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培训中心071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657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培训中心07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艺术培训中心07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艺术培训中心07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艺术培训中心07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艺术培训中心07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培训中心0712.docx

《艺术培训中心07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培训中心0712.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培训中心0712.docx

艺术培训中心0712

 

汶川县艺术培训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修订本)

 

四川神州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二零一零年七月

 

项目名称:

汶川县艺术培训中心建设项目

委托单位:

汶川县规划建设局

承编单位:

四川神州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编号:

工咨丙12720080021

项目负责人:

胡冬梅[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项目参与人员:

许茂全[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周高林[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王立全[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1.1项目业主、名称及地点1

1.2编制依据及范围1

1.2.1编制依据1

1.2.2编制范围2

1.3可行性研究概况2

1.3.1建设内容2

1.3.2工程建设与管理2

1.3.3建设周期2

1.3.4工程投资3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4

第三章建设条件8

3.1项目位置8

3.2自然条件8

3.3社会经济概况9

3.4施工条件10

第四章工程方案11

4.1建设规模11

4.2建设方案11

4.3项目建设期25

第五章环境保护、安全卫生26

5.1环境保护26

5.1.1设计依据26

5.1.2环境保护措施26

5.2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28

第六章节能、节水30

6.1节能、节水原则30

6.2节能措施30

6.3节水措施31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2

7.1编制范围32

7.2编制依据32

7.3投资估算表33

7.4资金筹措36

第八章风险分析37

第九章社会评价39

第十章工程管理方案与招标方案41

10.1工程建设管理方案41

10.1.1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41

10.1.2建设管理工作范围41

10.1.3项目投资管理42

10.1.4质量管理42

10.1.5工程进度管理43

10.1.6合同管理43

10.1.7协调管理44

10.1.8安全建设管理44

10.1.9资金管理44

10.2招标方案44

10.2.1招标范围44

10.2.2招标组织形式45

10.2.3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45

10.2.4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46

10.2.5招标方式47

10.2.6项目招标事项表47

第十一章结论和建议49

11.1结论49

11.2建议49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业主、名称及地点

项目业主:

汶川县规划建设局

项目名称:

汶川县艺术培训中心建设项目

项目地点:

汶川县三江乡

1.2编制依据及范围

1.2.1编制依据

1.《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6号)

2.《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国发〔2008〕22号)

3.《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国发〔2008〕21号)

4.《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务院国发[2008]31号)

5.《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一部门2008年11月5日联合印发)

6.《汶川县三江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2008-2011)

7.《汶川县三江乡特色魅力乡镇规划》(2009-2020)

8.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基础数据、图纸等

1.2.2编制范围

本报告在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及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等,就汶川县艺术培训中心建设项目项目,阐述项目背景,论证其必要性,分析研究建设条件,确定建设内容和规模,提出工程建设方案,研究确定合理的建设进度和组织管理措施,进行投资估算分析,供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1.3可行性研究概况

1.3.1建设内容

建设用地面积:

4.97亩。

建设规模:

建筑面积1125.43平方米左右。

汶川县艺术培训中心用于羌藏文化展示、演出,艺术培训。

1.3.2工程建设与管理

汶川县规划建设局为本项目的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将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办法进行本项目的建设管理;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招标;切实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1.3.3建设周期

根据工期定额和类似工程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建设期确定为8个月(2010.6——2011.1)。

各阶段进程如下:

1.2010年6月开展可研、设计等前期工作;

2.工程施工期5个月(2010.7——2010.12);

3.项目验收期2011年1月。

1.3.4工程投资

本工程总投资706万元。

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灾后重建资金。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旅游发展的需要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目前,三江乡正处于灾后重建的产业恢复阶段,村民生活的基础设施,如房屋、生活设施等已经得到了较高标准的恢复,支撑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恢复是现阶段恢复重建的重要任务。

《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指出,灾后重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要“加大旅游业恢复重建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其带动就业、拉动消费和增加收入的重要作用。

加快恢复重建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产业重建提出,“实施重振旅游工程,加强重点旅游区和精品旅游线建设,恢复重建重要景区景点、民族特色旅游城镇和村落。

恢复发展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

《汶川县三江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2008-2011)》提出了三江乡建设目标,要将三江乡建设成为:

产业得以恢复,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有所提高,农民生产恢复到震前水平,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态修复初有成效,城镇风貌具有本地域自然特征和文化特色的旅游小城镇。

《汶川县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确定了三江生态旅游景区总体布局为:

一中心、五区、一线。

其中的一中心就是水乡藏寨旅游接待服务中心的建设。

水乡藏寨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包括景区入口(游客中心)、藏族风情园、土司官寨等项目。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的项目即是其中的土司官寨建设项目。

