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16503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1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化学2020.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Cl35.5Cu64I127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

在这一形似“凤凰展翅”的宏伟

建筑中,使用了大量种类各异的材料。

下列关于所使用材料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材料

含钒钢筋

安检塑料筐

有机玻璃标牌

玻璃钢内筒垃圾桶

分类

合金材料

高分子材料

无机硅酸盐材料

复合材料

2.厨房中有很多调味品,它们可以补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味道、增强原有的味道或

添加一些额外的味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醋能增加食品的酸味,还具有防腐作用

B.人体需控制食盐摄入量,以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C.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属于氨基酸

D.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3.下列各组物质均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的是

A.油酸和硬脂酸B.苯和环己烷

C.葡萄糖和麦芽糖D.丁烯醛和丁醛

X

Y

Z

W

4.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

X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

W−

Z2−<W−

C.酸性:

H3YO4>HXO3D.氢化物的稳定性:

YH3>H2Z

5.泛酸和乳酸均易溶于水并能参与人体代谢,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泛酸乳酸

A.泛酸分子式为C9H17NO5

B.泛酸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之一与乳酸互为同系物

C.泛酸易溶于水,与其分子内含有多个羟基易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有关

D.乳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形成六元环状化合物

6.右图为氯碱工业的简易装置示意图,其中两电极均为惰性电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水中含有的少量Ca2+和Mg2+可用NaOH除去

B.适当降低阳极电解液的pH有利于Cl2逸出

C.a处得到的是浓NaOH溶液

D.若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理论上可在b处得到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

7.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并收集乙酸

乙酯

B.证明氯化银溶

解度大于硫化银

C.验证溴乙烷的

消去产物是乙烯

D.推断S、C、Si的

非金属性强弱

8.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0.1mol/L氨水的pH约为11.1:

NH3·H2ONH4++OH-

B.用明矾[KAl(SO4)2·12H2O]作净水剂:

Al3++3H2OAl(OH)3(胶体)+3H+

C.向K2Cr2O7溶液中滴加少量浓H2SO4,溶液橙色加深:

   Cr2O72-(橙色)+H2O 

 2CrO42-(黄色)+2H+

D.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水垢中的CaSO4:

Ca2++CO32−==CaCO3↓

9.某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

H2(g)+I2(g)2HI(g)ΔH<0,该温度下,

K=43。

某时刻,测得容器内H2、I2、HI的浓度依次为0.01mol/L、0.01mol/L、0.02mol/L。

一段时间后,下列情况与事实相符的是

A.混合气体颜色变深B.混合气体密度变大

C.氢气的体积分数变小D.容器内压强变小

10.以TiO2为催化剂的光热化学循环分解CO2反应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该

反应的机理及各分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钛氧键断裂会释放能量

B.该反应中,光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使用TiO2作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CO2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2(g)===2CO(g)+O2(g)ΔH=+30kJ/mol

11.1984年,北京地坛医院成功研制了一种高效杀菌消毒试剂,此试剂后被命名为“84

消毒液”。

工业上,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可直接制得“84消毒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B.“84消毒液”能漂白棉、麻、纸张

C.“84消毒液”与酸性洁厕剂混用会产生Cl2

D.“84消毒液”久置失效,只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12.向10.00mL0.50mol/LNaHCO3溶液中滴加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观察到明显产生

浑浊时,停止滴加;取少量所得浑浊液加热,记录实验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

序号

c(CaCl2)(mol·L-1)

滴加CaCl2溶液时的

实验现象

加热浑浊液时的

实验现象

0.05

至1.32mL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

有较多气泡生成

0.005

至15.60mL时产生明显浑浊,但无气泡产生

有少量气泡生成

0.0005

至20mL未见浑浊

A.①中产生浑浊的原因是c(Ca2+)·c(CO32−)>Ksp(CaCO3)

B.未加热前①和②中发生了反应:

2HCO3-+Ca2+===CaCO3↓+H2CO3

C.加热浊液产生气泡主要是因为CaCO3受热分解产生了更多的CO2

D.向上述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0.5mol/LCaCl2溶液,可能同时产生浑浊和气泡

