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蚕姑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511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蚕姑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蚕姑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蚕姑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蚕姑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蚕姑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蚕姑娘》.docx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蚕姑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蚕姑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蚕姑娘》.docx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蚕姑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蚕姑娘》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蚕山、蚕床”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春蚕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春蚕的一生的生长过程。

3、正确朗读背诵,有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的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蚕姑娘一课,同学们交流了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到的蚕的知识,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了解到蚕姑娘一共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

卵——蚕——茧——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蚕结茧前的生长变化过程。

二、学文

1、师:

蚕姑娘一共变了几次?

(1)指导学习第一次变化(第2自然段)(出示“蚕生长过程的学习表格”)

蚕眠的次数原来的模样成长的过程醒后的模样

第一次又瘦又小吃睡脱醒变黄姑娘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2)师:

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第一次变化吧!

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3)师:

读书,就要好好地读,读通,读懂,有耐心地读,再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次用默读的方法,并动动手,把第二自然段中写蚕姑娘变化的动作词圈起来。

生:

动作词有:

睡、变、醒、吃、脱

(4)师:

你能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把这几个动作词按顺序连起来说一说吗?

(小黑板出示)——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生:

蚕姑娘先吃了几天蚕叶,接着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然后脱下黑衣裳,醒了,最后变成黄姑娘。

(5)师:

睡前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

是又黑又小的。

(6)师:

同学们读得很仔细,书上插图中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在仔细地观察蚕姑娘的变化,看看,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生:

有一个男同学拿着本子作记录。

生:

女同学把桑叶翻开看看。

(7)师:

是的,边观察边作记录是一种很好的观察方法,他们也发现了蚕姑娘吃了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了,如果你就是图中的小同学,发现这样的现像,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A:

我会很着急。

生B:

我觉得很奇怪。

(8)师:

带着你的好奇心、着急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

(9)师:

其实它们是在蚕眠,蚕在结茧前一共要经过四次睡眠,这是第一次叫头眠。

那它头眠醒了之后1会变成怎样呢?

生:

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10)师:

看着蚕姑娘的变化,你高兴吗?

让我们读一读蚕姑娘的第一次变化吧!

(指导朗读)

(12)师:

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吗?

小黑板出示:

()的蚕姑娘,吃了(),就睡在(),(),脱下()。

醒了,醒了,变成()。

2、学习第二、三、四次。

(1)师过渡:

瞧,连她的睡眠都这样有趣,那么二眠、三眠、大眠与头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继续学习就知道了。

同桌同学合作学习:

(2)自由读课文3、4、5三个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比一比,找一找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划出来。

填写表格。

根据学生的表格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学习。

①出示比较。

为什么不用“就”而用“又”?

②读一读,比较句子。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

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3)师:

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A:

三个句子都有“蚕姑娘”一词。

生B:

第三个句子其实是前两个句子合在一起的。

生C:

合在一起时,把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去掉。

生D:

还要把第一个句号改成逗号。

(4)师: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可真强,前两个句子写的都是“蚕姑娘”,把两个句合成一个句子时,可以省去第二个句子的“蚕姑娘”承接第一个句子。

你再读读下面的两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出示练习句:

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

猴子爬到高竿的顶上。

(5)师:

蚕姑娘脱下黑的、黄的旧衣裳,换上了嫩白的新衣裳,想想蚕姑娘这时会怎么想,怎么说?

你能带着这样高兴的语气读读这一句吗?

(6)积累词句

师:

表格的内容基本上都汇报了,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你填写的表格,你还能发现什么秘密?

还有哪些有趣的知识?

生A:

我发现第一次的蚕姑娘是又黑又小的,变成黄姑娘后,第二次就用“又黄又瘦”,都有一个“黄”字,有承接作用。

生B: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都用了两个“又”字。

师:

你还说这样的词语吗?

生C:

绳子又细又长。

生D:

西瓜又大又圆。

生E:

我还发现了很多反义词,有黑对白,胖对瘦,睡对醒。

四、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

让大家一起来感受她变化的神奇与有趣吧!

(1)同桌同学从2、3、4、5、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段落,进行朗读表演的练习。

(2)小组竞赛。

师生共同评议。

(3)挑选表现的4位学生合作表演。

(4)人人都是可爱的蚕姑娘,齐读齐演。

3、只要我们多注意观察、研究它们,我们就能揭开它们成长的秘密,得到很多的知识,也能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学习。

五、教学生字。

1、出示“蚕”“姑”“娘”三个字。

2、生说说写这些字的注意点及如何记住这些字。

3、师范写,生说笔顺。

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理解“姑娘、桑叶、茧子”等词的意思。

2、步理解课文。

理清层次,了解茧生长的整个过程。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它有什么用处?

2、揭题:

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1)、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

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

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

12、蚕姑娘

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

[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音:

卵、床、裳、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特别是注意“嫩”右边与“赖”字区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

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蚕姑娘是怎样的呢?

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来说一说。

2、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

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

(四次)。

[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4、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

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

[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⑷、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⑴、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⑵、交流。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

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用“渐渐”写一句话。

(完成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新--()嫩--()

瘦--()黑--()晴--()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学习第6段。

1、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

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

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

“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1、字句:

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

“天窗”在哪儿?

2、看图:

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

(产卵)告诉学生:

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四、朗读全文。

[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

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

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3、完成课后作业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