三江乡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业发展条件。

紧密结合灾后社会经济恢复重建,以三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按照旅游业真正成为三江乡灾后重建社会经济发展先导产业的要求,全面提升产业要素,将三江乡旅游恢复建设作为旅游先导产业建设的重大战略行动,将三江乡打造成为汶川县乃至整个四川省极重灾区旅游景区灾后重建的典范。

二、羌藏文化传承发扬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指出,灾后重建要“注重民族文化的抢救和保护”。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提出,“注重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和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历史价值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物”,文化产业建设要“恢复重建受损的演出展览、创意动漫,以及图书音像发行分销、文化娱乐、艺术品经营等网点。

嘉绒藏族聚居或散居在大渡河上游各分支流域(今四川省甘孜.阿坝及雅安地区的部分县),他们普遍有猎神信仰。

嘉绒藏族自称嘉绒娃.即嘉绒地区的藏人。

嘉绒地区处于横断山脉褶皱系,境内生存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

嘉绒山民逐渐孕育产生了鲜为外界知晓的狩猎习俗文化。

嘉绒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以歌舞敬酒、劝酒。

又以酒为歌舞助兴是嘉绒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世代传承下来的民族风俗习惯。

羌族是中华民族中古老的一员,从唐代的著名诗人王之涣的那首著名的《凉州词》里的那句千古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中,可以感知到这个民族文化的古老与特色。

在历史上,善战骁勇的羌族人民喜好居住在半高山地带,所以也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羌族文化对自然崇拜、认知体系包括方位的概念都与汉族明显不同。

羌族的语言、文学、舞蹈、音乐、羌笛、婚丧嫁娶等,处处体现出深厚的民族底蕴。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给羌藏文化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羌藏区几乎所有城镇、乡村建筑以及各种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使羌藏文化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羌藏文化载体处于消失的边缘。

实施本项目,正是把羌藏村落家园恢复重建与羌藏文化保护、抢救以及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的得力措施之一,必将有力促进羌藏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广大,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与进步。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是大家庭的成员共同创造的,保留了羌藏文化,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史的保护。

发扬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发扬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羌藏主要聚居区的汶川特大地震,给羌藏文化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因此恢复羌藏文化工作刻不容缓。

本项目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可持续发展,按照整体性、层次性的原则,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为本、发展经济和保存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若干要素,以优先恢复重建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精神家园重建与生活家园重建相适应,推动了汶川县文化建设与当地经济、政治和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把茂县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相互协调、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新家园。

从而也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位置

三江乡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汶川县西南边缘,是岷江上游汶川县境南部支流寿江的发源地。

集镇地处三水(西河、中河、黑石江)汇合处得名“三江”。

三江乡境内地域辽阔,总面积485.22平方公里,占汶川全县总面积的12.26%,东接水磨,南与崇州连界,西南与大邑县、芦山县交界,西与卧龙自然保护区及宝兴县、小金县相连,北与本县的耿达乡、映秀镇接壤。

在汶川县总体规划中,三江乡是全县城镇体系规划的三级集镇,定位以发展旅游为主,三江乡处在汶川两个主旅游线路的北游线:

成都——紫坪铺水库——三江——草坡——西羌第一村——威州;同时也是汶川两大片区之一的南片区(生态旅游区);五个特色旅游区之一的三江生态旅游区。

三江乡行政范围部分处于卧龙自然保护区,同在紫坪铺水库的生态协调区内。

3.2自然条件

三江乡域内地势起伏,地貌以深丘为主,众水系汇合东流出境形成寿江。

四周高山环抱,犬牙交错。

由于地势垂直高差2970米,气候差异大,雨量丰沛,气候温和,年均气温约12.6℃,平均年降雨量约1143.5毫米,海拔在1030-1500米之间。

三江乡生态良好,全乡植被覆盖占总面积的90%以上,其中,森林占总面积的60%左右。

三江乡自然植物分布广,种类繁多,风景秀丽。

境内亚热带、温带及寒带的各种动物均有,还有各类珍稀保护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白唇鹿等,仅“列名”保护的动物有34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9种,二类保护动物25种,乡域内设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保护站”。

三江乡除了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品种繁多的动物外,还富含矿产资源,已探明的地下矿产资源中有铁矿、铅锌矿、金矿、银矿、铜矿、无烟煤等。

3.3社会经济概况

三江乡距离成都约105公里,距离都江堰市约48公里,汶川县城约95公里,成都国际机场约100公里。

三江乡的对外交通主要是往成都方向的县道——漩三公路,由漩口经水磨镇到三江乡,路面为三级沥青路面,与国道213线连接。

都汶高速路沿213国道由成都经都江堰市、漩口镇直达汶川县。

往卧龙自然保护景区方向为三江乡至潘达尔生态旅游区专用道路,路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