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四第57章必修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6583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四第57章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四第57章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四第57章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四第57章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四第57章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四第57章必修2.docx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四第57章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四第57章必修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阶段检测四第57章必修2.docx

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四第57章必修2

阶段检测(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17·湖北荆门模拟)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

仅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位和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样,属于基因重组

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联会

C.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

D.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发生倒位的果蝇性状不变

解析:

倒位是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也可能发生联会,B错误。

两种果蝇属于两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C正确。

倒位虽然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但可以使果蝇性状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

C

2.

如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Y

B.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均表现为性别差异

C.果蝇体内细胞,除生殖细胞外都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Ⅱ、Ⅲ、Ⅳ、X(或Y)四条染色体携带了控制果蝇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解析:

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了一种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图示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为Ⅱ、Ⅲ、Ⅳ、X(或Y),A错误,D正确。

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没有性别差异,B错误。

果蝇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时有4个染色体组,C错误。

答案:

D

3.(2017·河北冀州模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

染色体变异既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A错误。

基因突变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可能发生,故B错误。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的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C正确。

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故D错误。

答案:

C

4.(2017·宁夏固原模拟)下列选项中,对图示变化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

A.低温处理导致局部细胞产生了新的基因突变

B.低温处理导致局部细胞出现了染色体变异

C.低温处理改变了局部细胞的基因表达

D.低温环境条件下兔子的白色皮毛为有利变异

解析:

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低温可能影响了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故C正确。

答案:

C

5.(2017·辽宁朝阳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育三倍体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重组不会引起基因的改变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常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种子产生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解析:

培育三倍体西瓜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故A错误。

基因重组是将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重新组合,不会引起基因突变,故B正确。

人体正常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6条,有44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有3条,故常染色体是45条,故C错误。

“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种子是利用太空中的某些特殊性质诱导产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它们都属于可遗传变异,故D错误。

答案:

B

6.下列哪种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

A.正常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儿子

B.纯种红眼果蝇的后代出现白眼果蝇

C.对青霉菌进行X射线照射后,培育成高产菌株

D.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子番茄

解析: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纯种红眼果蝇的后代出现白眼果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可遗传变异;对青霉菌进行X射线照射后,培育成高产菌株也是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子番茄,染色体及其上的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而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故该种变异是不能遗传的,故选D。

答案:

D

7.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

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

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

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

解析:

基因突变前后,基因中的嘌呤核苷酸与嘧啶核苷酸互补,数量相等,各占

,A错误;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错误;当mRNA上插入的一个三碱基序列是插入到原有的一个密码子中,会导致编码的肽链上有两个氨基酸改变,C正确;细胞中的tRNA理论上共有61种,D错误。

答案:

C

8.(2017·吉林长春模拟)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XAX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葛莱弗德氏综合征(47,XXY)患者变异是因三条性染色体上基因重组所致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基因互换势必导致基因重组

D.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解析:

基因型为XAXa,说明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AXa的个体为雌性,不能自交,另外,子代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故A项错误;葛莱弗德氏综合征(47,XXY)患者变异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而不是因为基因重组,B项错误;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非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项错误;基因重组包括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D项正确。

答案:

D

9.动态突变是指基因中的3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而产生的变异,这类变异会导致人类的多种疾病,且重复拷贝数越多,病情越严重。

下列关于动态突变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B.只发生在生长发育的特定时期

C.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有所增加

D.突变基因的翻译产物中某个氨基酸重复出现

解析:

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基因内部结构的变化,A项错误;基因突变发生在任何时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时,DNA分子相对不稳定,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项错误;根据题意“动态突变是指基因中的3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并没有引起基因数量的增加,C项错误;“基因中的3个相邻核苷酸”转录成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若重复拷贝,则产生重复的密码子,将会导致翻译产物中某个氨基酸重复出现,D项正确。

答案:

D

10.(2017·河南郑州模拟)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⑥D.①③⑤⑥

解析:

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还未加倍,含两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含四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既未减半也未加倍,仍含两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减半,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不分裂,染色体既未减半也未加倍,仍含两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所以染色体组暂时加倍为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

D

11.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理:

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

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

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

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解析:

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A项错误。

卡诺氏液能固定细胞的形态,而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不能把两种试剂的作用混淆,B项错误。

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可使染色体着色,C项正确。

洋葱根尖装片中的细胞大部分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因此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只是少数细胞,D项错误。

答案:

C

12.(2017·吉林长春模拟)下列育种方法中能改变基因分子结构的是(  )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

解析: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改变生物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不改变基因的结构,A错误。

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即基因突变,B正确。

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是在原有基因结构的基础上,经过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等过程产生新的性状,基因的结构不发生变化,C、D错误。

答案:

B

13.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均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杂交育种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从而产生新的物种

C.秋水仙素可应用于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且作用的细胞分裂时期相同

D.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可获得杂种优势的个体

解析:

多倍体育种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A错误;杂交育种只能获得新品种,不能获得新物种,故B错误;秋水仙素在诱变育种中诱发细胞发生突变,作用于分裂间期,在多倍体育种中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故C错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杂交育种除得到重组类型纯合子外,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个体,故D正确。

答案:

D

14.目前市场上食用的香蕉均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如图所示为某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

下列叙述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①“无子香蕉”培育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

②图中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受阻

③野生芭蕉和四倍体有子香蕉虽能杂交,但它们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④若图中无子香蕉3n的基因型为Aaa,则有子香蕉4n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

