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整理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727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哲学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哲学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哲学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哲学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整理版.docx

《哲学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整理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整理版.docx

哲学整理版

第六章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概述

一、古希腊的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构成事物的四因:

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质料是消极的、可能的;形式是积极的、现实的;“没有质料的形式”是一切事物的最后目的,并且作为运动的最终原因,是第一推动力。

教育观:

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的发展。

二、中世纪的哲学思想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

1.人文主义(回顾中世纪经院哲学所带来的思想束缚)

基本内容:

用人来对抗神,用人道来代替神道,重视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

理论基础:

人性论。

“理性就是人性”——狄德罗《百科全书》

2.崇尚自然

夸美纽斯:

自然适应原则。

卢梭:

出于自然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社会就变坏了。

《爱弥儿》

四、经验论和唯理论

1.经验论(经验主义)

渊源: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培根:

真正的知识只有从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中,即从经验中才能获得。

夸美纽斯和洛克都是经验论者。

2.唯理论(理性主义)

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有赖于天赋理念或天赋的思维形式进行推论的结果。

裴斯泰洛齐自然进程是不会偏离的,那么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性的规律也是始终不变的。

因此教学方法存在着一种通用的最简单形式,其它教学方法都可以以此来简化。

其基本要素为数目、形式和语言。

3.二元论

康德:

知识发生于经验,但又需要运用先验的一定形式进行整理,始得成为真知。

知识的原料,来自经验;

知识的形式,来自理性。

五、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几个主要流派

1.从经验主义到科学主义

洛克:

事物的第一性质,如体积、形状是客观的;第二性质,如色、味、声是个体独有的,是非客观的。

贝克莱:

事物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都是主观的。

事物的性质是部分或完全由主观决定的,洛克和贝克莱都受到了神学思想的影响。

休谟:

人的认识只能局限于经验的范围,经验之外的物质或精神存在是不可知的。

科学主义思潮的产生

孔德的实证主义。

(社会学的创始人)。

实证:

是肯定、明确、确切。

孔德排斥任何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和绝对的观念,拒绝对本体论的研究。

实证论认为,超出主观经验的知识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可知的,因为没有感觉就没有世界。

它还认为超出经验的本体论问题应当取消,主张用科学取代哲学,而科学的使命就是发现经验世界中的规律。

孔德这样的评价自己哲学的功能:

第一,实证哲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唯一合理的方法,去显示与证明智力发展的逻辑规律;第二,实证哲学将指导我们改造教育的体系;第三,由于它是对科学进行总括性的研究,所以它能推动各门科学的进步;

第四,可以认为它是改造社会的唯一巩固的基础。

孔德赋予了“实证”五层新的含义:

一是与虚幻对立的真实,实证哲学的特征就是“一贯注重研究我们的智慧真正能及的事物”,而总是撇开神学阶段和形而上学阶段那样对无知事物的关心。

二是与无用相对的有用,所有思辨的使命在于通过思辨“不断改善我们个人和集体的现实情况”,而不是仅仅去满足我们的好奇心。

孔德强调的是思辨的目的、结果应该与实践有着必要的关联。

三是与犹豫对立的肯定,实证哲学有着一种特殊的能力,它“善于自发地在个体中建立合乎逻辑的和谐,在整个群体中促成精神的一致,而不像古老的精神状态,必然引起无穷的疑惑和无尽的争论”。

也就是说,“肯定”是对事物性质的认识没有疑义,没有异议,表达协调一致。

四是与模糊相对的精确,这就是说实证哲学是能够“与现象的性质相协调并符合我么真正需要所要求的精确度”,而旧的推论方式只能凭借超自然权威诸如上帝等进行强制。

更确切地说,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在于它具有充足的精确度,能测证出事物现象的性质。

五是将“实证”作为否定的反义词,实证哲学“正是凭借其相对性能够始终重视与其严重对抗的理论的自身价值,然而却绝不做任何足以破坏其明晰观点或坚定判断的无谓让步”。

2.从理性的人本主义到非理性的人本主义

渊源:

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用来反对神本主义的人本主义,坚持人的理性是检验一切问题的唯一标准。

发展:

黑格尔提出人的理性来源自宇宙理性,即所谓“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它是宇宙的本质和万物的本原,人的理性活动不过是它的外化阶段。

德国唯意志论:

叔本华,生存意志;尼采,权力意志。

第七章进步主义与改造主义

进步主义

进步主义是影响美国20世纪上半叶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哲学流派,有时也称为“新教育”或“新教育运动”。

它从19世纪末开始对美国及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很大影响,二、三十年代达到了顶峰,二战以后,其影响逐渐减小。

进步主义对民国时期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受到杜威的一批中国弟子的直接推动,1922年的《壬戌学制》即反映了进步主义教育的一些主张。

一、进步主义的历史背景

思想渊源:

卢梭的自然主义观点认为儿童天性是好的,只是由于腐败的社会使之变坏,所以儿童应该接受自然的惩罚,而不应该受到社会的制裁。

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也都是自然主义教育的重要人物。

1809年,欧洲的自然主义教育,特别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就已经由美国的尼夫(JosephNeef)介绍到了美国。

(一)美国社会结构的巨变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社会的面貌,引发了社会的全面变革,产生了城市-工业文明。

