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汇总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6848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汇总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汇总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汇总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汇总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汇总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汇总试题和答案.docx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汇总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汇总试题和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汇总试题和答案.docx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汇总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经济法概论》案例分析题和答案汇总

课程代码: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是自考法律本科中最难的课程,特别是案例分析题,分值高,难度大,我呕心沥血总结出共20多道案例汇总答案供自考朋友复习参考使用,价值是非常大的!

经过更新和完善,该资料专门为2018年法律考生复习《国际经济法概论》而制作。

★案例分析题一:

有一份CIF合同,货物在装船前被吊车吊钩将外包装钩破,承运人应卖方请求为其签发了清洁提单。

卖方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但未提及货损情况。

买方收到货物后发现外包装破裂,便以保险公司已为该批货物承保了仓至仓一切险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遭保险公司拒绝。

后买方又要求承运人赔偿损失,承运人以卖方要求而出具清洁提单为由,拒绝向买方赔偿。

而此时卖方已经凭清洁提单从信用证开证

行得到货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保险公司能否拒赔买方?

为什么?

(2)承运人能否拒赔买方?

为什么?

(3)提单与货物不符,银行支付货款是否应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

(1)保险公司能拒赔买方。

CIF术语条件下,货物风险是在装运港船上自卖方转移至买方,而货物在装船前就已经破损,此时风险由卖方承担,买方对货物没有保险利益,所以保险公司可以拒赔买方。

(5分)

(2)承运人不能拒赔买方。

提单是承运人承担保证向收货人或其他提单持有人履行交货义务的凭证,本案中承运人向买方所交货物与提单不符,应向买方承担违约责任。

(5分)

(3)银行不承担责任。

银行在处理信用证关系中,应该遵守信用证严格相符原则。

银行在凭单付款时,实行“严格相符原则”,只要卖方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规定,银行就应该付款。

(5分)

★案例分析题二:

甲国A公司向乙国B公司订购洗衣机8000台,合同规定价格为每台CIF600美元,2012年6月30日乙国莱港装货,信用证方式付款。

保险公司为该批货物办理了仓至仓一切险。

货物于2012年6月30日装船时外包装箱有严重破损,乙国B公司向船舶公司出具了货物品质的保函。

船长应乙国B公司的请求,出具了清洁提单,乙国B公司据此从银行取得了货款。

货物到达甲国后,A公司发现,洗衣机外包装箱有严重破损。

分别向船舶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索赔,船舶公司出示了乙国B公司提供的保函,认为甲国A公司应向乙国B公司索赔。

问:

(1)船舶公司是否应承担责任?

为什么?

(2)保险公司如何对待甲国A公司的索赔?

为什么?

(3)单据与货物不符,银行是否承担责任?

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题15分)

(1)船舶公司应该承担责任,(2分)。

船舶公司作为承运人,有义务按提单向收货人交付货物,其所交货物与提单不符,应承担赔偿责任(3分)。

(2)保险公司不负责赔付(2分)。

CIF贸易术语风险,是在装运港货物装船后,由卖方转移至买方,货物出现问题时是在乙国B公司承担风险期间,此时甲国A公司对货物没有可保利益,所以保险公司不予赔偿(3分)。

(3)银行不承担责任(2分),银行在办理信用证业务时,只要卖方提交的单据在表面上符合信用证的要求,银行就可以凭单付款(3分)。

★案例分析题三:

依下列一组电文,试析乙公司能否拒收货物、拒付货款?

为什么?

