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5328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docx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docx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解释下列名词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就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与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领域与范围的总合,称为生物圈。

二、问答题

1、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植物就是生产者

(2)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植物能够影响环境,净化环境

(4)植物为地球上其她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与繁衍后代的场所与物质基础

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什么?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植被,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地理与植被地理。

3、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与生态学的关系?

植被就是由植物组成的,因此与植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态学(ecology)就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从1866年海克尔创立生态学以来,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包括许多分支学科,植物地理学与其中的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植物生态学、陆地生态学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4、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植物地理学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

1)植物地理学的开端:

古西腊的提奥夫拉斯特(370-285DC)到18世纪

(1)古代植物地理学的萌芽:

古西腊、我国周代、战国

(2)近代植物地理学的前奏:

18世纪中期到末期

(3)近代植物地理学基础的奠定: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植物地理学的巩固时期:

1820-19世纪50年代

3)植物地理学的发展时期:

1855年至现在;19世纪末开始,植物地理学就按照各个分支学科发展。

第二章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基本类群

一、解释下列名词

物种:

种就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与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双名法:

双名命名法就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由两个拉丁字组成: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

属名为名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就是种名,常常为形容词,一律小写。

孢子植物: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以孢子进行繁殖,这些植物合称为孢子植物(sporeplant)。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均以种子进行繁殖,故称为种子植物(seedplant)。

显花植物:

由于种子植物均能开花,所以又称为显花植物(phanerogamae)。

隐花植物:

孢子植物没有开花结实现象,故又称为隐花植物(cryptogamae)。

高等植物:

在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构造上有组织的分化,生殖器官多细胞,合子在母体内发育胚的植,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低等植物:

在形态上无根茎叶分化,构造上无组织的分化,生殖器官单细胞,合子发育时离开母体,不形成胚,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

颈卵器植物:

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的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维管植物:

具有维管系统的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

茎叶体植物:

植物体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

原植体植物:

在形态上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

世代交替:

在植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与无性世代交替的现象。

同形世代交替:

在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配子体与孢子体的形态构造基本相同。

异形世代交替:

在有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配子体与孢子体的形态构造不同。

无性世代:

植物的孢子体发育阶段,称为无性世代(孢子体世代)

有性世代:

植物的配子体发育阶段,称为有性世代(配子体世代)。

孢子体:

双倍体的植物体,因行无性生殖即孢子生殖,故称为孢子体。

配子体:

单倍体的植物体,因行有性生殖即配子生殖,故称为配子体。

无性生殖:

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进入生殖生长阶段,产生具有生殖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不经过两性的结合可直接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形成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式。

个体发育:

指某种生物从它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一些发展阶段,再出现当初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形态与生殖上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系统发育:

即生物种族的发展史。

可以只一个类群形成的历史,也可以指生命在地球上起源与演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原核植物:

植物体由原核细胞组成的植物,包括蓝藻与细菌。

真核植物:

植物体由真核细胞组成的植物。

裂生多胚现象:

一个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原胚细胞分裂成几个胚的现象。

简单多胚现象:

一个雌配子体上的多个卵细胞分别受精,各自发育成一个胚,形成的多胚现象称为简单多胚现象。

单子叶植物:

种子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

双子叶植物:

种子只有两片子叶的植物。

真花学说:

该学派以美国的Bessey与英国的哈钦松为代表。

认为原始的被子植物具有两性花,由已经灭绝的具有两性孢子叶球的本内苏铁演化而来。

现代被子植物中的多心皮特别就是木兰目植物为原始类群,即两性花、双被花与虫媒花为原始特征;单性花、单被花、风媒花为进化特征。

假花学说:

该学派以Wettstein为代表,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具有单性花的高级裸子植物中的弯柄麻黄。