同时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新的移民浪潮: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历史上的移民高潮期。

在教育方面,移民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美国公立学校的学生构成,而且促使学校在移民归化中承担重要的角色,担当“大熔炉”的作用。

美国本土文化的成熟:

美国的文化受到欧洲的影响,独立后长期以来基本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文化。

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美国的学术和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实用主义哲学(pragmatism)的产生,标志着美国文化本土意识的成熟。

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成熟,为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制度、教育理论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传统的教育理论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美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基本上移自西欧。

  在19世纪,随着大量的欧洲移民涌入美国,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性哲学和德国的观念论哲学随之而来,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也被引进到美国,对美国的教育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公立学校的发展,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而工业化的完成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又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所赖以生存的基础。

改革的需要,又使人们必须对美国的教育实践进行全面的反思,进行深刻的思考,寻找美国教育的出路。

在这种自觉的探索中,产生了美国的教育理论体系,也为进步主义教育哲学的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

(三)科学发展的影响

  19世纪,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这造成了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影响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看法,上帝创造万物的神话被打破;二是科学的成就鼓励人们对人和社会进行实验研究,医学得到了发展,社会学也出现并得到了发展。

实用主义哲学也反映了科学的影响。

这种影响也必然要影响到教育和教育研究。

有人努力地将科学的理论运用于教育,使教育的理论原则、课程、教学、评价等都具有科学的性质。

二、进步主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进步主义教育的起源在19世纪末期  

一般人们都把弗朗西斯·帕克称为“进步教育之父”。

19世纪后期,进步主义教育一词开始出现。

(二)进步主义教育在20世纪早期的发展和成型 

这个时期进步主义得到大发展的原因在于杜威加入了进来。

杜威在1900年前后,在理论上也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对进步主义作了系统的理论总结,使进步主义有了理论依据。

  这个时期,赞同进步主义教育主张的教育界人士越来越多。

尽管其观点和主张各异,但大家都对传统的教育抱以批判的态度。

美国出现了许多的新学校,许多旧的学校纷纷转向进步主义,也提出了许多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新主张。

1919年3月,美国成立了“进步教育协会”,次年,发布了进步主义教育的七项原则:

1.促进儿童的自由发展。

2.兴趣是一切作业的动机。

3.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而不是监督者。

4.用科学方法研究儿童的发展。

 5.重视影响儿童身体发展的一切因素。

6.为满足儿童生活的需要,学校应该同家庭进行合作。

7.进步主义学校应该成为教育运动的领导者。

(三)进步主义教育在20世纪30年代的转型与发展

30年代,是进步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全盛时期。

这个时期,杜威等人对进步主义教育早期的儿童中心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进行了批评,他们强调合作,强调有批判、有指导的经验,并且按照科学方法进行学习。

代表人物主要有:

杜威、胡克、博德、蔡尔兹等人。

他们主张用实验主义来研究教育。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引发了教育经费的危机,经费不足使得教育活动难以为继;然后又转移到对教育本身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开始复活,进步主义教育内部的一股主张学校的社会作用的力量也开始分化出来,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哲学派别--改造主义。

实验主义来研究教育的主张:

重视个人的社会性。

个人与社会相互依赖,要求教育实践要增加两个新原则:

a.学校课程须与社会生活相联系;b.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而是生活本身。

(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育永远为了未来)

(四)20世纪40年代进步主义教育的衰落

 1944年,进步主义教育协会的名称都难以维持,更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

1955年6月,进步教育协会宣布解散。

《进步教育》杂志也于两年后停刊。

这标志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终结。

彻底衰落的原因之一:

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三、进步主义的思想基础

(一)欧洲的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的开山鼻祖是法国的思想家卢梭,他在《爱弥尔》中,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美国的教育受到了西欧的显著影响。

卢梭的思想间接地通过裴斯泰洛齐教学法的影响也漂洋过海,到了美国,并在教育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达尔文的进化论

  达尔文的理论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世界不是永恒不变的,是时刻变动着的。

(三)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

杜威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对实用主义的贡献在于,他不仅综合了其他人的思想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而且还将这种思想体系运用于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

1.经验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

 经验自然主义认为,实在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实在有待于人们去发现,它就是人们所谈论的,而除了经验,人们不能谈论什么。

“经验”作为经验自然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了经验自然主义的形而上学。

  这种经验论要求教育不能脱离人的现实生活本身,学校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并根据生活本身的发展不断修正教育手段和目标。

2.经验自然主义的认识论

 经验自然主义认为,知识起源于经验的过程中,求知的目的在于解决人们生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经验自然主义把知识看作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经验自然主义认为,实在的本质是变化的,因此,上面的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没有终结。

知识不是静止的,人们只有在经验的过程中,在活动中才能不断地求得真知。

  

实用主义者认为,有用就是真理。

检验知识的最后标准在于,它是否有用。

经验自然主义的真理观是相对的。

 四、对进步主义的两点反思

(一)关于教育目的

  杜威主张教育无目的,他否认的只是教育过程之外的、由成人强加给儿童的种种永恒的、固定的、抽象的目的。

然而,杜威也并非全然地反对教育目的。

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并为良好的教育目的提出了三项衡量标准:

(1)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和获得的习惯)。

(2)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