(1)甲公司给乙公司发一份发价:

“供应玉米2000吨,300美元/吨。

2013年6月交货至你处,3月22日前电复有效。

(2)3月15日乙公司电至甲公司处:

“同意你方提出的交易条件,但价格可否为290美元/吨。

(3)3月18日乙公司收甲公司电:

“最低295美元/吨。

(4)3月21日甲公司收乙公司电:

“同意按295美元/吨成交”。

2013年6月甲公司交货运至乙公司处,乙公司拒绝收货,并拒付贷款。

(此案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正确答案:

(本题15分)

(1)乙公司不能拒收货物、拒付货款。

(3分)

(2)甲公司给乙公司发出一份要约,价格为300美元/吨,乙公司3月15日回复将价格改为290关元l吨。

乙公司回复与甲公司要约不一致,不是有效承诺(3分)。

公约规定对价格作更改属对要约实质性变更,所以双方合同未成立。

(3分〕

(3)3月18日甲公司致电乙公司价格为295美元/吨,是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的新要约,乙公司致电甲公司表示同意。

乙公司的回复是承诺,双方合同成立。

(4分)

(4)2013年6月甲公司履行合同交货至乙公司处,乙公司拒收货物、拒付货款构成违约。

(2分)

★案例分析题四:

甲国A公司2015年2月10日致电乙国B公司:

“长期求购叉车配件,请按本公司提供的技术图样生产10万件,每件CIP300美元。

该批货物请于2015年4月20日至30日交货。

”2015年2月15日A公司收到B公司回复-“接受你方要约。

”A公司将装有B公司供应配件的叉车上市销售后,2015年12月15日甲国C公司起诉控告A公司叉车上所用上述配件侵犯其专利权,并要求赔偿.A公司认为该配件系乙国B公司生产,自己不应该承担责任,应由乙国B公司承担责任。

上述甲乙两国都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缔约国。

问:

(1)A公司和B公司之间的合同何时成立?

为什么?

(2)对于C公司所诉侵犯其专利权的责任,A公司和B公司谁来承担?

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题15分)

(1)2015年2月15日A公司收到B公司回复,合同成立(2分)。

公约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合同成立(2分)。

(2)A公司应该负责,B公司不承担责任(4分)。

公约规定,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是在买方所在国家不能由第三方依据工业产权主张任何权利或要求的货物(2分)。

但是如果此项权利或要求的发生,是由于卖方要遵照买方所提供的技术图样、图案,则卖方可解除对此项权利或要求的担保义务(2分)。

本案中,卖方B公司是按A公司提供的技术图样生产的叉车配件,因此卖方B公司对此不应该承担责任,而是提供技术图案的A公司自行承担对C公司的侵权责任(3分)。

★案例分析题五:

2012年8月5日,甲国出口公司电告乙国贸易公司,欲以FOB条件向乙国贸易公司出口一批水果,总价款为200万美元,跟单信用证支付价款。

8月11日收到乙国贸易公司复电,同意购买,但要求减价至l90万美元。

甲国出口公司于8月15日电告对方同意其要求,乙国贸易公司当日收到此电。

随后甲国出口公司将货物运至甲国A港1:

7,交由甲国远洋运输公司承运。

货到乙国港口后,乙国贸易公司拒绝收货。

甲乙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缔约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双方的合同争议是否可以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解决?

为什么?

(2)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该合同于何时成立?

为什么?

(3)甲国出口公司是否应办理该批水果的运输保险?

为什么?

(4)乙国公司拒绝收货,甲国公司可以采取什么救济措施?

正确答案:

(本题15分)

(1)可以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因为买卖双方营业地分属不同缔约国,公约规定适用于营业地处于不同缔约国当事人间所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4分)

(2)合同于2012年B月15日成立。

2012年8月5日甲国公司向乙国贾易公司发出要约,但是乙国贸易公司在回复甲国公司时降价格由200万美元改为1卯万美元,拒绝了甲国公司的要约。

这也是乙国公司向甲国公司提出的新要约.8月15日乙国公司收到甲国公司的承诺,合同成立。

(5分)

(3)不应该。

POB价格术语,卖方不负责办理保险手续。

(3分)

(4)甲国公司可以要求乙国公司实际履行、损害赔偿等救济措施。

(3分)

★案例分析题六:

甲乙两国都是《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缔约国。

2012年2月20日甲国A公司向乙国B公司发出一份发价:

公司:

“欲出售推土机10台,每台10000美元2012年8月20日至30日交货”。

2012年2月23日B公司回复A“接受你发价.每合可否售价改为9500美元”。

2012年2月28日B公司收到A公司回复:

“同意按贵公司所提价格成交."2012年8月A公司因故未能如期交货。

后B公司同意将交货期延至2012年9月10日前。

但2012年9月5日A公司通知B公司其2012年9月10日前无法交货,请求再次延期,遭到B公司拒绝。

请回答:

(1)A公司与B公司之间合同成立的时间?

