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584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docx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docx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历史进程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5年05月18日20:

29:

41 星期三), 站内信件

【狡猾的美国人借钱给第三世界国家,然后通过浮动汇率制度,嘿嘿,提高利率,使得大量的资本从其他国家回流到美国,使得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趋于停滞,而且使得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大大增加,从内忧外患下第三世界国家崩溃;崩溃后宣布对债务国的制裁,制裁最好通过国际化组织IMF,然后就可以要求债务国放弃对国内工业的支持,等等。

为了转移金融危机,就推行全球化,推行自由市场理论,推销“休克疗法”】

  自1997年冬季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无数的文章和报道在多数情况下未能在全球背景下把握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因而也就没能强调以下事实,即此次亚洲金融危机只是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的一环。

为了理解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规模和深刻原因,仅仅回顾和研究近几年的事件是不够的。

现在全球危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年前,牵涉到整个战后的金融和经济史。

    在我们的研究中,金融危机的产生可以回溯到不迟于60年代中期,当时西方经济政策中的某些根本性转变开始渐露端倪,首先是在英国,后来又传至美国。

世界金融危机的第一个公认的症状是导致1967年英镑危机和1968年美元危机的通货不稳定,它还最终在1971年8月彻底瓦解了布雷顿森林金本位制。

这个病理过程在70年不断深化,导致了80年代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机和世界金融市场上巨大的投机泡沫的出现。

自90年代初以来,随着金融泡沫在全球侵略性的扩张以及所谓的“衍生市场”的兴起,全球金融体系的沉疴进入“晚期”,此时的金融体系已是注定要毁灭的。

    战后历史的若干个阶段

    将二战后时期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和一个中间阶段对我们的分析工作是很有用的。

第一个时期是战后重建和发展时期(1945~1963)。

从1964年至1966年是一个过渡阶段.其间在西方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经济社会政策转变。

从1967年至今是第三阶段,这是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不断劣化并最终导致今日严峻危机的30年。

    1、战后重建和繁荣发展的时期(1945~1963)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对健康的、实物性的经济增长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这包括:

战后欧洲(特别是欧共体的西德、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的经济重建和复兴;美、苏两国强劲的工业和技术进步;许多所谓“第三世界”国家,如中国、印度和部分南美国家,有了真正的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两大经济集团都以人均实物产出的增长为目标

,而达至这个目标的途径也都是对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等资本密集型项目进行大规模

投资。

    这段时期,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和其他相关安排的保证下,货币相对稳定。

些安排包括:

相对固定的货币平价,金本位支持下的美元所扮演的中心角色以及相对严

格的货币银行管制。

贸易协议准许政府通过合理的关税、补贴、价格支持、支持性信贷

和税收政策等多种手段保护和扶持本国生产者,在食品和关键工业部门尤其如此。

一般

而言,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政府不鼓励投机,而是鼓励在基础设施、工业和农业领域

进行公私投资。

它们的政策强调高技术资本品的生产和人口科学素质的提高。

金融利润

主要产生于实物的制造和贸易。

结果就是整个金融体系有真实的实物经济作强大后盾。

    然而,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的去世使美国带着种种问题进入了战后世界。

罗斯福

的战后政策是消除英、荷、法的殖民体系,与苏联、中国及其他国家一起开创一个世界

范围的工业发展时期。

1945年4月罗斯福的突然去世之后,继任者杜鲁门的经济政策没能

利用美国在战争期间建立起来的高水平的工业去帮助战后世界的发展,反而带来了1948

~1949年的经济衰退,这是战后一系列经济衰退中的第一次。

1954年,艾森豪威尔试图以信贷扩张的手段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复苏。

在短期繁荣之后,这项政策从1957年起引发了另一次严重的金融衰退。

    当时还是一名工业咨询人员的林顿。

拉鲁什对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特别注意到1957年的衰退作为战后经济“转折点”的重大意义并得出结论说,除非改变当时流行的经济政策取向,否则西方经济就会向一系列国际货币危机发展。