被子植物中具有单性花的柔荑花序类植物就是原始类型。

二、填空题

1、蓝藻细胞由()与()组成,在电镜下观察前者分为()层,后者分化为()与()两部分。

【细胞壁、原生质体、周质、中央质】

2、葫芦藓的蒴帽前身就是(),属于()部分,具有()作用。

【颈卵器、配子体、保护】

3、葫芦藓的配子体可分成()、()与()三部分,孢子体可分成()、()与()三部分,孢蒴可分为()、()与()等结构。

【假根、茎、叶、基足、蒴柄、孢蒴、蒴盖、蒴壶、蒴台】

4、苔藓植物在其生活史中就是以()发达,()处于劣势,()寄生在()上为显著特征,另一个特征就是孢子萌发先形成()。

【配子体、孢子体、孢子体、配子体、原丝体】

5、地钱的营养繁殖主要就是(),其生于叶状体背面中肋上的()中。

【胞芽、胞芽杯】

6、地钱雄生殖托的托盘呈(),雌生殖托的托盘呈()。

葫芦藓植株上产生精子器的枝形如(),产生颈卵器的枝形如()。

【边缘波状的圆盘状、边缘指状深裂的圆盘状、一朵小花、顶芽】

7、从蕨类植物开始,植物体已经有了真正的()、()与()的分化与()的分化,生活史中()体与()体都能独立生活,但()体占优势。

【根、茎、叶、组织、孢子体、配子体、孢子体】

8、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为()与(),无性生殖器官为()。

【精子器、颈卵器、孢子囊】

9、大多数真蕨植物的每个孢子囊群还有一种膜质的保护结构,叫做()。

【孢子囊群盖】

10、蕨类植物的主要营养体属于()体。

【孢子体】

11、裸子植物在植物界的地位介于()与()之间,其主要特为()、()、()()与()。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孢子体发达、具有裸露的胚珠、孢子叶聚生成球花、配子体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形成花粉管具有多胚现象】

12、裸子植物通常可分为()、()、()、()与()等五纲。

【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买麻藤纲】

13、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这主要体现在被子植物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与()。

【具有真正的花、具有雌蕊,形成果实、具有双受精现象、孢子体进一步发达、配子体进一步退化】

14、双子叶植物花部常()基数,极少()基数。

【4-5、3】

15、葫芦科植物的果特称()。

【瓠果】

16、下列植物果实中主要食用部分各就是什么?

【花托、胎座、花托、中果皮、中果皮】

17、低等植物包括()、()与()三大类群;高等植物包括()、()与()三大类群。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18、维管植物包括()、()与()三大类群。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19、颈卵器植物包括()、()与()三大类群。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三、问答题

1、阐明植物分类的分类单位与等级系统?

界、门、纲、目、科、属、种

2、植物界分为几大类群?

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3、为什么苔藓植物就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类型?

苔藓植物的生殖器官有不孕性细胞构成的壁保护其内的生殖细胞,受精卵在颈卵器的保护下吸取母体营养发育成为胚;孢子囊高出,孢子细小,适于随风散布,孢子囊有蒴齿或弹丝有助于孢子的散放,就是苔藓植物对陆生环境的适应。

苔藓植物没有维管束构造,输导能力不强,水分与无机盐常常靠叶片直接吸收,精子具有鞭毛,需要借助于水才能与卵结合,限制了苔藓植物进一步向陆生生活发展,使它们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综上所述,苔藓植物就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等的类型。

4、蕨类植物在哪些方面比苔藓植物进化?

植物体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维管组织等

5、为什么说苔藓植物就是由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苔藓植物的生殖器官有不孕性细胞构成的壁保护其内的生殖细胞,受精卵在颈卵器的保护下吸取母体营养发育成为胚;孢子囊高出,孢子细小,适于随风散布,孢子囊有蒴齿或弹丝有助于孢子的散放,就是苔藓植物对陆生环境的适应。

苔藓植物没有维管束构造,输导能力不强,水分与无机盐常常靠叶片直接吸收,精子具有鞭毛,需要借助于水才能与卵结合,限制了苔藓植物进一步向陆生生活发展,使它们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6、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都就是孢子植物,苔藓植物无维管组织,蕨类植物有维管组织。

7、简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孢子体发达,配子体退化

种子植物孢子体较蕨类植物来说更加发达,配子体进一步退化,并依附在孢子体上,使它们与蕨类、苔藓植物区分开来。

(2)有花粉管的形成

种子植物在受精过程中有花粉管的形成,借助于花粉管将不动精子送到雌配子体与卵结合,使植物体的受精作用摆脱了对水分的依赖。

(3)形成种子

由于种子对胚具有保护作用,因此使它能够渡过不良环境,保证了种族的繁衍。

种子的形成就是植物界进化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

(4)具有裸露的胚珠

(5)孢子叶聚生成球花

(6)具有多胚现象

8、为什么说被子植物就是植物界最进化的一个类群?

