

三、牛结核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机体某些器官形成结核结节性肉芽肿和干酪性坏死灶。

病原:

结核分枝杆菌。

流行特点:

牛对结核告别敏感,尤其是奶牛,。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拥挤,不卫生是造成本病的因素。

临床症状:

肺结核:

病初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咳嗽越来越重,尤其是清晨饮水和运动后。

呼吸次数增多,有时从口腔或鼻孔流出脓性分必物,病畜日渐消廋、贫血。

乳房结核:

多为继发,发生缓慢。

以一侧或两侧乳房肿较多见。

乳房上淋巴结肿大,触摸有局限性或弥散性硬结。

无热无痛,泌乳量下降,乳汁稀薄如水,淡绿色、有絮片,呈碱性反应。

严重时两侧乳房不对称,甚至停止泌乳。

肠型结核:

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粪便有时呈半液状,混有粘液和脓汁,病牛消瘦,饲喂后常发生慢性臌胀

病理变化:

牛结核常见肺脏及局部淋巴结。

肺脏的结核病变可分为结核结节和结核肺炎。

肺内的结核结节有增生性和渗出性两种。

增生性结节:

早期为灰白色半透明点状或粟粒大、鸡蛋大的圆形结节,坚实。

新鲜的围有红晕,陈旧的结节失去半透明状态。

结核中心出现坏死、干酪化或钙化。

结节之间的肺组织充血和水肿,少数可见细胞浸润。

防治措施:

对个别症状轻微或病初病牛:

处方:

吾毒净十链霉素、混合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续三个月,并每日用异烟肼3~4克,分3~4次加在精料中饲喂,三个月为一疗程,治疗有效。

(但结核病牛无治疗价值,一般做淘汰处理)

预防:

(1)在引进牛时要选择健康牛,引进后要隔离观察。

每年进行二次结核检疫隔离和淘汰。

四、牛口蹄疫

口蹄疫疾病又称口疮热、流行性口疮,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及烂斑。

本病以传播迅速、感染率高而着称,可危害牛、猪、羊等30多种动物,病原体:

鼻病毒属,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有O、A、C、三型。

流行特征:

本病无严格的季节性,但一般冬季多发,春季减轻,夏季基本平息。

家畜口蹄疫常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每隔2-3年流行一次,具有一定周期性。

在自然流行中,以牛易感,猪次之,再次是绵羊、山羊、骆驼和象等,人也能被感染。

本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发病时一般是幼畜易感、高发,新流行地区发病率可达100%,而老疫区也可达50%。

症状:

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最短为24小时,最长为14天。

病牛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随后在唇内、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出现水疱,并流出泡沫状和涎液,同时出现反刍停止、饮欲增加的症状,有时在趾间和蹄冠皮肤上也同时或稍后发生水疱。

孕牛发生本病时往往发生流产或早产,严重的死亡。

犊牛的水疱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麻痹,病死率较高。

剖解病理变化:

除口腔和蹄部病变外,还可见到食道和瘤胃粘膜有水疱和烂斑;胃肠有出血性炎症;肺呈浆液性浸润;心包内有大量混浊而粘稠的液体。

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相伴而行,如同虎皮状斑纹,俗称“虎斑心”。

防治:

1、预防:

A、注射口蹄疫疫苗,注射疫苗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力可维持4--6个月。

B、一旦发病,则应及时报告疫情,同时在疫区严格实施封锁、隔离、消毒、紧急接种及治疗等综合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尚可应用口蹄疫高免血清或康复动物血清进行被动免疫,按每千克体重o,5--1毫升皮下注射,免疫期约2周。

2、治疗:

A、全身抗病毒抗感染疗法:

处方一:

头孢曲松钠十口蹄护心康混合注射一侧。

抑毒肽单注另一侧。

用法:

每日各一次,连续三天。

处方二:

吾毒净十金超十头孢曲松钠混合注射一侧。

抑毒肽或热毒跛痛宁单注另一侧。

用法:

每日各一次,连续三天。

3、局部用药:

口腔:

可用清水、食盐水或O.1%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1%一2%明矾溶液或3%碘酊甘油涂擦,也可涂撒中药冰硼散(冰片15克,硼砂150克,芒硝150克,共研为细末)于口腔病变处或喷洒脓疮溃烂灵,每日一次,连续三~五天。

蹄部乳房病变:

消毒清洗创面,去掉患痂皮后,用脓疮溃烂灵或抑毒肽外擦患部。

五、牛布氏杆菌病

病原:

布氏杆菌。

流行特点:

多种动物对布氏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牛、羊和猪。

病母畜在流产时,随流产胎儿、胎衣、胎水和阴道分泌物排出大量布氏杆菌,污染产房、牛舍及其他物品。

通过被污染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其次是皮肤、粘膜及生殖道。

饲养管理不良,牛群拥挤,寒冷潮湿及饲料不足,能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临床症状:

潜伏期2周至半年。

孕母牛最主要症状是流产,通常发生在妊娠的5~7个月。

流产前一般体温不高,主要表现阴唇和阴道黏膜红肿,从阴道流出灰白色或浅褐色黏液,乳房肿胀,乳量减少,继而发生流产。

流产胎儿多为死胎,多数病牛流产后伴发胎衣不下或子宫炎,或从阴道流出红褐色分泌物,有时恶臭,往往持续1~2周。

病公牛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肿大,有热、痛,后逐渐减轻,无热、无痛,触之质地坚硬,配种能力降低。

病牛逐渐表现关节肿胀、疼痛、喜卧,常为膝关节和腕关节发病,有波动,较长时间不消退,病牛常表现跛行。

解剖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存在于子宫、胎儿和胎衣。

在子宫绒毛膜间隙有污灰色或黄色胶样渗出物,绒毛膜上有坏死灶,并附有黄色坏死物。

胎膜水肿而肥厚,呈黄色胶样浸润,表面附有纤维素和脓或有出血。

胎儿皮下及肌间结缔组织出血性浆液性浸润。

黏膜和浆膜有出血斑点,胸腔和腹腔有微红色液体。

肝、脾和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有时有坏死灶。

肺有肺炎病灶。

公畜的睾丸、附睾,有时在精囊有炎症和坏死灶或化脓灶。

防治:

预防:

定期预防注射,常用的菌苗有布氏杆菌19号弱毒菌苗(5~8月龄注射1次,18~20月龄再注射1次)。

治疗:

处方一:

吾毒净十链霉素十青霉素混合注射一侧。

磺药师单注另一侧

用法:

每日各一次连续3一5天

处方二:

抗病毒1号十奥泰十头孢噻呋钠 混合注射一侧。

热毒跛痛宁 单注另一侧。

用法:

每日各一次连续3一5天

六、羊巴氏杆菌病

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溶血性巴氏杆菌。

发病特点:

在绵羊中多发于幼龄羊和羔羊;山羊不易感染。

病羊和健康带菌羊是传染源;病原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而感染。

带菌羊在受寒、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使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生自体内源性传染。

症状:

最急性:

多见于哺乳羔羊,羔羊突然发病,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

急性:

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1-42℃,咳嗽,鼻孔常有出血。

初期便秘,后期腹泻,有时粪便全部变为血水。

病期2-5天,严重腹泻后虚脱而死;慢性病程可达3周,病羊消瘦,不思饮食,流粘脓性鼻液,咳嗽,呼吸困难,腹泻。

治疗:

处方一:

青霉素十链霉素十热不食混合肌注一侧。

磺药师 单独注射另一侧。

用法:

每天各2次,连用3天。

处方二:

奥泰十头孢噻呋钠。

混合注射,每日2次,连续2天。

热毒跛痛宁 单独注射,每日1次,连续3天

处方三:

(呼吸困难腹泻严重者) 氟苯尼考,硫酸卡那霉素,地塞米松,分别肌注,每天1次,直至康复。

七、羊口疮

病原:

传染性脓疱病毒。

流行特点:

多发于春秋两季,3~6月龄羔羊最易感染,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

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

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入病羊和带毒羊传入,或是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

临床症状:

潜伏期4~7天,病羊以口唇部感染为主要症状。

首先在口角、上唇或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以后逐渐变为丘疹、结节,继而形成水疱或脓疱,蔓延至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眼睑和耳廓等部,形成大面积具有龟裂、易出血的污秽痂垢,痂垢下肉芽组织增生,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突起。

口腔黏膜也常受损害,黏膜潮红,在唇内面、齿龈、颊部、舌及软腭黏膜上发生水疱,继而发生脓疱和烂斑。

若伴有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则恶化成大面积的溃疡,深部组织坏死,口腔恶臭。

病羊由于疼痛而不愿釆食,表现流涎、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被毛粗乱无光、日渐消瘦。

哺乳母羊的乳房也可能同样患病,主要是由于小羊咬伤而感染。

治疗:

注射药物:

处方一:

金超十头孢曲松钠十口蹄护心康混合注射一侧。

抑毒肽单注另一侧。

用法:

每日各一次,连续三天。

处方二:

吾毒净十金超十头孢曲松钠混合注射一侧。

抑毒肽或热毒跛痛宁单注另一侧。

用法:

每日各一次,连续三天。

外用药物:

脓疮溃烂灵或抑毒肽。

用法:

用消毒外科剪和摄子去掉患羊痂皮、脓疱皮,用强力消毒灵溶液消毒创面后,用脓疮溃烂灵或抑毒肽外擦患部。

口腔可用3%碘酊甘油涂擦每日一次,连续三~五天。

预防:

(1)本病主要通过受伤的皮肤和黏膜传染,因此,要保护皮肤和粘膜不使其发生损伤。

(2)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及其产品,对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半月以上,确认无病后再混群饲养。

(3)在本病流行地区,注射兰州生物药厂生产的羊口疮细胞弱毒苗,作唇粘膜下接种,每只羊0。

2毫升,15天后产生免疫力,保护期可达18个月,怀孕母羊于产前30天或15天接种,新生羔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高水平的抗体。

八、羊快疫

病原:

病原体为腐败梭菌。

流行特点:

多发在气候骤变,阴雨连绵、秋、冬寒冷季节。

经消化道或伤口传染,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只有几小时,羊突然发病,在10~15分钟内迅速死亡,有时可以延长到2~12小时,往往未表现出临床症状即倒地死亡,死亡率高达30%左右。

常见的现象是羔羊当天表现正常,第二天早晨却发现死亡在圈舍内,有的在放牧途中或在牧场上死亡,其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离群静卧,磨牙,呼吸困难,甚至发生昏迷;有的病羊离群独居,卧地,不愿意走动,强迫其行走时,则运步无力,运动失调。

腹部臌胀,有疝痛表现。

发病羊以极度衰竭、发病后数分钟或几天内死亡。

病理剖检变化:

由于死于该病的羊尸体极度膨胀、腐败迅速,天然孔排出带血的分泌物,可视粘膜发紫。

皮下组织中多见浆液胶性浸润,并夹有气泡。

浆膜出血,肺脏水肿。

脾脏常无变化。

真胃胃壁上,常有急性发炎区,粘膜呈红紫色。

由于水肿液的浸润,使胃壁显着增厚,有时心包有淡黄色浆液,腹腔有红色浆性液体。

治疗:

处方一:

奥泰十组合头包,混合注射一侧。

欧氧锋,单注另一侧。

用法:

每日各一次,连续2~3天。

处方二:

药中王十超级头孢,混合注射一侧。

红奇弓 单注另一侧。

每日各一次,连续2~3天。

处方三:

0.5%高锰酸钾溶液250毫升或1%硫酸铜溶液80~100毫升,灌服。

预防:

每年定期注射羊三联苗(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或五联苗(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和羔羊痢疾)。

九、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

该病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脏多见软化为特征。

又称软肾病。

病原:

魏氏梭菌

流行特点:

发病以绵羊为多,山羊较少。

通常以2一12月龄、膘情较好的羊只为主。

牧区以春夏之交抢青时和秋季牧草结籽后的一段时间发病为多;农区则多见于收割抢荐季节或采食大量富含蛋白质饲料时,一般呈散发性流行。

临床症状:

本病发生突然,病羊呈腹痛、肚胀症状。

患羊常离群呆立、卧地不起或独自奔跑。

濒死期发生肠鸣或腹泻,排出黄褐色水样稀粪。

病羊全身颤抖、磨牙,头颈后仰,口鼻流沫,于昏迷中死去。

体温一般不高。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限于消化道、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

真胃内有未消化的饲料;肠道特别是小肠充血、出血,严重者整个肠段肠壁呈血红色或有溃疡。

肺脏出血、水肿。

肾脏软化如泥样,体腔积液,心脏扩张,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治疗:

同羊快疫

预防:

常发区定期注射羊三联苗或五联苗,大小羊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

十、羊传染性胸膜炎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羊支原体性肺炎,俗称烂肺病,是由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胸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病死率很高。

病原:

丝状支原体,革兰氏染色阴性。

流行特点:

本病常呈地方流行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

阴雨连绵,寒冷潮湿,羊群密集、拥挤等因素,有利于空气-飞沫传染的发生;多发生在山区和草原,主要见于冬季和早春枯草季节,羊只营养缺乏,容易受寒感冒,因而机体抵抗力降低,较易发病,发病后病死率也较高。

临床症状:

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1)最急性:

病初体温增高,可达41一42度,极度萎顿,食欲废绝,呼吸急促而有痛苦的呜叫。

呼吸困难,咳嗽,并流浆液带血鼻液,病羊卧地不起,四肢直伸,黏膜高度充血,发绀;目光呆滞,呻吟哀鸣,不久窒息而亡。

(2)急性:

最常见。

病初体温升高,继之出现湿咳嗽,伴有浆性鼻液。

后转为黏液-脓性并呈铁锈色,高热稽留不退,食欲锐减,呼吸困难和痛苦呻吟,眼睑肿胀,流泪,眼有黏液-脓性分泌物。

口半开张,流泡沫状唾液。

头颈伸直,腰背拱起,腹肋紧缩,最后病羊倒卧,极度衰弱委顿,有的发生臌胀和腹泻,甚至口腔中发生溃疡,唇、乳房等部皮肤发疹,濒死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病期多为7~15天,有的可达1个月。

孕羊大批发生流产。

(3)慢性:

多见于夏季。

全身症状轻微,体温降至40度左右。

病羊间有咳嗽和腹泻,鼻涕时有时无,身体衰弱,被毛粗乱无光。

如饲养管理不良,很容易出现并发症而迅速死亡。

剖解病理变化:

胸腔常有淡黄色液体,肺实质小叶间质及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肺炎;肺肝变区凸出于肺表,颜色由红至灰色不等,切面呈大理石样;胸膜变厚而粗糙,上有黄白色纤维素层附着,直至胸膜与肋膜,心包发生粘连。

心包积液,心肌松弛、变软。

急性病例还可见肝、脾肿大,胆囊肿胀,肾肿大和膜下小点溢血。

治疗:

处方一:

扑热败毒宁十头孢噻呋钠,混注一侧。

氟加奇,单注另一侧。

用法:

按说明剂量每日各1一2次,连续2一3天。

处方二:

热不食或奥泰十头孢噻呋钠,混注一侧。

磺药师或喘咳速康,单注另一侧。

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