他预言这种危机将在60年代末爆发。

    拉鲁什评论说,艾森豪威尔的信贷扩张已导致了不健康的消费信贷“泡沫”--特别在汽车销售方面--而没有刺激对作为工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之基础的资本品的投资。

在美国工业发展处于阶段性停滞的条件下,凯恩斯学派用大规模信贷扩张刺激经济的方

法加剧了浪费性的消费品和服务的增长,以及行政和销售人员的不必要的增加,从而加

速了对短期利润的追求。

这增加了经济中每单位实物产出的整体成本,而以工业技术进

步为前提的生产率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因此,信贷的扩张伴随着美国经济实质效率

的下降。

在西欧各国工业制造能力迅速扩大的同时,美联储的政策导致了美元对西欧货币的快速贬值。

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危机。

拉鲁什警告说,不改变导致1957~1959年经济衰退的根本性政策错误,西方政府将以一种极其错误的方式处理即将到来的货币危机,并引起灾难性的后果。

事实证明他的预言完全正确。

    然而,在危机间歇期内美国经济在肯尼迪政府(1961~1963年)领导下曾有一次相当正确的政策转向。

肯尼迪实施的税收政策鼓励工业企业投资于新技术,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这与肯尼迪的载人空间计划(最终将人类送上了月球)和高科技军事计划是紧密联系的。

这些计划都是通过政府投资来推动技术发展和扩大、改进科学和工程人员教育。

这些政策与阿登那、戴高乐时代西欧持续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和技术发展一道,保证了大多数西方国家相对较快的现代化和技术创新。

    2、过渡阶段(1964~1966)

    不幸的是,肯尼迪于1963年11月22日被杀。

在继任者林登。

约翰逊和英国工党首相

哈罗德。

威尔逊的领导下,以前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发展政策被抛弃了。

鼓励投资于生产

性部门和新技术的各项政策被一步步废除。

新的政策取向是创造消费品和非生产性服务

的巨大膨胀,从而在中短期内取得较高的倾向回报率。

尽管肯尼迪政策的某些正面因素持续到1967年,他的遇刺标志了一个具有决定性经济后果的政治转折点。

理解这次政策转变的根本性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美国。

直至60年代初期,人们仍理所当然地

认为,美国繁荣、财富和力量的源泉在于其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传统的“美国体制”总是倾向于让国家鼓励对科学和技术进步进行长期生产性投资,支持大规模基本建设,扶持新兴工业部门并以“保护主义”政策培植国内生产。

即使进入60年代之后,美国人仍普遍认为如果准许所谓“市场力量”遵循货币收益最大化原则,不受政府干

涉和调节地统治整个经济过程,那么任何工业经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

为了保持一

个现代化的,以科学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政府必须起积极的作用:

它必须经

常介入以保持长期投资的生产性导向,控制投机和浪费,限制“市场力量”的以长远公

共利益为代价的短期利润取向。

相似的国

    此经济原则在其他西方国家的工业发展中也被采用,成为这些国家战后重建和发展

的关键因素。

在此背景之下,使于约翰逊政府并为其后历届美国政府所继承的经济政策

转向,其实质是对于传统的工业经济的“美国体制”的彻底抛弃。

这个根本性的政策转

向反映在开始流行于60年代中期的“消费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等概念上,这种驱使

从英美逐渐传播到其他西方工业国家。

    许多人认为既然美国有全球最大最有力的经济,又是军事超级大国,那么它一定应该对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每一个错误负主要责任。