为什么?

(2)B公司可否拒绝A公司再次延期交货的请求?

为什么?

(3)B公司能否向A公司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

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题15分)

(1)A公司与B公司之间于2012年2月28日合同成立(2分),2012年2月20日A公司向B发价,B公司回复中提出降低价格,与A公司发价不一致,是B公司向A公司提出新的发价。

2012年2月28日B公司收到A公司回复,同意按B公司提出价格成交.此时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成立。

(3分)

(2)可以拒绝(2分)。

A公司不能按时交货.B公司给予一段合理的额外时间,让A履行交货义务。

而A公司声明将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交货.根据公约规定已经构成根本违约,B公司可以拒绝A公司再次延期交货的请求,B公司有权宣告合同无效。

(3分)

(3)B公司可以向A公司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2分)。

损害赔偿是可以和其他补救办法一并采用,不因为宣告合同无效而丧失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3分)

★案例分析题七:

中国沿海某市的A公司与俄罗斯B公司签订了一份出口水果的FCA合同(约定使用《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合同约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交货,支付方式为跟单托收(交单方式为付款交单,并约定适用1995年国际商会制定的《托收统一规则》)。

A公司交货获得有关单据后委托中国甲银行向B公司收取货款,甲银行则委托俄罗斯乙银行向B公司收取货款.乙银行在B公司没有付清货款的情况下就将有关单据交付给B公司,最终致使A公司无法向B公司收取货款。

请问:

(1)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卖方A公司应当承担哪些义务?

(2)从性质上讲,托收属于银行信用还是商业信用?

(3)甲银行得知乙银行没有按照指示行事后,甲银行该如何做?

(4)A公司能否起诉乙银行?

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题15分)

(1)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卖方A公司应承担的义务:

应当备好货物,并将货物运抵呼和浩特市,但不需要卸载货物,(2分)卖方应当承担货物交付买方指定的承运人之前货物灭失的风险,并办理出口清关手续。

(3分)

(2)从性质上讲,托收属于商业信用。

(2分)

(3)甲银行得知乙银行没有按照指示行事后,甲银行应当立即将这一情况通知委托人A公司。

(3分)

(4)A公司不能起诉乙银行(2分),因为委托人与代收银行(乙银行)之间没有直接的合同关系。

(3分)

★案例分析题八:

甲乙两国均为《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成员国。

甲国A公司到乙国投资办厂,后A公司与乙国政府因投资产生法律争议。

乙国与A公司达成书面协议,将他们之间投资争端提交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仲裁。

后乙国反悔,拒绝到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解决争议。

问:

(1)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对此案是否有管辖权?

为什么?

(2)乙国政府能否单方撤销与A公司所达成的解决争议的书面协议?

为什么?

(3)甲国能否对本国投资者A公司给予外交保护?

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题15分)

(1)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对此案有管辖权。

(2分)依公约规定,双方符合“中心”管辖主体资格,又是因投资而产生的法律争议且双方有提交“中心”解决的书面协议,所以“中心”有管辖权。

(3分)

(2)公约规定双方达成书面协议将争议提交“中心”解决任何一方不得反悔,所以乙国不得反悔。

(2分)凡双方已经书面表示同意提交“中心”管辖的争端,当事人任何一方不得片面撤回其同意。

(3分)

(3)甲国不能对本国投资者A公司给予外交保护。

(2分)根据公约规定,对于已经书面同意提交“中心”仲裁的争端,投资者国籍所属国不得另外主张给予外交保护。

(3分)

★案例分析题九:

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司签订了一份出口汽车零部件的CIF合同,约定以信用证方式付款,班轮运输。

根据B公司的申请,开证银行及时开出了信用证。

信用证开立后,B公司被法院宣告破产。

A公司依约履行合同并取得了符合信用证要求的有关单据。

由于获知B公司破产的消息,开证银行以此为由拒绝向A公司付款。

根据有关国际惯例,请问:

(1)在CIF贸易术语下,A公司需承担哪些主要义务?