13.某微生物电池在运行时可同时实现净化有机物污水、净化含Cr2O72-废水(pH约为6)

和淡化食盐水,其装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中,D和E为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

交换膜,Z为待淡化食盐水。

已知Cr3+完全沉淀所需的

pH为5.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为阴离子交换膜

B.X为有机物污水,Y为含Cr2O72-废水

C.理论上处理1mol的Cr2O72-的同时可脱除6mol的NaCl

D.C室的电极反应式为Cr2O72-+6e-+8H+===2Cr(OH)3↓+H2O

14.在3个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CO2(g)+C(s)

2CO(g)ΔH>0

分别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温度/K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CO2)

n(C)

n(CO)

n(CO)

I

977

0.28

0.56

0

0.4

II

977

0.56

0.56

0

x

III

1250

0

0

0.56

y

A.977K,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值为2

B.达到平衡时,向容器I中增加C的量,平衡正向移动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CO2的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

D.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CO的转化率大于28.6%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15.(10分)

细菌可以促使铁、氮两种元素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耦合两种元素的循环。

耦合循环中的部分转化如下图所示。

(1)上图所示氮循环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2转化为氨态氮b.硝化过程c.反硝化过程

(2)氮肥是水体中氨态氮的主要来源之一。

①氨气是生产氮肥的主要原料,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检验氨态氮肥中NH4+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3)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

该反应中,当产生0.02mol

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5)土壤中的铁循环可用于水体脱氮(脱氮是指将氮元素从水体中除去),用离子方程式分

别说明利用土壤中的铁循环脱除水体中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

16.(13分)

氯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用氯苯合成染料中间体F的两条路线如下图所示。

路线1:

路线2:

(1)试剂a为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4)C与CH3COOH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比D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8,D→E的取代反应

发生在甲氧基(—OCH3)的邻位,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5)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6)有机物I与对苯二甲酸(

)发生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7)I与CH3COOH反应生成的有机产物除F外,还可能有________(写出结构简式)。

(8)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①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分子中含有—NH2

③苯环上有3种氢

17.(11分)

某烧碱样品因部分变质含Na2CO3。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用滴定法测定该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资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如下:

酚酞:

pH<8.2无色8.210红色

甲基橙:

pH<3.1红色3.14.4黄色

【实验步骤】

I.迅速地称取烧碱样品0.50g,溶解后配制成100mL溶液,备用。

Ⅱ.将0.1000mol/LHCl标准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零,记录起始读数V0;用碱式滴定管取20.00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以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一终点(此时溶质为NaCl和NaHCO3),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V1;然后再向锥形瓶内滴加2滴甲基橙,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终点,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V2。

重复上述操作两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1

2

3

V0/mL

0.00

0.00

0.00

V1/mL

21.72

21.68

21.70

V2/mL

23.72

23.68

23.70

(1)步骤I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

(2)下列有关步骤I中样品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样品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相同pH的NaOH溶液中的小

b.c(OH-)>c(CO32-)>c(HCO3-)

c.c(H+)+c(Na+)=c(CO32-)+c(HCO3-)+c(OH-)

d.向该溶液中滴加盐酸至第一终点时,n(Cl-)+n(CO32-)+n(HCO3-)+n(H2CO3)=n(Na+)

(3)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溶液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4)滴定至第一终点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判断滴定至第二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橙色。

(6)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w(NaOH)=%。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7)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得的NaOH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达到第一终点前,锥形瓶中有气泡产生

b.记录酸式滴定管读数V1时,俯视标准液液面

c.第一终点后继续滴定时,锥形瓶中有少许液体溅出

18.(12分)

煤的洁净技术(包括固硫技术和脱硫技术两类)可有效降低燃煤废气中SO2的含量,已成为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

I.固硫技术:

通过加入固硫剂,将硫元素以固体形式留在煤燃烧的残渣中。

石灰石是常用的固硫剂,固硫过程中涉及的部分反应如下:

①CaCO3(s)

CaO(s)+CO2(g)△H1=+178.30kJ/mol

②CaO(s)+SO2(g)+0.5O2(g)

CaSO4(s)△H2=-501.92kJ/mol

③CO(g)+0.5O2(g)

CO2(g)△H3

④CaSO4(s)+CO(g)

CaO(s)+SO2(g)+CO2(g)△H4=+218.92kJ/mol

(1)温度升高,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H3=________kJ/mol。

(3)在煤燃烧过程中常鼓入稍过量的空气以提高固硫率(燃烧残渣中硫元素的质量占燃煤

中硫元素总质量的百分比),结合反应②、③、④分析其原因:

________。

II.电化学脱硫技术是一种温和的净化技术,其基本原理为利用

阳极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氧元素为-1价)将燃煤中的含硫

物质氧化除去,其装置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4)将煤打成煤浆加入电解槽的目的是________。

(5)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6)补全用羟基自由基除去煤中二硫化亚铁(FeS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S2+·OH====Fe3++SO42-+H2O+________

(7)利用上述装置对某含FeS2的煤样品进行电解脱硫,测得一定时间内随溶液起始pH的

改变脱硫率(溶于水中的硫元素质量占煤样中硫元素总质量的百分比)的变化如下图

所示。

pH大于1.5后脱硫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有:

随着pH的升高,反应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降低;________。

19.(12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查阅资料】i.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缩合等反应生成有色物质;

ii.溶液的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初步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向试管中加入4mL10%NaOH溶液,滴入0.5mL水,加入0.5mL40%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后保持沸腾

无色溶液逐渐变黄,并变浑浊;加热后得黄色浊液,之后无明显变化

II

向试管中加入4mL10%NaOH溶液,滴入0.5mL2%CuSO4溶液,振荡;加入0.5mL40%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后保持沸腾

蓝色浊液依次呈绿色、黄色、橙色,最终生成红色固体;之后无明显变化

III

向试管中加入4mL水,滴入0.5mL2%CuSO4溶液,振荡;加入0.5mL40%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后保持沸腾

蓝色溶液无明显变化

(2)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__。

(3)甲同学为了检验实验II中红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

中,加入适量稀HNO3,振荡,观察到红色固体完全溶解,得蓝色溶液。

甲同学认

为,该实验现象说明实验II中反应生成了Cu。

乙同学认为甲的观点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__。

【深入探究】乙同学对比实验II和实验III,对实验II能够发生反应的原因提出了猜想:

乙醛的还原性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而增强,并利用实验IV进行验证。

实验装置

序号

A池试剂

B池试剂

实验现象

IV-1

0.2%CuSO4溶液

Na2SO4溶液和40%乙醛溶液按体积比9:

1混合

指针不偏转,A、B池中均无明显变化

IV-2

0.2%CuSO4溶液

________

________

(4)实验IV-1中,Na2S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5)实验IV-2中,B池中的试剂是________。

(6)根据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其猜想成立。

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7)综合上述实验,小组同学经过深入讨论,认为除了乙同学的猜想外,与实验III相

比,实验II能够发生反应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__和________。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一部分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D

A

A

B

B

D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C

B

D

C

A

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评阅非选择题时请注意:

●若无特别说明,每空2分。

●文字表述题中加点部分为给分点,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方程式中的产物漏写“↑”或“↓”不扣分。

●化学专用词汇若出现错别字为0分。

15.(10分)

(1)a(1分)

(2)①N2+3H2

2NH3

②取少量氮肥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氮肥中含有NH4+。

(3)氧化(1分)

(4)0.06

(5)6Fe3++2NH4+===6Fe2++N2↑+8H+(1分)

10Fe2++2NO3-+12H+===10Fe3++N2↑+6H2O(1分)

16.(13分)

(1)浓硫酸、浓硝酸(1分)

(2)

(3)还原反应(1分)

(4)

(5)

(6)

(7)

(或其他合理答案)

(8)10(1分)

17.(11分)