⑤该过程所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之一

⑥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

C.①④⑤D.④⑥

解析:

该“无子香蕉”培育的方法为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①错误;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受阻,但不影响着丝点分裂,②正确;野生芭蕉和四倍体有子香蕉虽能杂交,但它们的后代为三倍体,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导致不育,所以仍然存在生殖隔离,③正确;若图中无子香蕉3n的基因型为Aaa,则有子香蕉4n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野生芭蕉的基因型为Aa,④正确;染色体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之一,⑤正确;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⑥错误,所以选B。

答案:

B

15.(2017·湖北咸宁模拟)如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②和⑦的变异发生时期相同

C.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

D.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解析:

①→②过程表示杂交育种,该过程最简便,但育种周期长,①→③→④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该过程培育周期最短,A项正确。

②的变异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⑦的变异是染色体加倍,是由于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B项错误。

⑤过程原理是基因突变,⑧过程是导入外源基因,原理是基因重组,C项正确。

③过程表示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D项正确。

答案:

B

16.已知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抗病小麦为亲本,培育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方法最快,因为取F1的花药离体培养,即可从中筛选出所需品种

B.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利用射线、亚硝酸盐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提高突变频率,但成功率低

D.育种中的筛选过程实质上是通过选择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

解析:

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F1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幼苗,需经染色体加倍产生纯种植株,即可从中筛选出所需品种,A项错误;杂交育种到F2代出现符合要求的矮秆抗病性状,但是抗病是显性性状,矮秆抗病类型中有一部分是杂合子,杂合子性状不稳定,易在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因此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项正确;利用物理(射线)、化学(亚硝酸盐)等诱变因子处理萌发的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提高突变频率,但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少利多害性,因此成功率很低,C项正确;和自然选择一样,育种中人工淘汰不抗病的类型、保留抗病类型,其实质上是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D项正确。

答案:

A

17.

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解析:

图示是物种形成的常见模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b、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故A错误;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c是由a2演变而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故B正确;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由于b和d两个种群之间有地理隔离,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故二者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故C错误;同理,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故D错误。

答案:

B

18.(2017·山东名校模拟)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13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下列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条件的地雀物种

B.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D.地理隔离一旦形成,不同小岛上的地雀的基因频率就逐渐出现差异,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解析:

新物种的形成是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选项中“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的说法不对,因为物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漫长的时间。

答案:

D

19.(2017·湖南长沙测试)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

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D.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松鼠,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解析:

物种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但“狮虎兽”高度不育,说明了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A项错误;共同进化是指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黑色与灰色桦尺蠖是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B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但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表明豌豆没有进化,C项错误;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松鼠,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可以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从而保持在世代间的连续性,D项正确。

答案:

D

20.(2017·湖北武汉模拟)下列有关于育种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解析:

基因工程育种是指通过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待改良品种的细胞,培育获得符合要求的新品种,故其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A项正确;诱变育种与自然突变相比能提高突变频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项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意味着生物在进化,但不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项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D项错误。

答案:

D

2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和基因突变的方向

C.自然状态下得到的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不是同一物种

D.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解析: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基因突变、种群的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等因素,A正确。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是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

自然状态下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的后代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所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物种,C正确。

生殖隔离的产生是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

答案:

B

22.(2017·江西九江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

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诱变产生抗药性变异

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

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蠖演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蠖

解析:

病原体发生变异后,药物的选择作用使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A错误;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华南虎和东北虎是同一个物种,没有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桦尺蠖的体色发生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没有形成新物种,D错误。

答案:

B

23.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

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解析:

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甲、乙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正确;乙、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频率无法进行比较,C错误;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有明显差异,但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并不是完全不同的,D错误。

答案:

B

24.(2017·江西宜春模拟)关于物种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新物种的形成

B.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不同的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A项错误;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项错误;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当这种差异大到出现生殖隔离,新物种就产生了,所以说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条件,C项正确;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D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5个题,共52分)

25.(10分)(2017·黑龙江哈尔滨模拟)图1为某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示意图,①②③为该基因三种变异类型。

图2为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

图3为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的一个细胞(图中Ⅰ、Ⅱ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正常)。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图1中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则编码的蛋白质第100位赖氨酸变为________。

若③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则生物的性状未改变,由于密码子编码氨基酸具有________性。

若①处插入碱基对G—C,②处缺失碱基对A—T,③处碱基对G—C被替换,其中对生物性状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处。

(2)若以图2所示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________导致的。

(3)图3中该细胞一定发生了________,一定没有发生________。

解析:

(1)图1考查对基因突变概念的理解,基因发生突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2)由题干信息知,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该植株只能产生含白色隐性基因b的配子,测交后代不能出现红色性状。

如果出现基因突变b→B,则后代会出现红色性状,但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频率很低,因而出现的数量极少,而达不到题干信息中要求的“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的要求。

根据基因重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可知,染色单体3或4上的红色显性基因B和染色单体1或2上的白色隐性基因b发生交换,因而能够产生含有红色显性基因B的配子,则部分后代会出现红色性状。

(3)Ⅱ号染色体有3条,说明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题述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而图中细胞含有基因a,所以该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而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所以此细胞一定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

(1)谷氨酸 简并 ③ 

(2)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3)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26.(12分)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其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

在正常光照下,体细胞含2个A的玉米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体细胞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

(1)在正常光照下,AA植株叶片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

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