不过,尽管“金融癌症”的传播与美国近30年的经济金融政策息息相关,但上述说法至少忽略了以下两个重要因素。

    首先,传统的美国工业体制本身就是近30年“金融癌症”的最大受害者。

同在美国

海外广泛流传的神话相反,比之于60脑袋,现在美国经济的生产基础要弱得多,美国大

部分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准和教育文化水准也要低得多。

1997年,已有超过100万个美国家

庭宣布破产。

所谓“信息社会”带来的经济繁荣的表象将我们的注意力从以下事实引开

了,即美国经济事实上已不能在实物层次上满足自身的需要,它必须依赖于工业设备和

消费品的大量净进口。

美国1997年的实物贸易逆差大于1980亿美元。

    其次,对于更广泛历史背景的详细研究毫无疑问地证明:

最终导致“金融癌症”的那些政策并不起源于美国。

这些政策要古老的多。

它们起源于英帝国,后来被那些英裔美国金融寡头通过所谓“亲英的东海岸权势集团”进口到--或更准确地说,几乎是像殖民地一样强加于--美国的。

这些英裔美国金融寡头总是与传统的“美国体制”作对,而且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英国王权及英国情报部门有联系。

一部美国史就是亲英的、寡头的倾向与传统的共和倾向斗争的历史。

在本世纪初,代表传统“美国体制”的麦金利总统被暗杀,亲英的西奥多。

罗斯福上台,这意味着英裔美国寡头集团事实上已经接管了美国。

然而,“美国体制”集团的影响一直保持到50年代,甚至更久。

原因之一就是英

裔美国权势集团出于军事和其它因素的考虑,认为仍有必要保持一个强大的工业基础。

可是,在著名的英国贵族伯兰特。

罗素所主张的战略教条的影响下,这种情况开始改变

了。

    罗素认为科学和技术的无限进步造成了对于人类生存的威胁,其表现形式就是核武

器。

只要主权国家能自由地发展其科学研究和工业能力,他们总能造出核武器。

因此,

罗素及其追随者认为能使世界保持安全的途径是:

①消除国家主权以有利于建立一个“

世界政府”的专制权力;②停止工业化的扩散,限制获取工业技术;③消除科学和技术

进步本身,至少将其置于严格控制之下。

    罗素政策的第一个突破是1958~1959年美苏在赫鲁晓夫和艾森豪威尔领导下所达成

的协议。

尽管这些协议对西方经济政策的深刻影响只是在几十年后才充分显露出来,它

们当时就已极大地推动了放弃广泛的科学和工业发展政策,而开始采取所谓“后工业社

会政策”。

    至60年代中期,局势已很明朗,英裔?

拦ㄊ萍乓淹耆邮芰寺匏氐恼卟⒖?

转向“后工业社会”。

从那时起,寡头集团已或多或少地控制了美国经济、金融和外交

政策达30年之久。

   世界金融体系30年的癌症(1967~1997)

    过渡阶段结束于1967年,当时一系列爆炸性的金融危机正如林顿。

拉鲁什所预言的

那样开始。

后来的历史表明60年代末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危机决非暂时或周期性现象。

战后初期卓有成效的“美国体制”政策所作的根本性转向,为世界经济种下了致病的癌

变基因。

    在这30年历史进程中,金融体系的疾病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各国政府和

组织不得不面对和应付的危机为标志。

历史表明,在每一个关键转折点上,所采取的决

策总是使问题更为恶化,并为下阶段更严重的危机准备了条件。

这些决策的共同重点在于:

对由不数据增长的债务“泡沫”和投机性金融资产引起的问题,它们总是试图通过牺牲越来越多的实质经济来“喂饱”泡沫的方式加以解决,与此同时它们还成功地为这些泡沫的增长清除各种壁垒。

    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和主要组织的这种非理性、自我毁灭式的行为,构成了过去30年经济史最重要的特征。

很明显,世界金融体系的问题及其之所以被容忍了这么久的原因在于一些植根于国家政府和组织的思维习惯深处的错误。

    在本文余下的部分中,我们将把注意力集中到世界经济的“金融癌症”发展的几个关键点上。

我们将特别关注在不同的阶段各国政府所采取的行动及其影响。

    转折点一:

1967~1971年货币危机和经济政策的新马尔萨斯主义转向

    我已描述了1964~196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