(1)被子植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真正的花

由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与雌蕊群等部分组成。

雄蕊就是由小孢叶转化而来,分化为花丝与花药两部分。

雌蕊就是大孢叶的特化为子房、花柱与柱头,就是花中最重要的部分。

花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传粉特性多种多样。

(2)胚珠有心皮包被,形成果实

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藏在心皮构成的子房内,经受精作用后,子房形成果实,种子又包被在果皮之内。

果实的形成使种子不仅受到特殊保护,免遭外界不良环境的伤害,而且有利于种子的散布。

被子植物的果实形态多样。

(3)被子植物的孢子体(植物体)高度发达

在它们的生活史中占绝对优势,木质部就是由导管分子所组成,并伴随有木纤维,使水分运输畅通无阻。

(4)被子植物的配子体进一步简化

被子植物的配子体达到了最简单的程度。

小孢子即单核花粉粒发育成的雄配子体只有2个细胞或者三个细胞。

大孢子发育为成熟的雌配子体称为胚囊,胚囊通常只有7个细胞:

3个反足细胞、1个中央细胞(包括2个极核)、2个助细胞、1个卵细胞。

颈卵器消失。

可见,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体均无独立生活能力,终生寄生在孢子体上,结构上比裸子植物更加简化。

(5)出现双受精现象与新型胚乳

被子植物生殖时,一个精子与卵结合发育成胚(2n),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三倍体的胚乳(3n)。

所以不仅胚融合了双亲的遗传物质,而且胚乳也具有双亲的特性,这与裸子植物的胚乳直接由雌配子体(n)发育而来不同。

(6)被子植物的生长形式与营养方式具有明显的多样性

被子植物的生长形式有木本的乔木、灌木与藤本,它们又有常绿的与落叶的;而更多的就是草本植物,又分多年生、二年生及一年生植物,还有一些短生植物。

被子植物大部分可行光合作用,就是自养的,也有寄生与半寄生的、食虫的、腐生的以及与某些低等植物共生的营养类型。

第三章植物区系地理

一、解释下列名词

植物分布区:

分布区就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布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连续分布区:

连续分布区就是指某一植物种(或属、科)连续分布在某一完整区域内。

间断分布区:

如果某一植物分类学单位占有两个以上相互分离的地区,并且它们之间不可能凭借现在的自然因素传播种子,这种分布区成为间断分布区。

狭域分布区:

植物分布区只限于局部地区。

特有分布:

就是指只生长在某一地区而不在其她地区出现的植物。

世界种:

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区遍及世界各地,这些种称为世界种。

古特有种:

某一地质时期残留下来的种称为古特有种。

新特有种:

晚近时期才分化出来的特有种,尚未获得充分扩大分布区的时间与条件,一般分布范围较为局限,称为新特有种。

地理残遗种:

古特有种的分布区常常带有残遗分布的性质,故又称为地理残遗种。

如水杉、银杏、珙桐、杜仲等。

地理替代:

属于同一祖先的种群,由于古地理环境变迁分成了若干地理隔离的种群,它们在以后的进化过程中失去了基因交流的机会,加上各处生态条件差异引起自然选择效果不同,彼此之间区别扩大为不同的近缘种或亚种。

这种现象称为地理替代,相应的种称为地理替代种(vicarious)。

生态特有种:

有的种的分布与特异的生态条件相联系,它们在一些特殊生境中经过自然选择形成了特有的生态型(或相当于分类单位中的种与亚种)。

它们称为生态特有种。

植物区系:

植物区系(flora)就是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的总称。

地理成分:

根据植物种或其她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来划分的,可以归为若干分布型。

发生成分:

植物区系组成种类中,还可以根据各类群的起源地(起源中心)而划出的区系成分。

迁移成分:

按植物种迁移到某一植物区系所在地所循的迁移路线来划分的区系成分,例如,沿某江河流域、海岸线、山脉等。

生态成分:

就是按植物种的适应生境而定的区系成分。

这类成分对于研究一个植物区系的历史及其所经历的气候变化具有极大意义。

历史成分:

根据植物种在某植物区系区域内出现的时间来确定的区系成分。

植物区划:

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干等级,便就是植物(区系)区划。

生物入侵:

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另一新环境,对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分布区的表示方法分为()、()与()三种。

【点图法、轮廓法、涂斑法】

2、残遗种包括()、()。

【群系残遗种、地貌残遗种】

3、分布中心包括()()()()。

【多度中心、发生中心、变异中心、残遗中心】

4、植物区系成分分为()()()()()。

【地理成分、发生成分、迁移成分、历史成分、生态成分】

三、问答题

1、阐明间断分布的成因。

(间断分布由连续分布发展而成。

间断分布的原因有许多,但主要就是历史的原因:

(1)自然条件的变化

某种植物的分布区原来就是连续的,但后来由于分布区个别部分的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引起该种在这一部分的死亡造成隔离;或者这个变化地区原来的种发生分化变为其她种,也就就是种系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地理分化,而造成隔离。

(2)由于某些植物分散迁移以及植物在原来分布区范围内死亡而发生(迁移说)

例如欧洲在冰期时,很多北极植物向南迁移至中欧平原,冰川退后,这些植物一部分随着冰川向北退却,另一部分退居中欧高山,但欧洲平原地区的北极种都死亡了,而造成分布间断。

(3)陆地下沉

一部分植物分布的间断就是由于陆地下沉而形成的:

如非洲、马达加斯加与印度之间,根据“陆桥学说”,古代它们就是相连的,后来“陆桥”下沉使彼此之间的植物形成间断,又如白令海峡在更新世曾形成陆桥,我国海南岛与雷州半岛也就是在第四纪才失去联系,形成植物分布间断。

(4)大陆漂移说

根据这个学说,认为在二亿年前,所有的大陆曾联合成一个单一的巨大陆块——联合古陆(pangaes),约在中三迭纪分裂为冈瓦纳古陆(Gonawdhaland)与劳亚古陆(Lauraslaland,由欧亚、北美大陆组成),中间隔着古地中海。

以后,前者相继分裂为印度、非洲及南半球诸大陆,并向北移:

北美自欧洲分离,随大西洋向西、向北漂移。

直到新生代大陆才漂移到今天的位置。

这就提供了“世界植物热带统一起源说”的地质基础,比较合理地解释了洲际间断产生的原因。

(5))跳跃式传播造成间断分布

夏威夷距离北美3900km,至少有25个分类单位属于两地间断分布,可以用踏脚石作用加以解释。

更新世冰期海面下沉,大洋岛出露增多,有些具有很轻的种子、孢子的植物,可以被洋流、水鸟等把繁殖体带到很远的地方生长传播形成间断分布。

(6)人为影响造成间断分布

人类对间断分布的形成也有很大的作用。

人类可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促成某些种植物分布区的间断,例如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分布的龙舌兰,绝大部分就是热带美洲种类,可能由于人为活动而传人我国的,现在已变为野生。

(7)归化植物造成间断分布

如万寿菊(Tagetes)、大波斯菊(Cosrrlos)等植物物原产于美洲。

现在已在我国及其它国家被归化,因而形成该种植物的间断分布。

2、阐明特有分布的成因。

A、古特有种

这类植物在地质时期曾经有过比现代广泛的分布区,即当时又很适宜古气候及其她生态条件,后来由于古地理环境的变化,对它们的生长不利,显著缩小分布范围直到现代边界的所在地。

气候即使环境条件有所改善,由于它们缺乏与其它植物竞争的能力,难以恢复原来的分布区范围。

B、新特有种

晚近时期才分化出来的特有种,尚未获得充分扩大分布区的时间与条件,一般分布范围较为局限,称为新特有种。

有些特有种与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关。

比如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与相邻地区的差别悬殊,造成起源于近代的特有种非常丰富,这些植物称为新特有种。

C、生态特有种

有的种的分布与特异的生态条件相联系,它们在一些特殊生境中经过自然选择形成了特有的生态型(或相当于分类单位中的种与亚种)。

它们称为生态特有种。

D岛屿特有现象

岛屿与大陆之间长期存在植物难以逾越的障碍时,岛上植物长期孤立进化的结果便逐渐形成若干特有种类,甚至特有科或属。

陆地上孤立的高山与海岛情况类似,长期独立进化可以形成一些特有种类。

3、阐明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及成因。

特点:

1)植物种类丰富

据统计,已经知道的我国维管植物有353科3184属27150种。

其中蕨类植物52科,占全世界同类科数的80%。

在现存的裸子植物11科中,除南洋杉科外,我国均有分布。

被子植物291科,占世界同类科数的53、5%。

按照我国植物区系所包含的科数,仅次于马来西亚(约45000种)与巴西(约40000种),居世界第三位,由此可见我国植物区系的丰富程度及在世界植物区系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植物区系的丰富程度,还可以从科属的大小与所含种属的多少表现出来,如世界种子植物种含四个万种或万种以上的大科(兰科、菊科、蝶形花科、禾本科)在我国有大量的种类(含千种以上),另有50科在我国含有100-1000种以上,广布全国,就是我国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起源古老

我国具有悠久的地质历史与有利于植物生存繁衍的种种条件,致使我国植物区系中含有大量古老的科属,并保存了许多残遗植物。

3)地理成分复杂

我国种子植物区系属(2980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5种类型。

(1)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

各类热带成分共约1460多属,约占全国属数51%(不包括世界分布属,以下同)。

(2)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温带成分

各类温带成分共约930属,约占全国属数32、4%,几乎包括了世界温带分布的所有木本属。

(3)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中海与泛地中海成分(278属)

(4)特有属丰富(196属)

4)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混杂

(1)我国植物区系与世界有着广泛的联系

(2)各类地理成分在我国境内的分布就是相互渗透交错的

各类地理成分在我国境内分布相互交错渗透的现象,说明它们彼此在发生上与地理上的联系。

这种交错渗透现象在我国西南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主要就是由于这一地区复杂的自然历史过程与生态条件所致。

5)特有植物丰富

特有单种科:

钟萼木科、珙桐科、杜仲科、银杏科等。

特有属:

257属

中国植物区系特征形成的原因:

中国植物区系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就是中国环境演变历史。

中生代与早第三纪时中国大部气候温湿,晚第三纪青藏高原迅速隆起,内陆干旱化加重,气温逐渐下降,但与周围地区之间仍然有密切联系。

第四纪冰期中国大部未受北方冰盖影响,只在一些山地与高原发育山地冰川,在一些地方形成古老植物庇护所与新物种的发祥地。

南方地区更就是基本保持温湿环境。

环境条件的多样化,为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区系成分提供了基础。

这些特征不仅说明中国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也显示出物种保护,特别就是大量濒危珍惜种类的保护任务的迫切性与艰巨性。

4、简述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并说明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的指导意义。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生物向岛屿拓殖速度与岛上种类灭绝速度趋于平衡。

即岛屿上的物种数决定于物种迁入与灭亡的平衡。

这就是一种动态平衡,不断地有物种灭亡,也不断地由同种或别种的迁入而补偿灭亡的物种。

岛屿生态与自然保护:

自然保护区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受其周围生境“海洋”所包围的岛屿。

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保护区面积越大,越能支持或“供养”更多的物种;面积小,支持的种数也少。

但有两点需要说明:

①建立保护区意味着出现了边缘生境(如森林开发为农田后建立的森林保护区)。

适应于边缘生境的种类受到额外的支持。

②对于某些种类而言,小保护区比大保护区可能生活得更好。

5、阐明生物入侵的途径。

异地生物入侵的途径主要有两类:

自然途径与人为途径。

6、阐明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性。

(1)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加快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3)影响遗传多样性

(4)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

(5)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四章植物生活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环境: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与。

环境因子:

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

生态因子:

环境因子中一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则称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

生存条件:

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或生存条件、生活条件)。

例如光、温、水、气等对于植物来讲,都就是它们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因子。

生境:

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环境胁迫:

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变化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的生存,称为环境胁迫(stress)。

限制因子:

那些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数量与分布起限制作用的关键性因子叫限制因子。

例如,低温对于南方喜暖植物来说都就是限制因子。

生态幅:

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耐受上限与耐受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植物内稳态:

指植物控制小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适应:

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够正常生长与繁衍的现象,称为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