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文综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483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文综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文综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文综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文综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文综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文综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文综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文综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文综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四文综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

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

文综历史试题

1.春秋时期,大多数诸侯国对逃离母国来本国避难的贵族子弟或大夫给予任用,当时对避难者依才任官最多的晋国,形成了“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局面。

由此可知,当时晋国

A.有意于削弱他国力量

B.致力于实现变法图强

C.贵族政治遭到了削弱

D.宗法体制已全面崩溃

【答案】C

【解析】

【详解】“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即楚国出了很多人才,但真正用上这些人才的却是晋国,“当时对避难者依才任官最多的晋国”说明晋国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官吏世袭的局面,削弱了贵族政治,故C正确;材料说明晋国对避难者依才任官最多,无法体现晋国有意于削弱他国力量,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晋国“变法图强”,排除B;D项中“全面崩溃”表述太绝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当时对避难者依才任官最多的晋国”,结合所学贵族政治的特点以及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分析解答。

2.下图为汉武帝初年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此图可用于研究,汉代

A.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

B.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C.国家教育体系的健全

D.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上升,法家或法吏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下降,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并重用儒生为官,故D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察举制度的选官依据是孝廉,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察举制度,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上升,无法体现国家教育体系是否健全,排除C。

3.1074年,宋神宗规定:

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如果没有相关的政府凭证,则允许他人告发,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

这表明当时

A.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

B.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C.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

D.商税成为主要收入

【答案】A

【解析】

【详解】宋神宗规定:

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反映了宋朝对外商贸易行为的规范和管理,故A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宋朝政府对外商贸易行为的管理,无法体现厉行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信息只是说明外商要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否则要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无法体现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排除C;材料只是宋朝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的措施,无法体现商税成为主要收入,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4.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

“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

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

这说明

A.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

B.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

C.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

D.商人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国家“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说明昆腔艺术深受社会欢迎,符合社会需求,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昆剧发展是否走上专业化道路,排除A;商品经济发展是戏剧等市民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C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排除D。

5.洋务运动期间,当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时,李鸿章说:

“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

”据此可知,当时

A.李鸿章重视保护工匠的利益

B.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

C.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

”可知,李鸿章认为减少工人工资会造成工人流散到外商工厂,说明当时洋务企业具有雇佣工人生产的资本主义因素,故C正确;材料说明李鸿章认为减少工人工资会造成工人流散到外商工厂,目的是维护洋务企业的利益,并非保护工匠的利益,排除A;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无法体现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排除BD。

6.据统计,整个《新青年》中,有关“科学”一词出现了1913次,而“民主”一词只出现305次,加上“德先生”之类的提法,也只有513次。

这主要是因为

A.自然科学知识得到广泛传播

B.科学已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

C.新文化运动更注重科学普及

D.《新青年》已成为科学类杂志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而‘民主’仅305次”可知新文化运动此时更认可科学而非民主共和,反映出在当时中国思想界认为急需科学扫荡封建保守愚昧的落后思想,科学已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故B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较为看重社会科学的价值,但是深层次的寓意是假借科学名义扫荡封建落后思想,故排除A;新文化运动较为看重社会科学的价值,并非注重科学的普及,排除C;《新青年》不是科学类杂志,排除D。

7.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某刊物登载的漫画《鹊巢鸠占》。

此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反映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B.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

C.是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恶果

D.推动了国共联合抗战的实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片信息可知,漫画反映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我国东北,结合所学,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政策,造成日本不到半年占领了中国东北,故C正确;漫画反映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我国东北,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开始,排除A;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开始”,排除B;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推动了国共联合抗战的实现,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东北”“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鹊巢鸠占》”,结合所学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和影响分析解答。

8.1973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作的外交政策报告中,没有在中国一章中谈及台湾问题,而是在亚洲一章中提到“台湾人民”,而不是“中华民国”。

这说明

A.中美两国有关台湾问题已经解决

B.美国外交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C.尼克松坚持了中美联合公报精神

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障碍已清除

【答案】C

【解析】

【详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同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美国声明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3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外交政策报告中,在亚洲一章中提到“台湾人民”,而不是“中华民国”,说明尼克松坚持了中美联合公报精神,故C正确;A项中“已经解决”不符合史实,排除A;题干只涉及尼克松个人的坚持,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外交遵守“一个中国”原则,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表明尼克松坚持了中美联合公报精神,无法体现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障碍已清除,排除D。

9.古代罗马法规定:

在商品交换中,未成年人如因对方利用其无经验而遭受损失的,可诉请追回已交付物件,纵使对方没有欺诈行为,只要未成年人确实受到很大损失,也可申请“恢复原状”,要求返还原物件。

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A.注重维护诚信交换原则

B.禁止未成年人交换商品

C.法律严惩侵犯私有财产

D.重视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古代罗马法规定:

在商品交换中……只要未成年人确实受到很大损失,也可申请‘恢复原状’,要求返还原物件”可知,古罗马法律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故D正确;材料表明罗马法对未成年人利益的保护,无法体现注重维护诚信交换原则,排除A;材料表明罗马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无法体现禁止未成年人交换商品,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商品交换中受到的损失,并非“严惩侵犯私有财产”,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古代罗马法规定:

在商品交换中……只要未成年人确实受到很大损失,也可申请‘恢复原状’,要求返还原物件”,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0.下图为1913年德国和美国生产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电气产品的比重对比图。

据此可知,当时

A.美国电气工业出现停滞

B.德国电气工业最为先进

C.美德垄断世界电气工业

D.德国电力应用较为广泛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1913年德国和美国生产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电气产品的比重对比图看出,德国生产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电气产品的比重高于美国,说明德国电力应用比美国较为广泛,故D正确;美国生产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电气产品的比重低于德国,不能说明美国电气工业出现停滞,也不能说明德国电气工业最为先进,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1913年德国和美国生产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电气产品的比重,无法体现美德垄断世界电气工业,排除C。

11.在启蒙理性鼓舞下,工业革命所显示的巨大力量,将上帝从最后的一块领地上(生物界和有机界)赶了出去。

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牛顿物理学成功地解释了自然现象

B.达尔文确立了有机界的“发展”观

C.启蒙思想家揭露了宗教神学的虚假

D.浪漫主义思潮激发了对未来想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将上帝从最后的一块领地上(生物界和有机界)赶了出去”,结合所学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颠覆了上帝创世说,将上帝从最后的一块领地上(生物界和有机界)赶了出去,故B正确;1687年牛顿经典力学成功地解释了自然现象,而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765年,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启蒙思想不符合“将上帝从最后的一块领地上(生物界和有机界)赶了出去”,排除C;浪漫主义思潮与“将上帝从最后的一块领地上(生物界和有机界)赶了出去”无关,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将上帝从最后的一块领地上(生物界和有机界)赶了出去”,结合所学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分析解答。

12.2018年11月25日,欧盟27国领导人正式通过了此前与英国达成的“脱欧”协议,对此,欧盟委员会主席称,这是“悲伤的一天”。

这说明英国“脱欧”

A.使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受挫

B.导致了欧元货币体系分裂

C.引发了欧盟成员国的矛盾

D.不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欧盟27国领导人正式通过了此前与英国达成的“脱欧”协议,说明英国“脱欧”使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受到挫折,故A正确;英国没有加入欧元区,英国“脱欧”与欧元货币体系分裂无关,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欧盟成员国的矛盾,排除C;英国“脱欧”不利于欧洲一体化,与世界多极化关系不大,排除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

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

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

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

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苏丽娜、陈利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

材料二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

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

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泠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