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学重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708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3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育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语文教育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语文教育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语文教育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语文教育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育学重点.docx

《语文教育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育学重点.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育学重点.docx

语文教育学重点

绪论

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师的修养

1.思想品德素养坚定的政治方向,牢固的专业思想,高尚的职业品格,健康的审美情趣。

2.专业知识素养厚实的中文专业知识,较深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百科知识

3.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语文能力,教学能力,自学和科研能力

第二节“语文教育学”概说

一、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以学校语文教育为重点的整个语文教育现象。

二、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

(一)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基础任务

(二)发展语文能力——主要任务

(三)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要任务

(四)构建和应用必要的语文知识——语文课程应该承担的任务

第一章语文教育

要求:

理解“语文教育系统”的相关内容。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是和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乃至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教育结合在一起的。

一.语文教育学的形成历程

孕育于“教育学”和“教授法”时期;“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语文教材教法”时期;语言教学法和文学教学法时期;语文教学法及语文教学论时期;语文教育学时期

20世纪以来的语文教育学发展的轨迹,基本趋势是:

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

二.语文教育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

在当代社会中,语文教育必须与大生产、大经济、大教育相适应。

按照这种观点透视分析语文教育的性质、内容、过程、功能、目标,就是大语文教育观,即语文教育的系统观点。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

现代语文教育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家庭语文教育、社会语文教育、学校语文教育三个子系统。

家庭语文教育有继承性和基础性的结构特点;社会语文教育具有广泛性、动态的结构特点;学校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的核心,具有规范性和选择性的结构特点。

第二章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教育目标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1904年起开始设置的。

1949年开始正式启用“语文”这个名称。

叶圣陶:

“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叫书面语言。

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和书面语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性质”部分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的特点:

知识性;实践性;综合性;社会性;审美性

语文新课程价值转型必然导致目标重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确立新的知识观、确立新的学生观、确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语文教育目标

1.语文学科教育目标:

人们在语文学科领域内展开的全部教育活动中预期要达到的具体要求。

2.语文学科教育目标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特征:

学科规定性;范围普遍性;阶段预期性;实施可行性。

3.确立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主要有导向、推进、控制、评价、管理等作用。

三.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构成:

1.社会属性发展目标:

智、德、美三方面。

2.自然属性发展目标:

体能发展目标。

四.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目标”

根据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设计。

包括:

10个总目标、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的4阶段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从五个方面制定总目标:

要求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第三章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材

一、《语文课程标准》简介:

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指导中小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解放前、解放初期)→“教学大纲”(学苏联后)→“课程标准”(新世纪)

定义:

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用以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它是语文课程的总体设计。

从整体上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规范和确定语文课程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顺序。

(P84)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1.现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1)课程结构上“双课并行”设计

(2)课程目标强调综合、均衡,又有所侧重。

(3)选修课程内容和实施的灵活性,为不同学校、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

(4)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

(5)强调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5.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作用是:

编写教科书的依据;实施教学计划的依据;进行教学的依据;评估质量的依据。

二、语文教材概述

1.语文教材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物质体现形式。

它以具体的内容和直观的形式体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订的。

分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的概念。

泛指:

凡是能对别人的语文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非书面语文材料。

也称“大语文教材”。

特指:

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用于学校语文教育的一切资料。

也称中学语文教学资料。

专指:

学校语文教材系列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2.语文教材的功能:

智德启迪功能;语文历练功能;语文积累功能;知识扩展功能

3.现代语文教材的内容主要由四种要素构成: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4.教科书的类型

语文教材主要有分编型和综合型(也叫合编型)两种类型。

(1)分编型教材及其主要特点:

分编型教材指的是按语文内容的不同种类而分编成自成体系的多种并行教材,供教学时配套使用。

优点:

头绪分明,线索清楚,有利于安排由浅入深、由简而繁的序列,无论是知识教学还是能力训练以及系统性、计划性都很强,对学生单项语文能力训练的培养能做到有“序”有“格”

缺点:

若分编的教材不能互相配合,缺乏协调,很容易出现单科独进的毛病,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对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培养产生消极影响。

(2)合编型教材及其主要特点:

合编型教材指的是将语文科多方面的内容综合编排在一起的教材。

优点:

兼顾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训练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听说读写的相互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缺点:

头绪繁杂,序列不清,各种单项能力的训练内容难以真正兼顾,教学中“厚此薄彼”的现象在所难免,尤其是表达与阅读训练很难做到完全吻合。

5.与旧式语文教材相比,新式语文教材至少有以下6个特点:

从语体的角度看,教材已由单一的文言文发展为文白混编或分编,并以白话文为主;

从选文的角度看,教材已由只选传统的名家名篇发展为既照顾到传统名篇,更注意选用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气息的文章;从课文的编排方式看,教材已由传统的按时代为序的“直线”式发展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圆周”式;

从课文的组合形式看,教材已由孤立的单篇文章的罗列堆砌发展成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具有一定联系的单元组合。

从编辑意图看,那种只重文学教育、文艺欣赏,轻视或忽视语文应用的传统观念已受到冲击,而研究规律;兼顾文学性与实用性并以实用为主的教材观已初露端倪。

从结构成分看,单一的范文系统已发展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的综合。

三、语文教材的使用

1.统观全套教材,认真研究编写意图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该册的教学重点3.钻研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得根据教科书的实际与学生的实际,合理地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得注意:

要有整体观念;要有教法因素;要有灵活措施。

4.审慎调换、增删内容,灵活运用教材。

灵活运用教材有下列几种做法:

1.删、调、补教材的内容;

2.改变教材的序列;

3.改变教材中规定的教学方法。

使用语文教科书应采用读整套语文教科书——读一本语文课本——读一单元课文——读一篇课文的方法和顺序进行,做到总揽全局,点面统筹,心中有数,目中有人,立足实际,灵活运用。

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原则

第一节、语文教育原则概述

一、确定原则的依据

1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征。

⑵教育方针和语文教育目标。

⑶语文教学的客体(教材)。

⑷由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贯彻原则的要求

1.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的内,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做出统一的安排。

2.结合语文德育和语文美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美育。

3.积累感悟,培养高品位的语感。

4.教师的人格魅力。

5.克服错误的认识。

语文德育的特点主要有:

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②因文释道,披文入理。

③联系实际,面向人生。

④个性化。

语文美育的特点主要有:

①寓教于乐,愉悦身心。

②披文入情,熏陶感染。

③创设情境,引照自我。

第二节语文学习与思维训练同步发展的原则

一、确定原则的依据

(1)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

(2)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3)搞好语文教学的需要

二、贯彻原则的要求

(1)赏析作者的思维成果

(2)训练学生多种思维品质(3)引导课外思维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彻“语文学习与思维训练同步发展”这条教学原则?

基本要点:

(1)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

(2)思维训练要坚持在语文学习中穿插进行

第三节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的原则

一、确定原则的依据

(1)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

(2)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贯彻原则的要求

(1)坚持全面训练的观点,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不可偏废

(2)寻找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彼此之间的结合点,兼顾单项训练

第四节语文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配合的原则

一、确定原则的依据

1.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的学习和运用决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内。

2.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语文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

这一原则也是由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决定的。

3.青少年的求知欲强,他们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渴望,他们的身心特点也决定了语文学习要与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

4.课外语文生活的广泛性和课堂语文教学的局限性,也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开放的语文教学系统。

二、贯彻原则的要求

(1)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真正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2)发挥课堂语文教学对课外语文活动的指导作用(3)要加强课外语文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4)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

第五节语文教育的创造性原则

一、确定原则的依据

⑴教学改革的需要⑵学生发展的需要⑶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贯彻原则的要求

⑴创造性地把握语文教学内容;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⑶创造性地应用教学方法

第五章语文教育的方法与语文教学媒体

1、语文教学方法概述

语文教学方法是实现语文学科教育目标,师生共同完成语文教育任务的途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是施教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和谐统一。

语文教育方法的基本要素有:

读、问、议、讲、练、看等。

2、语文教学的常用方法

A、讲授法

又称串讲法、讲述法、讲解法等。

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性情的活动方式。

特点是:

主要是教师独白。

优点: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信息量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缺点:

学生主动少。

讲授法的应用要点:

1、内容具有科学性、思想性、逻辑性、系统性。

2、讲授具有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