(2)为了向银行议付货款,A公司至少应准备哪些单据?

(3)开证银行能否以B公司破产为由拒绝向A公司付款?

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题15分)

(1)A公司需要承担的主要义务:

(5分)

A公司自负运费,将货物装运至指定的目的港。

A公司自付费用取得货物保险,并向买方提供保险单或其他保险证据。

卖方必须支付与货物有关的费用,直至货物越过船舷为止。

应买方要求,卖方必须向买方提供额外投保所需的信息。

(2)信用证所规定的全部单据(发票、保险单、提单等),开立汇票,连同信用证正本。

(5分)

(3)不能。

(2分)信用证方式的信用性质属银行信用。

开证银行以自己的信用作出付款承诺。

作为银行保证文件的信用证,开证银行对之负首要的即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在信用证业务中,只要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条款的规定,开证行就应承担付款、承兑或议付的责任。

(3分)

★案例分析题十:

甲乙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缔约国。

2007年9月1日甲国A公司向乙国B公司发出一份发价“求购水泥1000吨,2007年12月20日交货,按实际交货日国际市场价格支付。

请于2007年9月10日前回复。

”2007年9月5日甲国A公司收到乙国B公司回复“水泥供应紧张,2007年12月30日方能交货。

”2007年9月6日甲国A公司致电乙国B公司“按你方所列日期交货”。

但乙国B公司并未如期交货。

问:

(1)A公司与B公司之间交易是否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为什么?

(2)对于B公司未如期交货,A公司能否要求其承担违约的责任?

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题15分)

(1)两公司之间的交易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2分)所以可以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3分)

(2)A公司有权要求B公司承担违约责任,(2分)因为,本案中,A公司首先对B公司进行发价,B公司作出的是“反要约”,注明了交货期限。

A公司也回复了B公司“按你方所列日期交货”,(4分)B公司并没有异议,所以货物买卖合同成立。

B公司没有如期交货,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4分)

★案例分析题十一:

中国卖方与美国买方签订货物买卖合同,FOB上海,2008年7月20日前交货。

卖方备好货物后将其单独存放于上海港码头标准仓库。

由于承运人船期安排的原因,指定船舶于8月20日到达上海港装货。

而在8月1日,存放货物的仓库发生火灾,导致部分货物受损。

船舶到达目的港后,买方另发现部分货物因包装不符合同约定而发生变质。

试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回答下列问题:

(1)卖方对火灾毁损货物是否应承担责任?

为什么?

(2)卖方对变质货物是否应承担责任?

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题15分)

(1)不承担责任。

(2分)FOB术语下,卖方须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但买方指定船只未按时到达,在卖方将货物单独存放的情况下,货物风险自约定交货期届满时转移给买方。

(2分)故本案火灾造成的损失应由买方承担。

(1分)

(2)承担责任。

(3分)根据《公约》,如货物不符是由卖方违约所致,卖方应负责任。

(3分)本案货物变质是由卖方包装不良造成的,应由卖方承担责任。

(3分)

★案例分析题十二:

2005年甲国出口商A公司与乙国进口商B公司签订了一份FOB合同,合同规定由A公司出售大米1000吨给B公司。

A公司在甲国某港口将3000吨散装大米装上船舶,并指示承运人C公司,在该批大米到达乙国目的港后,将其中1000吨交给B公司,其余2000吨交给另一收货人。

但C公司的船舶在运输途中因意外致使大米损失1500吨,其余1500吨安全抵达目的港。

当进口商B公司前来提货时,被告知应交付给它的1000吨大米已在运输途中完全灭失。

(解析:

甲乙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缔约国。

问:

(1)依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采用FOB术语,风险何时转移?