(1)100mL容量瓶(1分)

(2)bd

(3)用HCl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1分)

(4)H++OH-===H2OH++CO32-===HCO3-

(5)黄(1分)

(6)78.8

(7)ac

18.(12分)

(1)增大(1分)

(2)-283

(3)鼓入稍过量的空气,增大了反应体系中氧气的浓度,使反应②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固硫;同时,氧气浓度增大也会使反应③平衡正向移动,降低CO浓度,增大CO2浓度,使反应④平衡逆向移动,(或其他合理分析)有利于固硫

(4)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

(5)H2O–e-===·OH+H+(或OH-–e-===·OH)(1分)

(6)1FeS2+15·OH====1Fe3++2SO42-+7H2O+1___H+___

(7)pH升高,促进Fe3+水解生成Fe(OH)3,覆盖在煤浆表面,阻止反应进行(或其他合理答案)

19.(12分)

(1)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2)排除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等反应生成有色物质对实验II的干扰(1分)

(3)Cu2O也可能被硝酸氧化为Cu2+,产生“红色固体完全溶解,得蓝色溶液”的现象(或其他合理答案)(1分)

(4)使B池溶液具有导电性;同时保证中性环境,与实验IV-2对比

(5)10%NaOH溶液、40%乙醛溶液、蒸馏水按体积比8:

1:

1混合(或其他合理答案)

(6)指针偏转,A池中(或A池电极上)生成红色固体

(7)Cu(II)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性增强【或Cu(OH)2的氧化性强于CuSO4】,乙醛缩合反应产物的还原性强于乙醛(或其他合理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一部分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D

A

A

B

B

D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C

B

D

C

A

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评阅非选择题时请注意:

●若无特别说明,每空2分。

●文字表述题中加点部分为给分点,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方程式中的产物漏写“↑”或“↓”不扣分。

●化学专用词汇若出现错别字为0分。

15.(10分)

(1)a(1分)

(2)①N2+3H2

2NH3

②取少量氮肥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氮肥中含有NH4+。

(3)氧化(1分)

(4)0.06

(5)6Fe3++2NH4+===6Fe2++N2↑+8H+(1分)

10Fe2++2NO3-+12H+===10Fe3++N2↑+6H2O(1分)

16.(13分)

(1)浓硫酸、浓硝酸(1分)

(2)

(3)还原反应(1分)

(4)

(5)

(6)

(7)

(或其他合理答案)

(8)10(1分)

17.(11分)

(1)100mL容量瓶(1分)

(2)bd

(3)用HCl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1分)

(4)H++OH-===H2OH++CO32-===HCO3-

(5)黄(1分)

(6)78.8

(7)ac

18.(12分)

(1)增大(1分)

(2)-283

(3)鼓入稍过量的空气,增大了反应体系中氧气的浓度,使反应②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固硫;同时,氧气浓度增大也会使反应③平衡正向移动,降低CO浓度,增大CO2浓度,使反应④平衡逆向移动,(或其他合理分析)有利于固硫

(4)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

(5)H2O–e-===·OH+H+(或OH-–e-===·OH)(1分)

(6)1FeS2+15·OH====1Fe3++2SO42-+7H2O+1___H+___

(7)pH升高,促进Fe3+水解生成Fe(OH)3,覆盖在煤浆表面,阻止反应进行(或其他合理答案)

19.(12分)

(1)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2)排除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等反应生成有色物质对实验II的干扰(1分)

(3)Cu2O也可能被硝酸氧化为Cu2+,产生“红色固体完全溶解,得蓝色溶液”的现象(或其他合理答案)(1分)

(4)使B池溶液具有导电性;同时保证中性环境,与实验IV-2对比

(5)10%NaOH溶液、40%乙醛溶液、蒸馏水按体积比8:

1:

1混合(或其他合理答案)

(6)指针偏转,A池中(或A池电极上)生成红色固体

(7)Cu(II)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性增强【或Cu(OH)2的氧化性强于CuSO4】,乙醛缩合反应产物的还原性强于乙醛(或其他合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