(2)上述货物风险损失应由谁来承担责任?

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题15分)

(1)术语FOB船上交货是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

(2分)这意味着买方必须从该点起承当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

该术语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

(2分)按此术语成交,由买方负责派船接运货物,卖方应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和规定的期限内,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并及时通知买方货物在装船时越过船舷,风险即由卖方转移至买方。

(3分)

(2)根据FOB的条件,卖方要负担风险和费用,领取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证件,并负责办理出口手续采用FOB术语成交时,卖方还要自费提供证明其已按规定完成交货义务的证件,(2分)如果该证件并非运输单据,在买方要求下,并由买方承担风险和费用的情况下,卖方可以给予协助以取得提单或其他运输单据。

(3分)一些国家鼓励出口使用CIF术语,进口使用FOB术语,由本国保险公司和承运人保险或承运。

(3分)

★案例分析题十三:

中美两家贸易公司签订茶叶买卖合同,由中国公司按CIF纽约向美国公司交货,信用证方式付款。

运输途中因意外事故部分货物被海水浸泡,美国公司以货物不合格为由拒绝接收货物,并指示信用证开证银行拒绝付款。

问题:

(1)美国公司能否以部分茶叶遭海水浸泡、货物不合格为由拒绝接收货物?

为什么?

(2)信用证开证行可否以茶叶浸泡为由拒绝付款?

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题15分)

(1)不能。

(3分)本案合同为CIF合同,中国公司的交货地点是在装运港,而非目的港纽约;(2分)货物自装运港越过船舷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由买方美国公司承担,买方美国公司不得以越过船舷后因意外事故造成的货物灭损(即茶叶遭海水浸泡、货物不合格)为由拒绝接收货物。

(3分)

(2)不能。

(3分)信用证支付方式体现银行信用,由银行承担付款责任。

银行付款的条件是单证一致。

银行的付款义务不涉及货物是否受损。

(2分)信用证与买卖合同是独立的。

(2分)

★案例分析题十四:

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规定由甲国A公司向乙国B公司出售一批机床。

在订立合同时,乙国B公司明确告诉A公司:

这批货物将转售到丙国。

后由于某种原因这批机床一部分转销到丙国,而另一部分被转销到丁国。

丙国C公司和丁国D公司分别在丙国和丁国以该批机床的制造工艺侵犯其专利权为由诉至法院,但均未能胜诉。

后丁国D公司又到乙国法院起诉,称该机床的制造工艺已在乙国获得专利权,要求乙国B公司停止侵权并承担赔偿责任。

乙国法院对此查证属实,判决丁国D公司胜诉。

乙国B公司认为三起诉讼都是甲国A公司违约所致,因此要求A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甲乙两国均是《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缔约国。

问:

(1)《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可否适用于AB之间交易?

为什么?

(2)丙国C公司在丙国起诉乙国B公司所售机床侵犯其专利权,A公司对此是否承担责任?

为什么?

(3)丁国D公司在丁国起诉乙国B公司所售机床侵犯其专利权,A公司对此是否承担责任?

为什么?

(4)丁国D公司在乙国起诉乙国B公司所售机床侵犯其专利权,A公司对此是否承担责任?

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题15分)

(1)公约可以适用于AB之间。

(2分)因为甲乙两国均匀属于公约的缔约国并未排除适用该公约,且交易的标的物机床在公约适用的范围之内。

(2分)

(2)A公司应当承担责任。

(2分)根据《公约》规定,第三者的权利是依据合同预期的货物将要销往或使用的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法律取得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卖方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第三者的权利存在,则要承担责任。

本案中买方B公司明确告诉了A公司:

这批货物将转售到丙国,A公司并没有说明存在第三方权利,所以应当承担责任。

(2分)

(3)A公司不应承担责任。

(2分)根据《公约》规定:

当买方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不可能不知道第三者知识产权主张和要求,以及在卖方不知晓的情况下,货物就销往目的地以外的国家,则免除卖方的所有权担保义务。

本案中B公司在A公司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货物转销到丁国,A公司可以免除所有权的担保责任。

(1分)

(4)A公司应当承担责任。

(2分)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第三者的权利是依据买方营业地所在国家的法律取得的,卖方要承担责任。

D公司在乙国起诉B公司侵犯其知识产权,作为卖方的A公司应对其买房B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2分)

★案例分析题十五:

2000年3月,美国甲公司与中国乙公司签订了排他许可合同,允许乙公司于未来五年内在中国使用其技术生产某种高级芯片,如有争议交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北京仲裁解决。

2003年4月,因发现中国市场巨大,甲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使用相同技术生产同类芯片。

2004年5月,甲公司因战略调整,将其在华工厂设备卖给丙公司,并允许丙公司使用相同技术生产芯片。

请回答如下问题:

(1)什么是排他许可合同?

(2)设该技术为自由进出口技术,如果乙公司未将该技术合同在中国主管部门登记,该合同是否有效?

为什么?

(3)2003年4月甲公司在中国使用相同技术生产同类芯片是否合法?

为什么?

(4)2004年5月甲公司能否再行许可丙公司在中国使用相同技术生产芯片?

为什么?

(5)如果甲公司和乙公司仅约定了仲裁机构和地点,而未约定应适用的法律,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6)如果因丙公司使用甲公司许可的技术而给乙公司造成了严重损害,乙公司应向谁请求赔偿?

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本题15分)

(1)排他许可证合同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期限内,受方对受让技术享有排他的使用权,供方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在该地域再将该项技术许可任何第三方使用,但是供方仍然有权利在该地域使用该项技术制造和销售相关产品。

(2分)

(2)有效。

(2分)因为在我国,自由进出口的技术贸易合同自依法成立时生效,不以登记为合同生效的条件。

登记仅是政府对技术进口或出口活动进行管理的一项措施。

(1分)

(3)合法。

(2分)因为甲公司与乙公司的合同为排他许可合同,这意味着合同只是排除甲公司再许可任何第三方在中国境内于规定期限内使用该技术,甲公司人有权在中国使用该技术。

(1分)

(4)甲公司不可以再许可丙公司在中国使用同类技术。

(1分)因为甲公司与乙公司是合同为排他性许可合同,这就意味着甲公司承诺五年内不再将技术许可给任何第三人在中国使用,甲公司许可丙公司使用时未超过五年。

(1分)

(5)在当事人未规定适应于其争议的实体法时,由仲裁庭选择应适用实体法,仲裁庭可能通过有关国家的冲突法规则或各国普遍接受的冲突法规则决定应适用的实体法。

(2分)

(6)乙公司应向甲公司请求赔偿。

(2分)因为甲公司对乙公司违约导致丙公司使用该技术。

(1分)

★案例分析题十六:

2003年8月,新加坡××技术开发公司(甲方)与香港××电脑有限公司(乙方)签订了购买10台计算机的合同。

乙方提供2台以后,甲方检验质量不合格予以退货,但货款40万美元已付,乙方在知道本公司不可能提供合格产品的情况下,向甲方提议,邀请中国××计算机公司(丙方)负责供货。

之后,三方口头约定剩余8台由丙方负责供货,货款由甲公司汇至丙公司帐户。

3个月后,丙方如期履约,质量也合乎要求,但甲方在汇款时,扣除了已向乙方交付的2台计算机的货款40万美元,只向丙方支付6台计算机的货款,当事人为此发生争议,诉至新加坡法院。

(提示:

新加坡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

请依据相关法律,回答以下问题:

(1)本案中,甲、乙、丙三方的口头约定是否有效?

(2)甲方拒付货款是否正确?

(3)中方通过此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